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建成吧 关注:2,791贴子:187,877

【唐突争霸】唐昭陵六骏与突厥葬俗研究 – 葛承雍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唐昭陵六骏与突厥葬俗研究 – 葛承雍
唐太宗李世民为了夸耀武功,宣扬英勇,将初唐时自己征战所骑乘的六匹战马,即 拳毛騧、 什伐赤、 白蹄乌、特勤骠、 飒露紫、 青骓, 雕刻青石,陈列于昭陵北阙,成为中外闻名的浮雕艺术杰出作品,这已是众所周知的事实。但中国学术界一直未曾系统地研究过昭陵六骏的产地来源、名号含义、陪葬习俗,甚至依据汉语名称望文生义,以讹传讹,造成词不达意又莫衷一是的误解,故本文拟作探讨,以补缺憾。


1楼2016-05-23 21:24回复
    从昭陵六骏的马种上观察,也可清楚其来源产地。“什伐赤”的体质结构是明显的突厥草原马型,头大个矮,耐力极强,在阿尔泰青帐突厥(Kok-Turk)岩画中和回纥壁画中皆有这种类型矮马形象,并有“三花”剪法的鬃毛,与“什伐赤”如出一源,突厥时代这种马体型与现代哈萨克马近似,即中国所谓的“伊犁马”,是良种之一[29]。“青骓”马形上有着明显的阿拉伯马的“双脊”成分,即马的脊椎两侧之上有两条肉脊,使人在马背上骑起来非常舒服;“双脊”也是西方古希腊时代非常欣赏的一个特点[30],所以“青骓”很有可能是阿拉伯马系与中亚突厥马系的一种杂交种马。“特勤骠”形象健壮,长腿小腹,是典型的锡尔河流域的大宛马,这种马就是汉代著名的“汗血马”,也是隋唐时期中原人寻觅的神奇骏马之一。“飒露紫”外观神立,高大魁伟,头小臀肥,腿骨劲挺,属于古代里海地区附近的“亚利安”马种。“拳毛騧”体形特征是头部硕大,高鼻梁,母羊式的脖颈,身材不高,蹄大快程,属于蒙古骏马种系。7世纪中叶倭马亚王朝(白衣大食)时,阿拉伯人发现突厥人在吐火罗(Tokharian)山区的养马人占主导地位,并由拔野古部族人将名为birdaun纯种马献给大马士革王庭,这种良骑与“拳毛騧”似乎接近。“birdaun”一词源于中世纪拉丁语,与阿拉伯语含义一样都是“拖马”(牵引的马),有体形不大,身躯粗壮,毛发茂密的特征。“白蹄乌”特点也是头大高鼻,四肢不长,筋骨强健,毛皮光亮,与蒙古草原马颇似,奔跑速度快捷。8世纪中叶阿拔斯哈里发帝国时期,康国(Samarkand)使节曾将突厥“山马”(tagi)作为礼物进献给哈里发,在巴格达世界各地进贡的良马中列于首位。突厥tagi马据说是由野马杂交的矮种型快马,在Pazirik地毯、米兰壁画和吐鲁番阿斯塔那出土雕塑中,都有此类骏马造型[31]。总之,昭陵六骏中至少有四骏属于突厥马系中的优良品种,这也说明了其来源地,与东、西突厥均有关系。
