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国安吧 关注:3,378,406贴子:136,817,205

80后的美好记忆 回顾40部欧美系译制动画片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1、《杰明尼蟋蟀》
(Jiminy Cricket/美国/1955年/引进约10集)
  中国大陆的译制动画片播放从1980年拉开序幕。这一年有来自东瀛的《龙子太郎》和《铁臂阿童木》先后现身央视,而欧美系的片子则是要到1981年才露真容。《蟋蟀杰明尼》是中国观众看到的最早的一部科普系列动画译制片,当然,也是第一部引进自欧美的系列动画之作。本片选自1950S年代迪斯尼出品的《米奇俱乐部》特辑,由两个动画系列短片组成。其中的《I'm No Fool ...》系列主要讲述安全常识;另一系列《You and Your ...》主要介绍人体构造及营养转化等生理知识。
  由于央视当年在引进本片时未作通盘考虑,既没有用原片名“Jiminy Cricket”作为整部作品的片名,也没有另起译名,仅仅是针对每集不同的内容直接用《自行车》《电》《耳朵》这样的常用名词作为当集片名。久而久之,时至今日能讲得出本片片名者寥寥无几,这显然不能怪观众健忘。另一个原因也导致本片难以成为集体回忆,那便是本片主人公——无敌教员杰明尼,他虽然是迪斯尼经典名作《木偶奇遇记》中那只家喻户晓的蟋蟀,但当时的中国观众对此并不知情。由于迪斯尼塑造的杰明尼在形象上与真实的蟋蟀相去甚远,而更接近于“老学究”的形象,以至于如今许多70后生人虽然还记得片子的内容,甚至能描述出杰明尼的形体特征,但却仍然不知道这部动画片的主角究竟是人是虫还是兽,这也算是童年收视的一段奇特经历。


IP属地:北京1楼2016-06-27 13:45回复

    2、《鼹鼠的故事》
    (Krtek/捷克/1957年/引进约20集)
      在庞大的怀旧动画片中,甚至有人不喜欢《米老鼠和唐老鸭》,有人不喜欢《猫和老鼠》,但几乎没有人不喜欢《鼹鼠的故事》。这是怀旧译制动画片的巅峰之作,更是超越时空的不朽经典。得感谢这部片子,让当时的我们记住了一个名字很长的欧洲国家“捷克斯洛伐克”。如果要搞一个怀旧译制欧洲动画片的综合指数排名的话,“鼹鼠”绝对可以坐头把交椅。
      本片的制作时断时续,直到2002年才告一段落。央视当年引进的多是1975年之前的篇目,当然,也是这一系列中最经典的部分。作为卡通片中最具人气的动物明星之一,圆头圆脑的小鼹鼠所演绎的既搞笑又充满温情的故事,曾让所有的孩子和成人忘记了烦恼和沉重。虽然没有对白,但那快乐的“HELLO”和咯咯的笑声却让大家的童年享受到极大的快乐和温暖。
      每一集的开头,一个黑色的梯形土堆出现在地面上,于是,小鼹鼠的演出开始了


    IP属地:北京2楼2016-06-27 13:46
    收起回复
      2025-08-30 20:03:00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3、《国王与小鸟》
      (Leroiet L'oiseau /法国/1980年/87分钟)
        关于这部花费了法国动画大师保罗·古里莫毕生心血创作的传世之作,以及它对日本“吉卜力工作室”两位领军人物宫崎峻、高畑勋动漫艺术创作所产生的深远影响,此前已经有过太多报道,不再赘述。
        1980年代初,《国王与小鸟》这部经典动画片曾在国内一些影院播出,但范围有限。更多的中国观众最早接触这部动画片始于1983年以后央视一套、二套的数度播放。给人留下深刻印象的除了作品本身绘制的精良与叙事的出彩外,上译的配音也让人极为受用。一段经典台词至今仍有人出口成诵:“在那个年代里,当政的是塔基卡迪的国王——夏尔第五加三等于第八……第八加八等于第十六。第十六不是个贤明的国王。”


      IP属地:北京3楼2016-06-27 13:47
      收起回复

        4、《堂·吉诃德》
        (Don Quijote de La Mancha/西班牙/1980年/39集)
          1985年,《堂·吉诃德》是以“西班牙电视剧”而非“外国动画片”的身份登陆中国的,足见引进规格之高。1985年春,作品在播出之前,北京台还特别邀请了文艺界、新闻界等相关方面的人士进行了试映观摩交流。同时,多家京城的报刊对作品内容及中文译配情况也予以了充分的报道。1980版的《堂·吉诃德》动画片是西班牙电视台举全台之力打造的重磅之作,作品很好地展现了塞万提斯原作的精髓所在,人物刻画与故事改编都十分成功。但问题是这样一部博大精深的现实主义题材作品却很难入孩子们的“童眼”,沉闷的剧情和深邃的内涵甚至搞得当年的小观众昏昏欲睡。该剧1985年即被引进,但各地方电视台对播出这部作品的积极性并不高,有的省市电视台甚至到90年代初才予安排。


