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解析消毒的应用
消毒在我们养鱼养水的过程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例如:新鱼的防疫消毒、饲料鱼的消毒、鱼缸以及器材消毒、鱼病的防治、水体消毒杀菌等,正确的消毒方法对保证鱼的健康以及鱼病的防治有着积极的作用。因为我在药厂工作,接触消毒灭菌这样的领域快20年了,对这方面的知识有一些了解,所以把我掌握的一些消毒的知识和大家分享一下。
一、对消毒的理解
消毒学上把能杀灭病原微生物的方法叫做消毒,用于消毒的化学药物叫做消毒剂。消毒杀灭的只是细菌的繁殖体(菌体),对芽孢无效。芽孢是细菌在不适合其生长的环境下形成的休眠体,在适宜的条件下可以重新发育成为繁殖体(菌体)。因此消毒不是一个100%杀菌的手段,很多病菌消毒是杀不掉的。这句话对绝大多数消毒药有效,但是自从有了二氧化氯,一切就都变了,二氧化氯可以杀芽孢,几乎颠覆了消毒学的定义,今天重点介绍一下二氧化氯。
二、消毒剂的选用
我在论坛里看到高锰酸钾是鱼友们首选的消毒剂,其实高锰酸钾不是一种很好的消毒剂,高锰酸钾的杀菌效力极易为有机物所减弱,故作用表浅而不持久,它的水溶液不稳定,遇光发生分解。高锰酸钾消毒的有效浓度太高了,为0.1%,这也极大的限制了它的应用。
以一个1米的鱼缸200公斤水计算,0.1%的浓度需要高锰酸钾200克才能起到消毒作用。200克高锰酸钾溶解出来是深紫色,几乎发黑,也就是说,如果水没有达到这个颜色,意味着浓度低,起不到消毒的作用最多就是杀灭一些抵抗力较弱的杂菌,而对致病菌的杀灭效果有限。
在鱼友中流传着的微红即可的配制浓度是不对的,几乎起不到什么作用。另外,高锰酸钾的毒副作用较大,对鱼腮的损害较大,使用高锰酸钾对鱼体消毒,后期死亡率较高。
我给大家介绍一下被称为第四代消毒剂的二氧化氯。
二氧化氯是目前国际上公认的最新一代的高效、广谱、安全的消毒剂,世界卫生组织(WHO)已将二氧化氯列为A1级安全高效消毒剂。
对二氧化氯的评定:世界卫生组织WHO及联合国粮食农业机构FAO,一起组成的专家委员会对二氧化氯的安全性进行了评审,其安全等级为A1级(即便被食用也很安全),是消毒技术中唯一获此认证者。
世界卫生组织(WHO)和美国环境组织(EPA)中国卫生部等,公认二氧化氯为第四代绿色消毒剂,具有无三效(无致癌、无致畸、无致突变性),有三效(广谱、高效、快速)和除臭、保鲜、除藻、漂白的奇特功能,已编入卫生法规进行使用。
先给大家讲二氧化氯的安全性,就是告诉大家二氧化氯是目前最安全的消毒杀菌药品。我们现在用的其他消毒杀菌药在安全性上没有一种可以和二氧化氯抗衡的。二氧化氯只要你会用,就可以放心的使用。很多人一看见二氧化氯就谈氯色变,就会想起自来水中的氯气,想起氯气对鱼鳃的伤害,想当然的把二氧化氯归类氯消毒剂,还有一些人说二氧化氯溶于水后会产生次氯酸和氯气,会对鱼造成严重的伤害,其实这都是对二氧化氯的误解。
我要告诉大家二氧化氯不是氯制剂,二氧化氯在水中不会产生次氯酸和氯气。在消毒学上二氧化氯的分类是过氧化类消毒剂,是一种强氧化剂,其生成物为水、氯化钠、微量二氧化碳和有机糖,杀菌原理是:二氧化氯对微生物细胞壁有较强的吸附穿透能力,可有效地氧化细胞内的酶,快速抑制微生物的蛋白质合成,从而起到杀菌的作用。明白这一点很重要,可以打消很多人对二氧化氯的错误看法。
