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武次位面吧 关注:538,686贴子:6,105,019
  • 4回复贴,共1

【转】拿破仑的火炮战术——“大炮群战术”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图为2014年11月29日,捷克历史爱好者重现了奥斯特里茨战役场景,纪念“三皇会战”209周年。




IP属地:北京1楼2015-12-25 14:01回复
    炮群(Battery)
    拿破仑的炮兵出身的背景,奠定日后法国炮兵部队的精良,成为其攻城掠.地的一大助力。而“大炮群” (Grand Battery) 是拿破仑的主要火炮战术。
    法国大革命在国王被处死后,三分之二的步兵和骑兵军官都弃官逃往国外。然而炮兵军官弃官外逃的比例却很小,因此与步兵营相比,野炮连的射击训练要高出一等。
    这就是为什么法军炮兵于1792年9月在瓦尔密,其后又在热马普等地可以成功地抗击普军的主要原因。
    法国有素质高的炮兵,又发展出“大炮群战术” 来对付反法联军。
    “大炮群战术” 集中所有可用的火炮,集中轰击一个主要目标或敌人行进中的路线,反正直接命中困难干脆狂轰烂炸某一要点来替代火力的准确性,射速,迅速的行动,但很少在早期的拿破仑战争使用。
    从普鲁士菲特烈大帝的骑马炮兵开始,欧洲各国纷纷仿效,骑马炮兵无论是加农炮还是榴弹炮,炮身都安置在一个两轮的炮架上。
    各国炮兵连的官兵总数从150人到200人不等。其中每门炮有炮手7名(法军12磅炮有8名),步兵若干,用来协助移动、调整火炮角度,炮兵连遭到攻击时还可进行必要的抵抗。
    每门炮另有一个放置弹药箱的前车(limber),也是两轮。运输时,炮架和前车连到一起,组 成一个四轮马车,方便拖曳。不同尺寸的火炮要求拖曳骡马的数量也不同。
    法军的12磅炮,炮身、炮架连同前车重约2吨,依照地形要8~12匹马来拖。英军的 9磅炮和法军的8磅炮要6~8匹马。较轻的6磅炮和榴弹炮也要4~6匹马。骑乘炮兵强调速度,所以通常取上面马匹数量中的最大值。
    马尔蒙负责重改炮兵体系,新的体系称「11年系统」,或「马尔蒙系统」。他建议将原先的4磅,8磅加农炮全部换为6磅加农炮,统一口径。
    通常骑兵攻占敌方炮兵阵地后会先破坏火炮装填工具。随着炮弹质量的改进与马匹的运用,1808年以后,拿破仑的“大炮群战术” 密集施展。
    拿破仑时代的野战火炮主要使用的炮弹包括:实心炮弹(solidroundshot)、榴弹(commonshell)、霰弹(canister)和榴霰弹(sphericalcase)。


    IP属地:北京2楼2015-12-25 14:02
    回复
      2025-08-29 22:57:51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round shot=实心弹射击(远距离)
      实心炮弹是当时最常见的一种弹药,约占各国军队弹药配给和使用总量的70%~80%。球型弹是实心铁球,大小、重量各不相同,有3磅、6磅、12磅等。这种炮弹可以用来对付不同目标:列队的步兵、要塞等。攻击的效果取决于炮弹的反弹效果、碾压效果和直接的撞击效果。
      这种炮弹的结构极其简单,一个固体的铁球而已。相比其他弹药,实心 炮弹的最大优点就是加工工艺简单,材料成本也不高,易于生产和迅速补充。而且实心的炮弹穿透力很好。
      在战场上,实心炮弹适于射击各类目标,不仅可以杀伤人 员和马匹,而且可以破坏棱堡等野战防御工事。因为其弹道低伸,造成的毁伤呈线性,所以密集的步兵纵队和步兵方阵往往是比较有价值的射击目标。而队形单薄的 步兵横队和骑兵则不宜于使用此类炮弹。
      据记载,实心炮弹可以轻而易举地打穿20排步兵的纵队。而且,在较硬地面上的跳弹仍然具有一定的杀伤力。不过,实心 炮弹的缺点也很明显:低平的弹道使其很难有效地打击位于山坡反斜面处的敌方单位。
      在干燥的地面,跳弹可以放倒好几十人,但是在潮湿的地面(例如滑铁卢战役),这种实心炮弹只会钻到泥里。


      IP属地:北京3楼2015-12-25 14:03
      回复
        shrapnel shot=榴霰弹射击(中距离)
        榴弹外观也是球形,内部中空,有装药,利用爆炸后的碎片杀伤对方。内部装药靠插在弹丸开口处的引信引燃。引信是通常为一根中空的芦管(reed)内置药捻,装填前根据所要射击目标的距离裁剪相应长度的引信供 使用。
        由于榴弹不是靠弹丸本身的动能,而是靠破片的动能毁伤敌方单位,所以可采取较为弯曲的弹道,由榴弹炮发射。这就很好地弥补了实心炮弹的不足。
        除了用 来对付山坡后面的部队,榴弹对开阔地上的各种队形的敌方部队均有相当的杀伤效果。理想的弹着点是目标队伍的前方,或最好在敌方队列的上空爆裂。


        IP属地:北京4楼2015-12-25 14:03
        回复
          canister shot=霰弹射击(近距离)
          霰弹的名称(Canister)本意就是圆筒,弹体外观呈圆筒状。外壳是一层薄铁皮,底部是一个木质的膛片(sabot),弹体内装有铁质小弹丸(注 意:弹体里并没有火药)。
          霰弹除了按照通常的火炮型号区分弹药外,还根据内装弹丸大小分为重霰弹和轻霰弹。轻霰弹使用的弹丸约1.5盎司左右(1盎 司=28.25克),重的则在4盎司左右,各国会有不同,但是差别不大。
          霰弹从原理上讲更近似于枪而非炮,开火后膛片推动弹身前进。弹体离开炮膛的瞬间, 火炮内外压差巨大,弹体外壳无法承受,随即破裂,内装弹丸势必逬出,在空间中形成圆饼状弹幕。这一弹幕会逐渐散开,划过一个由炮口为定点的圆锥形空间,击中目标。
          霰弹的原理决定了其更适于用加农炮直射(当然,当时的榴弹炮也有此弹种)。而且,有效射程 要近很多。英军规定不可以在350码以上使用霰弹。法军的轻霰弹也基本控制在400以内使用。当然,法军12磅炮所用的重霰弹在600~800米的距离仍 能有效杀伤敌方单位。
          但是,在这个距离上弹幕早已完全散开,开炮的人恐怕都不清楚会命中谁。霰弹的这种“面”杀伤穿透力不强,适于展开的横队,所以机动支援进攻的骑乘炮兵会配备较多霰弹。同样,骑在高头大马之上,两列横队攻击的骑兵(正面的受弹面积更大)也就成了霰弹的另一极佳射击目标。


          IP属地:北京5楼2015-12-25 14:03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