鹦鹉领养吧 关注:1,166贴子:4,370
  • 13回复贴,共1

牡丹鹦鹉的饲养及雌雄鉴别资料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一楼度娘


来自iPhone客户端1楼2016-07-16 15:15回复
      牡丹鹦鹉,又称情侣鹦鹉、爱情鸟、蜡嘴鹦鹉,桃面爱情鹦鹉.小鹦等。属鹦形目、鹦鹉科。牡丹鹦鹉原产地共有9个种,其中8种原自非洲大陆,1种(Agap0rnis canus)产自非洲东岸的马达加斯加。每个野外品种都是受地理所分隔。牡丹鹦鹉一般小群地聚居,主要食用果实、蔬菜、各种植物谷物种子等。
      在国际通称牡丹鹦鹉为情侣鹦鹉,其属内的鹦鹉总称含义(情侣鹦鹉属 Agap0rnis,希腊语中“Agape”是爱的意思,而“Ornis”则是雀鸟的意思)。牡丹鹦鹉会与配对后的伴侣形影不离,相依相偎,而且多是会厮守终生。因为情侣鹦鹉这个天性,德国人称情侣鹦鹉为“die Unzertrennlichen”,而法国人则它们为“les inséparables”(即英文中的“Inseparables”,意思是“不可分离”)。亦因为这样,大部分人强烈地认为,情侣鹦鹉必须是成对饲养。也有人相信,牡丹鹦鹉像其他的鹦鹉一样,只要得到足够的关心及照顾,单只牡丹鹦鹉也可以与人建立一个友伴关系。


    来自iPhone客户端2楼2016-07-16 15:16
    回复
      广告
      立即查看
        牡丹鹦鹉身长约14—17厘米,重40—60克,身型矮胖有一条短尾,喙部相对较大,大部份牡丹鹦鹉都是绿色的,而人工培育及变种有很多的颜色出现。寿命约10—15年。
        牡丹鹦鹉可分为小鹦、牡丹两种类型,明显的差别是小鹦属于面类品种,如常见的黄桃脸、原种绿桃脸;牡丹是头类品种如绿棕头绿黑头,有明显的白眼圈-百度鹦鹉吧。
        牡丹鹦鹉生性喜欢发出大而尖锐的嘈杂鸣叫,它们甚至整天都会吵嚷,尤其在清晨时间。若有扰邻问题或怕吵的饲主,有喜欢小型鹦鹉类的,可考虑饲养较安静的其他鹦鹉,例如也是大众化的虎皮鹦鹉、玄凤鹦鹉,或者太平洋鹦鹉、红胸鹦鹉等。


      来自iPhone客户端3楼2016-07-16 15:16
      回复
        牡丹鹦鹉的饲料:
          日常主要喂给谷子混合小米、稻谷、黍子(没去壳的大黄米),碎玉米,这些可以混合一起饲喂,这样营养较全面。带有壳的粒料为佳,既可补充淀粉、蛋白质微量元素和多种维生素,另外磕皮吃食也符合鸟类的自然规律,有利于消化系统功能的正常转运-百度鹦鹉吧。
        为增加饲料的营养成分,剩余部分可喂麻子、葵花籽、花生米、油菜籽等,但油脂饲料不能喂得大多,以免会引起脱羽及肥胖症。另外各种五谷杂粮甚至面包、馒头、米饭都可以加喂些,有的饲料鹦鹉不吃,有时是不熟悉原因,熟悉后都可以吃了。常用粒料搭配比例:谷子40%、黍子20%、稻子10%、麻籽10%、碎玉米10%、其他10% 。
          各种青菜、水果等,青菜除了菠菜水果除了梨外,因菠菜草酸会阻止钙锌吸收而梨容易拉稀,还有茄子扁豆不可饲喂,其他大都可以饲喂。春季建议可喂野外的蒲公英、嫩苦菜等,对鸟有消火防病的功效。平常还可在笼壁上悬挂一墨鱼骨,让牡丹鹦鹉啃咬,可以补充钙质,防止鸟患软骨病-百度鹦鹉吧。并可在笼底或副食罐添加些清洁干燥沙粒(谷粒大小),因为鸟类包括鹦鹉都是以嗉囊研磨碎吃进的食物,所以吃些沙砾为了帮助嗉囊研磨食物消化。
          在繁殖期交配前可以加喂些鸡蛋小米,以利于发情下受精蛋。孵化出小鸟后,除了以上常用饲料,还可以增加由40%玉米面、20%小米、20%碎花生米及20%熟鸡蛋混合而成的湿粉料。
          牡丹鹦鹉合适的温度是10——35摄氏度,所以温度不要太低,以免鸟受冻后感冒。也要避免忽然温度相差太大,以免鹦鹉不适宜而感冒生病。感冒生病一般现象是缩头闭眼、全身羽毛竖起,不爱活动。食水平常要保持清洁,特别是夏季天气闷热时更要注意,以免肠炎下痢发生。


