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昌话吧 关注:1,010贴子:15,533

南昌县部分村镇街史话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在全县许多农村集镇,自然村,世世代代流传着一些美丽的传说。
莲塘: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在该地区斗门发现新石器时代的石锛,石斧,在县政府大院西侧发掘到西晋墓群,证明新石器时代,西晋,莲塘地区就有人类居住。新石器时代距今有七八千年,西晋距今也有1600多年。但当时的居民点在哪里?叫什么名称?却很难查考。现已了解到的莲塘最早的居民点,是1981年县地名普查时,莲塘老住户曾姓老人提供的桐子庙(今粮食局所在地)。据【曾氏族谱】记载:曾氏祖先是明英宗天顺五年(1461年)或南宋孝宗乾道七年(1171年)间从南丰县迁此。来时已有李,骆二姓居住,称齐荣村。寓同享荣华富贵之意。后来为何改称莲塘?从【曾氏族谱】记载,和解放后在铁路宿舍旁边田中发现的明代一个处士的墓碑上刻有“莲塘杰楼”四字推测:改称莲塘最早不会超过南宋孝宗乾道七年之前或明英宗天顺五年之前,最迟不得迟于明末毅宗崇祯十七年(1644年)之后。之所以改称莲塘,是因莲佳而得名。1949年8月20日,南昌县人民政府开始由谢埠街搬迁至莲塘街为驻地。


IP属地:江西1楼2015-12-04 00:04回复
    小蓝:早住公,唐,袁,魏等姓,村名公家。南宋时罗氏由吉水县迁入。据说罗氏祖先乞讨至此地,正值炎夏,罗氏将讨饭篮挂在村旁一棵樟树上,饭数日不馊,便择此安身,替公家帮工度日。后公,唐等姓衰落,罗氏繁衍,遂改称小篮,后雅化为小蓝。
    埂头:相传,晋代有蛟龙精要将江西翻为大海,许真君与它斗法,说:”如果你一夜开出百条河,江西归你。否则,你就要远走他乡,不得在此为害。“蛟龙精允喏,当夜变成特大犁头开河,其行甚速,至后半夜,已完成大半,眼看江西就要化为大海。这时许真君指土,土硬如铁,卡住蛟龙头,蛟龙败走。姚家村以此称埂头。
    富芳:明末,胡氏由奉新县迁入,称胡坊。后李,万,傅,彭等十一姓相继迁入,仍用原名。1932年在此兴办建新中学,取桃李满天下之意,改称湖芳。1962年,取富裕之意改为富芳。


    IP属地:江西3楼2015-12-04 14:42
    收起回复
      广告
      立即查看
      麻家:早住麻姓,后又迁入倪姓,村名麻家。元代,郭氏由(南昌市)东坛巷迁入,麻氏衰落,成为小姓,遂经常会以南面著名的邓家埠冠名,称为邓家埠麻家。
      邓家埠:邓家埠原为邓家南面的一个渡口。宋朝德化(九江德安县)义门陈氏分支至此,后又迁入万,李,衷,王,熊,黄等姓(按人口多寡排序),明清以来村民从事织布,染布工业,解放前南昌市的最大厂家新生纺织厂(江西化纤厂),南昌织布厂(南昌色织总厂)南昌针织厂,南昌袜厂,南昌毛巾厂,南昌手帕厂等轻纺工厂均为邓家埠人所建,南昌县最大的工厂南昌县染织厂原是邓家埠村办工厂,算上染织厂的人口,号称万人,是南昌县最大的村庄。而邓家,后又迁入李姓,两姓人口相当,则被称为下邓埠村。


      IP属地:江西4楼2015-12-04 15:16
      收起回复
        下沥山:宋末,高氏由山东渤海边迁居于本地鄱塘南边山(早废),后遭盗劫,移居此地。以地处沥山之北得名。
        萝卜垫毛家:清乾隆年间,毛氏由浙江迁入,子孙繁衍,原来的蔡,刘,张,李等姓陆续迁出。村人多以当地盛产蒲草编织席垫为生,村名被称为萝卜(蒲)垫毛家,
        塔田:宋景德三年,熊氏迁此,建塔与西南路侧,因塔四周为农田,故称塔田。
        万寿湖:位于莲塘西南,东临南井公路,西至抚河支流,北靠南昌农药厂,南抵象尾山,面积近万亩。种植水稻。丰年产粮万担,称万担湖。后演化为万寿湖。
        黄渡街:约100年前,从樵舍至尤口的长度,于此竖黄旗为航标,称黄旗渡。因旁有小溪,又名黄溪渡。此地住有江,冷,冯,谢,涂,熊,黄,陈八姓,后均迁出。杨,李,魏三姓于明洪武年间先后迁入。至清代形成墟集,有店铺百家,每日早墟。


