弄了台海洋光学(Ocean Optics)USB4000光纤光谱仪,这货很小,只有巴掌那么大。通过USB模拟串口通信连接电脑。
我这台光谱仪参数如下:
测量波长范围:179.61-892nm
分辨率:1nm
狭缝宽度:10μm
闪烁光栅:400nm时600线
光纤直径:400μm
选配紫外增强滤镜。。。
来我们来测测各种液晶屏幕的红色LED光谱:
step1:把液晶显示屏调成黑色,把光纤放上面看看背景底噪如何
看上去很好,杂散光(stray light)不算明显,右边有两道很明显的系统性误差(因为不可能出现这样的窄谱线),可能是上次被俺不小心用激光打坏了

Step2:大家都知道液晶屏幕由三原色光源构成,红色(R)、绿色(G)和蓝色(B) ,其中红色对应FF0000。将屏幕调为FF0000的颜色,把光纤放上去:



可以看出,他们采用的都是类似原理的红光LED,FWHM在60nm左右。
常见的红光LED大多用InGaAsP作为光致材料,日立也有用CaAlSiN3-Eu2+的红色LED。
典型的InGaAsP/InGaAlP

再举个例子,下图是CaAlSiN3:Eu2+的发射谱线:

与白光LED所不同的是,RGB所需要的单色LED模块不能在其它可见光色域产生荧光(反例:YAG:Ce3+),而且应当是连续的谱线。
我再看看新买的 Surface Book。。。。

嗯??怎么回事??
Surface Book的红色LED与上面的几种磷光材料/GaN类不同,它的光谱是几条窄谱线。为什么呢?有可能是由晶体结构对称性所导致的振动能级分裂。我瞎猜的啊,到底是怎么回事呢呢
找了半天,找到Nature上2014年发的论文,这种材料极有可能是Na2XF6:Mn4+,通过掺杂Mn4+在对称晶体场内, 在这个波段获得特殊的晶体场谐振能级。
看看它的发射光谱,看上去就很靠谱噢

下图是Na2KF6:Mn4+的能级图:

其中2E能级向4A2能级下转换时刚好能在600~650激发出光子。从图中可以看出,2Eg和4A2两个能级都能由自旋轨道相互作用而分裂为两个亚层,所以R1和R2两个下转换都能以零声子的高效率进行。进一步讨论Mn4+在NaTiF6的振动态,我们可以用声子耦合振动跃迁来解释620-630nm的尖峰;而630~637nm的强发射峰则是由于电偶极矩振动跃迁导致的,可以表示为2Eg→4A2+vn。而~647nm的宽峰则是由拥有Oh对称性的八面体场导致的。假设Mn4+在晶体中的对称性由Oh变为三方的D3d,这部分光谱很有可能就会变为非辐射形式(声子)而消失。论文中讨论了vn分裂的可能性,感兴趣的童鞋可以直接看论文,在这不再赘述。
另外一篇英国皇家化学协会上的论文则讨论了不同金属对于NaXF6:Mn4+造成2Eg→4A2不同振动态的发光特性,如下图:

不同的X原子对2Eg→4A2的振动态并没有太大影响,左边的宽峰则是由4A2→4T2跃迁导致。留意它的发射峰很宽,而且4T1和4T2本身就含有自旋态,因此这个跃迁可以可能含有由电子-声子交互产生的高阶声子边带。
最后,简单来看,Na2SiF6:Mn4+在红光波段具有更强的单色性,因此我猜想这款屏幕用的应该是Na2SiF6:Mn4+作为发光材料。
果然微软大法好啊
我这台光谱仪参数如下:
测量波长范围:179.61-892nm
分辨率:1nm
狭缝宽度:10μm
闪烁光栅:400nm时600线
光纤直径:400μm
选配紫外增强滤镜。。。
来我们来测测各种液晶屏幕的红色LED光谱:
step1:把液晶显示屏调成黑色,把光纤放上面看看背景底噪如何
看上去很好,杂散光(stray light)不算明显,右边有两道很明显的系统性误差(因为不可能出现这样的窄谱线),可能是上次被俺不小心用激光打坏了

Step2:大家都知道液晶屏幕由三原色光源构成,红色(R)、绿色(G)和蓝色(B) ,其中红色对应FF0000。将屏幕调为FF0000的颜色,把光纤放上去:



可以看出,他们采用的都是类似原理的红光LED,FWHM在60nm左右。
常见的红光LED大多用InGaAsP作为光致材料,日立也有用CaAlSiN3-Eu2+的红色LED。
典型的InGaAsP/InGaAlP

再举个例子,下图是CaAlSiN3:Eu2+的发射谱线:

与白光LED所不同的是,RGB所需要的单色LED模块不能在其它可见光色域产生荧光(反例:YAG:Ce3+),而且应当是连续的谱线。
我再看看新买的 Surface Book。。。。

嗯??怎么回事??
Surface Book的红色LED与上面的几种磷光材料/GaN类不同,它的光谱是几条窄谱线。为什么呢?有可能是由晶体结构对称性所导致的振动能级分裂。我瞎猜的啊,到底是怎么回事呢呢
找了半天,找到Nature上2014年发的论文,这种材料极有可能是Na2XF6:Mn4+,通过掺杂Mn4+在对称晶体场内, 在这个波段获得特殊的晶体场谐振能级。
看看它的发射光谱,看上去就很靠谱噢

下图是Na2KF6:Mn4+的能级图:

其中2E能级向4A2能级下转换时刚好能在600~650激发出光子。从图中可以看出,2Eg和4A2两个能级都能由自旋轨道相互作用而分裂为两个亚层,所以R1和R2两个下转换都能以零声子的高效率进行。进一步讨论Mn4+在NaTiF6的振动态,我们可以用声子耦合振动跃迁来解释620-630nm的尖峰;而630~637nm的强发射峰则是由于电偶极矩振动跃迁导致的,可以表示为2Eg→4A2+vn。而~647nm的宽峰则是由拥有Oh对称性的八面体场导致的。假设Mn4+在晶体中的对称性由Oh变为三方的D3d,这部分光谱很有可能就会变为非辐射形式(声子)而消失。论文中讨论了vn分裂的可能性,感兴趣的童鞋可以直接看论文,在这不再赘述。
另外一篇英国皇家化学协会上的论文则讨论了不同金属对于NaXF6:Mn4+造成2Eg→4A2不同振动态的发光特性,如下图:

不同的X原子对2Eg→4A2的振动态并没有太大影响,左边的宽峰则是由4A2→4T2跃迁导致。留意它的发射峰很宽,而且4T1和4T2本身就含有自旋态,因此这个跃迁可以可能含有由电子-声子交互产生的高阶声子边带。
最后,简单来看,Na2SiF6:Mn4+在红光波段具有更强的单色性,因此我猜想这款屏幕用的应该是Na2SiF6:Mn4+作为发光材料。
果然微软大法好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