日本战国史吧 关注:13,895贴子:142,710
  • 58回复贴,共1

关原之战兵力疑点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我自我觉得关原之战的时候小早川秀秋没有15600兵力,据关原军记大成讲小早川只有8000兵力,在说以那时小早川的势力还没那么厉害


来自Android客户端1楼2016-09-01 12:24回复
    15000的兵力,对于小早川家来说确实太过牵强了。就当时比较普遍的三人役(100石=3人)而言,8000~9000确实是合理兵力。不过,同样出现着五人役的存在,但这并不适应于石高大的大名。


    IP属地:河北来自Android客户端2楼2016-09-01 15:04
    收起回复
      2025-08-25 09:47:25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参考…三成書状より
      宇喜多秀家…18,000人
      太田一吉…1,020人
      石田三成…6,700人
      大谷吉継…1,200人
      木下頼継…700人
      戸田勝成…500人
      小早川秀秋…8,000人
      脇坂安治…1,200人
      小川祐忠…2,500人
      島津義弘…5000人
      小西行長…2900人+与力4000人
      毛利輝元?毛利秀就?毛利秀元?毛利元康?吉川広家?安国寺恵瓊…41,500人
      長宗我部盛親…2,100人
      長束正家…1,000人
      关于关原之战的兵力有多种说法,最流行的日本二战参谋本部的数字多有错误,实际上二战日本参谋本部经常出错,统计二战战果也计算击沉多艘美帝航母,而且击落数千美国飞机,以至于美军航母都击沉也还不清这个账单。


      IP属地:山西3楼2016-09-01 19:51
      收起回复
        而且三成书状也是有水分的,因为他要鼓舞别人加西军,所以存在夸大自身实力的可能。
        现在的新的研究许多家谱和江户时期史书,得出毛利家全军只有29000人左右,吧里有详细表格。从战场的情况看出西军兵力可能比想象的单薄,主要只有正面,南宫山和松尾山,正面基本都投入战斗(岛津人不多,叛变的小川佑忠等小大名几千人),正面3万多人不存在争议。南宫山根据绯村吧主等的考证也就15000人,松尾山关原军记大成等江户史书记载是8000人,考虑到小早川30多万的封地和朝鲜战场的消耗(1598年还在朝鲜打仗),出动8000人较为实际。所以西军也就6~7万人。
        东军都是胜利者,75000人记载详细,而且还没算池田辉政和浅野幸长的后续部队(防守退路),所以东军8万以上,主力是丰臣系的武将们。


        IP属地:山西4楼2016-09-01 20:00
        收起回复
          lz可以看看这个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49148229
          除了常见的一万五五千人说法
          lz提出的八千人说法
          还有人主张是一万两千人
          宋阳不懂战国都认为,一万两千人的说法,也是可能的


          IP属地:上海本楼含有高级字体6楼2016-09-01 21:01
          回复
            关于小早川兵力一事,我们先来看看,旧参谋本部《日本战史·关原役》给出的是15000,那么这个计算怎么得来的呢?目前认为的有两种,一种是小早川的筑前35w领地,按照所谓的丰臣公仪下的兵役即征朝时的100石=5人。而第二种就是实际上筑前实高远不止35w,根据后来黑田入主后随即检出52w,推测当时也应在50w前后,那么按江户幕府规定的三人役来算也刚好约是15000人。但是呢,无论哪个计算方法都存在着过于理想状态。因为实际上各地区的兵役并不是完全相同的,比如同为九州地区的筑后立花家,以及八代的小西家,还有四国的长宗我部家都是一人役。
            再来就是另外一点、很多情况出于各种政治目的会派出超出军役数的兵力,比如立花家虽然最初是一人役,但是实际战场上却是自主的派出了相当于三人役的兵力,原因就是打着为了秀赖殿下的旗帜。所以实际兵力问题并非是单纯的靠石高数就能公式化计算出来的,
            最后,和本帖可能关系不大,是关于石高问题的。石高中有所谓的无役高,无役高就是指比如岛津家公称56w,但是实际负担军役的只有40w,剩下16w就是无役高,如果没有无役高的具体数据,要算出准确动员数也是很困难的。


