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三线建设者吧 关注:198贴子:1,055
  • 3回复贴,共1

上海财政上缴知多少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有关上海支内的情况如下】
建国以后,由于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上海上交中央财政数额巨大,为国家的财政收入作出了重大贡献。据《上海财政税务志》,从1949-1990年,上海地方财政收入总计3911.79亿元,其中上交中央支出3283.66亿元,占83.94%。而上海地方财政支出仅占全国的1.65%。


IP属地:上海1楼2016-01-04 10:51回复
    上海贡献 工业基地、财政支柱
    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后,由于国际国内多种因素的制约,上海经济由先前的工业并重改为以工为主。1952年上海国民生产总值中,第二产业占52.4%,第三产业仅占41.7%;到1978年,第二产业的比重上升为77.4%,第三产业仅占18.6%。上海由多功能城市变成了工业基地。工业增长值中,又以重工业为主。1952年,上海工业总产值中轻、重之比为79.1:20.9,1978年变为49.3:50.7。近30年间,上海改建、扩建、新建了一批冶金、机电、仪表、化工等骨干企业,为中国的工业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到1965年,上海工业年生产能力在全国占很大比重,钢占五分之一,钢材、机床、棉纱均占四分之一,缝纫机占三分之二,手表占十分之九。自行车、手表、缝纫机等上海货在全国享有很高的声誉。
    建国以后,由于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上海上交中央财政数额巨大,为国家的财政收入作出了重大贡献。据《上海财政税务志》,从1949-1990年,上海地方财政收入总计3911.79亿元,其中上解中央支出3283.66亿元,占83.94%。从1959年到1978年,上海地方财政收入平均占全国的15.41%,最高时达17.49%(1960年),而上海地方财政支出仅占全国的1.65%。1985年以后,中央对上海财政政策调整为“核定基数、总额分成”,
          1988年起实行财政包干体制,上海上交中央财政的比例才逐渐降了下来
          工业产值很大比重的主要工业区,拥有居全国前列的人均固定资产装备、较高的技术水平、职工素质和生产效率。但是这三省市工业总产值在全国工业总产值中所占比重却持续下降,至1988年,上海市工业总产值仅占全国7.7%,该比重仅为1952年的39.9%,1965年的42.5%;辽宁省1987年工业总产值占全国7.6%,该比重仅为1952年的58.5%,1965年的61.8%;天津市1987年工业总产值占全国3.2%,该比重仅为1965年的64%。近几年来,这种下降趋势仍在逐渐加速。相比之下,江苏、浙江、山东、广东等省的工业发展速度远远超出全国平均水平。如1965—1987年,江苏、浙江、山东、广东四省的工业总产值占全国工业总产值比重分别由:6.2%上升到11.5%、2.8%上升到6.1%、4.4%上升到7.5%、4.5%上升到6.5%。目前江苏和山东两省的工业总产值已居全国第一、第二位。③在沿海和内地分别形成了一批工业区。如:以沈鞍、哈齐、大庆为中心的东北工业区;以京津塘为中心的华北工业区;以太原为中心的晋中工业区;以包头为中心的呼包工业区;以济南、徐州为中心的胶济沿线和徐淮工业区;以上海为中心的宁沪杭工业区;以武汉为中心的武大工业区;以广州为中心的珠江三角洲工业区;以郑州为中心的郑洛工业区;以西安为中心的关中工业区;以兰州为中心的甘南工业区;以重庆、成都为中心的成渝工业区以及攀西工业区、云贵有色金属工业区等
    总有人说中央照顾上海,其实是因为上海的贡献太大.
    计划经济中上海的住房条件是全国城市中最差的,为啥?因为钱都给中央拿走了,没钱盖房
    上海机电工业企业解放初期,就开始抽调人力物力支援西北、华东和东北等地区的工业建设。60年代至70年代,为加强战备,按上级统一部署,分期分批内迁了大批职工和设备,支援大三线和小三线建设。与此同时,为支援朝鲜、古巴、越南、阿尔巴尼亚等反侵略战争和经济建设,也提供了许多设备。


    IP属地:上海2楼2016-01-04 10:54
    回复
      广告
      立即查看
      上海政府和人民在全国一盘棋中出钱出力技术,中央应该是清白的; 上海政府有理由有义务向中央反映曾经为“一盘棋”作出牺牲的群体目前生活的窘境!下放知青已提案要求追索十年损失补偿,难道我们连向中央反映实情、让中央知道了解一下我们不那么过分的诉求都不行吗?!


      来自Android客户端3楼2016-01-05 07:45
      回复


        IP属地:上海4楼2016-01-06 14:05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