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伟达吧 关注:164,218贴子:248,315

【转】【科普】英伟达的21年(1995年~2016年)经典显卡大对决V2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英伟达从1995年发布第一款具有代表性的显示卡至今已经走过了整整21年的时间,在这21年的时间里,它影响的不仅仅是几代人的生活那么简单。或许,没有英伟达和ATI-AMD等厂商的竞争与创造,世界肯定不会有如今这般丰富多彩。
【本帖将为大家介绍并罗列英伟达显卡的主流型号以及发展史】

V2.0改进之处:
①针对之前版本的错误进行修正;
②文字排版更加合理;
③增加更多显卡彩图;
④按需改正内容~


1楼2016-05-06 04:00回复
    1995年:NVIDIA STG-2000X
    英伟达发布的第一款可以真正意义上被称为显卡的产品,就叫做NVIDIA STG-2000X。

    【上图】NVIDIA STG-2000X
    NVIDIA STG-2000X于1995年9月30日发布,采用英伟达第一代NV1架构制造,由英伟达授权SGS-Thomson为其生产。具体参数我已经为大家整理在下面的表格中。NV1芯片不仅同时支持2D/3D处理能力,同时还拥有当时流行的音频处理能力,NV1拥有350MIPS的音频回放引擎。在当时那个年代NV1的性能已经达到了傲视群雄的实力。但因为该卡缺少顶点着色器(Vertex Shaders),因此该卡在现在看来,几乎不具备游戏性能。英伟达为这张卡配备了1MB的EDO显存,这样的容量似乎小得不可思议,但是在当时的灰阶色彩以及非常低的分辨率(640X480\600X800)显示效果下,并没有什么瓶颈。STG-2000X的长度是168mm,单槽设计,并且支持VGA+DB13W3接口输出。
    虽然该卡整体性能不错,但是市场表现并不出色。


    2楼2016-05-06 04:01
    收起回复
      广告
      立即查看
      1997年:RIVA 128
      在确定了未来产品的研发方向之后,英伟达也正是开始了NV3芯片的开发,也就是英伟达第一款堪称成功的显示核心——RIVA 128
      在RIVA 128的研发过程中,英伟达不仅召回了曾经在NV1失利后被迫辞退的研发人员,而且RIVA 128的研发也一直处于保密状态。最终在1997年4月,英伟达正式发布了RIVA 128芯片。

      【上图】当时显卡巨头ELSA(艾尔莎)制造的RIVA 128
      RIVA拥有128位内存总线,像素填充率达到100Mpixel/s,性能已经强于当时赫赫有名的3Dfx公司的Voodoo显卡,成为当之无愧的王者级显卡。在1997年底,戴尔、Gateway、Micron等知名整机厂商都开始使用RIVA 128显卡,而在零售市场中,RIVA 128也获得了包括帝盟、华硕、艾尔莎、STB和Canopus等厂商在内的大力支持。


      3楼2016-05-06 04:01
      回复
        1998年:RIVA 128ZX
        而不到半年的时间,英伟达就趁热打铁,推出了更先进的128ZX显卡,进一步抢占市场份额。

        【上图】英伟达公版RIVA 128ZX显卡
        RIVA 128ZX不仅将显存容量翻倍到8MB,更是加入了对OpenGL技术的支持。而英伟达的竞争对手3Dfx直到1998年9月才推出同时拥有2D/3D处理能力的Voodoo Banshee。


        4楼2016-05-06 04:01
        回复
          1999年:RIVA TNT2
          英伟达在1999年的Game Developer's Conference游戏开发者大会上发布了新款显卡:Riva TNT。事实上在1999年,英伟达发布了不少于5款的TNT2系列显卡。
          包括:TNT2 Ultra、TNT2 M64 Vanta、TNT2 M64 Vanta-16、TNT2 M64、TNT2 Pro等。
          TNT2在TNT的基础上,采用了更先进的制造工艺,更高的核心频率以及更大的显存容量。

