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18分——这在会计专硕的入学考试中或许不是一个很高的分数,但对于2014年报考上海国家会计学院的考生们来说,却是一个很关键的分数。在这一分上,共有五位考生,他们都拿到了至关重要的复试“门票”;而在这一分之下,有十多位考生得了217分,很可惜的是,他们只能被“拒之门外”!
竞争太残酷!一分或许很难代表个人能力的差异,但它却能生生分出两类人。对这两分上的考生来说,在关键时刻拿来比拼的,似乎就是那一丝“幸运”。
“幸运”总让人觉得难以掌控,因此,每当它降临时,我们往往会感到很偶然。
可是,“幸运”的到来真的如此“偶然”吗?
2012年,上海国家会计学院首次独立招收和培养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那一年,会计专业和审计专业的复试分数线都是187分。相较于2014年的218分,不少考生感叹:赶上报考第一年招生的院校,真是太幸福了!第一届学生太幸运了!
没错,回头看时,人人都成了诸葛亮,谁都能看出这一决策的英明之处,然而在报考当年,每个人都会做出这样的决策吗?当然不!事实证明,即便不穿越,回到今年,面对我院第一年招收税务专业硕士的形势,也不是任谁都敢争取这唾手可得的“幸运”。
可见,“幸运”这回事,并不偶然!为了酝酿一次“幸运”,有时你需要勇气,有时你得保持理性,有时你必须仔细搜索各种信息渠道,以支持自己的判断,有时你要经过大量的背诵和练习,只为换来面对试题时的一丝亲切感……也许当一切尘埃落定,他人视你的成功为偶然降临的幸运,你也不置可否,一笑而过,可是,你会记起自己在焦虑时曾比别人更为乐观,在彷徨中比“战友”更加坚持。那时你会明白:其实没有哪次“幸运”会无缘无故地降临,这一切必有原因。
考研如此,人生亦然。台湾政治大学前校长郑丁旺教授曾和全日制研究生们分享过自己的人生体会,其中最重要的也是这一结论。
在很多人眼里,郑校长的经历似乎顺风顺水:凡有考试,必拿第一;一毕业就有多个好工作可选择;选择了当时认为最好的工作机会后,又有新的深造和就业机会不断涌来;每遇困难,必得“高人”点拨;每有需要,总逢“贵人”出现……一切都如此顺意,让人不由要感叹:前世得烧多少炷高香,才能换得幸运之神的如此青睐!
真相总是残酷的。
对一名走出寒门的贵子来说,所谓幸运,无非是幼年丧父,尚有舅舅对学业的支持,无非是目不识丁的母亲对自己教育的重视,无非是以最高分被名校录取后,妻子安贫守道,将积蓄全部拿给自己出国求学,无非是专业水平被导师认可后,学校破例允许自己提前毕业,还保留了再深造时的奖学金资格……看似收获不少,实则付出更多。其间辛酸,如鱼饮水,冷暖自知。难怪郑校长会提点大家,“总要自己先做好准备,‘贵人’才好帮你。”
“God helps those who help themselves”。别让“幸运”两个字掩盖失败者的怯懦,更不要用它抹去成功者的付出。其实,我们每个人都有可能让“幸运”成为生命中的“必然”——只要自己做好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