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钢铁产能大挪移河钢宣钢退城搬迁
老宣钢要何去何从
6月24日,河钢集团发表重要声明,河钢宣钢规划整体迁出张家口,是以河钢宣钢保留的产能联合河钢唐钢、河钢承钢部分优化产能一并整合重组,向唐山沿海地区搬迁。
声明指出,先期建设沿海1000万吨级精品钢铁基地,在具体进程上要确保在沿海新厂具备投产条件后,张家口宣化区老厂再停产拆除。
同时河钢要带头压减产能,今明两年压减炼铁产能260万吨,炼钢502万吨。其中河钢宣钢自2016-2017年要拆除1座450立炼铁高炉,压缩炼铁产能52万吨;拆除1座120吨炼钢转炉,压缩炼钢产能120万吨。
河钢这一布局正是针对日前《人民日报》上发表文章的要求落实。
6月22日,《人民日报》发表了以中共河北省委、河北省人民政府署名的文章《以勇于担当的精神打好去产能这场硬仗》,提出了河北钢铁产能调整的一揽子计划。文章要求,“十三五”期间,张家口、保定、廊坊钢铁产能全部退出,秦皇岛、承德原则上按照50%的比例退出,其他城市和城市周边的钢厂也要逐步退出或退城进园、向沿海搬迁。同时,把全省唯一国有钢铁企业河钢集团作为重点,坚持能多压尽量多压,制定出台宣钢整体退出方案,连同唐钢、承钢部分产能一并整合重组、减量搬迁。
宣钢职工安置部署
河北省政府办公厅近日印发《关于做好化解钢铁煤炭等行业过剩产能职工安置工作的实施意见》,出台做好化解钢铁煤炭等行业过剩产能职工安置10项措施,运用市场机制和帮扶措施统筹做好职工安置工作,维护好企业和职工双方合法权益,促进失业人员平稳转岗就业。政策实施期限暂定为2016至2020年。
◆ ◆ ◆
过剩产能职工安置10项措施如下:
1
扩大援企稳岗政策
支持企业内部挖潜分流安置,企业承诺不裁员、少裁员的,按规定落实失业保险援企稳岗政策。企业连续缴纳失业保险费5年以上的,可同时享受社会保险补助和岗位补助,单独享受社会保险补助的,可将社会保险补助人数由最高不超过企业实际参加失业保险人数的50%提高到100%。企业未参加或欠缴失业保险的,按规定补缴失业保险费后,可享受相应的援企稳岗政策。
2
实行内部退养
对距法定退休年龄不足5年、再就业有困难的职工,在自愿选择、企业同意并签订协议后,可实行内部退养。由企业按规定为其缴纳社会保险费,个人缴纳部分由职工继续缴纳,并按月发放基本生活费,达到退休年龄时正式办理退休手续。
3
实行等待退休
对因破产等原因无企业主体并无出资控股企业的,依法与职工终止劳动合同,距法定退休年龄不足5年的职工,可由职工自愿选择领取经济补偿金或等待退休。
选择等待退休的人员,在企业主体消亡时,企业在偿还拖欠的职工在岗期间工资和补缴欠缴的社会保险费的基础上,应一次性留足本人至法定退休年龄的基本养老保险费、基本医疗保险费和基本生活费,由当地政府指定机构按月代缴基本养老保险费、基本医疗保险费和代发基本生活费,个人缴纳部分由职工继续缴纳,达到退休年龄时正式办理退休手续。
对内部退养和等待退休继续缴纳社会保险费的人员,企业和个人可不再缴纳失业、工伤和生育保险费。
4
给予特定政策补助
对化解过剩产能企业“4050”人员缴纳的社会保险费给予适当补助,所需资金从就业专项资金中列支。
5
鼓励优势企业兼并重组
支持兼并重组后的企业吸纳化解过剩产能企业职工,对吸纳原企业职工达到30%以上的,以及地方国有企业组织化分流安置化解过剩产能企业职工的,各地要给予政策倾斜支持。
6
促进转岗就业创业
企业招用化解过剩产能企业失业人员的,给予企业每人1000元的一次性吸纳就业补贴。
对有创业意愿的化解过剩产能企业职工和失业人员,免费提供一次创业培训,有针对性提供创业指导、项目推荐和跟踪服务。初次创业的,给予不超过3年的社会保险补贴;创办小微企业3年内租用经营场地店铺的,给予场地租金补贴,按规定提供创业担保贷款和创业孵化服务。所需资金从就业专项资金中列支。
7
失业保险支持就业创业
对参保失业人员,按规定支付失业保险待遇。累计缴纳失业保险费5年以上的失业人员,在领取失业保险金期间,根据其缴费年限,可给予不超过6个月的职业介绍补贴,标准为本人月失业保险金的50%;自主创业的,可一次性领取剩余期限的失业保险金。
