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以来我们经常提到“齿比”的概念,有时也会说到“速比”。一辆小车究竟能够跑得多快、爬坡能力究竟怎样,也确实是与这两个概念有密切关系。 “齿比”,意为牙盘与飞轮的齿数之比,最大齿比决定了一辆车的理论上可以跑到多快,最小齿比决定了一辆车能够爬上怎样的陡坡(当然,这只是理论上的情况,由于人体发动机功率有限,实际是不可能无限夸大的)。
对于相同轮径的车,通常我们只要考虑齿比这个因素,就大略可以得知应该作出怎样的传动变速系统配置。这里以现今普及率较高的大行折叠车SP8为例,它的传动与变速系统配置中,牙盘为53T,飞轮为11-32T,则可以算出最大齿比为53:11=4.818,最小齿比为53:32=1.656。
SP8这样的齿比配合,经过实践证明,对于20寸折叠车来说,是具有较好的运动性能和较广泛的适应性的。经过我本人和许多车友的实际测试,SP8这样的配置下,极速可以达到50km/h以上,爬越相当坡度的山路也一样可以胜任。SP8的这套系统,其实是从全尺寸运动自行车中移植过来的,并在20寸规格小轮折叠车中,被证明是切实可行的方案,足可作为其它20寸车型在传动变速系统配置方面的借鉴,使用者可视自己的实际需要进行合理的升级配置。
但是,对于不同轮径的车子之间,仅参考“齿比”的因素是很难作出对比参照的,所以,这里又要引入一个更重要的概念―― “速比”!
齿比×轮径=速比
(轮径通常以轮圈型号所标注的英寸值为单位,忽略车胎的影响不计;如要计入不同车胎的影响作更加精确的计算,方法也很简单,用实际轮周长÷圆周率,即可得出精确轮径)。
其实“速比”才是决定一辆车,在传动变速系统配置上,所能达到的性能与适应性的更加完整的数值依据。不论是怎样轮径的车子,在“速比”面前都是公平的――速比数值越高,理论极速就有可能越快;速比数值越低,理论爬坡性能就有可能越强――这样一来,各种不同轮径的车型之间,也就有了横向对比和参照的理论依据。
按照速比的计算公式得出,SP8的最大速比:4.818×20=96.36;最小速比:1.656×20=33.12。
下面来对照一下9速玩家版Birdy配置情况:
Birdy为18寸轮径,9速玩家版中使用了Shimano的Capreo小轮车专用套件,牙盘为45T,飞轮为9-26T。
Birdy的最大齿比为45:9=5;最小齿比为45:26=1.73,仅从齿比来看,它的最大齿比、最小齿比都大于SP8的相应数值。若仅考虑这一个因素,从理论上可以认为,这个Birdy可以跑得比SP8更快、爬坡能力稍弱?而实际上,再引入轮径的影响、计算出“速比”后,就会发现情况有所不同了:
Birdy的最大速比:5×18=90;最小速比:1.73×18=31.14。
很明显,Birdy的最大速比、最小速比,都小于SP8,也就是说,如果在一条平路上趟开了跑,SP8由于比Birdy有更高的速比,所以就有可能跑出更高的极速;如果去爬坡,Birdy由于比SP8有更小的速比,所以就有可能爬上更陡的坡。。。。。。这么看来,这套专为小轮车而开发的Capreo套件,用在18寸轮的Birdy上面,齿比配合还是挺合适的――它本来就是一款比较趋向于山地车类型、具有更多山地车特性的折叠车。
再看另一款8速豪华版Birdy的配置情况:牙盘是专用的56T,飞轮为标准山地车型飞轮,11-30T。则最大齿比为56:11=5.09,最小齿比为56:30=1.867。最大速比:5.09×18=91.62;最小速比:1.867×18=33.6。虽然这个8速版Birdy的牙盘与飞轮齿数都有不同,但实际速比与9速版仍然基本保持了一致性。
忽然有了兴趣,再回头去研究一下16寸的大行折叠车YA612,因为这几天正有车友反复询问如何升级提速的问题。
YA612到手后使用时间不算长,却没少折腾。原配为52T牙盘、16T单速飞轮,骑上后的第一感觉就是空踏、使不上劲,脚蹬得飞快而车子却跑不快,原因自然是速比太低:齿比为52:16=3.25,速比更是仅有3.25×16=52。
于是乎进行改造升级。第一次升级,将后飞换为14T联体飞轮,之后速比提升为(52÷14)×16=59.43。。。。。。有所提升,不过提升范围仍然有限,当时曾经骑着这辆升级为14T单飞的车,全程爬上了那座大蜀山,呵呵。。。。。。能适合于爬山的单速车,平路是肯定不行滴!
