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碑吧 关注:2,575贴子:10,656

魏碑中的方笔有多可笑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李伯欽墓志》中有六个“父”字,如下图。这是我截取合成的图。

因为是同一人所写,书风完全一致。
我们观察父字第二笔的点,五个字只是点的长短有区别,用笔都是从左入笔,到右收笔。脑子正常的人一般都会这样写。点是很圆润的。
本来红框中的父字也应该是这种写法。但这个字很另类。完全成了一个三角块。由此可见,这个三角方笔不是书丹墨迹的再现,可以得出的结论是,三角块是刀功所致,临写魏碑字写三角方笔效果,是不懂魏碑。
并且,这个三角块刻的极其不负责,很随便。父字第二点不可能从上入笔,更不可能从右下往左挑起。从其他五个字可知,只有从左角入笔,但你按照这个三角效果是想象不出墨迹的写法的。因为你找不到可能的入笔位置。即使从左入笔,也写不出其他两角的效果。三角形的边长不成比例。忠实的墨迹即使刻成三角点,三角形的边长也有一个合理的比例。
实际上这通墓志的胡乱刻画,在大名鼎鼎的《始平公造像》也有。

红框中的“容”字,谷字第二笔的点,你照猫画虎,如何入笔?从那个方位入?这也是乱刻的结果。
由此类推,整个《始平公造像》也是乱刻。当然再马虎的乱刻,还不至于每一笔连入笔方向都搞错。但整个字完全走样是肯定的。圆点刻成三角点都有可能。
我很想看看临《始平公造像》的人是如何临这个“容”字的?
临《始平公造像》除了瞎画还有什么?康有为,李叔同他们从这类玩意学魏碑,岂不是南辕北辙,天分越高,离魏碑越远吧?
魏碑中的方笔,墨迹其实是这种效果。这是真正的书丹。

无论折笔,还是点,涉及到的所谓方笔,都是一笔写成。
我很多年前买了一本如何临魏碑的书,作者是个二货,三角点的写法要折来折去,画一个三角形才能写出来。


1楼2016-02-11 19:31回复
    清朝 民国出土的魏碑资料远不及今日此时多,见识少,得出一些似是而非的结论,本来也没什么,人总是有时代局限性的(启功好像这么评价过清朝的有些书法家)。通过《龙门二十品》得出魏碑就是大方笔,情有可原。当然他们自己也觉得这样说并不妥,所以又说有些字是圆笔,至少是方圆兼之。
    但现在我们可以看到很多新墓志,又有看不完的写经墨迹,完全可以了解魏碑真正的写法。从目前我们得到的资料,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魏碑没有什么方笔圆笔的统一写法,硬是要扯方笔圆笔,这几乎是隶书魏碑唐楷中都会有的写法,不是魏碑才有。方笔圆笔同时出现在一个字,或一篇字中。魏碑很少藏锋。起笔多数露锋。比如一横,有可能由细逐渐变粗,也有可能相反,由粗变细收笔,有时是两头近于尖,那就是第三种用笔了,尖笔了,像硬笔书法。
    当然,露锋起笔粗一些,容易出现刀刻大方笔,收锋不圆融,也会出这种效果。但并不是每个人都会大起大收用笔。完全取决于书写者的个人风格。魏碑没有用笔上的统一写法。你很难说魏碑的“横”是怎么写的。潦草的魏碑墨迹,其用笔跟我们没有练过字的现代人乱画没两样。
    魏碑真正统一的特色在“气势”上,类似于一种时代气质,这个东西是很难临摹的,那个时代的字,无论美丑都有这种特色。就像我们看民国人,那个“范儿”无论男女老少美丑都具备。墓志书丹,书法有好有坏,有些字明明就是乱画,但现在我们却很难模仿之。好的字,就只有神往了。
    魏碑一般是这样的常见,这是我比较喜欢的一类。有些人会惊讶,这是魏碑吗?当然是。顺便说一句,魏碑这种说法我觉得已经过时了。墨迹没出土前认识南北朝的字,只能通过碑刻,所以称为魏碑体,以为当时人写字必然刀劈斧凿,其实不然。

    较早出土的《张玄女墓志》也是最常见的魏碑风格。不过建议初学者不要临。还是找其他墨迹临。现在提魏碑必提《张玄女墓志》,只不过是沿袭清人旧习惯罢了。《张玄女墓志》放在清朝是稀缺。但现在类似的墨迹也很多。墨迹当然比石刻更适宜于临摹。


    2楼2016-02-11 21:45
    回复
      2025-08-21 03:13:21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学习了。关于“历史局限性”的看法,深以为然。可参照的东西越多,就越接近真相。石刻与墨迹相比,也许真的差不少,这一点,启功以前也提到过,尤其在起落笔的一些细节上,差别尤甚。


      IP属地:云南3楼2016-02-12 14:34
      回复
        我很多年前买了一本如何临魏碑的书,作者是个二货……哈哈哈哈 看到此句,笑死我了,作者也许是没有办法,因为要出书嘛,又不好意思说不清楚,书商也不干啊,所以只好用“画个三角形”的办法先应付一下。


        IP属地:云南4楼2016-02-12 14:36
        回复
          偶然在网上下载一本如何临魏碑的书,正好有书作者的几页《始平公造像》临摹作品。
          上面提到的“容”字的点,他处理成这种写法了。

          石刻乱刻,临摹的专家都不知所措,由自己改变三角的“摆放位置”,好听点而叫 意临, 不好听点儿就是瞎画。跟石刻离得很远。 当初的书丹到底是如何写的?


          5楼2016-02-12 18:59
          回复
            楼主比所有的方笔都可笑


            IP属地:江西来自Android客户端6楼2016-02-13 22:25
            回复
              造像书法本就是比较粗糙的,所以很多工匠在刻字的时候往往不计书者的运笔而依形而刻。所以,临习魏碑特别是造像类的书法,应该先对墓志、碑版做深入的学习之后再来学习。楼主的提法是对的,但是不要因为这一点而否定魏碑的书法艺术价值。看待此类情况还是要辩证的看待。


              IP属地:北京9楼2016-03-17 11:06
              收起回复
                看看


                IP属地:北京来自Android客户端11楼2016-03-24 17:24
                回复
                  2025-08-21 03:07:21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请楼主先看看李松、李贞吉写魏碑的方笔写法-------一笔写出方笔的笔画是正解。但以唐书的笔法理解方笔,跟用英语的音标说中文一样,不是不可以,而是太生硬了。而且,不是每个人都能把圆画好的。


                  12楼2016-05-21 09:16
                  收起回复
                    俺是顶楼主的!


                    13楼2016-05-28 16:27
                    回复
                      同样的困惑应该都有过。


                      19楼2016-07-28 09:23
                      回复
                        高昌墓表八种看看


                        来自Android客户端21楼2016-10-05 11:53
                        收起回复
                          lz说的孙胖子吧


                          IP属地:福建来自Android客户端22楼2017-03-02 18:58
                          收起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