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筑吧 关注:8贴子:161
  • 11回复贴,共1

临港方言,南汇方言,上海本地话(浦东话)最全科普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小胖+收视率


1楼2015-10-23 09:37回复
    音系差别
    浦东音系和其他邻近音系,如旧松江府音系、旧太仓州、苏州府音系以及上海市区音系相比,有以下特点:
    (1)单字调有7种调值,其中阳上很不稳定,古浊声母上声字大部分今归阳平为113调,一部分归阳去,读13调。
    (2)两字组连读变调里,前字为阴上和阳去;阳上和阳去的变调行为分别相同。前率为阳平,后字为平声、上声的组合,变调行为是 22 23。
    (3)有缩气音?b?d? 声母,它们分别跟中古的“帮”、“端”、“见”母字对应,没有不送气的p、t。如:“宝”、“党”、“脚”三字的声母读音和上海市区话、旧苏州府音系、旧太仓州音系不同。
    (4)唇擦音一般是Φ-β-?β-。老年人“呼”、“户”、“乌”三字是用双唇发育的,年龄稍轻的人为f-,V一?-或hu-、hu-、?-。总之,这组声母的读者在字的分配上一直是很混乱的。
    (5)分尖团音。精≠经,小≠晓,秋≠丘,齐≠旗。
    (6)入声韵比较丰富,类别很细,如开口呼入声韵里,哭≠壳≠客≠掐≠磕≠刻≠渴。另外,笔≠壁,立≠粒。
    (7)古遇摄合口知、照三组和日母字的韵母是y,如“书”、“树”、“如”的韵母。
    (8)Φ-、β-不能跟-oy、o?两韵相拼,古通摄非组字,今读为hoη(风)、hoη(缝)、ho?(福)、ho?(伏),因而蜂=烘、冯=红。浦东话地域差异


    3楼2015-10-23 09:38
    回复
      但整个浦东地区也略有差异。根据语音特征可将全区典型的浦东话分为3大片。
      南汇县分以下3种
      (1)惠南片,包括原南汇县绝大部分地区(含原川沙县城以南的广大地区),是典型的南汇方音;本片中又分泥城小片,语音又较硬,包括南汇最东南部沿海的泥城、万祥、书院、芦潮港等(即如今临港新城地区!)及奉贤区最东南的四团、平安和邵厂等地区。
      (2)周浦片(川沙片),包括周浦、康桥、张江、北蔡、花木、唐镇等镇及川沙城区、原黄楼镇等地区。
      (3)大团片,包括大团镇、大团乡、三墩乡、航头乡以及新场乡、宣桥乡大治河以南的地区,在连读变调上略带有奉贤、松江音的特征。
      川沙县分以下种
      川沙县设治较晚,在清朝时大部地区原属上海、南汇两县,方言与上、南两县相近。现代川沙音系以城厢镇老派语音为代表,仍然保留着100多年前的许多基本特点,如有完整的缩气浊塞音声母〔б〕、〔d〕,有丰富的入声韵,在齐、撮两呼前有〔ts〕:〔t?〕两组的对应(分尖团音),阳平、阳上单字调合流而连读变调行为不同,等等。但从本世纪30年代以来,特别是解放以后,川沙与上海市区的交往日益频繁,川沙方言的语音也起了一些变化,如唇齿擦音〔f〕、〔V〕已为各个年龄段的人普遍使用,“反、发、饭、罚”的声母不再是〔Φ〕、〔B〕,而是〔f〕、〔v〕。
      川沙方言的地域差异,主要是边缘地区的韵母和连读变调与南部广大地区稍有不同。如夹塘地带和沿海地区还保留着启东、海门移民母语的痕迹;而北部和沿浦江地带韵母为〔o〕,与市区方言同。沿江一带清末向属上海,如洋泾、杨思、塘桥等地区,本地土著操一种介于市区方言和川沙、南汇方言之间的本地话,与20年代以前上海老城厢的传统口音基本一致,有六个声调(市区新方言为五个,川沙、南汇方言有七个),听起来较为柔、糯。在连读变调方面,以高桥为代表的北片(古属太仓州,为嘉定土语区)、沿浦江地带和南部有明显的差别,如“老腿”,沿浦江地带为22—53,与市区同调;高桥地区为23—33,南部为13—21。


      4楼2015-10-23 09:38
      回复
        落熟:茄子
        土贴:黄泥螺
        油衣:雨披
        打牌用语之
        壹思:指扑克牌中的A。扑克是舶来品,决定了扑克中各张牌面的称呼必定是标准的“洋泾浜语”,即英语和当地话混合的产物。扑克牌中的A,在英语中读作ace,艾思,对于当地人来说不容易一下子就听懂,于是“壹思”就应运而生,A纸牌又表示一点,音义兼顾,中西合璧。
        烂污泥:指扑克牌中的2。2在南汇话中读作“ní”,和“泥”同音,打牌本身就是一种聚众的消遣方式,把2点称作烂污泥包含着一种调侃。
        夹钩:指扑克牌中的J。扑克牌中的J,在英语中读作Jack,夹克,对于当地人来说同样不容易一下子就听懂,而且还有歧义,J像鱼钩,称之为“夹钩”,形音兼顾,趣味盎然。
        皮蛋:指扑克牌中的Q。“皮蛋”是南汇话中对于松花蛋的叫法,把扑克牌中的Q比作皮蛋大概是南汇人民都比较喜欢吃皮蛋,因而打牌的时候都念念不忘吧。
        时间名词:
        前天 昨天 今天
        隔日(ni)子 /前天子 上日头 今朝(头)
        明天 后天 大后天
        明朝 后日(天) 大后日
        一息(息):一会(会)


