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根本不是解剖,这是在拆城市!拆城市带手术刀有什么用?”一位瑞典科学家快哭出来了,望着面前超过5000米的摩根巨龙的尸体,他知道自己的国家已经没有能力再参与这次解剖。
(1987年摩根巨龙航拍照,来源
www.excphysics.us)
摩根巨龙现身
1987年是世界历史上除战争外灾难最多的一年。
12月20日,一艘菲律宾的渡轮与油轮相撞,1600条人命啊!然而事态的发展更让人意外,倾倒出的石油惊人的在海面上勾出了一个形状——渡轮和油轮是撞在了一个落到海面的大气生物上!
各国专家真正到达现场后,都惊呆了!眼前的若隐若现的生物体积岂止百米,简直是铺天盖地, 在各国的协力下(这也许是历史上各国最快达成的互助协议),87岁高龄的兹基硕德教授和他年轻的学生,日本科学家辻博义,分析并绘制了史上第一份大气生物解剖图,并以Morgan来命名这个伟大的生物。
“中国人喜欢叫它龙,但准确地说,这应该叫做大气生物,这证明了生物界最伟大的猜想,但我们没想到的是它如此之大,如此之轻,它身上超过80%的结构都是非碳基组织,对,就是蜻蜓翅膀那种玩意。”兹基硕德教授说道。
摩根巨龙前世之一:太古空云水母
是的,其实龙最早有科学记录是在南美,所谓太古空水母,在古代中国被称为龙,在南美被称为羽蛇神(Quetzalcoatl),两者在古籍中皆能腾云驾雾,呼风唤雨。
第一份记录龙的手稿来自于一名英国医生佳斯特·吉奥可。1851年,他作为随船医生跟随商船队来到南美,在与当地土著居民的交流中绘制了一幅草图,并写下了自己的猜想,这张图至今仍被珍藏在维多利亚博物馆中,下面贴上手稿(复原版)
你肯定会反驳这张图与目前研究的龙几乎毫无共同点,别急嘛!首先吉奥克医生仍认为羽蛇神(龙别名)是脊椎动物,并简单地把它描绘成一条“靠肺部巨大气囊飞行的巨型蛇类”,当然这也与当时人并不了解飞行的原理有关,他也如同之后的很多科学家一样,严重低估了龙的体积。
也是从这时候开始,人们开始低估了龙的体积的说——有时它比较脆弱的侧翼膜会被撕下一条,飘到地表就被误以为是本尊驾到。
摩根巨龙前世之二:大气生物
在吉奥克医生的猜想之后,关于龙的研究一直没有进展,直到1911年,年轻的沃·兹基硕德博士第一次指明龙是一种大气生物的概念。
兹基硕德博士肄业后专职研究水母和浮游生物,某天他突发奇想,觉得水母和电视里的飞艇有相似之处,于是他大胆提出了猜想,认为空气不过是另一种介质,在空气之上还有以太,空气与以太间有着与海洋与空气间相似的生态系统。扯淡了些,倒是指明了研究的方向,即将大气圈与传统的海洋圈,岩石圈的地位等同起来,并指出太古时期第一批大气生物出现的时间早于鱼类登陆的时间,这一理论现在看来依然正确(但究竟是大气生物演变成海洋生物,还是海洋生物演变成大气生物还有争议)。
1961年尼泊尔科学家皮安壬德首先提出了电能——生物能的转化模式, 真正解决了沃·兹基硕德理论一直无法解决的能量来源问题。而1987年的摩根巨龙事件,将所有猜想落到了实处。
最后的最后——
沃·兹基硕德——我自己说的
佳斯特·吉奥可——JustJoke
皮安壬德——骗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