崖柏交流吧 关注:459贴子:478
  • 0回复贴,共1

最终版《2015太行崖柏陈化料手串盘玩攻略》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终于在崖柏手串盘玩方面有了突破性心得,速与玩友分享。崖柏自2014年初火爆至今,许多玩友手上都有了,但怎么盘,还没有看到完善的说法。我以个人经验介绍为主,也不一定对,姑且听之。从淘宝上看,崖柏手串市场依然混乱,但已经逐步从侧柏满瘤生料转向崖柏老料,预计还会有很多的人吃药,没办法,一己之力毕竟有限,只求与有缘者共勉吧。
玩友都清楚,盘玩崖柏手串的最高境界是盘出玻璃球效果,所谓玻璃球就是崖柏自身分泌的油脂,经空气氧化硬化,不断包浆,再经过盘玩达到表面抛光的最终效果。盘出来的玻璃球晶莹剔透,就像是涂了一层清漆一般,非常漂亮。除了漂亮,包浆还有一层重要作用就是锁油和提高硬度。崖柏珠串的致命弱点有两个,一是油性耗损,二是硬度不足(除了部分密度极高的根料制作的珠子)。作为玩家,手上的珍品现状再好也可能因为一次轻微的磕碰而落下瑕疵,或者因为表面气隙大而沾染各种污渍,颜色和香气越玩越差。唯一能够解决这一问题的方法就是给崖柏珠串穿上一层厚厚的铠甲——包浆,事实证明包浆层的硬度可以对珠子起到很好的保护作用。下图为初步包浆。
那么盘玩的难点在哪儿?我觉得难在两点,一是选对手串很难,二是崖柏盘玩方法很难。经过多次试验,我判断油性和表面光滑度是形成玻璃球的必备条件,二者缺一不可。
崖柏陈化料经过自然陈化,水分散失殆尽,留在崖柏体内的油颜色重而且非常沉稳,容易包浆,绝对可以盘出玻璃球。有些老料(下面解释什么是老料)虽然也有油,但料子还是湿,水气重,是一种掺杂了水气的油性,表现为开料前期吱吱冒油,轻轻一擦就掉,不够浓稠,很难附着在表面形成包浆。而且最重要的问题是盘玩一两周后表面油性就变得很差,想盘成玻璃球很难。下图是河北易县太行崖柏陈化料的典型样子,可以观察年轮密度和油性。
老料即未死、或死后新生或死后未陈化的材料中包含的油性很好密度很高的部分,部分老料开珠后需密封保存一定时间,进一步失水避免开裂。贴一张年轮细密,但明显没有经过陈化的手串照片,很多老料比这个颜色深、油性好,陈化时间也许处于陈化和不完全陈化之间,也很难分辨。最有效的辨别方法还是气味,陈化料(易县)的味道是浓醇的甜香,未陈化的味道刺鼻轻佻,不够厚重。
还有过陈化料,有些陈化料陈化时间过长,油性散失过多。这种过陈化料的特点是原料白皮的陈化效果和正常陈化料相同,但内部油性几乎耗尽,香味几乎没有,新珠子开出来表面光滑但没有粘手感,表面抛光后亦没有油脂渗出。木质的颜色更加统一,质量轻,油线与边上木质的对比不那么强烈。过陈化料因为没有油也难以盘出玻璃球。下图一张过陈化料。
市面上横行的所谓瘤花川料生料,因为含水量太高,油性不足,根本盘出玻璃球,甚至水分一干就开裂。不论三百或是三千,相信很多玩家都已经在这方面吃过药,目光已经转向了太行崖柏陈化料。对原料的要求总结起来就是油性足,密度高,湿度低,而这种原料的形成体现在生长环境上就是环境恶劣、营养贫瘠、干旱少雨、日照强烈、昼夜温差大。所以常说崖柏全国有,太行料为尊。而北太行因为更靠北方,比南太行的原料还要更好一些。下图为北太行易县的极品红油料。
油性很足的陈化料如果表面工艺不好,也很难短时间内沉积包浆。所谓的表面工艺不好就是能够看到细微的加工纹理,远看则无,近看则有,虽然细微但在阳光下历历在目。这个跟珠子加工时采用的车刀锋利程度、车床稳定性、后期抛光工艺、加工师傅手艺都有很大关系。贴一张一般工艺和好工艺的对比图。微小的表面粗糙差异决定了左侧放大显示的手串更难包浆。
下面两图是对加工工艺差距的解析,市场上大部分珠串都是由下面的佛珠刀车出来的,在使用过程中,佛珠刀磨损后需要手工对每个尺进行打磨,制作精度越来越低,甚至都不是正圆。而真正的好珠子是使用下下图的高速钢车刀与模具配合制作而成。模具几乎没有磨损,可以保证正圆,而车刀头的锋利能够保证珠体表面光滑,即使磨刀后也不影响加工质量。
我曾断言表面抛光工艺好的手串,只要出油均匀,不需要盘玩只经氧化即可形成玻璃球效果。事实证明,我们的产品如我猜想逐步达到这一效果。在经过了近百斤的原料损失之后,我们易州崖柏品牌饰品在保证河北易县原产地原料好的同时,逐步解决了表面光滑度工艺的问题,第一批初步包浆的饰品已经完成,正逐步在网店销售。我们可以保证,你拿到手的产品就已经有了初步包浆,如果包浆足够稳定可以直接佩戴(也分料质不同),这在其他店铺是很难做到的。有玩过崖柏的朋友都知道崖柏手串的盘玩难度,已经包浆的手串相当于帮你度过了通向玻璃球效果的最难一关。
