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系列模型前,我们先明确下执剑人制度的建立基础——黑暗森林威慑理论的实质。
在《三体Ⅱ黑暗森林》中,罗辑首次提出了黑暗森林的概念,即:宇宙就是一座黑暗森林,每个文明都是带枪的猎人……如果他发现了别的生命,能做的只有一件事:开枪消灭之。在这片森林中,他人就是地狱,就是永恒的威胁。因此,黑暗森林威慑理论的实质简单来讲就是一旦三体人向地球发动攻击,则地球人可以通过向宇宙中的更高文明发布三体的准确位置而使其遭受更严重的损失乃至灭亡。
基于这一思路,我们就可以将三体人及地球人之间的互动方式分别简化成两类:三体人可以选择攻击或不攻击地球、地球人可选择发布或不发布三体星位置。自然,对建立执剑人制度合理性的讨论就顺势被简化为面向这两类互动方式组合的收益性博弈。

基于这一思路,我们就可以将三体人及地球人之间的互动方式分别简化成两类:三体人可以选择攻击或不攻击地球、地球人可选择发布或不发布三体星位置。自然,对建立执剑人制度合理性的讨论就顺势被简化为面向这两类互动方式组合的收益性博弈。

首先,我们来建立存在执剑人的博弈模型。
①三体人不发动攻击而执剑人报告位置,此时,三体星将受到重创(收益设为-10)、地球间接暴露目标但不会直接遭受损失(收益设为0);②三体人不发动攻击而执剑人亦未报告位置,此时,三体星和地球均不会有任何负面影响(收益均设为5);③三体人发动攻击而执剑人报告位置,此时,收益将与情况①类似;④三体人发动攻击而执剑人未报告位置,此时,三体星将获得极大的正收益(收益设为10)、地球将受到极大的重创(收益设为-10)。
很显然,在这套模型下,对于双方而言,三体人不发动攻击而执剑人亦未发布报告的情况自然是两个最优方案,也是最为符合黑暗森林威慑理论要求的方案。而一旦三体人发动攻击,执剑人发布报告则自然成为对地球人利益最好保障的做法。

然而,如果想更好地感受执剑人制度的设计合理性,则还必须引入公投博弈模型进行对比。这一模型与前者的收益情况在大范围上是类似的,主要差异在于无论最终公投结果是选择报告还是不报告,都会导致地球内部意见的失衡,造成地球内部的矛盾,故所有地球方面的收益都需要有一定减少(假设均减少3个单位)。

由于是面上整体的收益扣减,故最优方案的选择依然没有发生实质性上的改变。但较之执剑人制度下的方案选择,这种情况无疑极大地降低了最终地球人的收益,自然突显出执剑人制度的优势。此外,采用公投的方式还具有时间上的滞后效果。如果一旦三体人向地球进行攻击,还没有等公投活动启动,所有的位置发射装置就已经被摧毁,博弈模型也就只剩下三体人发动攻击而地球无法发布位置的窘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