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仪纯皇后吧 关注:2,074贴子:36,799

【史料】咸丰懿嫔生子记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在故宫所藏的清代档案中,曾发现两册关于妃嫔怀孕分娩的档案,对于皇子诞生之初的各类事项记载较为详细。一册是道光十一年(1831年)六月的《全贵妃遇喜档册》,一册是咸丰六年(1856年)的《懿嫔遇喜大阿哥档册》,其所记皇子分别是后来即位为皇帝的咸丰和同治。


IP属地:河北来自Android客户端1楼2015-10-20 07:18回复
    懿嫔,就是后来统治中国达40余年的西太后慈禧,当年她怀孕时,在后宫中的身份级别是嫔,“懿”是她的封号。在她生完孩子后第12天,母以子贵,晋封为妃。慈禧太后之所以后来拥有无上荣耀和权势,最初的肇因就是她为咸丰皇帝生下了第一个而且是唯一一个存活皇子、大清皇帝宝座的未来继承人——载淳(同治皇帝)


    IP属地:河北来自Android客户端2楼2015-10-20 07:20
    回复
      2025-08-13 20:42:12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根据清代的宫廷法典——《钦定宫中现行则例》中的《遇喜》专条规定,后妃怀孕后,每日食用按照平时的份额,再加一半;有生母健在的,临产前允许生母进宫照看服侍,直至婴儿满月后出宫;同时,除了本宫首领、太监照常值夜当差外,宫殿监奏再派一名总管太监,率领敬事房、御药房的太监守夜当差。后妃的等级不同,当差的人数也不同,后妃的等级越高,当差的人数也就越多。


      IP属地:河北来自Android客户端4楼2015-10-20 07:22
      回复
        懿嫔怀孕8个月后,她的母亲和跟随而来的2名家妇,进宫同女儿住在一处,照顾女儿的生活起居。
        清宫对怀孕后妃的特殊关照,除了表现在饮食、身体、家眷入宫照料等方面外,还包括行为举止。简言之,就是约束孕妇的行为举止,对她们腹中的胎儿进行良好的胎教,保证这些金枝玉叶出生之后健康、聪明、智慧。


        IP属地:河北来自Android客户端5楼2015-10-20 07:23
        回复
          列女传》中所记载的太任怀周文王时讲究胎教的事例,一直被奉为胎教典范。周文王的母亲太任,是挚国任姓国君的第二个女儿,她性情端庄专一,自从怀孕后,十分注意对胎儿实行胎教,眼睛不看邪恶的东西,耳朵不听不健康的音乐,嘴里不说恶语脏话。后来,她在便溺时顺利地生下了周文王。由于太任怀孕时注重胎教,周文王一生下来就面容端庄,聪颖过人,他对于太任的训导,均能触类旁通,举一反三。
          西汉的刘向根据聪慧的周文王在娘胎里受过胎教这个典故,概括出后妃孕期需要注意的事项:自后妃怀有身孕开始,睡觉不可以斜侧,落座时不可歪坐,不踮脚尖,不用一只脚单独站立,不吃已经变质腐烂的食物。即使是吃鱼肉,如果鱼肉切得不正,也不要动筷子;席子放置得不正,不要去坐卧;遇到邪恶的东西,不要去看它;传来轻佻淫靡的声音,不要去听它。夜里,让乐师吟诵诗歌,演奏合乎礼乐的曲调。如果一一像这样做了,生下来的儿子就会像周文王一样,形容端庄,聪明伶俐。


          IP属地:河北来自Android客户端8楼2015-10-20 07:25
          回复
            在此基础上,后人又总结出了孕期有关行为、摄养、起居等方面的注意事项,如除烦恼、禁房事、戒生冷、慎寒温、服药饵、宜静养等方法,以达到保证孕妇身体健康,预防胎儿发育不良,以及防止堕胎、小产、难产等目的。
            历代皇室都非常重视怀孕后妃的胎教,清宫也不例外。懿嫔怀孕后,对于腹中胎儿的具体胎教内容和方法,基本都是按照儒家经书上的规定进行。