          【上图】来自华硕生产的RIVA TNT2 Ultra

          【上图】英伟达TNT2 M64 Vanta


          6楼2016-05-06 04:01
          回复
            1999年10月:Nvidia Geforce 256 (SDR显存版)
            英伟达于1999年10月11日在英特尔开发者大会上发布了具有跨时代意义的Geforce 256 SDR显卡,为了体现这一跨越的进步,英伟达将Geforce 256的核心代号直接从之前TNT2的NV5飞升到了NV10!
            Geforce 256的主要意义体现在:
            1.首次提出了硬件处理几何图形的T&L技术;
            2.支持硬件视频位移补偿和MPEG-2视频压缩;
            3.是第一个完全支持DriectX7技术的显卡;
            4.英伟达在GeForce 256中首次提出了GPU的概念。

            【上图】Geforce 256 SDR显卡

            【上图】来自华硕的Geforce 256 SDR:ASUS V6600MX


            7楼2016-05-06 04:02
            回复
              根据CPU吧V1.0版本的反馈来看,给出的各显卡参数基本正确,但是也存在少数参数,比如具体核心频率,具体的TDP,具体支持DX多少等问题有争议,因为很多同型号显卡英伟达针对不同群体应用策略并不相同,比如后来要讲到的针对OEM市场和零售市场的差别(比如GT640有不少于四种参数,GT710也有不少于四种参数等),许多网友还将其他厂牌生产的非公版显卡与我给出的公版参数进行了混淆,导致误解。


              8楼2016-05-06 04:02
              回复
                2000年2月:Nvidia Geforce 256 (DDR显存版)
                英伟达在2000年2月发布了Geforce 256的DDR显存改进版本,基本参数与SDR产品相似。

                【上图】Geforce 256 DDR

                【上图】采用64MB显存的华硕 Geforce 256 DDR::ASUS V6800 Deluxe

                *注:150MHz DDR显存等效于300MHz SDR显存


                9楼2016-05-06 04:03
                回复
                  广告
                  立即查看
                  2000年:Nvidia Geforce 2
                  Geforce 2可以理解为第二代Geforce产品,包括众多的兄弟型号。
                  Geforce 2系列最早发布的两款产品是Geforce 2 GTS和Geforce 2 GTS Pro,都是于2000年4月26日发布的。
                  这个系列显卡相比此前的GeForce 256,不仅提升了显示核心频率,更提供了双倍于后者的像素填充率,另外GeForce 2 GTS还加入了S3TC、FSAA等技术,并加强了MPEG-2视频解码能力。而Pro版则是将标准版的显存频率从166MHz提升到了200MHz。
                  Geforce 2系列其他兄弟包括:Geforce 2 MX、Geforce 2 Ultra、Geforce 2 Pro等。
                  其中,GeForce 2 MX是GeForce 2 GTS的简化版本,面向主流市场,阉割了2个像素渲染管线,并降低了显示核心频率,这也是英伟达历史上首次针对低端市场推出相应的独立显卡。从这一代开始,英伟达产品线开始变得丰富,并针对不同需求人群开发了不同的市场。

                  【上图】Geforce 2 GTS Pro

                  【上图】Geforce 2 GTS


                  【上图】Geforce 2 MX

                  【上图】Geforce 2 Ultra

                  【上图】Geforce 2 Pro
                  Geforce 2 Ultra参数:


                  10楼2016-05-06 04:03
                  回复
                    2001年:Geforce 2的再开拓与Geforce 3
                    2001年更像是英伟达向大众消费者普及产品的一年,虽然早在2月27日,英伟达就对Geforce 3系列进行了发布,但是正式的两款产品发布并上市一直延迟到了10月份,包括Geforce 3 Ti200和Geforce 3 Ti500。而在此之前,英伟达一口气推出了Geforce 2 MX200、MX400以及它们的衍生型号不少于5款入门消费级产品。

                    【上图】Geforce 2 MX200

                    【上图】Geforce 2 MX400
                    同年10月份,英伟达还与Geforce 3系列产品一同发布了上一代的高端型号Geforce 2 Ti。

                    【上图】Geforce 2 Ti
                    2001年10月英伟达发布的Geforce 3系列支持DriectX 8.0技术,它拥有5700万个晶体管,支持可编程的pixel shaders,但由于核心频率较为保守,性能上并没有超越上一代GeForce2的顶级型号GeForce 2 Utra。GeForce 3的两个版本产品分别是面向中低端市场的Ti 200和面向高端市场的Ti 500