            来自iPhone客户端7楼2016-09-02 00:18
            收起回复
              黑田如水斋在九州宛若狂风过境的奋战,确实出乎了绝大部分人的预料,不仅仅是因为黑田军顽强的战斗力(事实上,这也只证明了如水本人的军略而已),更是对于如水疯狂的战略构想。确实,在关原合战时,关西一带的诸侯精锐尽出,除了在对明战争中损失惨重而无力发兵远征的一些诸侯外,几乎所有的诸侯都倾其所有地投入关原战场。而事实也证明了,如水斋确实能进退有余地控制整个九州的局势,仅仅六十七天的时间,除了肥后、萨摩二国之外,几乎整个九州都落入黑田如水的控制之中。整个西国,本来可以与之抗衡的两大超级强藩,一个在朝鲜的壬辰战争中大伤元气除了死守萨摩之外无力做出任何反应,一个倾其所有将三万大军带到关原战场上去展览。(当然,这样的控制还是要借东军讨伐西军,而不是黑田家本身的名义,这也就是为什么大局一定,如水的野望也就不得不以惨淡的结局收场。)
              这样的情形,等若黑田半个弟子的秀秋公又怎么会料不到哪?即使想象不到如水斋会表现的如此夺目,但这样的战略构想却并不难以想象。以在下的叵测,关原之战前秀秋公之所以摇摆不定,估计也就是因为难以割舍这样甘美的诱惑。或许是因为三成抛出的更有吸引力的条件,或许是不甘居于一地听凭他人的摆布。事实上,黑田如水斋的想法,其战略目的即使仅仅只是割据一地,做个地区小霸,也确实有太多需要别人配合的地方了,将太多东西交给难以预期的天意,似乎并不符合秀秋的想法。不管怎么说,来到了关原战场上的秀秋公所最不愿意看见的,正是事态一如如水斋所期待的,战局逐渐呈迷雾状,进而有长期化的可能,让那个老瘸子有足够的时间来巩固他的势力…………
              事实上,以当时西军的安排,是打算在正面利用地形上优势,让东军无法一次投入太大的兵力,由石田直属的近江军和宇喜多的备后军挡住东军的先锋,由毛利家的主力攻击东军的本阵,也就是德川家康的所在地。而小早川秀秋的任务,正是在东军将乱时,在侧面给予致命一击。和秀秋一样,毛利家之所以出现在关原战场上,目的绝不是为丰臣家尽忠。以毛利家割据十国、所领百万在日本数一数二的实力,关原之战,自然是毛利家更进一步,成为天下人的踏脚石。但当时毛利家的当主毛利辉元,却并不是这样豪情万丈的英雄人物,相反,他给人的评价是忠厚老实的老好人一个,尽管被手下的谋士安国寺所游说,将毛利家的军队带到了关原战场上。但无论是他,还是他的军队,都没有足够的思想准备去打这一仗。直到关原合战的落幕,毛利辉元还是没有作出一个明确的抉择,而对于他懦弱的惩罚,则是战后毛利家的领地被削减为不到原来的七分之一。
              不得不承认,事态这样的发展,确实超出了很多人的预料,即使是象秀秋这样天生的谋略家,也很难预测到毛利家这种既公然与德川家康对抗,将军队开赴战场,却又迟迟下不了最后决心的心态。
              简单的两选题,如果A演变为不是很恰当的选择,那在恰当的时机选择B将是挽回损失的最好办法。
              要想通这一点并没有什么困难的,但是不是有决心去行动则是另外一说了。秀秋在关原战场上反水,其动机丝毫不难猜测。这一点也没什么可以讨论的余地,激情一点的朋友可以大骂秀秋的不义,理智一点的朋友羡慕他的冷酷,当然,后者的情绪自然不适合公开表露。


              IP属地:广东11楼2016-09-11 18:57
              收起回复
                战神被吹得神乎其神……,战神有那么谋略?不敢相信


                来自iPhone客户端12楼2016-09-11 21:49
                收起回复
                  2025-08-25 09:41:25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黑水在关原期几乎控制了整个九洲,除了岛津?加藤?算了,童话


                  来自iPhone客户端13楼2016-10-26 09:13
                  回复
                    如水老爹关原时和他莫逆之交加藤狗惺惺相惜,借内府大人诛逆之名,两人在九洲一路扫荡,可惜关原结束太快,本来这老少配已经打算和岛津决战了,可惜内府连发12道金牌....(跑题了?)


                    来自iPhone客户端14楼2016-10-26 11:12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