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莱比锡红牛升入德甲,这距离这家俱乐部的成立刚刚过去七年。莱比锡的飞速升级是靠红牛集团的投资而实现的,这成为他们的原罪。其他俱乐部要靠着小心谨慎的经营来保证发展,而莱比锡却可以放开手脚的买球员。
在传统俱乐部的球迷看来,这是一家毫无传统,成立目的就是给红牛集团打广告的俱乐部,破坏联赛竞争的公平性。也许从联赛的角度上来看,莱比锡有不公平竞争的嫌疑,可是从更高层面上看,莱比锡没有让德国足球变得不公平,反而是变得更公平了。这家俱乐部实质上的改变了德国足球的局面。
饮料大亨迪特里希·马特希茨在七年前买下踢第五级联赛的莱比锡城郊俱乐部,这是一个非常有远见的主意,因为他知道在这里扶持起一家职业俱乐部有多么巨大的价值。德国四分之三的人对足球感兴趣,而这项运动又是德国发展最不平衡的一项。德甲没有东部俱乐部,本赛季的德乙只有莱比锡和柏林联队两家,德累斯顿迪纳摩下赛季会踢德乙,但是因为经济实力不够,要保级很困难。西部的俱乐部要富有的多。威斯特法伦的1700万居民有5个顶级俱乐部,这些俱乐部有电视转播费用、有实力很强的赞助商,即使达姆施塔特这样的小俱乐部,打开俱乐部大门就能看到世界级的化工业巨头默克集团(总部在达姆施塔特)。东部没有这样的大公司,也没有强有力的赞助商。在足球这门生意中,强者恒强是很有依据的一个理论。要让东部的俱乐部凭借自己的力量去与斯图加特或者汉堡这样的俱乐部竞争,几率就像xx队赢得世界杯一样小。

(迪特里希·马特希茨)
由于红牛集团主战略的需要,企业不断接触德国各级俱乐部,直到在萨克森州找到突破口。自从2009年组队(合并收购)以来,该队就不断在争议中前行,也许是古板的德国人接受不了这种强势资本注入,亦或者那种对于传承百年俱乐部的底蕴的认同感,总而言之除了本队球迷之外,全国都在反对莱比锡红牛,大到球队成绩,小到各种转会传闻,只要有莱比锡红牛,就有争议的存在。
早在2006年,红牛公司便在莱比锡开始了首次进军德国足坛的尝试。然而,其当时收购萨克森莱比锡足球俱乐部的计划却被德国足球协会否决,这是由于双方在冠名权问题上存在分歧,并且遭到了球迷的反对。德国足协还担心投资者会过度控制球队。
红牛公司在德国遇到的政策阻力主要来自两方面。其一是根据德国足协的规定,赞助商的名称不允许出现在队名中(拜尔勒沃库森除外,拜尔冠名球队的时间早于该法案)。其二是根据德国法律,单一实体(个人或公司)占大多数股权的俱乐部不允许参加联赛。该法律还提出注册俱乐部应具有自少7名会员。联赛则要求任何一家俱乐部或股份公司必须由俱乐部本身持有50%1(1来自付费会员)的股权才可获得参赛牌照。
至2009年,随着德国足球联赛系统的改革,地区联赛级别以下的球队不再受德国足协的参赛牌照规管,因此莱比锡RB得以在2009年5月19日自主成立,成为红牛公司继奥地利的萨尔茨堡红牛、美国的纽约红牛和巴西的巴西红牛后,所投资的第四家足球俱乐部。新球队保留了红牛的首字母缩写,但因规则所限而命名为RasenBallsport Leipzig(莱比锡草地球类运动)。
莱比锡RB的目标是在未来十年内进军德国足球甲级联赛。因此他们在最初收购了马克兰斯泰特(SSV Markranstädt)在第五级别联赛(Oberliga)的参赛权以及后者的3支青年队。后者俱乐部的教练组也被全数接管。而在萨克森足球协会的敦促下,莱比锡RB还接管了已破产的萨克森莱比锡(FC Sachsen Leipzig)的一线队及4支青年队。
当东北德足球协会于2009年6月13日同意联赛参赛权的转让、以及俱乐部名称被核准后,莱比锡RB终于得以在2009-10赛季取代马克兰斯泰特参加东北高级联赛南区的角逐 。然而俱乐部在比赛时无法使用官方的队徽,因为俱乐部所拟定的队徽被认为与红牛公司的企业标识过分相似,而遭到了萨克森足协的否决。但这一队徽仍然以赞助商标志的形式出现在球衣广告中,并偶尔被用作其它球迷纪念品。至2010年5月,萨克森足协才接受了俱乐部队徽经过修改的版本。

马克兰斯泰特(SSV Markranstädt)队徽


在俱乐部成立的首个赛季中,莱比锡RB即统治了东北高级联赛南区(第五级别Oberliga),并以冠军身份晋身至2010-11赛季的北部地区联赛(第四级别Regionalliga)。在2012-13赛季中,莱比锡RB以不败的战绩升入丙级联赛(第三级别3.Bundesliga)。至2013-14赛季,他们又以亚军身份进一步晋级至乙级联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