        来自iPhone客户端4楼2016-07-16 15:17
        回复
          最后说一下小米和谷子的区别:
            ★★★ 小米,正确来说是没壳的。带壳的小米北方广大地区特别是乡下都是叫谷子,南方有的地方又叫粟谷,谷子外壳颜色常见是黄色的,还有淡白、橙红、黑色这几种颜色。谷子脱壳后才是真正的小米。
            而把谷子叫做小米的大都是城市里生长的人,因为在商店食品店售的都是脱壳的谷子(小米),购买回来后直接下锅做成小米粥食用。不然城市居民楼特别是双职工家庭户,谁有多余的空闲时间带谷子跑到磨坊里,把谷子脱壳成小米再带回家下锅呢?-百度鹦鹉吧 ★★★
          大米就是稻谷(旱、水稻)脱壳后的,也是像谷子脱壳一样道理。
          而麻子、葵花籽之类,都是生的,在鸟市宠物禽类市场都有出售,只要问是饲喂鹦鹉鸟类鸽子类的,就知道是那种了。
          墨鱼骨是商品墨鱼骨,在鸟市或中药店都有售,一般论斤出售,如图:[图片]沙粒也可用工地沙子,一般是先用纱网筛一下,留下米粒大小沙粒,再用清水多冲洗几次,干净后掸在纸箱板上晾干,最好太阳晒干后,就可以直接饲喂。


          来自iPhone客户端5楼2016-07-16 15:17
          回复
            牡丹鹦鹉的雌雄鉴别:
              牡丹鹦鹉雌雄最准确鉴别办法是摸档鉴别,就是利用摸泄殖腔口(肛门)上方的骨盆来判断,如果感觉是两颗硬硬的骨头,并且很紧密,手指无法压入,那是公鸟。如果感觉两个骨盆明显分开许多, 手指是可以有压入的感觉,两骨距离较宽,这样是母鸟。如图的泄殖腔处圆点显示:
            如果是公鸟就会摸到如下图公鸟侧面图的显示,就是两颗硬硬的骨头,并且很紧密,手指无法压入,手指在骨盆上时是无法压入。
              如果是母鸟,会摸到如下图母鸟侧面图的显示,就会感觉两个骨盆明显分开许多,手指是可以有压入的感觉,特别是成年母鸟,可容下一小手指(不似公鸟会摸到两颗硬硬的骨头,母鸟会有种摸到肚子软软的感觉,但又可以感觉到手指旁有两个骨头)。也就是说在摸成年母鸟的骨盆时手指可感到微压入的感觉,而成年公鸟则无法将手指压入。[图片] ★★★对于以上摸档还是感觉在公母俩鸟之间的感觉,或者还是幼年鸟不太明显的,还有以下综合鉴别:


            来自iPhone客户端6楼2016-07-16 15:19
            回复


              来自iPhone客户端7楼2016-07-16 15:21
              回复
                ★★★另外网上下面的牡丹雌雄鉴别也有一定参考,还有什么饲养防病喂“鸟乐”1号、2号,胶囊6号等,甚至牡丹鹦鹉百度百科中的(饲养经验集锦:如何减少“白蛋”、鸟舍如何安排、品种特点等等)这些资料大都是转于1998年出版北京王增年先生编写的《牡丹鹦鹉》一书-百度鹦鹉吧。如图:


                来自iPhone客户端8楼2016-07-16 15:21
                回复
                  广告
                  立即查看
                  牡丹鹦鹉的繁殖:
                    牡丹鹦鹉6个多月达到性成熟就可繁殖小鸟,但对纯属饲养爱好来说,可以等到8个月甚至满一年龄再繁殖。牡丹鹦鹉全年都可以繁殖,但控制在每年春秋两季繁殖为佳,在夏季7~8月份天气最热时候,应把巢箱拿掉停止繁殖,使亲鸟休息换羽并恢复体质-百度鹦鹉吧。要繁殖应该使用牡丹鹦鹉专用笼,或者规格不小于长50宽40高40厘米的方形笼。人工巢箱为竖式为好,大小一般为长20厘米×宽20厘米×高25厘米,巢箱由五合或复合板板制成,巢箱内由上下两部分构成,巢箱内中间隔板开个直径6厘米的洞口,洞口下方距底15厘米。其内结构如图:  巢箱内室垫些软的木屑及干的玉米桔叶、柔软细草等,在繁殖期间有的亲鸟也常将软草等物衔人巢内供作铺垫物。饲养中的牡丹鹦鹉,每年可繁殖2——4窝雏鸟,初产鸟每窝为3——4枚蛋,以后一般为5——6枚,卵近圆形,卵壳纯白色,孵化期21——23天,雏鸟出壳后经双亲饲育40——45天后才能离巢。
                    孵化以雌鸟为主,孵化期合适温度为22~27摄氏度最适宜,湿度为50%左右。在正常情况下,雌鸟每天离巢2——3次,离巢后迅速排便,采食和饮水,每次离巢时间也是仓促行事。孵化期中的雄鸟多守卫于巢旁,并饲喂雌鸟,有时雌鸟离巢后,雄鸟也进入巢中片刻,当雌鸟回巢后,雄鸟迅速出巢守卫。有的雄鸟晚上也会进巢和雌鸟一同过夜-百度鹦鹉吧。 牡丹鹦鹉繁殖高峰期约为4年,以后繁殖率逐渐下降,所以市场选购成鸟主要繁殖要避免购买来的是淘汰老鸟!
                  为编组资料成果,转载以上原文请需注明(百度鹦鹉吧)!