    孙机先生指出:西伯利亚米努辛斯克附近及勒拿河上游希什基诺附近的突厥岩画、楚雷什曼河畔库德乐格的突厥墓地出土石刻及骨鞍桥上所刻之马(均约为5-7世纪),与唐马之三花的剪法相同[32];所以唐马曾受到突厥马饰的影响。有些唐马长鬃披拂,但细马多剪成三花;南北朝至隋代的马俑虽有包鬃的,却未见剪成三花者,然而一到初唐,在昭陵六骏中已出现三花,以后在唐代的绘画和雕塑中,三花马更屡见不鲜。孙机还认为唐代马具中的马镳与突厥马镳有共同点,唐马使用的后桥倾斜鞍亦来源于突厥,突厥马具比较轻便,而且一般不披具装,因而突厥式马具在唐军中被广泛使用。王援朝等也认为手牵“飒露紫”的邱行恭身上佩带的弯月形弓韬来自于西域、中亚[33],大概是突厥人的装备。
    突厥人长于养马,也善于与西域各国换马,从其他民族掠夺或勒索良马更是常事,所以,《唐会要》卷七十二说:“突厥马技绝伦,筋骨合度,其能致远,田猎之用无比。”唐初为夺取天下和北御边患,自然要学习、引进突厥的良马,以装备自己增强军事实力,而突厥也是唐王朝当时最好与最近的马源,所以唐太宗重视马的作用,深受突厥的影响。他写的《咏马诗》云:“骏骨饮长泾,奔流洒洛缨……”写的《六马图赞》[34],更是将昭陵六骏与自己的赫赫战功夸奖不已。兹录如下:
    拳毛騧,黄马黑喙,平刘黑闼时所乘,前中六箭,背二箭。赞曰:月精按辔,天驷横行,弧矢载戢,氛埃廓清。
    什伐赤,纯赤色,平世充建德时乘,前中四箭。背中一箭,赞曰:瀍涧未静,斧钺申威,朱汉骋足,青旌凯归。
    白蹄乌,纯黑色,四蹄俱白,平薛仁杲时所乘。赞曰:倚天长剑,追风骏足,耸辔平陇,回鞍定蜀。
    特勤骠,黄白色,啄微黑色,平宋金刚时所乘。赞曰:应策腾空,承声半汉,入险摧敌,乘危济难。
    飒露紫,紫燕骝,平东都时所乘,前中一箭。赞曰:紫燕超跃,骨腾神骏,气詟山川,威凌八阵。
    青骓,苍白杂色,平窦建德时所乘,前中五箭。赞曰:足轻电影,神发天机,策兹飞练,定我戎衣。
    《六马图赞》言简意赅,提供了六骏的名称、毛色、经历和赞语,但对良马来源产地、名号含义等均无提及,特别是与突厥的关系语焉不详。我国新疆人马合木•喀什噶里在11世纪70年代编定的《突厥语词典》可能是一部语源注脚,这部提供突厥语范围地域及新疆、中亚各类知识的百科全书,其中有关马的词汇收录特别周详,除了公马、母马、骟马、近两岁的马等常用词汇外,还有与形体有关的、与功能有关的、与毛色有关的等方面的马的名词,共计数十种,并收录了一些游牧时期畜牧文化所特有的词汇、民歌和谚语,充分体现了突厥民族养马、用马、爱马的特点。从语言角度说,突厥有关马的常用词汇无疑会对隋唐之际汉人产生影响,是否对唐太宗的《六马图赞》中骏马名称有过参照影响,需要我们进一步探讨。