崖柏手串出现荧光的问题在多啰嗦一句,感谢石家庄的李锁印老师提供了正确的分析思路,他认为荧光的出现是油性分布不均的结果,只要表面光滑度达到,都会出现荧光,事实确实是我们的手串包浆后全部出现了不同程度的荧光,只是以前明显有的更显著了。
第二是盘玩的手法是否正确。网上有一种说法是先用棉布手套盘玩,新珠渗油,手套越盘越藏,盘黑了换新的,什么时候把表面油性盘干了,换干净手套,等着珠子慢慢回油再重新盘,表面包浆慢慢就形成了。
我只能说这个过程是可操作的,未来能够形成玻璃球效果,但前提是珠子内部的剩余油脂还够。我曾亲眼看到一位大哥把我的一串黑油的珠子盘成灰白色,珠子当时惨不忍睹,但后来颜色也慢慢返回来了,说明内部油性还是很好的。但问题是,崖柏手串形成表面包浆的物质就是那层油脂,是手串的精气神所在,都耗散在手套上了对崖柏本身是一种极大的浪费。
所以我严重不同意这种盘玩方法。我认为合理的方法应该是用大点的密封塑料袋包含手串后放置,一方面袋中留有充足的空气以便氧化,另一方面有塑料袋隔绝不会沾染灰尘,当然这一方法的前提是表面工艺要够好。抛光程度越高的手串出油效果越好,反之太差则出油很差,无法用本方法。(我们的有些把件故意降低表面抛光工艺,以达到锁油,避免把件表面因出油过多而产生微小开裂的问题)。新手串放置三五天或者一周的时间后(视出油情况而定),拿出手串检查,看有没有出油不均,如果长时间出油不均,氧化后会在珠子表面形成不规则的包浆,有的地方厚有的地方薄,这种珠子基本就废了。对于不均匀出油,通过手串盘玩使其表面涂油均匀,这个盘就相当于轻抚,把油轻轻蹭匀了就行,千万别卖力想把油擦净。如此放置一段时间后,表面就会慢慢形成氧化层。这个过程也很漫长,每个手串出油程度不一样,包浆时间也不一样。如果通过改善外部环境,比如靠近暖气放置提高珠体温度,也能提高出油速度,这在物理上不难理解。但温度也不能太高,还要考虑油脂挥发的问题。
对玩家来说一直放着不动确实熬人,比较好的办法是多配置几串。盘一天放一周,轮换着玩。而且我发现即使已经包浆的手串在佩戴过程中也会不断有油脂从珠体渗透到皮肤上,手串摘下后手腕依然甜香。说明佩戴本身对崖柏的精油就是一种损耗。我认为可以从两方面理解,如果真以盘玩为乐趣,那么不太建议长时间佩戴;如果以养生为要旨,那么快乐养心才是最主要的,至于手串能不能传世则另当别论。
其实这里面还有一个不得不说的技术关键,我写在最后是想让真正能够看完这篇文章的人看到,就是千万别有棉布手套盘!油是崖柏的命,棉布太吸油了。最好的东西就是柔软而不吸油的物质,比如网上销售的一种羊毛轮或羊毛球,汽车打磨用的,总之就是不吸油。有玩友用毛比较长的保暖内衣改造的盘珠袋非常实用,这种材质第一柔软,崖柏密度未进硬木行列,表面硬度并不高,第二不吸油,宝贵的油脂通过毛皮表面涂匀,然后又慢慢涂回到手串表面。我用的白色羊毛抛光轮几天都不变色,说明这个工艺保证了油脂不损失,所以才能提供表面初步包浆的崖柏手串制品。下图是我配的一套工具,羊毛轮的切削力能够保证洞口处长期集聚的油脂能够清理干净,小巧经济实用。
最后发一张沉水料瘤花手串的图片,真正的太行崖柏陈化料瘤花非常少,即便有也是芝麻点,看看中间的珠子只有1.8厘米长,芝麻点就像小蚂蚁,再有人拿着一团一团的大黑点和你说是太行料,那就只能呵呵了。沉水料油性足,包浆速度和厚度明显优于普通料,将来盘出玻璃球非常轻松。
谨以此文献给真正喜欢崖柏的人,关于崖柏手串的技术难点基本上已经全部攻克,我店在淘宝首家提供初步包浆的崖柏手串制品,欢迎淘宝搜索店铺“易州崖柏”。如果有需要指定类型的可以留言预订。解决品质问题后,2015年我店将主打品牌经营,包装、配饰等将进一步提升,欢迎关注。
最后依旧重申:活崖柏是国家二级保护植物,购买活料是助涨犯罪的一种方式。很多活料本来自由生长在人迹罕至的山间,因为人类的欲望而被过度开发,但因本身陈分不对,并不能给购买者带来真正的养生或者美的感受,当一串串生料手串在你指间开裂时,崖柏在用自己的方式对你的行为进行反抗。不论生料老料还是陈化料,每一棵崖柏的寿命都超越了我们人类能够享有的寿龄,希望我们能够充分尊重它们。


IP属地:重庆1楼2016-01-13 20:27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