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主好!大家好!
我是宁阳县伏山镇马家庙村王氏家族人,据老人说我们王氏家族祖上是从汶上枣杭迁来的。只是以前没有家谱可查。前年我得到了一套《汶邑王氏族谱志》(崇本堂,2003年版,共17卷),但遗憾的是缺第14卷。正好这一年,我们从村外地下发现了“王氏族谱”碑(1940年立),这块碑本来在王家林,文革期间曾经找不到,听说后来被垒到一座小桥底下去了,现在终于找到了!
碑上开头写着“八代祖应选”及其以下13代的详细分支,一丝不乱。
通过查看《汶邑王氏族谱志》,和我们这块“王氏族谱”碑一比对,我觉得我们这里王氏家族由汶邑枣杭迁来是可信的,因为这里最早的八代祖王应选与汶邑枣杭王氏八代是一致的。
我们这里王氏族谱碑所记从八代祖讳应选开始的。也就是说,最早从汶上迁来我们村的王氏家族先祖叫王应选,上面7代在汶上。
查《汶邑王氏族谱志》,有“八代应朝、应和、应井、应帝、应例、应身”字样,吾祖王应选于之同世。
根据《汶邑王氏族谱志》,我推算了一下:
明成祖永乐年间(1403-1424),迁民实汶,汶邑王氏始祖忠迁于汶邑,居枣杭村。一般四代约一百年,至第八代,即200余年之后,当在公元1620年左右,当为神宗万历年间(1572-1620)。再传13代,经过320年左右,至21代,在公元1940年左右。亦即我们这里王氏族谱立碑的时间。
该碑显示:“中华民国二十九年岁次桐月下浣(即1940年旧历三月下旬)谷旦立”。据该碑记载,从八代祖王应选往下,至心字辈(当时最晚辈),正好为21代。可以推知,八代祖应选于1620年左右迁来,应该可信。忠祖从山西洪洞迁往汶邑枣杭已有600余年历史,我们这里王家先祖“八代祖应选”从汶邑枣杭迁来至今约400余年。
只是不知道,为什么字辈跟汶邑枣杭的不一致。我的看法是:先祖“八代祖应选”于公元1620年左右从汶邑枣杭迁出之后,老家历次续谱都未能联系上,导致家谱长年失修,随之而断。于是,另排字辈。
我现在急需汶上枣杭老王家人帮我查看一下这套家谱第14卷,看能不能找到“王应选”这个名字,如果有,我们就完全续上了!我正准备修家谱,如果能跟汶上老家王氏家族续上,也了结了祖辈的心愿,也是晚辈的义务!
拜托了!
我的电话是:13705487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