    3楼2016-05-23 21:25
    回复
      2025-08-31 19:53:19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1]《大唐创业起居注》卷一。
      [2]《资治通鉴》卷一八三义宁元年二月条。
      [3]《旧唐书》卷五《刘武周传》。
      [4]《大唐创业起居注》卷二。
      [5]《大唐创业起居注》卷二。
      [6]《资治通鉴》卷一八八武德三年五月条。
      [7]《大唐创业起居注》卷一。
      [8]《旧唐书》卷六O《李琛传》。
      [9]《旧唐书》卷六O《李瓌传》。
      [10]《册府元龟》卷九七O《外臣部•朝贡三》。
      [11]《新唐书》卷九二《苑君璋传》。
      [12]《旧唐书》卷一九八《西戎传•康国》。
      [13]《旧唐书》卷一九八《西戎传•疏勒》。
      [14]蔡鸿生先生认为,康国所献名马当可作为种马,但多达“四千匹”,则未见其他文献著录,恐怕是“四十匹”之讹。见《唐代九姓胡贡品分析》,《文史》第31辑第100页,中华书局,1988年。
      [15]《旧唐书》卷一九四下《西突厥传》。
      [16]《册府元龟》卷九七O《外臣部•朝贡三》。
      [17]《册府元龟》卷九八五《外臣部•征讨四》。
      [18]《旧唐书》卷六O《李神符传》。
      [19]《旧唐书》卷六O《王君廓传》。
      [20]《旧唐书》卷六七《李靖传》。
      [21]《册府元龟》卷一OOO《外臣部•亡灭》。
      [22]《昭陵碑石》第187页,《阿史那忠墓志铭》,三秦出版社,1993年。
      [23]《旧唐书》卷五七《赵文恪传》。
      [24]《唐会要》卷九四《吐谷浑》。
      [25]《昭陵碑石》第176—177页,《斛斯政则墓志铭》,三秦出版社,1993年。
      [26]《隋书》卷四O《虞庆则传》。
      [27]《隋书》卷八四《突厥传》。
      [28]《隋书》卷三《炀帝本纪上》。
      [29]谢成侠《中国养马史》第275—276页,科学出版社,1959年。
      [30]Anderson,J.K.(安迪森):Ancient Greek Horsemanship(《古代希腊马术》),Berkeley and Los Angeles,1961。
      [31]Emel esin:The Horse ln Turkic Art(《突厥艺术中的马》),Central Asiatic Journal,Vol.X,Nos.3-4,December 1965。
      [32]孙机《唐代的马具与马饰》,见《中国古典舆服论丛》第93—95页,文物出版社,1993年。
      [33]王援朝、钟少异《谈昭陵六骏石雕中邱行恭佩器》《文物天地》1996年第6期。又见《弯月形弓韬的源流——西域兵器影响中原的一个事例》《文物天地》1997年第6期。
      [34]《全唐文》卷一O《太宗皇帝》。昭陵六马图赞约刻于贞观十年(636),据《金石录》为欧阳询隶书。游师雄《题六骏碑》云刻于石座,张力臣《六马赞辨》云刻于马头上一隅,其石座尚在原地,没有发现字迹,细察六骏原石,也未见马头上一角似曾镌字,故原刻于何处存疑。
      [35]芮传明《古突厥碑铭研究》第151—153页,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年。
      [36]《昭陵碑石》第151页,《许洛仁碑》,三秦出版社,1993年。
      [37]《昭陵碑石》第151页,《许洛仁碑》,三秦出版社,1993年。
      [38]沙畹认为勃律河即今之Gilgit河,斯坦因认为小勃律包括今之Gilgit区域。故沙畹考订俱位或商弥应是Mastoudj流域,其都城则在Yasin。见沙畹著、冯承钧译《西突厥史料》第97页注4和第224页注51,商务印书馆,1934年。
      [39]《通典》卷一九七《突厥下》。
      [40]护雅夫《古代突厥民族研究第一编》,第334—335页,日本山川出版社,1967年。
      [41][42]韩儒林《突厥官号研究》,见《突厥与回纥历史论文选集》上册第252页,中华书局,1987年。
      [43]岑仲勉认为唐代“设”“失”之发音并无异也。见《突厥集史》上册第478页,中华书局,1958年。
      [44]乙木《昭陵六骏史话》,见《唐太宗与昭陵》第119页,1985年《人文杂志》丛刊第六辑。
      [45]见原田淑人《东亚古文化研究》第387页,东京座右宝刊会,1944年。我认为,代表波斯帝国西南部方言的古波斯语称“马”为asa,代表东部方言的阿维斯陀语称“马”为aspa,萨珊王朝时代已盛行钵罗婆语,故原田淑人推测恐不可靠。
      [46]〔美〕谢弗著、吴玉贵译《唐代的外来文明》第140页、166页,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5年。
      [47]蔡鸿生《唐代汗血马“叱拨”考》,见《唐代九姓胡与突厥文化》第225—228页,中华书局,1998年。
      [48]岑仲勉认为:突厥文bota义为幼骆驼,buta义为幼苗,(突厥文很少用p音发声之字),是否即“少汗”之意,未敢决定。见《麴氏高昌王外国语衔号之分析》《西突厥史料补阙及考证》第237页,中华书局,1958年。