        IP属地:北京4楼2016-06-27 13:47
        收起回复

          5、《蓝精灵》
          (The Smurfs/1981/美国/首次引进51集)
            从1985年美国版电视动画剧集《蓝精灵》在内地首播至今,时间已经走过了31个春秋。对于已经35岁上下的70后、80后来说,大多数人恐怕早已忘却了蓝精灵们那些千篇一律的童话历险,但一定还会记得那首动听的主题歌——“在那山的那边,海的那边,有一群蓝精灵……”。但恐怕至今仍有很多人不知道这首歌并不是美国原版的翻唱,而是一首地地道道的国人原创歌曲。之所以误会已经超过25年以上仍不能消除,原因其实也很简单,那就是这首《蓝精灵之歌》与原片内容、音乐风格都配合得天衣无缝,《蓝精灵》之后,是否还有中国的音乐人为其他境外动画片创作过主题歌,已无从考证,但可以肯定的是,影响最大、传播最广的非《蓝精灵之歌》莫属了。
            关于543岁的蓝爸爸和他的百十来个孩子们(聪聪、蓝蓝、笨笨、厌厌、蓝妹妹……)的世外蘑菇屋的田园生活,用不着再费笔墨了。与他们相比,片中的头号大反派格格巫和跟班阿兹猫被火烧,被水淹,被魔法捉弄更有笑果,他们“甘当绿叶”的卖力“演出”,成就了蓝精灵和我们儿时的快乐! 2011年是中比建交40周年,《蓝精灵》CG+真人的立体电影作为两国系列庆祝活动的“献礼片”,相信在影院播放时会勾起大批同龄人对逝去的儿时岁月的绵绵追忆。


          IP属地:北京5楼2016-06-27 13:48
          收起回复
            赞一个


            IP属地:北京来自iPhone客户端6楼2016-06-27 13:48
            收起回复

              8、《雅诺斯的梦幻》
              (Janoschs Traumstunde /1986 /联邦德国/引进6集)
                本片由联邦德国电视一台提供,作品挑选德国著名儿童文学家和画家雅诺斯所创作的故事和形象串联成剧。故事发生在一个茂密而欢乐的大森林中。主人公是一只又胖又大的森林熊,自称是电视台的解说员,它将向观众讲述许多有趣的动物故事。美丽的大森林中千姿百态、生动有趣的动物生活,既是雅诺斯的梦幻,也是一个多彩的动画世界。


              IP属地:北京9楼2016-06-27 13:51
              收起回复

                9、《爱动脑筋的道布罗米尔》
                (Pomyslowy Dobromir/1973年/波兰/引进4集)
                  本片与《聪明的一休》多有相似之处。小一休想办法的招牌动作是用手在脑门上划圈圈,当“叮咚”声响起就是好主意有了。而当道布罗米尔想点子时,头上出现一个跳来跳去的小黄球,小球敲破之后便会冒出几颗小金星,这时道布罗米尔会大喊一声“呦吼”,于是一个奇思妙想就产生了……不过与《聪明的一休》不同的是,一休的故事中主要是一休与他人的智力斗法,而道布罗米尔则主要是动脑筋想办法解决生活中遇到的难题。很多小发明小创造非常的实用,比如有修补船帆用的缝纫机,能测风向的风向标,能浇菜地的喷灌机等。


                IP属地:北京10楼2016-06-27 13:51
                收起回复
                  2025-08-30 19:57:00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10、《老鼠火星历险记》
                  (Die Abenteuer der Maus auf dem Mars/1976年/联邦德国等/引进6集)
                    以孩子们对老鼠如何在火星上生活的22000种想象为依据构成的一部多集动画片。这些设想中有些既大胆又新颖,似在情理之中又出乎意料,表现出孩子们的丰富想象力。需要指出的是,本片与后来1990年代中期在央视及地方台播出过的《火星鼠骑士》、《太空飞鼠》等美国卡通剧集毫无关系,切勿混淆。


                  IP属地:北京11楼2016-06-27 13:52
                  收起回复

                    11、《毛虫凯蒂》
                    (Katy Caterpillar/1984年/美国/84分钟)
                      一只名叫凯蒂的毛毛虫一心希望能够找到真正的幸福和快乐。主宰天地万物的精灵告诉她应该去勇敢地探索世界。于是凯蒂离开了樱桃树,踏上征途,最终她蛹化成蝶,梦想成真。作品画面精致唯美,情节生动流畅,人设活泼可爱,片中穿插着很多动听而美妙的歌曲,极具艺术感染力,不失为一部动画佳作。


