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重演国军的玩家配合形象使用之钢盔,多为德式或英式。这种选择是非常符合逻辑的,因为这两种也确实应为抗战中各系国军总数中装备最多之盔型。 英盔自北伐成功后,各系部队便开始自行仿制, 而德式钢盔(军迷熟知的“M35”)亦由蒋委员长进口31.5万顶, 不但装备中央军,也有赠与各系军阀以拉拢人心之记录。
为了突出钢盔是国军所用,就必然要打上标识。 这在历史中也是常见的做法,包括国军使用缴获日军钢盔时会去掉其五角星, 在下方画上青天白日国徽, 以避免友军误会。
目前商家复刻的国军盔徽, 样式比较丰富。 有普通贴纸的,有水印贴纸的, 也有某知名商家卖外置式盔徽的。有时候很难说,哪样就是错误的,哪样就是正确的。【首先来说国军在不同时期,不同派系军队之中,所装备过多样不同样式的钢盔, 其盔徽形式亦有差异】。
不过有一点倒是可以肯定,就是以抗战时期中国举步维艰的条件, 以及当时技术等级的限制,【 贴纸盔徽是并不存在的】。 美国著名二战钢盔修复专家Alexander & Sons 在其个人网站上,就经手过的原品国军德式(M35)钢盔判断,就已经给出了这一结论。

“原品上的中国国徽之星(我们自己知道,实际是个太阳)是经由【模板辅助, 气喷上去的】,所以(市面上的)贴纸盔徽是不正确的” , 美国专家的结论。
当然,我们重演玩家更多是注重一个最大限度的还原,不是说搞收藏, 那么基于此点,现阶段使用贴纸盔徽, 是可以接受的。 包括我认识的不少美国、台湾国军玩家,也是使用的贴纸。
所以,我们暂时玩一把“皇帝的新衣”, 即“贴纸盔徽 = 喷涂盔徽”。 那么喷涂盔徽为什么第一个拿来讨论呢? 因为它也是国军在整个抗战中出现率最多的一种盔徽。 经考历史图例,它多应用于英式钢盔、德式钢盔和后期的美式钢盔。 不过我们不妨顺着时间顺序,先来倒退至更早的时期, 谈论一下那些曾经使用过的国军钢盔。
【位置变化】
对于其位置, 我个人有个推断, 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条例统一全军装备之前,国徽多置于钢盔之正前。这个时期的各式钢盔样式杂多, 盔徽多为【外部装置】。


(上图 I、II: 1930年代初期, 陆校工兵科的学员们进行演习。 注意他们佩戴的是早期国造“煤斗型“钢盔。这种钢盔为国军依据德国一战时期钢盔之样式,结合本土条件自行仿造。这一型钢盔的外置盔徽大部分在正面,有一组淞沪时期的照片中,盔徽却在侧面涂画, 这再次符合鄙人以民国24年为分界岭的猜想)


(中图 I、II:国造之“梅花形”钢盔。 此型钢盔有两式,共同的特点是盔顶固定内悬挂的外部装置做成梅花形状, 见图I。图I和II所示之梅花盔为桂系一式, 其特点是盔沿很长, 整体盔型有英、法钢盔所结合之效果。 还有另一式梅花盔,多装备中央系军队,其外形更直接地依照日军“樱花盔“之外形,只不过将樱花改为梅花。前者为日本国花,后者为中国国花。 两式钢盔的特点均是在正面有外凸的国徽。注意图II中为广西女兵手持比利时造三零步枪严防阵地,可谓巾帼不让须眉。)


(下图 I、 II: 滇系部队之进口法式钢盔。 这种钢盔实为法国或比利时军队之一战时期所用盔型, 滇军的特点是将外军的盔徽去掉, 装置青天白日国徽。滇军的国徽中见还有一篆体“滇”字)。
===============================================================================
【喷涂盔徽】
民国二十四年条例推出之后, 盔徽的位置和材质都有了变化。大多数钢盔的国徽不再使用外置材质,而是以喷涂在钢盔的一侧(多是左侧), 目前已证的图例中,唯有中央军校教导总队曾使用两面都喷有盔徽之钢盔。

(上图: 淞沪会战期间我陆军第88D官兵头戴德式钢盔。 注意钢盔左侧盔徽的位置, 在气孔正下方)

