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淘吧 关注:18,251贴子:80,849
  • 5回复贴,共1

村淘急速升级背后:阿里农村战略涉入无人区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村淘急速升级折射着一种行业的艰困,阿里正在进入一个没有竞争参照的“无人区”,无从选择,也无从回避,这家巨头的命运已经与中国农村以及整个国家的命运捆绑一体,它的动作具有更多探索的价值。
阿里近日升级了它的村淘模式,即从村淘合伙人过渡到村淘3.0。从1.0到3.0,阿里花了不到3年时间。
这种急速的升级动作,反映的是阿里缺乏规划与定力还是它对战略的快速调整?
但我觉得理由更像后者。急速升级折射着一种行业的艰困,阿里正在进入一个没有竞争参照的“无人区”,无从选择,也无从回避,这家巨头的命运已经与中国农村以及整个国家的命运捆绑一体,它的动作具有更多探索的价值。若将村淘变化放在整个互联网+中国农业的背景中,就有更多深思的价值。
村淘1.0到3.0:从生意到生态
简单梳理一下村淘服务模式的变化,能体会到阿里面对机遇窗口期的一种迫切性,以及面对变化而做出的快速调整。
村淘1.0模式诞生在2014年10月。目标是让村民“看到外面的世界”,主要服务形式如此这般:从许多乡村便利店店主资源中选出一批懂网购的店主,兼职为村民做代购,对接的平台当然是阿里系。
1.0的优势是,几乎每个村庄都有代销点,理论上可覆盖所有乡村。但设想缺乏体察。店主代购属兼职,常态生意仍是线下小店,代购与代销左右博弈,不可能专注;随着村民消费越来越多元,店主有限的代购经验无法匹配。此外,2014年是中国移动互联网最为疯狂的一年,智能手机出货增幅达到历史高点,很多人已开始独立活跃在网购平台,代购点已沦为鸡肋。事实上,到2015年春节,村淘1.0模式就结束了,仅存在几个月。
2.0模式名曰农村淘宝合伙人制。它将兼职店主转变为全职、专业的农村淘宝合伙人,将发展农村电商视为一项事业。除了代购,它最重要的是为村民提供服务,逐步将阿里全生态业务落地农村。与1.0坐等代购需求不一样,2.0带有挖掘农村消费的价值。
这一模式带有较强的生态观念,背后伴随着基础设施建设。你能看到,自从2015年年初到现在,村淘持续建设“天网、地网、人网”:天网,与政府形成合力,可以整合地方政府行政力资源,推动当地政策做出改变;地网侧重物流、网络等基础设施建设,这是中国农村电商短期难以普及或体验较差的环节;人网则是合伙人团队建设,侧重的是人的培养与激励,它能快速形成榜样的力量。
从商业逻辑看,村淘2.0非常可行,运营已有相当成效。这一周期,阿里农村淘宝整个“千县万村计划”推进很快,更有菜鸟物流的底层建设。许多地方甚至已形成产业集群效应。2015年至今,农村淘宝甚至已成地方政府的政绩样板工程。
一年半之后,阿里为什么又急切地落实新的升级呢?在我看来,有些被动可能隐藏下面。
首先,村淘服务范围主要在村落,仍侧重代购,在移动互联网日益普及年代,农村消费趋于多元,经历着从物质到精神文化消费的转变,村淘的“中心化”地位、单一的服务很快面临瓦解。
其次,村淘2.0虽有上行服务功能,能为农村产业、当地特色商品创造渠道通路,但整体仍侧重下行。时间拉长,会透支当地消费,有涸泽而渔的压力。
而且,2.0隐含漏洞。现有服务依托村委会建立的村淘点,经营太过单一。压力之下,它开始不断滋生着不良现象:许多村淘代购点,订单有限,提成收入捉襟见肘,更多依赖当地政府每月补贴,大约1000元~2000元不等。
多名媒体人、地方村淘代购点对我讲过如何通过刷单或虚设村淘点,骗取政府补贴的故事。这种局面已导致部分村淘点成为寄生虫。
整体来说,村淘2.0虽然在政策、基础设施、人才激励上取得一定成效,但经营与生存一点都不乐观。农村淘宝急须创新运营模式,重塑村淘形象,给中国农村、农民的生活带来新的转机。