      9楼2016-05-23 21:31
      回复
        80]1983—1984年在陕西凤翔县城南郊发掘清理了332座隋唐墓葬,其中唐墓305座,发现121个殉葬人,最多的一座墓中殉葬12人。在这批墓葬中,有18个墓主尸骨上留着铠甲残片,据推测为长期骑马征战的武将。墓内出土10件陶马,体魄雄大、膘肥体健、颈首、鞍具与突厥马相似。有人推测殉葬者可能多为战俘、少数民族奴隶或唐王朝一些地区还保留奴隶制旧习俗。我认为这是不对的,根据墓葬者体形骨架、陪葬物品等看,恰恰是入居关中后的突厥人公共墓地,仍保留着殉葬习俗,并不属于什么奴隶制的人牲。见尚志儒、赵丛苍《陕西凤翔县南郊唐墓群发掘简报》


        11楼2016-05-23 21:31
        回复
          [85]李靖墓远看作三丘,其中者为圆锥形,两旁平面作长方形,东断西连,与李勣墓三丘平面作倒“品”字形不同。
          [86]《昭陵碑石》第173页,《李勣墓志铭》云:“其坟象乌德鞬山及铁山,以旌平延陀、勾丽之功也”。失记阴山。但《李勣碑》记有阴山,与今存“山冢”相符合。
          [87]《新唐书》卷一一O《阿史那社尔传》。
          [88]《昭陵碑石》第113页,《李思摩墓志铭》。
          [89]《昭陵碑石》第202页,《安元寿墓志铭》。
          [90]元文琪《二元神论——古波斯宗教神话研究》第291—296页,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7年。


          12楼2016-05-23 21:32
          回复
            《考古与文物》1989年第5期。又见《我国首次发现隋唐殉人墓葬》,《人民日报》1986年5月13日第3版。
            [81]《旧唐书》卷六二《郑元璹传》。


            13楼2016-05-23 21:33
            回复
              [82]江上波夫著、张承志译《骑马民族国家》第63页,光明日报出版社,1988年。
              [83]〔苏〕A•伯恩什达姆著、杨讷译《6至8世纪鄂尔浑叶尼塞突厥社会经济制度》第104页,新疆人民出版社,1997年。


              14楼2016-05-23 21:33
              回复
                [84]向达《唐代长安与西域文明》第44页,三联书店


                15楼2016-05-23 21:34
                回复
                  2025-08-31 19:47:19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这篇文章的意思是不是李世民已经阪依祆教或者突厥化了呢?盗墓者称其披发入墓是否企图成仙的一种打扮?


                  IP属地:天津来自Android客户端20楼2016-06-15 07:49
                  收起回复
                    李世民有可能就不是汉人


                    来自手机贴吧21楼2019-03-13 21:14
                    收起回复
                      扯,且不提突厥人是辫发,哪个资料表明李世民是披发入葬? 你不如信我,李世民是光头入葬。


                      来自Android客户端22楼2022-11-20 13:03
                      回复



                        IP属地:四川来自Android客户端23楼2025-04-07 14:28
                        回复




                          IP属地:四川来自Android客户端24楼2025-04-29 15:56
                          回复
                            公主拼多多


                            IP属地:四川来自Android客户端25楼2025-04-30 13:10
                            回复
                              2025-08-31 19:41:19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IP属地:四川来自Android客户端26楼2025-05-01 18:06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