        IP属地:江西5楼2015-12-04 15:54
        回复
          蒋巷:元末,蒋氏迁此开店渐成墟集,当时有条大道经此通往南昌,路旁茅草相掩,状如巷道,得名将家巷。后有胡,刘,应等姓迁入,蒋氏外迁,仍用原名。解放后简称蒋巷。每日早墟。
          牌楼刘家:明朝中期,刘氏祖先在朝为官被害,子孙为避难,由梓溪(今向塘巷口)迁此,始名刘家。后子孙又有人为官,为纪念先祖而树牌楼,易今名。
          大悦里:传说,明代有人为官,书写过一副对联中有“湖民大悦”之句,遂改称大悦里。
          张建霖张家:清道光年间村人张建霖任湖南常德知府后,易今名。
          城头罗家:传说鲤鱼洲出天子,登基便要在此修筑京城,故名。
          五洲头:传说,鲤鱼洲出天子时有五龙前往护持,至此闻天子死,五龙坠地死,化为五洲。村处五洲前端,故名


          IP属地:江西8楼2015-12-04 17:28
          收起回复
            赤江吴家:村后有条港,汛期泥沙俱下,其中多含红壤,港水呈红色,故名赤港。后河床变宽,与赣江渐成一体,改称赤江。村以此得名。
            金盆架:据南昌北望涂氏宗谱。盖河之中有两穴,藏聚嘉鱼,一名金盆潭,谓之上港,一名巡龙潭,谓之下港。清朝中期涂氏由上涂里迁此,设树行,经营木材,故名。
            柘林街:原为吴家地盘。相传约800年前,此处有柘树和楝树各一棵,形状奇特,紧紧相依。附近吴,陈,田,万等姓认定此处为福地,便到紫金街(原公社养鱼场)偷街胆,于此设墟集,取名柘楝街,后说楝字含有苦意,易今名。农历二,五,八为墟日。


            IP属地:江西9楼2015-12-04 17:55
            回复
              后观胡家:胡氏从沙潭迁入,当时村北有座烧茶罐的窑,称南后罐,后取谐音改名后观胡家。
              赤脚山:原是四周布满烂泥的土墩,进出须打赤脚行走,故称赤脚山。
              北山:传说北山早名南山。元末,朱元璋与陈友谅大战鄱阳湖时,朱曾败驻此地。当时,朱元璋夫人马氏忧患成疾,朱元璋遂说部队已打到北山(陈友谅驻地,今矶山旁),乃病愈。后朱得天下,遂易名北山。
              神山圩:清道光年间,陳姓居此,因靠东岗湖,常遭水灾,筑圩防护,建庙求神保佑,取名神山圩。后迁出。
              栖凤山:传说原为墓地墓周围有18棵梧桐树,凤凰曾在树上栖息,故名。
              辕门:明宣德年间,樊氏由栖凤山迁此。相传朱元璋与陈友谅大战鄱阳湖时,该处为朱元璋的营门,故称辕门。
              港头:当时此处有条大港经此通向渡头三眼桥,村外港的首端,故名。
              大浦樊家:樊氏由进贤三阳迁此时,因四面环水,为求平安,取名泰浦樊村,后简写成大浦樊家。
              花门头:胡氏从奉新县迁入时,村前雕刻花纹的八字门头,故称花门头。
              水阁邓家:南宋隆兴年间,邓氏由大浦迁入,始祖在柳岸边建碧闱书阁,称水阁书院。故名。
              后龙麒:传说古代此为龙降吉祥之地,称龙麒,又称龙溪,龙池。