            IP属地:河北来自Android客户端9楼2015-10-20 07:26
            回复
              清宫后妃怀孕后,在产前还要做一系列具有满族特色的准备工作。以懿嫔为例,看看懿嫔当年是如何生孩子的。
              1.刨喜坑
              刨喜坑是满族的民族习俗之一。在怀孕的后宫女眷住所旁边挖个“喜坑”,挖好后要念喜歌,并在坑内安放筷子(谐“快生子”之音)、红绸子(求个“大吉大利”的意思)、金银八宝等物。这个喜坑,是分娩后胎盘、脐带的掩埋之地。
              懿嫔怀孕后,擅长风水之术的钦天监博士张熙选定了喜坑地点——储秀宫后殿明间东边门北。咸丰六年(1856年)正月二十四日,养心殿总管太监韩来玉带领3名内务府营造司太监,来到储秀宫后殿选定的吉处,开始刨喜坑。
              这个喜坑刨好后,两名姥姥(年长而受人尊重的女性,一般儿女双全)被引请到喜坑前。姥姥们跳着喜舞,口念喜歌,把筷子、红绸子、金银八宝等物安放在喜坑之内。


              IP属地:河北来自Android客户端10楼2015-10-20 07:28
              回复
                2.挑选妈妈里
                所谓妈妈里,是满族人的一种习惯称呼,指的是已经结过婚的妇女,而且,一定要是儿女双全的已婚妇女,这样,才会让使用者感到吉祥,认为她们会给待产妇女带来好运。妈妈里的年龄从20几岁到40几岁不等,她们的任务是到怀孕后妃的住处上夜守喜。
                正月二十八日,内务府会计司送来精奇里妈妈里(满语“上差”,指工资、地位较高的仆役)10名,兆祥所首领太监王成送来当下差的灯火妈妈里(烧水做饭的仆役,地位较低)、水上妈妈里(洗衣物的仆役,地位较低))20名,由敬事房太监领到苍震门,接着再由总管太监韩来玉领到储秀宫,供慈禧太后挑选差用。慈禧太后挑中了精奇里妈妈里、灯火妈妈里、水上妈妈里各2名,都是镶黄、正黄二旗披甲人或苏拉之妻。又选了接生婆姥姥2名,御医6名。咸丰降旨,令她们在二月初三进宫当差。
                农历二月,懿嫔已经怀孕8个月了,进入了孕晚期。按照事先的安排,二月初三早晨,兆祥所首领太监王成将懿嫔选中的6名妈妈里送到储秀宫当差。同时,负责接生的2名姥姥也经由苍震门进宫,来到储秀宫上夜守喜。6名御医也开始在御药房下所上夜值班,他们于二月初三卯正(上午6时)开始上夜守喜,分为两班,每班三名,轮流守夜,至分娩后的第12天,即小满月时,才能结束值班任务。


                IP属地:河北来自Android客户端11楼2015-10-20 07:29
                回复
                  2025-08-13 20:36:12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3.准备吗哪哈
                  用现在的话来讲,就是准备待产包。吗哪哈,指的是新生儿穿用的衣物。在新生儿即将诞生之前,要准备足够的应用之物,其中包括春绸小袄、白纺丝小衫、春绸挖单、红兜肚、潞绸被褥等,几乎应有尽有。
                  为懿嫔肚子里的孩子准备的待产包,内容极其丰富,计有:春秋小袄27件、白纺丝小衫4件、单幅红春绸挖单1块、红兜肚4个、潞绸18床、蓝高丽布褥10床、蓝扣布褥1床、蓝高丽布挡头1床、白高丽布挖单33个、白漂布挖单3个、蓝素缎挡头2个、石青素缎挖单1块、红青纱挖单1块、白布糠口袋2个、白纺丝小带4条、挂门大红绸5尺、蓝扣布挖单10个、白漂布小挖单26个,共享各种绸料156尺4寸,各色布料10匹。