(下图: 中央军校教导总队的学院演示操作德炮, 注意其钢盔右侧有盔徽)。
英盔也大致如此。

(图:陕西第七军分校学院操射民二四式对空机枪, 注意其英式钢盔的盔徽在左侧。且此盔为战时简易版英式MK I钢盔,显著特点是其并无卷边)
然而英盔上盔徽的位置似乎有些“飘忽不定”, 比较著名的一组淞沪期间陆军第185D的照片中,其部官兵盔徽皆在正前。 往往出现这种情况,我认为有两点原因: 1, 也许该部所发之钢盔于民24年之前完成喷涂,顾盔徽于早前条例之正前方。 2, 极个别部队未尊重民24年式条例。 3, 军人将英式钢盔戴反,左侧变右侧。 最后这种说法并不出乎意料, 我曾聆听家父年轻时参加对越自卫反击战时的经历,他多次强调,前线阵地没人在乎“条例”是什么东西。

(图:这张民24年秋季大演习中拍摄的照片,充分证实了我上述论点。 官兵之盔徽左右皆有, 毫无纪律可言)

(上文提到的一张照片, 淞沪会战期间的陆军185D。 从编制上说这是一只中央系的部队,前身为武汉警备团, 二人的英式钢盔盔徽喷涂在正中,且大小不同)

(图:昆明举行美国阵亡飞行员追悼会, 现场之仪仗兵。 他的英式钢盔盔徽出现在了右侧。按道理,在如此严肃的场合,不应该有钢盔反戴的情况, 但显然并没有人太重视这颗太阳在左边,还是右边。 他在战争末期还装备了德式皮弹包组,也很有意思)


(图: 上 - 这一组驻印军人员的美式钢盔上夸张地喷涂了大号国徽,以做身份识别。 判断应为刚或美式钢盔的时期。 下 - 孙将军立人所戴之美式钢盔, 国徽喷涂在左侧。 经观察, 新一军所装备之大多美盔并没有喷涂任何国徽标记,不止是否有美方人员曾对此有所干涉。)
希望鄙人这篇对钢盔样式、盔徽的小结对国军爱好者能有一点小的帮助。 对此若有疑问,敬请留言评论,咱们一起探讨。
====================================================================
【个人DIY之盔徽】
鄙人手拙,以小比例模型漆, 加之扎手工剪裁之模板,临摹手绘国军盔徽。 哦, 对了, 之前记得有个谁,有个疑问,说党徽和国徽的差别。 1947年之前, 并无此严格差异, 国家即为党,党即为国家, 即为之党国。



两顶英式钢盔所用长缨兄复刻之水印国徽贴, 右边两顶德式钢盔为鄙人手绘。
谢谢
为了突出钢盔是国军所用,就必然要打上标识。 这在历史中也是常见的做法,包括国军使用缴获日军钢盔时会去掉其五角星, 在下方画上青天白日国徽, 以避免友军误会。
目前商家复刻的国军盔徽, 样式比较丰富。 有普通贴纸的,有水印贴纸的, 也有某知名商家卖外置式盔徽的。有时候很难说,哪样就是错误的,哪样就是正确的。【首先来说国军在不同时期,不同派系军队之中,所装备过多样不同样式的钢盔, 其盔徽形式亦有差异】。
不过有一点倒是可以肯定,就是以抗战时期中国举步维艰的条件, 以及当时技术等级的限制,【 贴纸盔徽是并不存在的】。 美国著名二战钢盔修复专家Alexander & Sons 在其个人网站上,就经手过的原品国军德式(M35)钢盔判断,就已经给出了这一结论。

“原品上的中国国徽之星(我们自己知道,实际是个太阳)是经由【模板辅助, 气喷上去的】,所以(市面上的)贴纸盔徽是不正确的” , 美国专家的结论。
当然,我们重演玩家更多是注重一个最大限度的还原,不是说搞收藏, 那么基于此点,现阶段使用贴纸盔徽, 是可以接受的。 包括我认识的不少美国、台湾国军玩家,也是使用的贴纸。
所以,我们暂时玩一把“皇帝的新衣”, 即“贴纸盔徽 = 喷涂盔徽”。 那么喷涂盔徽为什么第一个拿来讨论呢? 因为它也是国军在整个抗战中出现率最多的一种盔徽。 经考历史图例,它多应用于英式钢盔、德式钢盔和后期的美式钢盔。 不过我们不妨顺着时间顺序,先来倒退至更早的时期, 谈论一下那些曾经使用过的国军钢盔。
【位置变化】
对于其位置, 我个人有个推断, 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条例统一全军装备之前,国徽多置于钢盔之正前。这个时期的各式钢盔样式杂多, 盔徽多为【外部装置】。


