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人物艰难地迈出大步子
电视剧《五爱街》,就其所反映的个体商贩这一题材而言,是一部多年来少有的好戏。
《五爱街》的故事紧凑,结构严谨,矛盾冲突的设置张弛有度,环环相扣,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剧中人物的事业线和感情线齐头并进,交叉巧妙、纠葛自然,很能引人入胜。
《五爱街》的成功,得力于它推出的一批鲜活的人物。这批人物,剧本写得生动,演员演得带劲。人各其面,人各其声,令人过目不忘。
首先,小商贩的一组群像,塑造得有声有色。像全国各地一样,五爱街最早闯世界的小商贩们也多是由一些无业游民组成的。这些人没有多少文化,更谈不上什么修养,像吴大等人。《五爱街》在塑造这些小商贩上有两点值得一提:其一,是编、导、演对表现这些人物倾注了深厚感情。他们着力开掘了这些人物性格中向上的一面,表现了他们创业艰苦的一面,使观众对他们充满同情进而喜欢他们。其二,是小商贩们的性格塑造,不是静止的、凝固不变的,而是随着时代的前进而进步,进步虽然步履维艰,却是进步得合情合理,一步一个脚印,而且层次清晰,起伏有致。从他们性格演进、发展的轨迹中,我们不仅能看到小商贩们综合素质的提高,政策观念的增强,还能够看到,集贸市场的规范有序化所折射出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逐渐健全和繁荣。
其次,工商所所长王大山的形象,塑造得颇为出色,是多年来影视作品中不多见的光彩照人的工商干部典型。面对着这些既精明又愚昧、既灵活又固执、既小气又豪爽、时而做俯首帖耳状时而又不管不顾要玩命的小商贩,王大山伤透了脑筋。五爱街的集贸市场从不规范到规范,从无序到有序,小商贩们由粗野、愚昧、唯利是图转变为文明、团结、互相帮助、顾全大局,正是王大山等工商干部的心血浇灌的结果。生动感人的形象,必须有细腻动人的情节来支撑。王大山对李泽的关心和教育的许多情节的设计,值得称道,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最后,我认为,《五爱街》中的文斌是一个值得关注、值得研究的新形象。这个人物的出现,是《五爱街》最见功力的精彩一笔。文斌这个学服装设计的大学毕业生,在保守僵化的国有服装厂怀才不遇,被生活的困境所迫,误打误撞地钻进了五爱街市场。这位当初连买床的钱也凑不出来的市场新手,最后竟成为五爱街市场举足轻重的栋梁,成为决定五爱街市场乃至光明服装厂兴衰存亡的关键人物。救活了五爱街市场和光明服装厂的,不是文斌这个人,而是他头脑中紧跟时代潮流的服装新观念、新思路和新的设计能力。
戏有各种各样的编法和演法,就像老话说的,有一百个观众,就有一百个哈姆雷特。《五爱街》也是一样,有一百个编剧,就会有一百个《五爱街》。我所设想的,也只能是我喜欢的一种编法而已,这里多半没有错对和是非,有的只是不同艺术构思之间的切磋和交流。
《人民日报》 (2000年04月08日第五版)
电视剧《五爱街》,就其所反映的个体商贩这一题材而言,是一部多年来少有的好戏。
《五爱街》的故事紧凑,结构严谨,矛盾冲突的设置张弛有度,环环相扣,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剧中人物的事业线和感情线齐头并进,交叉巧妙、纠葛自然,很能引人入胜。
《五爱街》的成功,得力于它推出的一批鲜活的人物。这批人物,剧本写得生动,演员演得带劲。人各其面,人各其声,令人过目不忘。
首先,小商贩的一组群像,塑造得有声有色。像全国各地一样,五爱街最早闯世界的小商贩们也多是由一些无业游民组成的。这些人没有多少文化,更谈不上什么修养,像吴大等人。《五爱街》在塑造这些小商贩上有两点值得一提:其一,是编、导、演对表现这些人物倾注了深厚感情。他们着力开掘了这些人物性格中向上的一面,表现了他们创业艰苦的一面,使观众对他们充满同情进而喜欢他们。其二,是小商贩们的性格塑造,不是静止的、凝固不变的,而是随着时代的前进而进步,进步虽然步履维艰,却是进步得合情合理,一步一个脚印,而且层次清晰,起伏有致。从他们性格演进、发展的轨迹中,我们不仅能看到小商贩们综合素质的提高,政策观念的增强,还能够看到,集贸市场的规范有序化所折射出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逐渐健全和繁荣。
其次,工商所所长王大山的形象,塑造得颇为出色,是多年来影视作品中不多见的光彩照人的工商干部典型。面对着这些既精明又愚昧、既灵活又固执、既小气又豪爽、时而做俯首帖耳状时而又不管不顾要玩命的小商贩,王大山伤透了脑筋。五爱街的集贸市场从不规范到规范,从无序到有序,小商贩们由粗野、愚昧、唯利是图转变为文明、团结、互相帮助、顾全大局,正是王大山等工商干部的心血浇灌的结果。生动感人的形象,必须有细腻动人的情节来支撑。王大山对李泽的关心和教育的许多情节的设计,值得称道,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最后,我认为,《五爱街》中的文斌是一个值得关注、值得研究的新形象。这个人物的出现,是《五爱街》最见功力的精彩一笔。文斌这个学服装设计的大学毕业生,在保守僵化的国有服装厂怀才不遇,被生活的困境所迫,误打误撞地钻进了五爱街市场。这位当初连买床的钱也凑不出来的市场新手,最后竟成为五爱街市场举足轻重的栋梁,成为决定五爱街市场乃至光明服装厂兴衰存亡的关键人物。救活了五爱街市场和光明服装厂的,不是文斌这个人,而是他头脑中紧跟时代潮流的服装新观念、新思路和新的设计能力。
戏有各种各样的编法和演法,就像老话说的,有一百个观众,就有一百个哈姆雷特。《五爱街》也是一样,有一百个编剧,就会有一百个《五爱街》。我所设想的,也只能是我喜欢的一种编法而已,这里多半没有错对和是非,有的只是不同艺术构思之间的切磋和交流。
《人民日报》 (2000年04月08日第五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