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兵器吧 关注:126,445贴子:2,867,811

【辟谣&科普】核武器危害及全面核战的影响【核战争系统分析贴】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我的立场】:反对核战争,也反对夸大核战争影响的言论
————————————————————————————————————————
【本帖主要论点】
①核武器无法毁灭地球,亦无法摧毁地球生态
②应警惕并反对核战争,亦应正确认识核武器的危害
③核武器是可怕的,全面核战会重创人类文明,但很难灭绝人类这一物种
④核武器放射性污染与核电站不同,主流核武器并不会留下严重的放射性污染,核武器最大威胁在于其扬起粉尘可能造成的核冬天
【本帖有关核冬天的中心句】
“离开剂量谈毒性是耍流氓”



IP属地:浙江1楼2016-03-06 10:45回复
    【写在中篇前】
    首先我非常欢迎吧友提出反对意见。我很希望能在交流中逐渐发现自己的偏见,修正自己错误的认识。有交流才有进步。
    我重申一下我的立场:反对【核战争】,也反对【夸大核战争影响的言论】
    我反对的是一些过时的观点,反对的是一些不切实际的论调,我希望能帮助吧友全面认识核武器以及核战争的危害。网络空间充斥着核战争灭世的论调,而我,想发出反对的声音,一来是驳斥某些常识性错误的观点(比如“废土”),二来是让大家看到除悲观派以外中立派和乐观派的观点(比如“核冬天”,当然我个人倾向中立派)。
    我希望反对我的吧友们也能看到核战争的A面和B面,不再仅仅局限于某一个视角,在全面认识核战争后再重新作出自己的判断,不论是仍然坚持核战争等于末日,还是逐渐向中立派观点靠齐,我都尊重大家的选择。
    此外,我也希望反对我的吧友们能积极面对核战争这一话题,至少在看完我的帖子后能不再“谈核色变”,能对在核战中求生保持稍微乐观一点的心态。如果未来某一天真的不幸局势紧张,也能积极应对,努力求生,及时补充三防知识,等来核冬天阴霾散去的阳光。
    再次感谢冷战吧吧友@937275822的建议,他推荐我把此贴发到重武器吧


    IP属地:浙江2楼2016-03-06 10:48
    回复
      【误区2】:辐射能穿透一切,没人能逃脱其致命的影响
      【事实2】:避难所与人防设施是安全的。
      部分γ射线的确能穿透哪怕最顶尖避难所的屏蔽防护层,威胁避难者的健康。然而,这些顶尖防御工事内幸存者每日所接受的辐射剂量,甚至低于和平年代普通人一天所接受的辐射剂量。核战掩体或优秀的人防设施都采用了足够厚的泥土、混凝土、铅板甚至贫铀来增强其防护力。γ射线穿透力虽强,但足够厚的混凝土也能将漏网的射线控制在一个安全值内。下图显示了不同数量的夯土填充层对γ射线的削弱效果。图中每一层夯土填充层的厚度都为225px,是夯土的减半厚度。(减半厚度指某种材料吸收一半射线所需要的最小厚度,换言之,伽马射线穿透225px的夯土后能量减半)。同时,混凝土的减半厚度仅为6厘米。
      当然,人防设施并不是通过夯土填充层来防御的,γ射线在穿透专用屏蔽材料时也不是直线行进,会因散射等因素而被进一步削弱。因此,下图仅为居住于非城市环境的居民提供了“乡村地下室避难所”的参考,仅帮助吧友理解屏蔽γ射线的原理。


      IP属地:浙江5楼2016-03-06 10:48
      收起回复
        【误区3】:核弹爆炸形成的“火风暴”将耗尽城市上空的氧气,城市居民将在炙热中全部丧生
        【事实3】:火风暴的产生是有条件的,作用距离是有限的,幸存者在人防设施中是安全的
        晴朗的天气下,热辐射会在冲击波的帮助下形成火风暴(Fire Strom),点燃爆心周围的易燃物(比如窗帘、壁纸、报纸、干草),其作用距离可达数公里。例如:距离100万吨级核弹爆心15公里外人们,若未及时躲入室内,其暴露在外的皮肤可能会受到二度烧伤。此外,不用的气象条件也是影响热辐射作用距离的重要因素。潮湿的空气会吸收很大一部分热量,进而降低火风暴的毁伤能力。很多人误以为,城市会在核爆的高温中灰飞烟灭渣都不剩,事实上,只有原爆点(Ground Zero)附近数才有如此景象,而更广阔的城市区域受到的主要威胁则来自冲击波和热辐射。而火风暴只会在建筑密度极高的区域发生,而大部分地下人防设施则基本不会被大规模火灾波及。
        下图为空爆(Air Burst)示意图。【误区1】中已经提到,辐射落尘不是空爆的主要杀伤方式,冲击波、热辐射才是其致命所在