8
大力开展职业培训
对企业为促进职工转岗安置开展的职业培训,可按规定给予职业培训补贴。对失业人员和长期停产职工,要普遍开展转岗培训或技能提升培训,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按规定给予职业培训补贴。对其中的零就业家庭人员和就业困难人员,在培训期间可按规定给予一定的生活费补助。
9
运用公益性岗位等服务措施托底帮扶
对化解过剩产能涉及企业,各地要提前介入,摸清拟分流职工底数,了解就业需求,制定再就业帮扶计划,开展有针对性的职业指导和政策咨询。
对拟分流安置人员在100人以上的,要举办专场招聘。对就业困难人员要建档立卡,提供“一对一”就业援助,开展跨地区就业信息对接和有组织的劳务输出,对其中的就业困难人员可按规定给予一次性交通补贴;用人单位招用就业困难人员的,按规定给予不超过3年的社会保险补贴和适当的岗位补贴;从事灵活就业的就业困难人员,按规定给予社会保险补贴;对通过市场渠道确实难以实现就业的大龄就业困难人员和零就业家庭人员,可通过开发公益性岗位予以托底帮扶。
10
妥善处理劳动关系
企业实施兼并重组吸纳原企业职工的,继续履行原劳动合同。发生合并或分立等情形的,由承继其权利和义务的企业继续履行劳动合同,经与职工协商一致可以变更劳动合同约定的内容,职工在企业合并或分立前的工作年限合并计算为在现企业的工作年限;职工转岗安置或内部退养的,双方协商一致后依法变更劳动合同,不支付经济补偿金。
企业裁减人员20人以上或裁减不足20人但占企业职工总数10%以上的,应提前30日向工会或全体职工说明情况,听取工会或职工的意见,并将裁减人员方案向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报告。
企业与职工解除或终止劳动合同的,应依法支付经济补偿金,偿还拖欠职工在岗期间的工资,补缴欠缴的社会保险费。
老宣钢要何去何从
6月24日,河钢集团发表重要声明,河钢宣钢规划整体迁出张家口,是以河钢宣钢保留的产能联合河钢唐钢、河钢承钢部分优化产能一并整合重组,向唐山沿海地区搬迁。
声明指出,先期建设沿海1000万吨级精品钢铁基地,在具体进程上要确保在沿海新厂具备投产条件后,张家口宣化区老厂再停产拆除。
同时河钢要带头压减产能,今明两年压减炼铁产能260万吨,炼钢502万吨。其中河钢宣钢自2016-2017年要拆除1座450立炼铁高炉,压缩炼铁产能52万吨;拆除1座120吨炼钢转炉,压缩炼钢产能120万吨。
河钢这一布局正是针对日前《人民日报》上发表文章的要求落实。
6月22日,《人民日报》发表了以中共河北省委、河北省人民政府署名的文章《以勇于担当的精神打好去产能这场硬仗》,提出了河北钢铁产能调整的一揽子计划。文章要求,“十三五”期间,张家口、保定、廊坊钢铁产能全部退出,秦皇岛、承德原则上按照50%的比例退出,其他城市和城市周边的钢厂也要逐步退出或退城进园、向沿海搬迁。同时,把全省唯一国有钢铁企业河钢集团作为重点,坚持能多压尽量多压,制定出台宣钢整体退出方案,连同唐钢、承钢部分产能一并整合重组、减量搬迁。
宣钢职工安置部署
河北省政府办公厅近日印发《关于做好化解钢铁煤炭等行业过剩产能职工安置工作的实施意见》,出台做好化解钢铁煤炭等行业过剩产能职工安置10项措施,运用市场机制和帮扶措施统筹做好职工安置工作,维护好企业和职工双方合法权益,促进失业人员平稳转岗就业。政策实施期限暂定为2016至2020年。
◆ ◆ ◆
过剩产能职工安置10项措施如下:
1
扩大援企稳岗政策
支持企业内部挖潜分流安置,企业承诺不裁员、少裁员的,按规定落实失业保险援企稳岗政策。企业连续缴纳失业保险费5年以上的,可同时享受社会保险补助和岗位补助,单独享受社会保险补助的,可将社会保险补助人数由最高不超过企业实际参加失业保险人数的50%提高到100%。企业未参加或欠缴失业保险的,按规定补缴失业保险费后,可享受相应的援企稳岗政策。
2