(上图 I、II: 1930年代初期, 陆校工兵科的学员们进行演习。 注意他们佩戴的是早期国造“煤斗型“钢盔。这种钢盔为国军依据德国一战时期钢盔之样式,结合本土条件自行仿造。这一型钢盔的外置盔徽大部分在正面,有一组淞沪时期的照片中,盔徽却在侧面涂画, 这再次符合鄙人以民国24年为分界岭的猜想)


(中图 I、II:国造之“梅花形”钢盔。 此型钢盔有两式,共同的特点是盔顶固定内悬挂的外部装置做成梅花形状, 见图I。图I和II所示之梅花盔为桂系一式, 其特点是盔沿很长, 整体盔型有英、法钢盔所结合之效果。 还有另一式梅花盔,多装备中央系军队,其外形更直接地依照日军“樱花盔“之外形,只不过将樱花改为梅花。前者为日本国花,后者为中国国花。 两式钢盔的特点均是在正面有外凸的国徽。注意图II中为广西女兵手持比利时造三零步枪严防阵地,可谓巾帼不让须眉。)


(下图 I、 II: 滇系部队之进口法式钢盔。 这种钢盔实为法国或比利时军队之一战时期所用盔型, 滇军的特点是将外军的盔徽去掉, 装置青天白日国徽。滇军的国徽中见还有一篆体“滇”字)。
===============================================================================
【喷涂盔徽】
民国二十四年条例推出之后, 盔徽的位置和材质都有了变化。大多数钢盔的国徽不再使用外置材质,而是以喷涂在钢盔的一侧(多是左侧), 目前已证的图例中,唯有中央军校教导总队曾使用两面都喷有盔徽之钢盔。

(上图: 淞沪会战期间我陆军第88D官兵头戴德式钢盔。 注意钢盔左侧盔徽的位置, 在气孔正下方)

(下图: 中央军校教导总队的学院演示操作德炮, 注意其钢盔右侧有盔徽)。
英盔也大致如此。

(图:陕西第七军分校学院操射民二四式对空机枪, 注意其英式钢盔的盔徽在左侧。且此盔为战时简易版英式MK I钢盔,显著特点是其并无卷边)
然而英盔上盔徽的位置似乎有些“飘忽不定”, 比较著名的一组淞沪期间陆军第185D的照片中,其部官兵盔徽皆在正前。 往往出现这种情况,我认为有两点原因: 1, 也许该部所发之钢盔于民24年之前完成喷涂,顾盔徽于早前条例之正前方。 2, 极个别部队未尊重民24年式条例。 3, 军人将英式钢盔戴反,左侧变右侧。 最后这种说法并不出乎意料, 我曾聆听家父年轻时参加对越自卫反击战时的经历,他多次强调,前线阵地没人在乎“条例”是什么东西。

(图:这张民24年秋季大演习中拍摄的照片,充分证实了我上述论点。 官兵之盔徽左右皆有, 毫无纪律可言)

(上文提到的一张照片, 淞沪会战期间的陆军185D。 从编制上说这是一只中央系的部队,前身为武汉警备团, 二人的英式钢盔盔徽喷涂在正中,且大小不同)

(图:昆明举行美国阵亡飞行员追悼会, 现场之仪仗兵。 他的英式钢盔盔徽出现在了右侧。按道理,在如此严肃的场合,不应该有钢盔反戴的情况, 但显然并没有人太重视这颗太阳在左边,还是右边。 他在战争末期还装备了德式皮弹包组,也很有意思)


(图: 上 - 这一组驻印军人员的美式钢盔上夸张地喷涂了大号国徽,以做身份识别。 判断应为刚或美式钢盔的时期。 下 - 孙将军立人所戴之美式钢盔, 国徽喷涂在左侧。 经观察, 新一军所装备之大多美盔并没有喷涂任何国徽标记,不止是否有美方人员曾对此有所干涉。)
希望鄙人这篇对钢盔样式、盔徽的小结对国军爱好者能有一点小的帮助。 对此若有疑问,敬请留言评论,咱们一起探讨。
====================================================================
【个人DIY之盔徽】
鄙人手拙,以小比例模型漆, 加之扎手工剪裁之模板,临摹手绘国军盔徽。 哦, 对了, 之前记得有个谁,有个疑问,说党徽和国徽的差别。 1947年之前, 并无此严格差异, 国家即为党,党即为国家, 即为之党国。



两顶英式钢盔所用长缨兄复刻之水印国徽贴, 右边两顶德式钢盔为鄙人手绘。
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