        IP属地:浙江6楼2016-03-06 10:49
        收起回复
          【误区4】:广岛、长崎在遭受核打击后,所有地表建筑被毁,所有人在冲击波、大火与辐射中丧生。
          【事实4】:火风暴的产生是有条件的,作用距离是有限的,幸存者在人防设施中是安全的
          在长崎,在距离原爆点约500米处的常规防空洞内,有些幸存者甚至毫发未损。而对于现代大厦地下停车场来说,即便在核打击来临时防爆门未及时闭合,地表建筑严重受损也不意味着地下车库的避难者将因此受伤。换言之,防爆门并不是必须的,一些开放、但内部空间巨大的地下人防设施的防御效果较小型封闭避难所而言更好。
          回到长崎,许多家庭自建的地下室也都撑过了“胖子”的打击。哪怕地表建筑被火风暴或冲击波抹去,这些表面覆有厚土的地下设施仍基本完好无损。下图显示的是一个典型的覆土家庭后院放空设施(摄于长崎遭受核打击后)。这个家用防空设施距原爆点仅90米,但实质上并未在核爆中受损。日方统计数据认为,这一幸存的家用防空设施在核爆中承受了65 psi的高压。(65磅每平方英寸,约合0.45兆帕,大概是四个半标准大气压)


          IP属地:浙江7楼2016-03-06 10:49
          收起回复
            切尔诺贝利核电站核泄漏据估算,核泄漏事故后产生的放射污染相当于日本广岛原子弹爆炸产生的放射污染的100倍.。完全消除这场浩劫对自然环境的影响至少需要800年,而持续的核辐射危险将持续10万年.。到现在了切尔诺贝利还是被厚厚的水泥和铅块封存。。。还得专人看护。你不管他等水泥盖有了裂缝你看看行吗?


            IP属地:北京9楼2016-03-06 11:05
            收起回复
              在核战之中还算容易,但是核战之后活下去很难……尤其是社会层面上,人要吃喝拉撒睡,但是一夜回到解放前的生活冲击很多人是难以接受的,人灾或许比核战更可怕


              IP属地:广东10楼2016-03-06 11:15
              收起回复
                支持讲道理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12楼2016-03-06 19:15
                回复
                  世界卫生组织4月18日发表报告称,近20年来受污染地区已有约9335人死于核泄漏引发的癌症等疾病。但“绿色和平”组织认为,在乌克兰、白俄罗斯和俄罗斯因切尔诺贝利核事故而死亡的人数是该数字的10倍。据乌紧急情况部公布的资料显示,共有264万乌克兰人遭受核辐射侵害,10万人失去家园。距离核电站7公里内的松树、云杉凋萎,1000公顷森林逐渐死亡。30公里以外的“安全区”也不安全,癌症患者、儿童甲状腺患者和畸形家畜急剧增加。由于距离切尔诺贝利核电站只有几公里,带有放射形物质的粉尘大部分随风落入白俄罗斯境内。白俄罗斯23%的领土受到污染,大部分人受到不同程度的核辐射,6000平方公里土地无法使用,400多个居民点成为无人区。俄罗斯也在切尔诺贝利核事故中损失惨重。俄卫生防疫总医师奥尼先科4月24日表示,俄大约有4300个城镇和村庄坐落在切尔诺贝利核事故后遭受放射性污染的区域,生活着超过150万居民。


                  IP属地:北京13楼2016-03-06 19:36
                  收起回复
                    【误区6】:美苏核战将彻底摧毁双方所有的城市。
                    【事实6】:核战双方优先打击的是各类军事设施,其次才是各大城市,而很多小城市并不在此列。
                    只要美苏领导者仍保持理性人逻辑,那么在先发制人的打击中(First Strike),双方将尽可能多得摧毁对方的核反击能力以及其他重要军事设施。在MAD打击中,根本目的在于尽可能多得打击对方工业能力,同时竭尽全力保护己方工业及人口。因此,摧毁敌方核打击、核反击能力就成为优先目标。重复打击地方核弹发射井、核弹发射阵地以及早期预警雷达系统将是双方的主要策略。需要强调的是,攻击高价值固定目标必然采用触地爆炸的方式以期使目标彻底丧失原有功能。而地爆的杀伤范围远小于空爆,且各国的核弹发射井、核弹发射阵地往往远离城市。关于有限核战争中双方仅打击敌方军事目标的假想案例会在【下篇】中出现。
                    不同于彻底摧毁敌方核打击能力的需求,战争双方并不会追求针对敌方特大城市的毁灭性打击。为了追求效率最大化,双方会采用空爆的方式打击敌方城市。但由于空爆是一种追求打击面舍弃打击效果的攻击方式,远离原爆点的居民有极大的可能生还。此外,城市功能也不会因核打击而彻底丧失,在21世纪钢筋混凝土的时代,远离爆心的建筑不会受到真正遭受结构性损伤。
                    但不幸的是,许多高价值军事目标,诸如军港、空军基地、军工企业,离聚居区并不会太远。因此各国的城市很可能因此受到波及,即使在有限核战争中,沿海城市也很可能因重复打击某军港的数十枚空爆核弹而遭到附带杀伤。
                    冷战期间,美国军方在扣除用于打击华约核反击能力的核弹以及己方可能在初次打击中损失的核弹后,列举了1200个华约及中国城市,西起东柏林,东至北京(Burr 2015)。然而,截止2010年,中国中小型城市已达2160个,很显然,并不是所有的城市都会在全面核战中被攻击,即使是被重点照顾的各国特大城市,也不会被彻底摧毁。
                    参考文献:
                    Burr, W2015, “U.S. Cold War Nuclear Attack Target List of 1200 Soviet Bloc Cities”, National Security Archive, No. 538
                    下图为当前美、中、俄、英、法等有核国家的核武器持有量。