二氧化氯因具有杀菌能力强,对人体及动物没有危害以及对环境不造成二次污染等特点而备受人们的青睐。它可以杀灭一切微生物,包括细菌繁殖体,细菌芽孢,真菌,病毒等,并且不会产生抗药性。二氧化氯对于水中的所有细菌、病毒、包括藻类均有杀灭效果,对一切因细菌感染造成的菌病、病毒性疾病都有疗效。包括部分寄生虫引起的虫病也有疗效,另外还可以起到清水、除臭作用。
二氧化氯在极低的浓度0.1ppm即千万分之一(1mg/L=1ppm)下,即可杀灭许多诸如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致病菌。二氧化氯用于水消毒,在其浓度为0.5-1mg/L时,1分钟内能将水中99%的细菌杀灭,灭菌效果为氯气的10倍。二氧化氯还具有PH范围广(6-10),不受水硬度和盐份多少的影响,能维持长时间的杀菌作用,不生成氯代酚和三卤甲烷,能将许多有机物氧化,从而降低水的毒性和诱变性质等多种特点。
在水产养殖领域,二氧化氯可用于治疗鱼、虾、蟹类细菌性、病毒性疾病。可治疗烂肉、烂鳃、鳃菌、溃疡、掉鳞、立鳞、出血、肠炎、白毛、腹胀等疾病。大家最关心的是对硝化菌有没有杀灭作用,我可以告诉大家在0.75mg/L以下时,不会引起硝化系统崩溃,我自己的实验和指导鱼友做的实验都可以证明这点,我们下药后连续监测氨氮等毒素指标,未发现一丝一毫的提高,原因是硝化菌的生物膜起到了很好的保护作用。所以在主缸下药的时候,掌握好二氧化氯
消毒在我们养鱼养水的过程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例如:新鱼的防疫消毒、饲料鱼的消毒、鱼缸以及器材消毒、鱼病的防治、水体消毒杀菌等,正确的消毒方法对保证鱼的健康以及鱼病的防治有着积极的作用。因为我在药厂工作,接触消毒灭菌这样的领域快20年了,对这方面的知识有一些了解,所以把我掌握的一些消毒的知识和大家分享一下。
一、对消毒的理解
消毒学上把能杀灭病原微生物的方法叫做消毒,用于消毒的化学药物叫做消毒剂。消毒杀灭的只是细菌的繁殖体(菌体),对芽孢无效。芽孢是细菌在不适合其生长的环境下形成的休眠体,在适宜的条件下可以重新发育成为繁殖体(菌体)。因此消毒不是一个100%杀菌的手段,很多病菌消毒是杀不掉的。这句话对绝大多数消毒药有效,但是自从有了二氧化氯,一切就都变了,二氧化氯可以杀芽孢,几乎颠覆了消毒学的定义,今天重点介绍一下二氧化氯。
二、消毒剂的选用
我在论坛里看到高锰酸钾是鱼友们首选的消毒剂,其实高锰酸钾不是一种很好的消毒剂,高锰酸钾的杀菌效力极易为有机物所减弱,故作用表浅而不持久,它的水溶液不稳定,遇光发生分解。高锰酸钾消毒的有效浓度太高了,为0.1%,这也极大的限制了它的应用。
以一个1米的鱼缸200公斤水计算,0.1%的浓度需要高锰酸钾200克才能起到消毒作用。200克高锰酸钾溶解出来是深紫色,几乎发黑,也就是说,如果水没有达到这个颜色,意味着浓度低,起不到消毒的作用最多就是杀灭一些抵抗力较弱的杂菌,而对致病菌的杀灭效果有限。