第二次升级,将后飞改为13T的喜玛偌内三速花鼓,换算成齿数后,这个内三速花鼓的高、中、低三段分别相当于9.525T、13T、17.68T。这样第二次升级后的YA612,最大齿比为52:9.525=5.459,最小齿比为52:17.68=2.94;最大速比为5.459×16=87.35,最小速比为2.94&ti
对于相同轮径的车,通常我们只要考虑齿比这个因素,就大略可以得知应该作出怎样的传动变速系统配置。这里以现今普及率较高的大行折叠车SP8为例,它的传动与变速系统配置中,牙盘为53T,飞轮为11-32T,则可以算出最大齿比为53:11=4.818,最小齿比为53:32=1.656。
SP8这样的齿比配合,经过实践证明,对于20寸折叠车来说,是具有较好的运动性能和较广泛的适应性的。经过我本人和许多车友的实际测试,SP8这样的配置下,极速可以达到50km/h以上,爬越相当坡度的山路也一样可以胜任。SP8的这套系统,其实是从全尺寸运动自行车中移植过来的,并在20寸规格小轮折叠车中,被证明是切实可行的方案,足可作为其它20寸车型在传动变速系统配置方面的借鉴,使用者可视自己的实际需要进行合理的升级配置。
但是,对于不同轮径的车子之间,仅参考“齿比”的因素是很难作出对比参照的,所以,这里又要引入一个更重要的概念―― “速比”!
齿比×轮径=速比
(轮径通常以轮圈型号所标注的英寸值为单位,忽略车胎的影响不计;如要计入不同车胎的影响作更加精确的计算,方法也很简单,用实际轮周长÷圆周率,即可得出精确轮径)。
其实“速比”才是决定一辆车,在传动变速系统配置上,所能达到的性能与适应性的更加完整的数值依据。不论是怎样轮径的车子,在“速比”面前都是公平的――速比数值越高,理论极速就有可能越快;速比数值越低,理论爬坡性能就有可能越强――这样一来,各种不同轮径的车型之间,也就有了横向对比和参照的理论依据。
按照速比的计算公式得出,SP8的最大速比:4.818×20=96.36;最小速比:1.656×20=33.12。
下面来对照一下9速玩家版Birdy配置情况:
Birdy为18寸轮径,9速玩家版中使用了Shimano的Capreo小轮车专用套件,牙盘为45T,飞轮为9-26T。
Birdy的最大齿比为45:9=5;最小齿比为45:26=1.73,仅从齿比来看,它的最大齿比、最小齿比都大于SP8的相应数值。若仅考虑这一个因素,从理论上可以认为,这个Birdy可以跑得比SP8更快、爬坡能力稍弱?而实际上,再引入轮径的影响、计算出“速比”后,就会发现情况有所不同了:
Birdy的最大速比:5×18=90;最小速比:1.73×18=31.14。
很明显,Birdy的最大速比、最小速比,都小于SP8,也就是说,如果在一条平路上趟开了跑,SP8由于比Birdy有更高的速比,所以就有可能跑出更高的极速;如果去爬坡,Birdy由于比SP8有更小的速比,所以就有可能爬上更陡的坡。。。。。。这么看来,这套专为小轮车而开发的Capreo套件,用在18寸轮的Birdy上面,齿比配合还是挺合适的――它本来就是一款比较趋向于山地车类型、具有更多山地车特性的折叠车。
再看另一款8速豪华版Birdy的配置情况:牙盘是专用的56T,飞轮为标准山地车型飞轮,11-30T。则最大齿比为56:11=5.09,最小齿比为56:30=1.867。最大速比:5.09×18=91.62;最小速比:1.867×18=33.6。虽然这个8速版Birdy的牙盘与飞轮齿数都有不同,但实际速比与9速版仍然基本保持了一致性。
忽然有了兴趣,再回头去研究一下16寸的大行折叠车YA612,因为这几天正有车友反复询问如何升级提速的问题。
YA612到手后使用时间不算长,却没少折腾。原配为52T牙盘、16T单速飞轮,骑上后的第一感觉就是空踏、使不上劲,脚蹬得飞快而车子却跑不快,原因自然是速比太低:齿比为52:16=3.25,速比更是仅有3.25×16=52。
于是乎进行改造升级。第一次升级,将后飞换为14T联体飞轮,之后速比提升为(52÷14)×16=59.43。。。。。。有所提升,不过提升范围仍然有限,当时曾经骑着这辆升级为14T单飞的车,全程爬上了那座大蜀山,呵呵。。。。。。能适合于爬山的单速车,平路是肯定不行滴!
第二次升级,将后飞改为13T的喜玛偌内三速花鼓,换算成齿数后,这个内三速花鼓的高、中、低三段分别相当于9.525T、13T、17.68T。这样第二次升级后的YA612,最大齿比为52:9.525=5.459,最小齿比为52:17.68=2.94;最大速比为5.459×16=87.35,最小速比为2.94&t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