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在网上读到施用勤先生的大作,题目本身就吓人一跳——《诡辩与第一手资料的对决——答杜应国先生》(以下简称《对决》)。拜读之后,只有哑然,忽而发觉当初写下《回复》一文(即《对“双重曲解”的回复——答施用勤先生》,以下简称《回复》),实在是犯了一个不该犯的“低级错误”[注],本拟就此作罢,不再出声,又恐施先生产生误会,以为他的所谓“对决”还真管用,唬得住人。思来想去,大祸既已肇下,那就只有硬着头皮再冒犯一回。只是逐一的回复已无必要也无意义,姑就几个突出的问题简复如下。
■一、关于“诡辩”
施先生很聪明,一上来就抢占了不少“有利地形”,说什么他的文章刊出“九个月”后笔者才“决定反击”(“九个月”之说不知是如何计算出来的,但用意却很明白,是为了照应下文说的他比笔者“更快地作出了反应”。幸而拙文刊出时保留了写作时间,就算施先生不予理会,他在“九个月”乃至一年、两年之后才看到拙文,这与笔者何时“决定反击”亦即何时写出此文又有何相干?),说笔者的《回复》“不在史料的基础上”与他“过招”,而是把自己的“争论降到诡辩、玩弄文字游戏的层面上”,(1)说他看我的反驳文章,感到的是“急切的报复心理,狡辩多于说理,曲解多于对史料的客观解读,表面的气势汹汹,咄咄逼人,理直气壮,其实是虚张声势,色厉内荏。”一句话,是气急败坏,强词夺理。所以,“诡辩”二字成了施先生高频使用的关键词,如“用诡辩术在枝节问题上制造论敌‘随心所欲地改变对手的话意’……”,“不愿意在杜先生把这场论战降到的诡辩层面上进行论战”,“杜先生在此又在玩弄诡辩术”,“不会像杜先生一样继续诡辩”,“杜先生的答复除了双重曲解的陈词滥调和经不起推敲的毫无逻辑的诡辩外,没有提供一个新鲜的论据”,“杜先生确实有以诡辩制造双重围堵的逻辑陷阱之嫌”,等等,等等。总之,是气势逼人,占尽了道德与学术的制高点了。
但施先生怎么就忘了,笔者的《回复》一文,本就是针对他对笔者的歪曲性批评而作出的必要的澄清与反驳,怎么现在倒变成了歪曲有理,辩驳无门了呢?就以施先生举出强辩他没有“曲解”笔者的那个例子而言,明明是施先生歪曲性地把一句子虚乌有的话——“就更没有理由说这些措施充分暴露了托洛茨基独裁者的嘴脸,若是他在权力角逐中获胜,肯定也是斯大林式的独裁者”——强 加到笔者头上,笔者就此作了必要的说明和反驳,且不说按笔者的原话推断应有几层含义,就算如施先生所说,只有他所理解的那一个结论“肯定也是斯大林式的独裁者”,这里也还有一个理解是否符合笔者原意的问题吧?而现在,施先生却一口咬定,根据他的逻辑,只此一意,别无它解,否则你就是“诡辩”,就是“头脑混乱”。显然,是要“强制执行”,“捆绑销售”了!只不知这种“说你黑你就黑,不黑也黑”的逻辑,不叫“霸道”,不叫“诡辩”,那该叫什么?还望施先生有以教我。
另有一例,也很精采,至少可从技术层面让人对施先生所说的“诡辩”长些见识。
■一、关于“诡辩”
施先生很聪明,一上来就抢占了不少“有利地形”,说什么他的文章刊出“九个月”后笔者才“决定反击”(“九个月”之说不知是如何计算出来的,但用意却很明白,是为了照应下文说的他比笔者“更快地作出了反应”。幸而拙文刊出时保留了写作时间,就算施先生不予理会,他在“九个月”乃至一年、两年之后才看到拙文,这与笔者何时“决定反击”亦即何时写出此文又有何相干?),说笔者的《回复》“不在史料的基础上”与他“过招”,而是把自己的“争论降到诡辩、玩弄文字游戏的层面上”,(1)说他看我的反驳文章,感到的是“急切的报复心理,狡辩多于说理,曲解多于对史料的客观解读,表面的气势汹汹,咄咄逼人,理直气壮,其实是虚张声势,色厉内荏。”一句话,是气急败坏,强词夺理。所以,“诡辩”二字成了施先生高频使用的关键词,如“用诡辩术在枝节问题上制造论敌‘随心所欲地改变对手的话意’……”,“不愿意在杜先生把这场论战降到的诡辩层面上进行论战”,“杜先生在此又在玩弄诡辩术”,“不会像杜先生一样继续诡辩”,“杜先生的答复除了双重曲解的陈词滥调和经不起推敲的毫无逻辑的诡辩外,没有提供一个新鲜的论据”,“杜先生确实有以诡辩制造双重围堵的逻辑陷阱之嫌”,等等,等等。总之,是气势逼人,占尽了道德与学术的制高点了。
但施先生怎么就忘了,笔者的《回复》一文,本就是针对他对笔者的歪曲性批评而作出的必要的澄清与反驳,怎么现在倒变成了歪曲有理,辩驳无门了呢?就以施先生举出强辩他没有“曲解”笔者的那个例子而言,明明是施先生歪曲性地把一句子虚乌有的话——“就更没有理由说这些措施充分暴露了托洛茨基独裁者的嘴脸,若是他在权力角逐中获胜,肯定也是斯大林式的独裁者”——强 加到笔者头上,笔者就此作了必要的说明和反驳,且不说按笔者的原话推断应有几层含义,就算如施先生所说,只有他所理解的那一个结论“肯定也是斯大林式的独裁者”,这里也还有一个理解是否符合笔者原意的问题吧?而现在,施先生却一口咬定,根据他的逻辑,只此一意,别无它解,否则你就是“诡辩”,就是“头脑混乱”。显然,是要“强制执行”,“捆绑销售”了!只不知这种“说你黑你就黑,不黑也黑”的逻辑,不叫“霸道”,不叫“诡辩”,那该叫什么?还望施先生有以教我。
另有一例,也很精采,至少可从技术层面让人对施先生所说的“诡辩”长些见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