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帽子及装饰
清代的男子以笠帽和皮毛翻边帽为主要的帽形,从《建州闻见录》中我们可以知道笠帽是其传统帽形,与后世的形状相同,不过檐边略小。而冬帽则不然,“冬则以皮毛为之,如我国胡耳掩之制,而缝合其顶,上皆加红毛一顶?”。文中所描述的冬帽形状应该是今天在东北地区仍可见到的掩耳式帽子,但与清代的冬帽形式不同。那这种帽子是如何形成呢?在美?昭寺庙的壁画中,我们可以看到与清代冬帽样式极为一致的人物形象(图1.3、1.4),其所戴帽子檐边翻起并用皮毛覆在上面,顶上缀红缀菊花顶,帽顶上装饰珍珠。对于历史上穿戴简朴,并无此种传统帽式的女真族来说,这种讲究、华贵的帽子多半像箭袖一样来自蒙古族的服饰传统。而顺治初年开始出现的双檐帽,则可以从蒙古帝国时期的服饰中见到(图1.5)。

不仅帽子的结构,清代帽顶上面的装饰物也可能来自蒙古族服饰。明代女真族关于菊花顶最早的记录出现在天命七年四月,“令所赐之明国人皆薙髪,冠以红菊花顶”,此时,令汉族剃发易服的“服”以红菊花顶作为典型的象征服饰,
可见此时女真族己经将其视为自己传统服饰中有代表性的形式了。女真菊花顶从文献上看有两种,一种为菊花顶,一种为钉菊花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