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是密度较高,
锈损的现象也较低时就提出疑问。铜质可以根据各年代佛
像的合金配比来考证,这是一种铸造的传统习惯方式。
天铁铸造铜质主
要用红铜、紫铜、青铜、黄铜、白铜等。红铜和紫铜的含铜量最高,一
般在
90%
以上,因表面氧化程度和微量元素的不同会偏红或偏紫色。青
铜属铜锡合金,并含少量的铅,其颜色依合金比例有深红,呈现淡红或
水红、青、微黄色。黄铜指铜锌合金,其色有金黄之分,锌含量愈高,
颜色愈淡。白铜指铜镍合金,并少量锌,呈灰白色、银白色等。而少数
在十七世纪后的打造的铜质天铁,
会使用近似宣德炉的风磨铜,这种是
六至八种金属,经十二次冶炼而成,一般会表面有宝光,几乎都不会锈
蚀。不同年代的颜色、比重、细密度和硬度也会因冶炼的方式和技术有
所不同,这也是一般在鉴别过程中不能忽视的重点。
二、造形和型制:天铁的造型主要来自宗教文化图案,大多是佛像
造形的缩影,
一般天铁为了佩戴是不鎏金或是布金的,
而造形以简单为
主,在工艺制作的要求上,并不低于佛像、即使是用模子浇铸,都仍会
有手工的刻痕,一般都会把脸部五官做出来,
而再以手工做外部和细部
的修饰,而有的如咒语片等,为了表达崇敬,几乎如玛尼石般都用手工
刻出来。
三、锈:铁质的以红色氧化铁为主,老天铁质的锈蚀很少,如有锈
一般都会是堆栈,
即气化后又经使用还原而变黑,
所以在天铁很多是呈
黑色,一般人以为没有锈蚀对表层刮除时,会呈现氧化铁的红色,内锈
蚀很深,
年代太久会很渐渐剥落损耗。
目前保存较多的天铁通常是佩戴
或实用的,
在人类使用过程中使自然氧化的速度变慢,
外表的密度大增,
而减少水和氧的入侵、但这对己有锈的天铁并没有太大的作用,而在铜
锈上,氧化铜和硫化铜是黑色、氧化亚铜是红色(红斑或红锈)、硫酸
铜和氢氧化铜是蓝色(天蓝斑)、而一般常见的绿锈是氧化铜和二氧化
碳形成的碳酸盐基。
同时,合金铜的铜以外元素的多寡会影响其氧化的
程度和锈的色泽。
四、
磨损:
其实一般常久佩戴或是代代相传的天铁,
即使千年下来,
锈蚀情形也不多,
但是或多或少有磨损的现象。一般人常是以佩戴的孔
来论定,其实应要看整体性,一般是以外突的部份先磨损,如果并非穿
绳佩戴而是以包裹或放在嘎屋中,
洞孔反而不会有明显磨损,
所以在判
断时是要综合鉴别的。
天铁鉴别已逐渐变得复杂,而这主要是在炒作后,大量铸模的,加
上做旧的手法引用伪造古钱的方式,已日益高明,部份的高仿作品,也
使用以前青铜、黄铜的比例,或是将部份残件销融重铸。在传统鉴别依
赖红、绿锈、声音、砂孔气孔其至是气味等的同时还要了解最新做旧方
法。此介绍目前常见作伪的方式以供参考:
一、复刻版,以真品天铁或是擦擦(泥塑品)翻模而成,或是直接
用擦擦的模子在浇铸,以后再经手工修饰,一般外表都会比较浅薄和模
糊。
二、多次铸造,并以拉铸方式,在凝固前,拉制成形,并以二件上
焊粘而成,并破缺处再埴上一些土以仿出土。
三、全新的模制,常见于财神、绿度母和金翅鸟,这一类的都偏大
片,另一面会较平,且都有夹带黑色的氧化物。目前没有看过有人使用
成本较高的脱蜡法来铸造。
四、绿锈:
a.
埋入湿土中二三年后取出来;
b.
将伪造品浸以盐酸或
醋酸再埋入土中半年;
c.
用胶水或松香调以绿色粉末或是直接使用绿色
瓷漆,涂上形成为一种像硬绿的铜锈;
d.
在铜上浇水,或放在户外淋雨
一周,再阴干便绿满身;
e.
浸在醋、可乐或加入硫酸铜的溶液中。红锈
伪造方法有四种:
a.
用火烧使其红透,浸入冷水或醋,便带红色的锈;
b.
用胶水、松香调以红色粉末或用红色瓷漆,也能造成红色硬锈;
c.
古
铜质伪造的方法用木炭烧之后冷却,
或是用稀盐酸或稀硫酸浸一二日钱
的表面上便发生黑色,再放布中或皮中裹之带在身上在一年后,色泽渐
发光润,与老件相同,但是目前大多以慢速布轮打磨即可。
五、为伪造藏人佩带,多会在其外涂上废植物油或牛油,包裹皮或
布,埋入土中数月后取出,或是用油炸过,再加热,使其外表有一点黏
腻,拟似长年涂抹酥油。或是布轮、拉绳制造外表或洞孔磨损的现象。
以上作伪方式是目前市场上可见的,
其实都是速成提高价值,
仔细分辨,
历史的痕迹和速成法,仍是有不同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