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与二战吧 关注:5,229贴子:57,525
  • 8回复贴,共1

【导师视角】带研究生毕业与带研究生做研究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IP属地:河北1楼2016-06-16 16:53回复
    我们不可避免的会有相当大一部分——在很多学校甚至是全部,的研究生其读研究的目的是“毕业”,甚至可以说,在我国这么多研究生中,相当大一部分比例是这样看待研究生的:
    A、读研,就是推迟毕业,就是找不到工作的选择。
    B、读研,就是提高文凭,本科文凭不好用了,研究生总能好一点。
    C、读研,就是读书吧,总能舒服点,反正我也已经很擅长读书考试了。
    D、读研,就是职业技术的培训,希望找个“好”老师,学点实际的企业需要的手艺、本领。
    ……


    IP属地:河北2楼2016-06-16 16:54
    回复
      2025-08-21 23:51:16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当那一届里所有的研究生都这样想,这个老师几乎就可以说,这一届、这未来3年,要为这批学生都毕业打工了——不仅带不好,还要担心他们的毕业;不仅做不好,还会从本质上抵制做事情;不仅做不好,还会……。
      教师工作的兴奋点在于每年都有“得天下之英才而育之”的喜悦,然而困难在于每年都是面临新的面孔,并且不知道他/她的青春的面孔下是一颗多么苍老的心——或者为不能养家糊口而提前担忧、或者为过去十几年的学习而需要无所事事的休息很久……。


      IP属地:河北3楼2016-06-16 16:54
      回复
        所以,每次,我带研究生,每年第一个联系我的,肯定答应——所谓早起的鸟儿吃到虫子,冲他/她的早起,无论是意识还是行动,基础差一点,咱就不要计较了。然后就是最后一个招生指标,我总要问他:愿意读博士吗?
        然后强调:不愿意读博士肯定不会收的,但是一、不是要求你读博士,二、不是要求你一定读我的博士,而是希望你至少对读博士不反感,如果自己研究做得还可以,是愿意读的,不是死活都不愿意读……


        IP属地:河北4楼2016-06-16 16:55
        回复
          为什么说这些?因为只有对读博士不反感、不抵制的人,才可能认真的听老师的话,去啃一个东西、去钻研一个东西。
          当然,也有很多天赋很高的学生,所有的事情不点就透,不需要去啃,天生聪明,只不过我10多年从教、从学的经历里,因为学校不是清北等一流名校,没有见到过这样学生吧,我相信总是有的。


          IP属地:河北本楼含有高级字体5楼2016-06-16 16:55
          回复
            也有很多人相信自己就是、或者身边的谁谁谁就是,然而,用我的眼光来看——我看到的所有的天赋很高的学生,就是思想单纯一点、在某一个地方积聚能量和精力,去啃、去钻研而已,他们的成功往往来自专注和持续,当然也许有选题之类的运气。
            到此为止,我应该讲完了第一个问题,就是动机问题。现在开始的是第二个问题,诚信。
            当学生答应我,“老师,如果我做得好,我是乐意读博士的”,然后就开始在某一个点上给指导,付出了全部的期望,甚至有些用到的知识自己不懂,来不及学,也怕自己学错了,就请学术界的老师、朋友来帮助指导。


            IP属地:河北6楼2016-06-16 17:07
            回复


              7楼2016-06-16 17:09
              收起回复
                说远了,回到话题。学生要求的是毕业,老师要求的是研究!学生要求的是工作技能和毕业文凭,老师要求的是深入研究和系统训练。这个本质上一致的东西,却在执行中往往被看成是冲突的选择。我总希望有那么一天:
                一、规矩和制度改了:学生选择了读研,就深入的研究,然后研究好了,毕业和工作都不是问题。

                但凡不深入做研究的,选择了课题没有做完的,毕业和工作都不会很好;研究课题很难的,成绩也不错的,3年4年毕业时候可以由硕士直接授博士文凭;做不下去的可以肄业,也可以改而从事工程工作,做得好的,可以授予工程硕士学位之类。
                二、压力和习惯改了:我们不再是笼统的追求一个工作、追求一个毕业、追求一个论文的发表,而是追求事情的本身——我做学生,就好好把学生阶段的事情做好。

                我做项目,就把项目完成,对事情复杂,而不是“一切都是一个过程,而我有我对终极目标”,“一切都是一个指标,我拿到指标就万事皆了”。
                三、氛围和评价改变:我们评价优秀学生或者一个人是否优秀的时候,不仅看他的结果,也看这个事情,以及这个事情放在一个更长远的过程中,其影响是负面的还是正面的。
                如国际交流的成果不仅是学术论文,还要看是否真的促进了交流;学生是否优秀,不仅看是否有很多指标,还要看对导师的课题是否正面?
                当我在给每一届学生毕业的时候,每一次苦口婆心的劝——对事情负责,而不是这个事情“对我没有用”了就结束,谁知道“有用还是没用”呢?我总怀着理想和向往——总有一天,我们的氛围会改变。
                我们可以有安全感的、踏实的做内心追求的东西,简单的一个词就是“安居乐业”。
                当我们的小康社会即将来临的时候,安居乐业,更重要的是心态!当我们读到研究生的时候,某一天能不能毕业,研究生够不够研究,也会以学生自己内心的秤来度量。
                当毕业是主流的读研动机的时候,虽然老师会无奈,还是多满足学生的求学动机吧。


                IP属地:河北本楼含有高级字体9楼2016-06-16 17:19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