                    IP属地:北京12楼2016-06-27 13:52
                    收起回复

                      12、《猫咪列奥波里》
                      (Кот Леопольд/1975年/苏联/引进10集)
                        列奥波里是一只心地善良的猫咪,而他的邻居却是两只生性好斗、顽皮捣蛋的小老鼠,于是,双方发生了一连串的趣事。观众在每一集的结束时都可以看到列奥波里在说:“伙伴们,让我们和平共处吧。”然而他的两个老鼠邻居却每次总是想出一些新的招数去骚扰他,虽然屡以失败告终,但是他们却不思悔改,在新一集中又将再次重复自己愚蠢的行为。


                      IP属地:北京13楼2016-06-27 13:53
                      收起回复

                        13、《佐罗》
                        (The New Adventures of Zorro/1981年/美国/13集)
                          这版后来被称作1981版的《佐罗》不仅是中国引进的首部“佐罗”动画片,也是怀旧动画迷公认的“佐罗”动画系列改编之作中最成功的一部。除了故事本身沿袭了《佐罗》电影的传奇色彩外,还有一个原因可能也是让本片深受中国观众喜爱的原因,那便是本片虽然由美国著名动画公司飞美逊出品,但制作任务则是外包给了日本的东京MOVIE新社。熟悉日本动画的FANS应该对东京MOVIE新社不会感到陌生,我们前面回顾过的《小不点》,以及家喻户晓的《咪咪流浪记》、《天空战记》等名作都出自该公司之手,特别需要说明的,当时还在东京Movie旗下的宫崎骏参加了这部1981版《佐罗》部分剧集原画的创作,从而为本片上乘的制作水准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1987年10月19日-10月24日,北京电视台举办的“国际动画片展播”首播1981版《佐罗》。从周一至周六,每天播出一集《佐罗》,可以说整整一周成为北京电视台“国际动画片展播的佐罗周”。而在1987年10月24日《佐罗》播完之后仅仅过了一周,10月31日真人版“佐罗”——法国影星阿兰·德隆便接踵而至,不知道这样的结果是北京电视台的精心安排还是纯属巧合,要知道播放《佐罗》动画片的北京电视台也恰恰是《阿兰·德隆在中国》专题片的摄制方。总之,在半个月的时间里,虚拟佐罗与真人佐罗一前一后到达北京,首次与中国观众见面,这的确是一件值得回忆的趣事。需要指出的是,本片与上世纪90年代末引入我国的52集日本动画片《佐罗传奇》毫无关系,切勿混淆。


                        IP属地:北京14楼2016-06-27 13:54
                        收起回复

                          14、《猫人沃尔特》
                          (The Secret Lives of Waldo Kitty/1975年/美国/13集)
                            主人家有一只名叫沃尔特的黄猫,它和女友经常遭到邻居家大狗的欺侮。沃尔特不甘示弱,便幻想着自己变成了“蝙蝠猫”、“泰山猫”、“罗宾猫”等美国动漫英雄……而生活中的沃尔多呢也开始由胆小怕事,逐渐地勇敢起来。值得一提是,本片是一部真人实景与动画画面相互切换交替呈现的作品,这在当时的引进片中十分少见。


                          IP属地:北京15楼2016-06-27 13:56
                          收起回复

                            15、《瓦吉和帕吉》
                            (Wacky and Packy/1975年/美国/引进7集)
                              在遥远的史前时期,那时的人们还过着食不裹腹,衣不遮体的穴居生活。一场突如其来的大地震把土著人瓦吉和他的伙伴长毛象帕吉搅得昏头转向,他们稀里糊涂地离开了居住的洞穴,来到了现代社会,之后便是一连串令人啼笑皆非的故事。作品以原始人的视角来看待我们这个所谓的文明社会,其中有幽默也有苦涩,更不乏深思。


                            IP属地:北京16楼2016-06-27 13:58
                            收起回复
                              2025-08-30 19:51:00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18、《毛富利》
                              (Mofli, el último koala/1986年/西班牙/13集)
                                也许,《毛富利》在怀旧译制动画片中的人气不是最旺的,但它必定要占据一项纪录——从1987年1月18日该片在西班牙电视台首播至1987年8月入选北京台“国际动画片展播”,前后仅仅相隔半年的时间,《毛富利》应该是有纪录可查的海外进口电视动画片中引进速度最快的一部。作品由西班牙电视台TVE和西班牙动画制作室Equip Studio Animaciòn, SA,共同完成制作并发行。前面我们介绍过的《堂·吉诃德》也是出自西班牙电视台。
                                在1981-1992年的12年间,国内引进的西班牙制作的动画作品屈指可数,最终被完整引进并在内地广泛播出的就是《堂·吉诃德》和本篇所要回顾的《毛富利》了。毛富利尽管不是中国人接触到的第一只树袋鼠,但是对于绝大多数的中国孩子而言,当年正是从《毛富利》一片中开始了解树袋鼠,了解考拉的。毛富利的伶俐乖巧成了全片最大看点,相比之下作品的内容反倒不那么重要了。如今,仍有很多同龄人习惯性的将树袋鼠或考拉称为毛富利。足见毛富利的角色塑造在当年中国观众心里留下的印象之深。


                              IP属地:北京19楼2016-06-27 14:00
                              收起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