3.0模式应运而生。这一次,阿里强调的是整个服务体系下沉,通过建设三大服务中心,并从底层的文化建设出发,构建一个良性循环的服务模式。
在我看来,这也是一次全方位的生态体系建设。让我们从村淘3.0的三个服务中心来分析。三个服务中心也即生态服务中心、创业孵化中心、文化公益中心。它们基本上一一消除了2.0的弊端。
比如,它大大拓展了村淘的服务范围,从阿里各活动促销及日常代购到“一站式”的村民生活服务,比如支付宝缴费(水电煤,养老保险,彩票等)及阿里相关事业部落地的服务(旅行、医疗、教育、娱乐等)业务推送;快递收发等。
阿里平台过去很难接地气的平台服务,开始加速落地。生态服务中心包括阿里农村市场调研,合伙人里既有农村经纪人还有阿里农村铁军。而针对人尤其合伙人的要求与激励,则从过去的简单佣金扩展到与需与阿里相一致的价值观层面。
2.0时代的合伙人,虽然也是创业形态,但仍基于能人效应,加上依托村服务点,很难催生更大规模的创业热情。而且,他们的服务范围过于狭窄、同质化严重。
3.0模式中的创业孵化中心正是对问题的回应。它着眼于农村创业土壤培育,开始侧重村淘之外的资源嫁接。不但培训,还能给出创业的具体办法。比如,村淘与政府合力,培育点燃经济的星星之火,催生更多淘宝村和业态。
这涉及复杂的人才与培训难题。新的模式必须吸引更多人才回流。村淘将大量招募“过剩”的人才及本地更多有意愿的青年,聚集在县里,形成规模和氛围,通过培训平台与机构集中培育,与政府一起提供孵化基地(政府)与创业贷款(蚂蚁助理)。你能看出,它打破了村淘服务范围的限制,打开了上行服务通道,尤其包括农产品、工业品上行的店铺。此外,它还通过“一县一品”增加县域影响力,引来更多业态和渠道,促进就业和经济发展,脱贫致富。
最难得的是文化公益中心。这个针对农村弱势群体的服务项目,旨在通过远程教育、广场舞到小病家门口治的远程医疗多维度,快速让村民感受到互联网带给农村的变化。我个人觉得,它会沉淀下阿里平台的品牌影响力,成为未来竞逐农村市场的护城河。
我个人认为,3.0模式形式上基本将阿里整个平台的服务下沉。未来的村淘,即使再度升级,更多之会在具体落实措施层面了。
阿里农村战略涉入“无人区”
升级急速,确实反映出,即便是阿里这家行业巨头,面对巨大商机时,也无法给出一种长周期的计划。它也无法回避探索的成本。这无可厚非。因为,不要说中国,就算全球,也没有任何可以参照的样本。阿里村淘也只能摸着石头过河。
当然不是没有具体的计划依托。它更多建立在农村消费力、农村ICT基础设施,以及整个物流体系的建设进程上。
村淘3.0当然不是完美的模式,对于它的短期效应,我也不那么乐观。因为,阿里面对的不是一个简单的行业问题,而是一个沉积多年的社会问题,事关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模式,尤其是工业化、城市化的进程。
在这背后,有着中国农村凋敝、农业空心化的现实。2016年春节,之所以流行返乡见闻,正是一个庞大的候鸟式的群体对于苍凉农村的不适应。相比20年前,中国农村田园虽未荒芜,却缺少人气与活力,缺少真正的消费力。是啊,当无数的农民工都外出务工,中国乡村老人、孩子有多少潜力捕捉互联网+农业的商机?
我还是这样的观点,如果不能重建人与土地的关系,如果不能让中国农民以及有志于中国农村建设的人才回到乡村,不能完善ICT与物流基础设施,不能重建一种文化氛围,互联网+农村只会是水中花、镜中月。很多人只看到候鸟式的群体在逢年过节时消费狂潮,而根本看不到常态消费的不景气。
但是,我这么说,并非否认阿里村淘3.0的探索价值。恰恰相反,我要给阿里与村淘点赞。因为,不完美恰恰反映出中国农村融入互联网时代的波折进程。无论阻力与壁垒如何庞大,中间痛苦如何多多,这一趋势已无可阻挡。
而且,放眼中国,我个人觉得,没有哪家企业能比阿里更能帮助中国农村快速融入互联网时代,消除更大的数字鸿沟。这得益于阿里的开放平台优势。事实上,多年来,早有无数的村民活跃在淘宝平台。去年我曾拜访杭州郊外一家来自山东曹县的家庭,他们在淘宝上的经营不但改变全家人的命运,还带动了老家一个群体。阿里的平台就是有这种强大的激发效能。