        6楼2015-10-23 09:39
        回复
          人称代词:
          (吾)伲:我/我们 侬:你 那:你们 伊拉/嘎拉:他们
          关于这个比较特殊的人称代词,我的一位外地籍老师曾经抱怨过南汇话听不懂在于人称代词都那么扑朔迷离,“那”是“你们”,“伊拉”是“你们”,“嘎拉”居然还是“你们”。我也不知道为什么,这就是语言的魅力呀!
          2. 动词:
          白话:指交谈对话。并不是和文言相对的白话。辩白谈话,白话几声。
          皮揍:招人口舌,不是真的肉身挨打,只是“皮”被“揍”。
          发冷(头):寒潮来临。
          落雨:下雨。值得一提的是“雨落头”指雨中,是名词词组。
          做人家:节约。
          躲野猫(bèi ya mó):捉迷藏。比“躲猫猫 ”的说法更具乡土气息。
          磨洋工:拖拖拉拉地做事。
          嘎山河:谈天说地,“侃山河”的南汇版。
          庄庄较:规矩一点。
          泥湖调:由于胆怯等原因,说话含糊不清,企图蒙混过关。我认为也有可能是“二胡调”,一是因为在南汇方言中“泥”和“二”同音,而是因为“二胡调”也具有含糊不清的相同特征,使比喻手法有了相似点。


          7楼2015-10-23 09:39
          回复
            3. 形容词:
            触毒:看不惯。
            恶咎/恶引/腻心:恶心。
            温吞水:形容人的性格慢慢悠悠,不温不火。
            狗皮倒糟:主要形容小气吝啬。
            拆天拆地:顽皮 。所谓“三天不打,上房揭瓦”的另一个版本。
            蹩脚无恙:走路无力。
            神思不收:不象样。后面可以跟一句“魂灵勿来个身上像”。
            呆(néi)不茏葱:迟钝。
            十调八起:讲话不正常。
            瘦头八起:拎不清。
            无理蛮理:不讲道理 。
            羊头狗颈:打扮妖气 ,不“庄庄较”。
            雌头怪脑:疯疯颠颠,一般形容女生的。
            远七八只脚:相去甚远,差别很大。
            4. 副词:
            哑哑能/偷别自:偷偷地。前者有象声词表达,后者用人数来表达。
            难末/告牢:因此,so,then
            即忙:刚才。其实是时间副词。
            大约摸杂:大概。
            好末嗒嗒:突然间


            8楼2015-10-23 09:39
            回复
              三 语法
              虚词:虚词用得很活,超乎想象
              杂:
              杂?(zá):干什么?
              杂拉嘎?(zálāgɑ):干什么啦?
              拉杂?(lázá):在干什么?
              杂去?(záqì):到哪里去?
              杂恶?(záē):做什么用的?
              语气词:南汇话中的语气词可以说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比如说在这句话中:风大来下拉(hóng dú lái xià lā)。语气词的数量甚至超过了表意实词,“来下拉”都是强调风大的句末语气词,而这句话在南汇话中是很常见的一句话而已。南汇话中不仅语气词的数量多,质量也是很高的,它都有特定的搭配。
              下: 很,程度副词, 下+形容词
              下开心,下趣/赞(很漂亮)
              么嘎: 表示肯定语气的语气副词, 形容词/名词+么嘎
              没么嘎 :没有啊! 唐晨么嘎:是唐晨啊!
              呀嘎: 加强语气的语气副词
              快点呀嘎:快点!


              9楼2015-10-23 09:39
              回复
                馋唧————唠叨
                航尽山似————数量很多
                叽麻碌瞩————闲话太多
                吃生活————挨打
                好姆搭搭————突然间
                湿纽纽————潮湿
                独吊吊————-孤单
                忙抖抖————忙忙碌碌
                眼本本————眼睁睁
                雅雅能一一——偷偷地,悄悄地
                胡摇三四————嘻闹
                挠三头————胡缠、蛮挠
                横肉起丘————凶残的样子
                呆勃聋冲————迟钝、不灵活
                告道一一——陪伴
                青肆一一——清洁、干净
                木独————麻木、反应不灵敏
                肉淋淋————遇到可怕事的感受
                浮塔塔————浮夸、不踏实
                作作能————规规矩矩地
                心带带一一——担心而不安
                触壁脚————挑拨离间


                11楼2015-10-23 09:40
                回复
                  铁搭和锄头是两种农具


                  来自iPhone客户端14楼2016-10-22 11:57
                  回复
                    还有七十年代的时候大门外面还有一扇高度到腰部的小门叫腰达


                    来自iPhone客户端15楼2016-10-22 12:05
                    回复


                      IP属地:上海来自Android客户端16楼2016-12-05 12:22
                      回复


                        IP属地:上海来自Android客户端17楼2019-04-23 02:10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