炮群(Battery)
拿破仑的炮兵出身的背景,奠定日后法国炮兵部队的精良,成为其攻城掠.地的一大助力。而“大炮群” (Grand Battery) 是拿破仑的主要火炮战术。
法国大革命在国王被处死后,三分之二的步兵和骑兵军官都弃官逃往国外。然而炮兵军官弃官外逃的比例却很小,因此与步兵营相比,野炮连的射击训练要高出一等。
这就是为什么法军炮兵于1792年9月在瓦尔密,其后又在热马普等地可以成功地抗击普军的主要原因。
法国有素质高的炮兵,又发展出“大炮群战术” 来对付反法联军。
“大炮群战术” 集中所有可用的火炮,集中轰击一个主要目标或敌人行进中的路线,反正直接命中困难干脆狂轰烂炸某一要点来替代火力的准确性,射速,迅速的行动,但很少在早期的拿破仑战争使用。
从普鲁士菲特烈大帝的骑马炮兵开始,欧洲各国纷纷仿效,骑马炮兵无论是加农炮还是榴弹炮,炮身都安置在一个两轮的炮架上。
各国炮兵连的官兵总数从150人到200人不等。其中每门炮有炮手7名(法军12磅炮有8名),步兵若干,用来协助移动、调整火炮角度,炮兵连遭到攻击时还可进行必要的抵抗。
每门炮另有一个放置弹药箱的前车(limber),也是两轮。运输时,炮架和前车连到一起,组 成一个四轮马车,方便拖曳。不同尺寸的火炮要求拖曳骡马的数量也不同。
法军的12磅炮,炮身、炮架连同前车重约2吨,依照地形要8~12匹马来拖。英军的 9磅炮和法军的8磅炮要6~8匹马。较轻的6磅炮和榴弹炮也要4~6匹马。骑乘炮兵强调速度,所以通常取上面马匹数量中的最大值。
马尔蒙负责重改炮兵体系,新的体系称「11年系统」,或「马尔蒙系统」。他建议将原先的4磅,8磅加农炮全部换为6磅加农炮,统一口径。
通常骑兵攻占敌方炮兵阵地后会先破坏火炮装填工具。随着炮弹质量的改进与马匹的运用,1808年以后,拿破仑的“大炮群战术” 密集施展。
拿破仑时代的野战火炮主要使用的炮弹包括:实心炮弹(solidroundshot)、榴弹(commonshell)、霰弹(canister)和榴霰弹(sphericalcase)。
拿破仑的炮兵出身的背景,奠定日后法国炮兵部队的精良,成为其攻城掠.地的一大助力。而“大炮群” (Grand Battery) 是拿破仑的主要火炮战术。
法国大革命在国王被处死后,三分之二的步兵和骑兵军官都弃官逃往国外。然而炮兵军官弃官外逃的比例却很小,因此与步兵营相比,野炮连的射击训练要高出一等。
这就是为什么法军炮兵于1792年9月在瓦尔密,其后又在热马普等地可以成功地抗击普军的主要原因。
法国有素质高的炮兵,又发展出“大炮群战术” 来对付反法联军。
“大炮群战术” 集中所有可用的火炮,集中轰击一个主要目标或敌人行进中的路线,反正直接命中困难干脆狂轰烂炸某一要点来替代火力的准确性,射速,迅速的行动,但很少在早期的拿破仑战争使用。
从普鲁士菲特烈大帝的骑马炮兵开始,欧洲各国纷纷仿效,骑马炮兵无论是加农炮还是榴弹炮,炮身都安置在一个两轮的炮架上。
各国炮兵连的官兵总数从150人到200人不等。其中每门炮有炮手7名(法军12磅炮有8名),步兵若干,用来协助移动、调整火炮角度,炮兵连遭到攻击时还可进行必要的抵抗。
每门炮另有一个放置弹药箱的前车(limber),也是两轮。运输时,炮架和前车连到一起,组 成一个四轮马车,方便拖曳。不同尺寸的火炮要求拖曳骡马的数量也不同。
法军的12磅炮,炮身、炮架连同前车重约2吨,依照地形要8~12匹马来拖。英军的 9磅炮和法军的8磅炮要6~8匹马。较轻的6磅炮和榴弹炮也要4~6匹马。骑乘炮兵强调速度,所以通常取上面马匹数量中的最大值。
马尔蒙负责重改炮兵体系,新的体系称「11年系统」,或「马尔蒙系统」。他建议将原先的4磅,8磅加农炮全部换为6磅加农炮,统一口径。
通常骑兵攻占敌方炮兵阵地后会先破坏火炮装填工具。随着炮弹质量的改进与马匹的运用,1808年以后,拿破仑的“大炮群战术” 密集施展。
拿破仑时代的野战火炮主要使用的炮弹包括:实心炮弹(solidroundshot)、榴弹(commonshell)、霰弹(canister)和榴霰弹(sphericalca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