在鱼友中流传着的微红即可的配制浓度是不对的,几乎起不到什么作用。另外,高锰酸钾的毒副作用较大,对鱼腮的损害较大,使用高锰酸钾对鱼体消毒,后期死亡率较高。
我给大家介绍一下被称为第四代消毒剂的二氧化氯。
二氧化氯是目前国际上公认的最新一代的高效、广谱、安全的消毒剂,世界卫生组织(WHO)已将二氧化氯列为A1级安全高效消毒剂。
对二氧化氯的评定:世界卫生组织WHO及联合国粮食农业机构FAO,一起组成的专家委员会对二氧化氯的安全性进行了评审,其安全等级为A1级(即便被食用也很安全),是消毒技术中唯一获此认证者。
世界卫生组织(WHO)和美国环境组织(EPA)中国卫生部等,公认二氧化氯为第四代绿色消毒剂,具有无三效(无致癌、无致畸、无致突变性),有三效(广谱、高效、快速)和除臭、保鲜、除藻、漂白的奇特功能,已编入卫生法规进行使用。
先给大家讲二氧化氯的安全性,就是告诉大家二氧化氯是目前最安全的消毒杀菌药品。我们现在用的其他消毒杀菌药在安全性上没有一种可以和二氧化氯抗衡的。二氧化氯只要你会用,就可以放心的使用。很多人一看见二氧化氯就谈氯色变,就会想起自来水中的氯气,想起氯气对鱼鳃的伤害,想当然的把二氧化氯归类氯消毒剂,还有一些人说二氧化氯溶于水后会产生次氯酸和氯气,会对鱼造成严重的伤害,其实这都是对二氧化氯的误解。
我要告诉大家二氧化氯不是氯制剂,二氧化氯在水中不会产生次氯酸和氯气。在消毒学上二氧化氯的分类是过氧化类消毒剂,是一种强氧化剂,其生成物为水、氯化钠、微量二氧化碳和有机糖,杀菌原理是:二氧化氯对微生物细胞壁有较强的吸附穿透能力,可有效地氧化细胞内的酶,快速抑制微生物的蛋白质合成,从而起到杀菌的作用。明白这一点很重要,可以打消很多人对二氧化氯的错误看法。
二氧化氯因具有杀菌能力强,对人体及动物没有危害以及对环境不造成二次污染等特点而备受人们的青睐。它可以杀灭一切微生物,包括细菌繁殖体,细菌芽孢,真菌,病毒等,并且不会产生抗药性。二氧化氯对于水中的所有细菌、病毒、包括藻类均有杀灭效果,对一切因细菌感染造成的菌病、病毒性疾病都有疗效。包括部分寄生虫引起的虫病也有疗效,另外还可以起到清水、除臭作用。
二氧化氯在极低的浓度0.1ppm即千万分之一(1mg/L=1ppm)下,即可杀灭许多诸如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致病菌。二氧化氯用于水消毒,在其浓度为0.5-1mg/L时,1分钟内能将水中99%的细菌杀灭,灭菌效果为氯气的10倍。二氧化氯还具有PH范围广(6-10),不受水硬度和盐份多少的影响,能维持长时间的杀菌作用,不生成氯代酚和三卤甲烷,能将许多有机物氧化,从而降低水的毒性和诱变性质等多种特点。
在水产养殖领域,二氧化氯可用于治疗鱼、虾、蟹类细菌性、病毒性疾病。可治疗烂肉、烂鳃、鳃菌、溃疡、掉鳞、立鳞、出血、肠炎、白毛、腹胀等疾病。大家最关心的是对硝化菌有没有杀灭作用,我可以告诉大家在0.75mg/L以下时,不会引起硝化系统崩溃,我自己的实验和指导鱼友做的实验都可以证明这点,我们下药后连续监测氨氮等毒素指标,未发现一丝一毫的提高,原因是硝化菌的生物膜起到了很好的保护作用。所以在主缸下药的时候,掌握好二氧化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