              IP属地:江西12楼2015-12-04 23:08
              回复
                栎门刘家:汉景帝之子刘非,封江都王曾牧守豫章,谥封易王,有九处陵墓,该村西南有一处。易王第九子在此守墓定居。因当时抚河在此尚为溪流,称易溪刘家。后刘氏人众势大强横,占据易溪改称栎门港,村名随之易名。
                栎门左家:南宋绍兴四年,左云念任南昌官溪司丞后择此定居,称官溪左家,后因临近栎门港易今名。
                邓伯兰:邓氏从白沙湖口迁入。因以编篾盘篮为业,当地称盘篮为孛篮,取谐音称村名为邓伯兰。
                厚田危家:唐末,危氏祖先官封镇南节度使,守洪州,后为朱全忠所破,其子孙遂隐居于此。元末,因避兵燹,徙居临川安宁里,明初迁回,因靠近厚田塘,故名。
                厚田河下万:唐大中元年,万氏始祖尧晕年甫二十八岁,携二弟应试,路经此地,兄弟见山川异秀,土地富饶,遂定居于此。因村处官溪(厚田塘)东岸,故名河下万。
                楼下熊家:南宋初,熊氏由新建县迁入。清代因在村前竖起两座牌坊楼,易今名。


                IP属地:江西14楼2015-12-05 00:14
                回复
                  广告
                  立即查看
                  牌头万家:传说朱元璋与陈友谅大战鄱阳湖时,该村有人资助朱元璋很多粮草。朱元璋即位后,封此人为容王,村中竖起很多牌楼,故名牌头万家。
                  岚湖戴家:南宋绍兴年间,戴孔目由山东青州府致仕归故里,见青岚湖山清水秀,遂擕家居此,因南邻青岚湖故名。
                  花厅涂家:早住艾姓。相传村中造了一幢很大的厅堂,有100根柱子落脚,上面雕龙画凤,称花厅,村以此得名。
                  南山李家:李氏由豫章城迁此。因南临青岚湖,取名南湖李家。至明嘉靖年间,李景访任长沙知府,言李为木子,惟荣于山,遂易今名。
                  瑶溪:相传北宋时抚河在此尚为溪流旁有很多破瓦窑,称窑头。后演变为瑶溪。
                  厚田塘:相传此地历来为争夺之地,官司不断,曾称“官溪”。


                  IP属地:江西16楼2015-12-05 16:09
                  回复
                    火场仂:相传早为熊姓大村。村上出过48顶乌纱帽,周围有四个门头,人称四门熊。明嘉靖年间,被强盗放火烧了一次之后,易今名。
                    当溪:早有当溪街。相传村东早有小溪,如妇女耳上装饰品,玲珑可爱,故名。
                    窑下万家:元末明初,万家由罗舍迁入。因靠葛溪,称葛溪万家。后在村西建了座土窑,烧制陶器,易今名。
                    庙边陈家:明代中期,陈氏从九江迁入,村旁原有一庙,故名。
                    姜家:相传南宋末年,皇帝曾携妃过此,在村西塘中洗过马,故称皇恩塘东胡家。元元贞元年,姜氏由淡溪姜家迁入,胡姓渐衰迁,改称皇恩塘姜家,后简称姜家。
                    王府庄:早为王姓庄园。据传,王是萍乡人,曾任知府,故名王府庄。
                    棠林辛家:唐代,辛姓即住此,称篁甸塔桥。至宋太平兴国年间,因犯罪全村被诛,村毁。仅一岁的辛仕俊在吉水县外祖母家幸免于难。后辛仕俊中进士入朝为官,由吉水迁回老家。以祖宗在唐宪宗年间曾有兄弟二人在朝为官,有棠棣竞秀,兰桂腾芳之说,改名棠林辛家,至南宋,发展为上,下两村。


                    IP属地:江西18楼2015-12-05 17:36
                    回复
                      伍坊:宋末,杨氏由辟邪市北迁入。因坐落坝堤下,取名坝堤下杨家。明万历年间,村人杨庭兰在朝为官,皇帝问其家乡,扬认为坝堤下不雅,改报伍坊杨家(靠近伍家,村邻街坊之意),后简称伍坊。
                      尚渠头:宋末,杨氏从辟邪市北迁入,因崇尚祖先决渠灌田,乐从善事,取名尚渠头。
                      风雨亭:原为荒山野地。明初,一寡妇为方便行人避风躲雨筹资于此建亭,取名风雨亭。清代亭废,程氏来此定居,仍用原名。
                      三槐王:南宋理宗年间,王彦德镇守丰城,离职后定居于此。相传他船泊赤山时,夜梦三棵槐树,迁此时果然有三棵槐树,故名三槐王。
                      柏翠肖家:肖氏由潭林迁入,村旁有棵大柏树,四季翠绿,故名。
                      李博士:李氏由四川迁入,因始祖精于木工,闻名乡里,故名。