实行内部退养
对距法定退休年龄不足5年、再就业有困难的职工,在自愿选择、企业同意并签订协议后,可实行内部退养。由企业按规定为其缴纳社会保险费,个人缴纳部分由职工继续缴纳,并按月发放基本生活费,达到退休年龄时正式办理退休手续。
3
实行等待退休
对因破产等原因无企业主体并无出资控股企业的,依法与职工终止劳动合同,距法定退休年龄不足5年的职工,可由职工自愿选择领取经济补偿金或等待退休。
选择等待退休的人员,在企业主体消亡时,企业在偿还拖欠的职工在岗期间工资和补缴欠缴的社会保险费的基础上,应一次性留足本人至法定退休年龄的基本养老保险费、基本医疗保险费和基本生活费,由当地政府指定机构按月代缴基本养老保险费、基本医疗保险费和代发基本生活费,个人缴纳部分由职工继续缴纳,达到退休年龄时正式办理退休手续。
对内部退养和等待退休继续缴纳社会保险费的人员,企业和个人可不再缴纳失业、工伤和生育保险费。
4
给予特定政策补助
对化解过剩产能企业“4050”人员缴纳的社会保险费给予适当补助,所需资金从就业专项资金中列支。
5
鼓励优势企业兼并重组
支持兼并重组后的企业吸纳化解过剩产能企业职工,对吸纳原企业职工达到30%以上的,以及地方国有企业组织化分流安置化解过剩产能企业职工的,各地要给予政策倾斜支持。
6
促进转岗就业创业
企业招用化解过剩产能企业失业人员的,给予企业每人1000元的一次性吸纳就业补贴。
对有创业意愿的化解过剩产能企业职工和失业人员,免费提供一次创业培训,有针对性提供创业指导、项目推荐和跟踪服务。初次创业的,给予不超过3年的社会保险补贴;创办小微企业3年内租用经营场地店铺的,给予场地租金补贴,按规定提供创业担保贷款和创业孵化服务。所需资金从就业专项资金中列支。
7
失业保险支持就业创业
对参保失业人员,按规定支付失业保险待遇。累计缴纳失业保险费5年以上的失业人员,在领取失业保险金期间,根据其缴费年限,可给予不超过6个月的职业介绍补贴,标准为本人月失业保险金的50%;自主创业的,可一次性领取剩余期限的失业保险金。
8
大力开展职业培训
对企业为促进职工转岗安置开展的职业培训,可按规定给予职业培训补贴。对失业人员和长期停产职工,要普遍开展转岗培训或技能提升培训,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按规定给予职业培训补贴。对其中的零就业家庭人员和就业困难人员,在培训期间可按规定给予一定的生活费补助。
9
运用公益性岗位等服务措施托底帮扶
对化解过剩产能涉及企业,各地要提前介入,摸清拟分流职工底数,了解就业需求,制定再就业帮扶计划,开展有针对性的职业指导和政策咨询。
对拟分流安置人员在100人以上的,要举办专场招聘。对就业困难人员要建档立卡,提供“一对一”就业援助,开展跨地区就业信息对接和有组织的劳务输出,对其中的就业困难人员可按规定给予一次性交通补贴;用人单位招用就业困难人员的,按规定给予不超过3年的社会保险补贴和适当的岗位补贴;从事灵活就业的就业困难人员,按规定给予社会保险补贴;对通过市场渠道确实难以实现就业的大龄就业困难人员和零就业家庭人员,可通过开发公益性岗位予以托底帮扶。
10
妥善处理劳动关系
企业实施兼并重组吸纳原企业职工的,继续履行原劳动合同。发生合并或分立等情形的,由承继其权利和义务的企业继续履行劳动合同,经与职工协商一致可以变更劳动合同约定的内容,职工在企业合并或分立前的工作年限合并计算为在现企业的工作年限;职工转岗安置或内部退养的,双方协商一致后依法变更劳动合同,不支付经济补偿金。
企业裁减人员20人以上或裁减不足20人但占企业职工总数10%以上的,应提前30日向工会或全体职工说明情况,听取工会或职工的意见,并将裁减人员方案向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报告。
企业与职工解除或终止劳动合同的,应依法支付经济补偿金,偿还拖欠职工在岗期间的工资,补缴欠缴的社会保险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