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舰少女台服吧 关注:161,897贴子:28,504,444

【冷门科普】二战雷达与火控简明辨析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长久以来,在中文网络流传甚广的雷达神教,有着喜欢鼓吹大美利坚雷达神教优越性而贬低一切其它存在的趋势。
本帖尽量在简明易懂的范围内,以USN相关为基础,对二战时期雷达在火控体系(主要指对海)中发挥的作用做一科普,其中亦有涉及炮术原理方面最基础之知识,望对大家理解舰炮命中原理有所帮助。
欢迎各路大神前来指(da)教(lian)。


IP属地:浙江1楼2016-01-13 06:44回复
    例:
    衣阿华在特鲁克对野分的跨射:
    1550-1557,主炮使用高爆弹对野分进行了5轮齐射(40发),射击距离在35700码-39000码之间(32公里外),采用航空观测。
    第一轮:No Change 形成跨射
    第二轮:Up 2,Left 3 射距增加300码,射向往左调节3密位
    第三轮:Up 1,Left 2 射距增加100码,射向往左调节2密位
    第4~5轮无观测结果
    资料引自http://tieba.baidu.com/p/3103040500
    从上面可以看出野分在做规避机动,这也与邦克山号航母派出的校射飞机观测员报告相符(As soon as he saw the belch of the 16 inchers,he changed course about 45 degree and held it until the shells splashed)


    IP属地:浙江3楼2016-01-13 06:44
    收起回复
      2025-08-30 20:39:21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3.雷达与火控相关。
      不难看出,雷达在海军作战体系中其实肩负着两个重要作用——感知和瞄准,亦即游戏中的索敌和命中两个属性。不同雷达工作的不同方式和波段决定了这两个功能实际上不能混为一谈。比如1942年的华盛顿号,装备的对海/空搜索雷达为10cm波段,而对海/空火控雷达仅为40cm波段,这两者在精度和准确性上显然有天壤之别。这两者的区别,恰好反映了火控和单纯的搜索功能的巨大差别。
      在舰炮火控系统的工作中,雷达实际上是和光学测距平行工作的一套系统,改用电子设备提供瞄准/校射所需的相关参数,两者间的区别类似于射电天文望远镜和光学望远镜的区别。
      火控雷达的扫描(sweep)模式分为两种:A显和B显,两者共用同一套装置,雷达波束的扫描方式和精度也相同,不同之处仅在于显示模式。以MK8 mod0雷达为例,设备本身最大探测距离可达60000码,A显模式下可以精确地给出目标的相对距离和角度,B显模式则可在45000码距离上精确标明目标,并分辨出目标和弹着水柱。


      IP属地:浙江5楼2016-01-13 06:46
      回复
        以前某部纪录片里面经常被拿来黑11区雷达技术落后的图如下:


        事实上正如字幕中可以看见,后者其实是战术雷达的PPI显示器,而前者则是火控雷达的A显模式,这两者根本不是同一件装备的配件,也就完全没有可比性。
        火控雷达的B显模式图:

        或许有人会问,既然A显和B显共用一套装置,为什么探测距离上会差那么多?
        原因非常简单,因为当时的B显(B-Scope)很小,直径只有3英寸,只能采用不同显示范围来适应不同距离和功能的要求,拿显微镜的目镜倍数类比一下就能懂了。而A显的测量量十分简单,显然对显示没有那么高的要求。
        P.S.其实这么看用示波器黑IJN雷达技术落后也是对的,因为二战中日本的PPI显示器根本没有实装,自然只能对着示波器看半天……