                    【上图】Geforce 3 Ti 200

                    【上图】Geforce 3 Ti 500


                    11楼2016-05-06 04:03
                    回复
                      2002年:Nvidia Geforce 4 MX和Geforce 4 Ti
                      英伟达在2002年2月发布了面向中低端市场的Geforce 4 MX显卡以及面向中高端市场的Geforce 4 Ti系列产品。这两系列产品也非常有趣,其中:
                      MX系列:继续沿用Geforce 2的架构,并在其基础上开发出NV17架构;
                      Ti系列:继续沿用Geforce 3的架构,并且在其基础上开发出NV25架构。
                      GeForce 4 MX和GeForce 2 MX一样也是使用2个渲染管线,但却拥有更高的核心频率,同时,GeForce 4 MX在显存管理方面也得到了加强。但遗憾的是GeForce 4 MX仍然是一款DriectX 7.0显卡,尽管性能上表现优秀,但在DriectX普及的年代,无法支持最新的DriectX版本是GeForce 4 MX的一个硬伤。在型号上,MX系列包括MX420、MX440以及MX460,其中:MX420的核心频率为250MHz,使用166MHz的SDR显存,MX440的核心频率为275MHz,使用200MHz的DDR显存,而MX460的核心频率则提高了300MHz,使用225MHz的DDR显存。。

                      【上图】面向入门级市场的英伟达MX 420

                      【上图】面向中端群体的英伟达MX 440

                      【上图】面向高端消费者的英伟达MX 460


                      12楼2016-05-06 04:03
                      回复
                        【接上文】
                        Geforce 4 Ti系列包括五款产品:Ti 4200、Ti 4400、Ti 4600、Ti 4800SE以及Ti 4800。其中,除了前三款和MX系列同时发布之外,Ti 4800于2003年3月发布上市。

                        【上图】Geforce Ti 4200

                        【上图】Geforce Ti 4400

                        【上图】来自丽台生产的Geforce Ti 4600
                        下面给出Geforce Ti 4600的具体参数


                        【上图】Geforce Ti 4800样板卡


                        13楼2016-05-06 04:04
                        回复
                          2003年:Geforce FX5000全家福
                          英伟达在2003年第一季度非常迅速的就将Geforce FX5000系列进行了全面的布局,从低端的FX5200到高端的FX5800全都一步到位。但是当FX5800真的与大众见面的时候,消费者普遍对这款产品感到失望,该卡设计上存在的缺陷不仅仅体现在性能达不到预期的高度,比不上同期的ATI旗舰,更因为该显卡在温度控制上存在问题,噪音问题严重。因此很快就被市场所淘汰,英伟达官方也曾承认GeForce FX5800是一款失败的产品。

                          【上图】Geforce 5000系列显卡型号一览:PCX系列为采用PCI-E接口的产品(而非AGP)

                          【上图】可以被称为大众情人的Geforce FX5200:即使是十多年后的今天,你依旧可以在许多现存的老机子上见到她的身影。


                          【上图】Geforce FX5800 Ultra

                          2003年:英伟达的补救措施
                          由于NV30的失败,英伟达很快就推出了继任者GeForce FX 5900显卡,这款显卡沿用了NV30的架构,但却使用了的256bit显存并提高了定点运算能力。英伟达还面向主流市场推出了FX5600(NV31)和FX5700(NV36)
                          FX5000系列最高端的型号是FX5950 Ultra,当然,你或许知道有几张卡叫PCX 5900、PCX 5950等。PCX系列前缀的显卡就是第一代采用PCI-E接口的FX5000系列显卡,然而,这一代产品并不是原生PCI-E接口,而是属于内部转接,即由AGP 8X转PCI-E X16。

                          【上图】FX5950 Ultra


                          【上图】PCX 5950 Ultra


                          14楼2016-05-06 04:05
                          回复
                            Geforce 5000系列其他成员

                            【上图】Geforce FX5900 Ultra


                            【上图】Geforce FX5700 Ultra

                            【上图】Geforce FX5700

                            【上图】Geforce FX5700 EP
                            【上图】Geforce FX5700 VE
                            性能上:FX5700 Ultra>FX5700>FX5700 VE>FX 5700EP>FX5700 LE

                            【上图】Geforce FX5600

                            【上图】Geforce FX5500

                            【上图】Geforce FX5200 mac版

                            【上图】Geforce FX5100


                            15楼2016-05-06 04:05
                            收起回复
                              广告
                              立即查看


                              来自Android客户端16楼2016-05-06 04:33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