                  IP属地:河北来自Android客户端12楼2015-10-20 07:30
                  回复
                    (三)大阿哥载淳的出生
                    历代宫中后妃的分娩过程,很难令外界知道,史书中关于此事的记载,也是语焉不详。不过,契丹人所建立的辽国,倒是对皇后的分娩建立了一套制度。这套制度,具有浓郁的游牧民族特色,貌似有趣,其实不乏残忍,不妨一闻。
                    皇后待产时,先造团白毡帐49座,皇后在其中最大的一座内待产,其余48座内各有角羊一只,一人扭着羊角,另外几个人抓住羊的其他部位,等待中间帐内的动静。皇后大帐内,分娩征兆出现时,翰林院使负责抱住皇后胸部,产婆在下面准备接生,皇后身下铺着甘草苗。皇后在分娩时,痛苦难忍,禁不住失声叫喊。这时,其他48座小帐内的诸人同时用刀割羊角,48只羊也随即一齐痛叫,淹没了皇后的痛叫声,此法旨在用羊代皇后忍痛。如果皇后帐内传出诞生男孩的消息,守在帐外的契丹皇帝便兴高采烈地穿上红衣服,令乐队奏乐。其后,皇帝与近臣饮酒庆贺。而那些被割伤的无辜的48只羊,则不予医治,放归羊群,任其自毙。
                    契丹后妃分娩过程中的这种做法,颇有“掩人耳目”之嫌。不过,这种做法对于皇室来说,却是必要的,作为最高统治者的他们,对外号称君权神授,自然要将皇室的分娩行为神秘化,不愿让外界探知宫廷后妃这种与民间普通孕妇无异的生产过程。
                    清宫后妃的具体分娩过程,目前尚未在档案中找到相关记载。懿嫔的分娩过程,也是一笔带过。


                    IP属地:河北来自Android客户端14楼2015-10-20 07:33
                    回复
                      经过9个多月的怀胎孕育,咸丰六年(1856年)三月二十三日巳时,懿嫔开始坐卧不安了。据一位接生的姥姥说,似乎有转胎之象。总管太监韩来玉迅速奏报给咸丰。未时,懿嫔分娩了,诞下一位皇子。姥姥们手脚非常利索,很快就收拾完毕。
                      御医们为懿嫔和小皇子“请脉”验看,脉息均安,于是用中药福寿丹给新生儿开口。
                      咸丰听到皇子诞生的消息,大喜过望,皇位终于后继有人,可以向列祖列宗交代了!


                      IP属地:河北来自Android客户端15楼2015-10-20 07:34
                      回复
                        清代的宫廷之中,对“洗三”的风俗亦加以沿用。具体做法是:皇子(女)出生后,负责“守喜”的总管太监立即汇报给皇帝及其他皇室成员,并将小阿哥(或小格格)的生辰“命帖”,也就是生辰八字,交给钦天监。然后,由钦天监选择吉时,确定洗浴方向,择定小阿哥(或小格格)出生后第3天的洗浴方位。洗浴前,先把用槐叶、艾草煮过的水倒入铜盆中,然后众人趁热将皇帝、皇太后、皇后赏赐的礼物,以及亲族等所送的贺礼(金银、钱物)与花生、鸡蛋、枣、栗子等一齐投入水中,谓之“添盆”。满族民间举行这项礼仪时,常有亲友女眷前来“添盆”之俗。清宫中亦称“添盆”,但皇帝、皇太后、皇后所送之物按例称为“赏”,且不必亲往;皇贵妃以下至常在、答应及近支亲郡王福晋、公主等所送礼物称为“添盆”,比新生小阿哥(或小格格)之母位号低的女眷要亲往道贺。赏赐或所送之物,一般是金银钱、如意、八宝之类。添盆后,就要开始给小阿哥(或小格格)洗浴了。负责洗三的人,在中老年妇女中挑选,由儿女双全或年长而受人尊敬的女性担任,民间称为“姥姥”,宫中称为“恭洗人”,一般为两人,由内务府负责挑选。洗三时,“恭洗人”抱起小阿哥(或小格格),将其放进铜盆,对他们的头、腰、生殖器及脚丫子分别进行认真清洗。洗时,一边以手搅水,一边口中念诵祝福词,谓之“搅盆”。之后,用一块新布沾些清茶水,用力擦婴儿的牙床,若婴儿放声大哭,就是大吉之兆,称为“响盆”。洗三完毕后,“恭洗人”还要用一根大葱在婴儿身上打三下,边打边念叨“一打聪明,二打伶俐,三打明白”等之类的祝词。