        IP属地:浙江6楼2016-01-13 06:47
        回复
          4.雷达在舰炮火控中的具体作用。
          火控雷达——例如美军的MK3/8/13,日军的22电探肩负有两个重要任务:提供最初的瞄准以及校射。
          A显提供的目标位置信息和B显提供的目标精确信息可以为舰炮射击提供最初的瞄准依据:距离XXX,方位XXX,航向XXX,再结合陀螺仪修正舰体横摇纵摇,基本上就可以按照测定射击诸元开火射击了。
          射击后如果没能跨射,这时就需要利用射失弹的溅落水柱来修正——亦即上文提到的校射过程,知道误差所在才能修正进一步减小误差,这时候就要用到火控雷达的B显模式,显示屏上会显示出目标舰和水柱的相对位置信息,不需要靠光学测距也能修正的意义便在于此。


          IP属地:浙江7楼2016-01-13 06:48
          回复
            5.战例解读:试用瓜岛夜战解读雷达的具体作用。
            一个典型的例子是1942年11月14日-15日夜间的瓜岛海战,华盛顿用406大屌中出雾岛的故事常常被人用于证明美军雷达远优于日军夜战技术,美军的战报中也肯定了这一点。
            然而根据行动记录,大总统和南胖最初分别在16700码和18500码距离跟踪到疑似目标并开火,随后便因为无法分辨回波信号而跟丢了目标。其后由于战场形势极为混乱,海面上存在多个回波,华盛顿虽然不像断电的南达科它一样对海面情况一无所知,但也无法正确地辨识出敌舰的正确位置。直到雾岛作死打开探照灯为攻击指明目标,华盛顿才得以将雷达指向正确位置并锁定雾岛的回波信号。其后在炮击中,华盛顿也用5寸副炮打照明弹继续指示目标并进行战果判读。
            以上对瓜岛海战资料的分析引自Naval Firepower:Battleship Guns and Gunnery in the Dreadnought Era,至少在美海军专家的眼里,1942年底的MK3火控雷达并不是那么可靠。


            IP属地:浙江8楼2016-01-13 06:48
            收起回复
              附:真正集雷达神教之大成于一身者——前卫
              前卫装备的MK X型火控台,亦称为视距测量系统,通过274雷达对目标舰实施跟踪,自动测量目标距离和方位变化率,再将这两种重要参数分开单独显示出来。系统通过提供目标舰的速度和航向角,进而可以提供目标舰在最后5海里运动期间的精确航迹标绘。根据这些数据,前卫可以根据对目标舰的运动情况预测确定射击参数,也可以在更大尺度修正校射。
              原理图参考下图的MK13:

              如图所示,实质上前卫能做到对目标(阴影)区域内的敌舰火力进行跟踪校射,仅在敌舰脱离火控雷达扫描区域时才需要使用备份系统或人工转动进行扩大修正。
              这才叫真正的雷达神教,比起iowa之流高出整整一个华莱士。


              IP属地:浙江10楼2016-01-13 06:51
              收起回复
                以上,全文完毕。
                大致总结如下:
                1.雷达神教的客观优势确实存在,那就是对水兵的训练水平要求大幅降低。
                2.即便雷达神教也无法完全摆脱人为因素,手动控制和修正是炮术必不可少的一环。
                3.所谓的雷达神教并不是用雷达指挥一切,而是雷达提供索敌信息,主炮指挥仪命令雷达指向特定方位(敌舰回波最强的方向)进行进一步扫描,之后再根据反馈信息决定是否开火。


                IP属地:浙江11楼2016-01-13 06:54
                收起回复
                  2025-08-30 20:33:21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我跟你讲,那个德国的欧根啊
                                赞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13楼2016-01-13 06:58
                  回复
                    好东西,看来雷达有好多种


                    来自Android客户端14楼2016-01-13 07:01
                    收起回复
                      顶一波
                         -- 不出费莱彻,不换尾巴


                      来自Android客户端15楼2016-01-13 07:01
                      回复
                        支持技术贴


                        IP属地:山西来自Android客户端16楼2016-01-13 07:05
                        回复


                          IP属地:福建来自Android客户端18楼2016-01-13 07:09
                          回复



                            来自Android客户端19楼2016-01-13 07:09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