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吧 关注:3,950贴子:18,413
  • 4回复贴,共1

比较《钢铁》和《暴风雨的儿女》在写作手法上的异同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暴风雨的儿女》(以后简称《暴风》)是奥斯特洛夫斯基未完成的作品,其写作风格与《钢铁》有很大的类似之处。老作家绥拉菲摩维支认为《暴风》的文学技巧更加细致成熟,虽然他更偏爱《钢铁》,“就好像一个人更钟情与初恋”。


IP属地:天津1楼2015-11-15 17:50回复
    作者将相当多的笔墨用来描写柳德维加伯爵夫人,柳德维加是一个有思想、心地善良的贵族女性,既同情民众的遭遇,又不能理解革命,丈夫爱德华成为波兰地方军政领导人后,她厌恶丈夫的卑劣手段和对下层民众的嗜血镇压,最终她与丈夫决裂。
    《钢铁》中不太常见对女性心理描写,但在《暴风》中,作者将柳德维加复杂的内心活动展现得淋漓尽致,柳德维加原先将丈夫想象成一个浪漫英雄,并很实受地接受丈夫的护翼,老管家的儿子因宣传革命被捕,她找爱德华求情,被爱德华嘲笑“妇人之仁”,与丈夫感情出现裂隙。随着爱德华绞杀之前短暂笼络的武装农民,她发现自己所信奉的人道精神与爱德华视民众如草芥的独裁意志发生不可调和的冲突,她试图违抗丈夫的意志,结果遭婚内强奸,之后又从早年家书中发现,丈夫与小叔子、公公一样道德败环,原先自己假想的美好小世界全面崩塌。她不愿人们厮杀流血,却被卷入了斗争风暴,在被红色游击队绑架获救后,她看到波兰军人毒打并要杀害小战士们,立即出手救人,她身心受到重创,后来去了英国,逃离了被血浸染的伤心之地。
    当年有声音,责难不该把一个反革命贵族的妻子捧得这么高,作者巧妙地回答:“资本主义内部分化,更能显示伟大革命取得的胜利。”(我个人认为,作者因为成了职业作家,写作有了更大的自由,不再像《钢铁》中塑造冬妮娅时顾虑那么重)。


    IP属地:天津3楼2015-11-15 17:57
    回复
      2025-08-27 14:21:34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暴风》中的环境描写给人印象深刻,从敌我双方筹划时的阴云密布,汽笛拉响时的小雨沥淋,工人起义战斗时的风雨大作,起义失利时的大雾弥漫,游击队袭击庄园时的漫天飞雪,游击队坚持斗争时的刺骨严寒,对紧张的情节叙述起到了很好的烘托作用,使我想起《钢铁》中筑路一段的环境描写。


      IP属地:天津5楼2015-11-15 17:58
      回复
        作者在《暴风》中取得了一个突破,就是描写大宴会场面。在俄语文学中,大宴会场景描写是考验文学水平的试金石,相当于钢琴的“炫技”。托尔斯泰在《战争与和平》中几次写大宴会,几十、上百个人物纷纷登场,各派势力交错碰撞,各个角色的立场、想法、性格如大展会一般展示。在《暴风》中,爱德华伯爵为联络力量,借庆祝柳德维加的生日为由大摆盛宴,当地各处贵族、资本家、地主、教会高层、德国军官、中小投机“散户”也纷纷上门。在书房中,波兰贵族、大地主、教会势力、工厂主和旧军官秘密谋划夺权,家产在乌克兰的贵族挑唆攻打东乌克兰,沃伦区主教认为应固守波兰和西乌克兰局部,几个利益集团争吵不休。客厅中一群上层青年和下级军官在狂醉中“组建”波兰军。德国军官在一间屋中被贵妇灌酒,对聚会的真实目的毫无察觉。犹太缝纫厂老板花了很多钱,儿子也没当上官,在厨房中对银行经理抱怨待遇“不公”,银行经理却想着去欺辱失业女工。在酒窖里,伯爵的幼弟莫格利尼茨基乘乱糟蹋了管家的女儿赫利娅,叶罗尼姆神甫连哄带吓,让赫利娅不能声张。在卧房中,女仆请求伯爵的二弟媳说情,救被捕的丈夫一命,伯爵的二弟媳还要找几件首饰给受辱的赫利娅补偿。奥斯特洛夫斯基借聚会描绘了上、中、下层人们的“众生相”,揭露敌人阴谋,讽刺小市民的自私和投机,对下层民众施以同情,同时也证明了自己的文学才华。


        IP属地:天津6楼2015-11-15 18:01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