                  来自iPhone客户端9楼2016-07-16 15:22
                  回复
                    牡丹鹦鹉常易发生的几种病症:
                    1、传染性眼病:
                    俗称“红眼病”,是近年来在国内流行最多的一种鹦鹉病。主要侵害黄桃脸和绿桃脸等鸟。而棕头牡丹很少患本病。它是给养鸟者造成极大经济损失的一个主要病害。
                    【病因】传染性眼病是由衣原体病引起,本病全年均可发生,但夏季炎热天气最易流行。传染性极强,有的养鸟者就是由于购入一只病鸟,使所养的鸟大部分患病而死亡。其传播途径主要是接触传染,以及饲养者在为病鸟更换食水后,再为其他鸟换水而引起的传播。进口鸟及外地购进鸟更易患本病。从市场购入的鸟,当时看虽然正常,但在1——3周后可以发病,也常通过这样的鸟传染其他健康鸟。
                    【症状】首先是眼部表现:眼圈湿润,双眼流泪、怕光,眼睑肿胀,再后则出现双眼发红,眼角内侧眼白水肿,检视时可见眼球内侧似乎多出一些“白肉”,眼眶水肿,双眼紧闭。严重者上下眼睑粘连在一起,眼睛睁不开丵。同时精神委靡,盘头、炸毛,啄食减少,或不进食,拉稀,便呈水样,身体明显消瘦、脱水,最后衰竭死亡。
                    【预防】本病病死率极高,治疗相当困难,因此应该强调以预防为主。 1、不购病鸟及可疑病鸟,对新购入的鸟必须在观察室内观察一个月。 2、坚持鸟房的消毒制度及室内空气流通。 3、 对病鸟应早发现,一经发现必须彻底隔离。对病鸟邻近的鸟也应该移居观察室,进行喂药治疗观察一个月。
                    【治疗】本病死亡率极高,故应该强调早期治疗。早期治疗可使多数病鸟获得痊愈;而晚期治疗的,大多不能痊愈。
                    (1)局部治疗:用1%——2%的硼酸溶液或生理盐水冲洗患眼后,用金霉素、氯霉素、四环素、土霉素等眼药膏或利福平眼药水滴入眼内,每天6——7次疗效较佳。为鸟滴眼并不容易,因为鸟常挣扎乱动,很难滴到眼上,即使滴到眼上,也很难进入眼中。正确滴眼方法是:左手握鸟,使其一眼向上,另一眼在下面。左手拇指及食指握住鸟头,不使其乱动,然后滴眼药于眼中,使其形成1个液滴,存在于眼中不动。直到这一滴眼药耗尽,然后再滴一滴。滴完一侧后,用同样的方法再滴另一侧。
                    必须坚持用药2——3周,即使三五日治愈,也不应该停药,因为停药后复发的病例很难治愈。
                    此病治疗一是早治,二是勤治,如果能坚持每2小时滴一次眼药,并能保证确实滴入眼中,则可使治愈率大为提高。本病死亡率极高,治疗相当困难,因此应该以预防为主。
                    (2)全身治疗:对于重症治疗,可选用红霉素、四环素、增效联磺片以及先锋霉素中任何一种药加入饮水中治疗。将1/4片药碾成粉末,加于饮水中,每日1次,连用5——7天。
                    平常一定要把卫生打扫好,注意喂的食物干净,饲料要多样性等,才能保证鹦鹉身体健康。


                    来自iPhone客户端10楼2016-07-16 15:22
                    回复
                      2、衣原体病(鸟疫、鹦鹉热)
                      [病原]病原为鹦鹉热衣原体。
                      衣原体对高温的抵抗力不强,55℃经5分钟、37℃经48小时即被灭活,日光照射下最多存活6天,在水中最多存活17天。
                      本衣原体对酸和碱的敏感性较低,但易被季铵化合物和脂溶剂等灭活,一般消毒药如碘酊溶液、70%酒精、3%过氧化氢可在数分钟内破坏其感染性。
                      [病因]鹦鹉热衣原体对各种鸟均有致病性,以鹦鹉、鸽子为易感。
                      病鸟和带菌者是本病的主要传染源。本病可由污染的尘埃和散在空气中的液滴经呼吸道或眼结膜感染,螨等吸血昆虫也可传染。由于人也可被传染,因此要注意自身保护。
                      [症状]由于衣原体毒力强弱不同,病鸟的临床表现很不一样,鹦鹉、鸽子等可呈显性感染。潜伏期5——10天甚至更长,早期症状是腹泻,粪便绿色或灰色、水样;后期病鸟粪便主要是大量水样。患病鹦鹉精神委顿,不食,眼和鼻有脓性分泌物,拉稀,后期脱水、消瘦,羽毛蓬松,常蹲在一处不动,最后衰竭死丵亡。幼龄鹦鹉常归于死丵亡,成年鹦鹉就是经治疗康复,也是长期带菌,仍会将衣原体病传染给其他健康鸟!
                      [防治]①控制传染源,引进的新鸟先要了解当地是否有衣原体病存在,隔离观察2周后方可入群。
                      ②病鸟粪便、垫料、羽毛要认真处理,笼具应严密消毒,消灭吸血昆虫,严防此病传播。
                      ③可用四环素(包括金霉素、土霉素、红霉素)治疗,其中金霉素效果最好。但是,无论什么药物治疗都难以杀死衣原体病,而只是抑制病原体的繁殖。以下药物用量均为参考剂量:
                      四环素:可按0.02%~0.04%的比例拌料;土霉素:对衣原体病有一定疗效,但对隐性感染效果不大;金霉素:可在100克小米中拌入50毫克,连续喂15~30天。对不能吃食者,最好人工填喂金霉素或放在饮水中饮用。在治疗过程中,除了对病鸟添加水和维生素B1、维生素B2和维生素C外,不喂其他鸟食。
                      治疗应在严格的隔离条件下进行,数量少时应考虑淘汰病鸟。