                    注:图片中Nuclear Weapon统计的是warhead的量,统计是核弹头的总数
                    ————————————————————————————————————————
                    【误区6】图片补充-1
                    The Strategic Air Command(1992年前的美国战略空军司令部)在1956年撰写了一份预测性报告 Atomic Weapons Requirements Study for 1959。这份报告于2015年12月解密。下图显示了该报告中美国军方对华约主要城市的打击计划,可以看到仅莫斯科和圣彼得堡就要各挨150枚核弹。报告中的解释是,150枚核弹能基本确保莫斯科和圣彼得堡被彻底摧毁,而攻击北京的23枚核弹则更多意义上是惩戒作用,尽可能多得杀伤中国首都的人口,但对彻底摧毁北京不做任何要求。由此可见,摧毁一座特大城市,需要大量的核弹才能做到,但结合2016年的世界核弹头总数来看,一国显然没有能力将核弹头都浪费在摧毁敌国城市上。除首都和经济都会外,其他城市所受到的核打击并不足以使其彻底丧失城市功能,而未被打击的城市也显然不是少数。

                    注:上图是结合解密文件以及本世纪情况制作的,可以看到预计死亡人口也更新到了现阶段的数据,比如人口2100万的北京死亡1900万。图中的核弹头指的也是现阶段主流的50万吨级弹头,比如美帝最常规的W88。
                    ————————————————————————————————————————
                    【误区6】图片补充-2
                    下图为美国最有可能遭受核打击的30大城市

                    ————————————————————————————————————————
                    【误区6】图片补充-3
                    下图为全球核弹头自1950年到2014年的变化量


                    IP属地:浙江15楼2016-03-06 20:45
                    收起回复
                      【误区9】:人类现有核武器足以毁灭人类数次
                      【事实9】:人类现有核武器在一定条件下足以杀死数倍于全球人口的人类个体。
                      千万不要小看两句话的差别,毁灭人类数次与在一定条件下杀死某个数量的人类个体完全是两个概念。要解释这一误区,就必须先解释“在一定条件下杀死某个数量的人类个体”的由来。
                      这种计算方法其实非常简单,计算者将长崎、广岛的伤亡作为样本,得出每千吨TNT当量的核武器所造成的伤亡,并将这一比值作为基准数据。然后简单得做加减乘除,根据当时全球核弹总当量乘以这个比值,得出当前全球核弹能杀死的总人数。很显然,这个数字将会远远大于现阶段地球总人口。
                      这一计算方法没有考虑核弹对军事目标的重点打击,也没有考虑双方核武器在交战中的损失(核弹发射井被摧毁,战略核潜艇被击沉),更没有考虑二战长崎、广岛木质结构建筑遍地的事实。该方法简单得将所有人按照广岛、长崎的人口密度,平均铺洒在主要建筑为木质结构的超大城市中,且缺乏人防工事,很明显,这是相当不切实际的。
                      因此,按照这种计算方法,“在一定条件下足以杀死数倍于全球人口的人类个体”这句话的确是正确的。但必须认识到,“一定条件”几乎是不可能被满足的。而原本逻辑清晰的话语因为以讹传讹,最终进化为根本不切实际的“现有核武器足以毁灭人类数次”。


                      IP属地:浙江18楼2016-03-06 20:46
                      收起回复
                        好文,mark


                        来自Android客户端19楼2016-03-06 23:03
                        回复
                          这个贴会精


                          来自Android客户端20楼2016-03-06 23:35
                          回复
                            应该加精


                            IP属地:广东来自iPhone客户端25楼2016-03-07 01:08
                            回复
                              顶起


                              IP属地:重庆来自手机贴吧27楼2016-03-07 02:06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