                      IP属地:江西21楼2015-12-05 22:26
                      回复
                        南坊:万重贤由河南开封来江西任布政使,后定居于此。因处黄陂桥南面,后北面又建一万姓村庄,故名。
                        刘子神:早住刘姓,据传,村人力大能搏斗水牛,取名刘子神。
                        辟邪:宋隆兴年间,伍廷玉由福建汀州府宁化县来江西为官。见此有天鹿,辟邪双瑞之异,遂卜居焉。据传,附近有南阳墓,两旁有石雕天鹿,辟邪,均长翼成仙,天鹿飞去,辟邪落于村中,故名。清代有集墟,称辟邪市。
                        文巷:胡,文氏由九江华仁寨迁入。原为辟邪市南一条小巷,称文巷。后衰败,将部分地卖给外姓葬坟,称坟巷。以后文姓复兴,仍用原名。
                        水龙溪:明万历年间,万氏由游溪前坊迁入。据传,村前溪里有水龙,故名。
                        管头铺李家:李氏由城背李家迁入,村旁有竹山,村人以毛竹制管乐器并设铺出售,故名。


                        IP属地:江西22楼2015-12-05 23:03
                        回复
                          续屋村:熊氏由郭埠迁入。始只一家,取名独屋村,后人口繁衍,认定独字欠妥,改称续屋村。
                          牌头村:因村前一棵大檀树,远看如牌头,故名。
                          邬梅林:据传此地树林茂密,名鸦鹊窝,邬,梅建村后,易今名。
                          厅下:清末,戴氏由沙埠潭流落蜀溪傅家东化庵厅下居住。当时,东化庵大部分倒塌,仅剩中厅,人称厅下,两年后,戴氏又将房屋拆迁于此,沿用原名。
                          故里:传说此地原是画眉故乡,称画眉故里。东汉时期,龚氏从福建迁入,取名故里。
                          剑霞:传说晋许旌阳治蛟龙一宝剑失此,常放霞光,故名。
                          上,下赋策:早住周姓,先后有万,罗,喻等姓迁入,以农田低洼,常遭水灾,官府通令免税,称赋策村。后上首另建存一赋策村亦被免税,易今名(上赋策同)。


                          IP属地:江西25楼2015-12-06 17:01
                          回复
                            下万:原为下坊人的仓库。约160年前,肖姓由柘林来此,帮人看守仓库,后遂定居于此。以对联屋主迁居新厦,肖氏万代长,取名下万。
                            内雄田胡村:胡氏由横岗迁入。望子孙务农发达,取名雄田胡家。宋孝宗年间,村中有人为官,竖起了牌楼,改称牌楼。后为纪念祖先,并与堤外雄田熊村区分,易今名。
                            近团:南宋初,万才由福建迁此。据说万原为岳飞账下谋士。岳飞遇害后,万流落此地饿倒在一樟树下,被人资助柴米救活,遂定居于此。取名合熂万家。合,一人一口;熂,指自己虽濒于饿死,但终有好人相助,得以不绝人间烟火,保住性命后子孙繁衍,分居数处,此为老居,易今名。
                            洪门头:宋代,龚氏由福建迁入因处西城庙之西,初名西城龚家。后因庙四周都刷了红漆,人称红庙,遂改名红门头,后演变成洪门头。


                            IP属地:江西26楼2015-12-06 17:31
                            收起回复
                              广告
                              立即查看
                              赤城:宋初,胡氏由田垄迁入。因处赤山(一小荒山)旁,初名赤山。后有饶,敖等姓迁入,人口繁衍,房屋扩建较多,远看如小城,易今名。
                              水巷:宋末,魏氏由市汊街迁入,村名魏家。后樊,黎,黄,赵姓迁入,渐成墟集。以处抚河堤外,街巷常被水淹,改称水巷。
                              向塘:元代,向氏居此,后有陈,刘,熊等姓迁入。1937年,浙赣铁路建成通车,在此设站后,渐成墟集,每日早市。向塘的名称,据当地老人说,来自向塘山。向塘山,就是原向塘火车站址坟山。传说元代这里有个向家村,村前有个塘,塘里的水特殊,吃了长力气,村里当时出过两个大力士,他们看戏从来不带凳子,而是随手摸个石滚子就走。有一次,他们去晚了,前面挤满了人而看不见,就把石滚子放在台旁,钻进台下一个人扛一只角,硬是把台子扭转了方向。后来向家人败了,村庄成了坟山,可人们还迷信那口塘,下葬时死人都要头向着塘,因而称向塘山。


                              IP属地:江西27楼2015-12-06 21:36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