                      来自iPhone客户端11楼2016-07-16 15:23
                      回复
                        3、感冒与肺炎:和人一样,鸟也会经常感冒,病因是否和人类一样尚有待于研究,往往是由于从温度高的地方骤然迁到温度低的地方,或冬季冷温度超过鸟本身耐受力,或浴后遇风寒而发病。
                        其症状是鼻孔有稀液流出,严重时鼻孔被阻塞而张嘴呼吸,全身羽毛逆立,呼吸加快,不爱动,呆立笼边和栖架上,雄鸟不爱叫,叫声不悦耳,有时干咳。感冒治疗如不及时,则可转成肺炎。病鸟呼吸更快,身体随呼吸颤动,头有时插到翅下,不饮水,不吃食。本病死丵亡率极高。
                        感冒和肺炎主要在于预防,避免环境温度骤变,患鸟要隔离,并在饮水中加长效磺胺药(SMP),严重时每5毫升水加1/10片,每日换1-2次,连喂5-7天。也可用土霉素、四环素、红霉素、螺旋霉素任何一种治疗,药量每次1/4片,把药辗成粉末,放于白开水中均匀注入水罐,连用5-7天。或土霉素加l~2毫升25%的葡萄糖水灌服。或土霉素二分之一片、中成药板蓝根冲剂等溶化在20毫升白开水中饮用。如出现鼻塞,可用棉签把鼻孔沾液吸去并擦去鼻孔周围分泌物,再用滴管往鼻孔内滴1~2滴植物油以促进呼吸通畅。
                        4、肠炎:主要是食水不洁引起,尤其夏季天气闷热,多雨潮湿,饲料变质饮水不洁青菜水果不新鲜和喂食过多都会引起肠炎。
                        病鸟精神萎靡,羽毛松乱,渴欲增加、体温升高,常趴杠或卧在笼底不动。拉稀,下痢,粪便变稀为粥状或水样,肛部常被稀便污染,有时出现便血,一旦出现便血则病情较重,很快消瘦,严重容易死丵亡。
                        防治方法:注意笼具、食物的清洁卫生,尤其注意清洁饮水、不喂变质的饲料。
                        病鸟要加强护理,可以喂痢特灵0.2~1毫克(人定量的1/3),鸟自己能饮水时将药溶于饮水中。便有出血的可加喂仙鹤草片。
                        对个别因腹泻严重脱水鸟,应补充糖盐水,25%的葡萄糖水中加生理盐水,用针管滴入患鸟口中,每次1-2毫升,每天2次,连用5天。
                        饮水必须每天更换,夏天每天必须更换一次,喂药水时必须搅匀,以免药物沉淀。
                        没有痢特灵时可用蒜泥代替,效果也不错。
                        夏天多饮些茶水、豆汤或盐糖水等,可起到预防和治疗的作用。
                        (以上4种病症资料主选《鹦鹉养殖与驯化》一书)


                        来自iPhone客户端12楼2016-07-16 15:23
                        回复
                          此帖终结【转自鹦鹉吧】并非原创


                          来自iPhone客户端13楼2016-07-16 15:23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