                        IP属地:河北来自Android客户端19楼2015-10-20 07:39
                        收起回复
                          咸丰六年(1856年)四月初二,是大阿哥出生后的第9天,要举行“上摇车”仪式。当日卯时(上午5—7点),大阿哥一身新衣,准时升摇车。仪式的前一天,营造司首领太监将“吉祥摇车”安放在储秀宫后殿东次间内,两名造办处太监在车帮上贴满了“福”字,自鸣钟处太监送来藏香二束。仪式举行当天,在总管太监的安排下,营造司首领太监抑扬顿挫地念唱喜歌,储秀宫首领太监恭恭敬敬地执香前引,大阿哥谙达(满语,意思为“师傅”、“伙伴”)张文亮从东进间阿哥卧室南床,抱起大阿哥,送到东次间升摇车。为大阿哥“升摇车”之喜后,咸丰又赏赐大阿哥小荷包两个,皇后、嫔妃、长辈、亲友等人,都赏赐或进献了精巧别致的小荷包两个,内装各式各样的金洋钱、金银宝、金银如意之物。


                          IP属地:河北来自Android客户端22楼2015-10-20 07:43
                          回复
                            (三)小满月和大满月
                            小满月,是在婴儿出生后第12天举行的庆贺活动。
                            清代宫廷很重视这个日子,在小阿哥或小格格小满月那天,要进行庆贺,并赏赐其生母。据乾隆七年(1742年)敬事房编撰的《钦定宫中现行则例》中有关《遇喜》规定,后宫女眷遇喜,在小阿哥(或小格格)小满月之日,要予以赏赐。生育子女的后宫女眷位次等级不同,所受赏赐的内容和数量也有区别。根据规定,后宫女眷生育后,在满月(后改为小满月)时,赏赐如下:
                            皇后生育,赐白银1000两,表里(即衣料等)300匹;
                            皇贵妃生育,赐白银500两,表里100匹;
                            贵妃生育,赐白银400两,表里100匹;
                            妃生育,赐白银300两,表里70匹;
                            嫔生育,赐白银200两,表里40匹;
                            贵人生育,赐白银100两,表里20匹;
                            常在生育,赐白银100两,表里20匹;
                            答应生育,赐白银50两,表里10匹。
                            嘉庆六年(1801年),又补充规定,如果生男,赏赐照原数发给;如果生女,赏赐则只给一半。这并不是嘉庆皇帝抠门,也不是他重男轻女,而是政局不稳,国力不济,内务府财政吃紧,能省则省。
                            咸丰六年(1856年)四月初五,是大阿哥的小满月。总管太监韩来玉按照规定,懿嫔奏请赏赐。咸丰喜得长子,心情奇佳,当即传旨:照妃例赏给。于是,懿嫔的赏赐规格,一下子由嫔提高到妃的标准,即恩赐白银300两,各色缎、绫、丝70匹。当日,咸丰还特旨宣布,将懿嫔进封为懿妃。自然,懿妃这日心情极好,大赏宫人和太监们,赏赐了大量银两、衣物。
                            这一天,奉旨值班守喜的御医、姥姥按照规定,退出后宫。


                            IP属地:河北来自Android客户端23楼2015-10-20 07:45
                            收起回复
                              2025-08-13 20:30:12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五)周岁晬盘
                              周岁晬盘,亦称“抓周儿”、“试儿”。孩子出生一周岁时,在盘中摆满各种东西,让孩子用手去抓,看他(她)喜欢什么,拿取何物,以此来察看小孩长大之后的志趣,以及愚、智、贪、廉等品行。
                              周岁晬盘,是中国从宫廷到民间的风俗,这一风俗大约始于南北朝时期,唐宋时大盛于宫中。满族先世与汉族长期交往,也渐渐接受了这种习俗。《吉林通志》中记载满洲旧俗:婴儿周岁时,将笔墨、玩具等摆在盘子里,放在婴儿面前,让其随意抓取,借以观测他们以后的志向。
                              据《国朝宫史续编》、《清宫词》等文献记载,清宫也有“抓周”的习俗。清宫规定,每逢皇子周岁晬盘,按照惯例,要使用以下东西:玉陈设2事、玉扇坠2枚、金匙1件、银盒1盒、犀钟1棒、犀棒1双、弧1张、矢1拔、文房1份、晬盘1具、果筵1席。公主、皇孙、皇孙女“抓周儿”的情况和皇子基本相同,但公主、皇孙女的晬盘里不放弧、矢。这些物品,在“抓周儿”前,由内务府预备。据《清代内阁大库散佚满文档案选编》记载,康熙四十六年(1707年)七月,康熙的第二十子胤祎周岁时,内务府总管太监斋林送去了两件玉兽、两枚金箔扇坠。


                              IP属地:河北来自Android客户端26楼2015-10-20 07:48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