而村淘所不同的是,它是阿里主动落实的战略。事关阿里集团未来10年甚至更为久远的竞争力构建。你知道,经过17年的发展,阿里已成全球电商与生活服务平台巨头,但因为市占率较高,目前也面临着成长难题。而它突破的路径主要有三条:国际化、中国农村、电商之外的复杂的生态尤其是大文娱与健康板块,当然更有已成中国另一极的蚂蚁金服。
在这三大路径中,大文娱与健康着眼更为长远,短期还很难贡献规模与利润。国际化则虽然也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但限于平台定位,阿里会更侧重资本与资源嫁接,不太可能像在本地一样深入耕耘,它更像阿里影响资本市场的长期筹码。而中国农村,在我看来,则是阿里中长期必须啃下的硬骨头。因为,无论人口、线下生态、业务模式、幅员以及中国当局的改革重心,这里都是不可忽视的焦点。大国的三农会是未来多年最需要融入互联网与整个信息社会的关键力量,没有它的参与,中国互联网将失去血色。
如果时间停留在2014年或以前,阿里与中国其他互联网企业可能还没有迫切的动力。因为,中国一到三线的城市市场,还有深耕的空间。但急速的产业变化,加上IPO之后的资本市场效应,让它在2014年之后感受到,它已无法回避这个巨大的窗口期。
直白地说,眼下的时刻,不是阿里选不选择的问题,而是它已经被卷入一个巨大的发展情境中。它无从选择。而且,相比其他互联网企业,它还必须承担更多探索的责任。
前段时间,任正非在党中央领导面前说,华为的发展已经到了“无人区”,言辞里既有那种崛起的自豪,又有面对一个行业的迷茫时代定义未来的巨大挑战。华为的面前已经没有多少竞争参照,它必须勇于担当。
而我觉得,面对中国农村的阿里,它同样面临一个巨大的挑战,它的面前同样没有参照,许多行动都要靠一种时代赋予它的责任去落实。它可能会犯些错,吃尽苦头,付出巨大的探索成本,短期不会贡献太多业绩,但一切都是必需的。没有当代中国农村,不会有阿里未来10年的成长;没有阿里的中国农村,融入互联网可能会经历更为漫长的年代。从这个角度来说,中国互联网巨头真的已经将自身的命运与这个国家捆绑在一起了。阿里同样进入了一个“无人区”。许多方面,需要由它自身先顶着风险开辟出一条试探的道路,然后在实际运营中不断修正、优化、升级。
从战略高度来说,村淘急速升级,就是阿里进入“无人区”之后对诸多挑战的反应。从1.0、2.0到3.0模式,也是从启蒙到革命的旅程,它既出于阿里的商机捕捉能力,也出于一种强烈的危机感。如果阿里不能将整个生态体系落地中国,不能在中国农村重建一种文化,不能激活农村生活与生产要素,不能培养起面对现代商业的人才,村淘的未来不会有什么真正的出路,整个阿里即便继续耕耘中国农村,也只会有象征性意义。
所以,村淘1.0到3.0的模式演变,其实就是阿里落地当代中国农村的缩影,它也是中国农村融入互联网世界的进程缩影。许多方面,阿里无由决定也无从选择,它已经身不由地被纳入当代中国农村的变革之中,它也事关这个国家的变革与复兴。


IP属地:江苏来自Android客户端1楼2016-07-31 22:41回复
    自顶,居然没人看完麽?


    IP属地:江苏来自Android客户端2楼2016-08-01 09:15
    收起回复
      2025-08-30 17:48:19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看完了 很不错


      3楼2016-08-01 12:53
      回复
        没看懂


        来自Android客户端4楼2016-08-01 22:38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