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末离吧 关注:4贴子:208
  • 2回复贴,共1

【世末无痕】嗯,不用紧张,还是我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我上大学啦,来存点知识点


IP属地:山东1楼2015-10-13 20:10回复
    化学类安全题
    ·对于含汞、砷、锑、铋等离子的废液,实验室可以先进行如下处理:控制酸度0.3mol/L[H+],使其生成硫化物沉淀。
    ·对含有悬浮物质的溶液加热时,应加沸石或玻璃珠,以避免爆沸现象产生。
    ·因为乙醚长时间与空气接触可以形成羟乙基过氧化氢,成为一种具有猛烈爆炸性的物质,因此,在蒸馏乙醚时不能将液体蒸干。
    ·打开氨水、硝酸、盐酸等药品瓶封口时,应先盖上湿布,用冷水冷却后再开瓶塞,以防溅出,尤其在夏天更应注意
    ·实验室中使用臭氧发生设备时,应保证管路气密性,并将尾气用硫代硫酸钠溶液吸收,以免室内臭氧浓度过高。
    ·水银温度计破了以后正确的处理是:洒落出来的汞必须立即用滴管、毛刷收集起来,并用水覆盖(最好用甘油),然后在污染处撒上硫磺粉,无液体后(一般约一周时间)方可清扫
    ·开启氨水、浓盐酸瓶应该在通风櫉中进行
    ·做减压蒸馏时,如果没有梨形接收瓶,可用锥形瓶代替 标准答案: 错误 )
    ·加热、回流易燃液体,为防止暴沸、喷溅,蒸馏中途不能添加沸石。
    ·在装置汞的仪器下面应放一搪瓷盘,以免不慎将汞洒在地上。
    ·溴(水)是腐蚀性极强的物质,必须在通风柜中操作,并注意安全
    ·领取剧毒物品时,需双人领用(其中一人必须是实验室的教师)。
    ·不能将乙醚等易挥发品放入普通冰箱,否则由于挥发气体不断溢出,而普通冰箱启动时有电火花出现,就有可能引起火灾。
    ·对高压气体钢瓶要分类保管,直立固定。严禁将氯气与氨气,氢气与氧气,乙炔与氧气混放在一个房间
    ·存有易燃易爆物品的实验室禁止使用明火,如需加热可使用封闭式电炉、加热套或可加热磁力搅拌器
    ·各种气瓶的存放,必须远离明火、避免阳光直晒,搬运时不得碰撞
    ·实验室走廊不能放木制桌子、柜子等易燃物品,但可以放金属柜、冰箱等
    ·实验室内的汞蒸气会造成人员慢性重毒,为了减少汞液面的蒸发,可在汞液面上覆盖化学液体(甘油)。
    ·对于实验室内溅落的汞物体,应尽量捡拾起来放好,然后洒上硫磺、多硫化钙等使汞生成不挥发的难溶盐。
    ·强酸溅入眼内时,应立即用大量清水或生理盐水进行彻底冲洗,冲洗时必须将上下眼睑拉开,水不要流经未伤的眼睛,不可直接冲击眼球
    ·眼部碱灼伤时,应立即用大量清水或生理盐水进行彻底冲洗,冲洗时必须将上下眼睑拉开,水不要流经未伤的眼睛,不可直接冲击眼球,然后可用2%~3%硼酸溶液进一步冲洗。
    ·皮肤被黄磷灼伤禁用含油敷料。
    ·酚灼伤皮肤时,应立即脱掉被污染衣物,用10%酒精反复擦拭,再用大量清水冲洗,直至无酚味为止,然后用饱和硫酸钠湿敷。
    ·氟酸灼伤皮肤后,先立即脱光去污染的衣物,用大量流动清水彻底冲洗后,继用肥皂水或2%~5%碳酸氢钠冲洗,再用葡萄糖酸钙软膏涂敷按摩,然后再涂以33%氧化镁甘油糊剂、维生素AD或可的松软膏等。
    ·误服强酸导致消化道烧灼痛,为防止进一步加重损伤,不能催吐,可口服牛奶、鸡蛋清、植物油等。
    ·发生强碱烧伤,应立即去除残留强碱,再以流动清水冲洗;若消化道被烧伤可适当服用一些牛奶、蛋清。
    ·由于金属络合剂能与毒物中的金属离子形成稳定的化合物,随尿液排出体外,故发生金属及其盐类中毒时,可采用各种金属络合剂解毒
    ·碱灼伤后应立即用大量水洗,再以1%-2%硼酸液洗,最后用水洗。
    ·含碱性洗涤剂的水可以清洗掉水果蔬菜表面的农药
    ·发生危险化学品事故后,应该向上风方向疏散。
    ·有机溶剂能穿过皮肤进入人体,应避免直接与皮肤接触。
    ·溴灼伤皮肤,立即用乙醇洗涤,然后用水冲净,涂上甘油或烫伤油膏。
    ·电路或电器着火时,使用二氧化碳灭火器灭火
    ·当被烧伤时,正确的急救方法应该是以最快的速度用冷水冲洗烧伤部位。
    ·对于重金属盐中毒者,可先喝一杯含有几克MgSO4的水溶液,然后立即就医。
    ·砷的解毒剂是二巯基丙醇,由肌肉注射即可解毒
    ·吸入溴蒸气、氯气等有毒气体时,立即吸入少量酒精和乙醚的混合蒸气,以便解毒, 同时应到室外呼吸新鲜空气,再送医院。
    ·发生化学事故后,对有毒的衣物应及时进行无毒化处理。
    ·化学泡沫灭火器可扑救一般油质品、油脂等的火灾,但不能扑救醇、酯、醚、酮等引起的火灾和带电设备的火灾。
    ·铅被加热到400℃以上就有大量铅蒸汽逸出,在空气中迅速氧化为氧化铅,形成烟尘,易被人体吸入,造成铅中毒。
    ·轻度铅中毒症状为头晕、头痛、失眠、无力、腹痛、腹胀、便秘等。
    ·Hg中毒会引起失眠、多梦、抑郁、胸闷、心悸、多汗、恶心、牙龈出血。
    ·Hg、As、Pb等急性中毒会引起牙龈出血、牙齿松动、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症状。
    ·化学爆炸品的主要特点是:反应速度极快,放出大量的热,产生大量的气体,只有上述三者都同时具备的化学反应才能发生爆炸。
    ·液体表面的蒸汽与空气形成可燃气体,遇到火种时,发生一闪即灭的现象,可发生如此现象的最低温度称为闪点。
    ·一般将闪点在25°C以下的化学试剂列入易燃化学试剂,它们多是极易挥发的液体。
    ·对于一些吸入或食入少量即能中毒至死的化学试剂,生物试验中致死量(LD50)在50mg/kg以下的称为剧毒化学试剂
    ·乙炔气钢瓶的规定涂色为白色、氯气钢瓶为黄色、氢气钢瓶为绿色、氟化氢钢瓶为灰色、液氨钢瓶为黄色。
    ·半数致死量(LD50)又称为半数致死浓度,是指药物能引起一群实验动物50%死亡所需的剂量或浓度,用于药物的毒性分级,单位为mg/kg。
    ·当可燃气体、可燃液体的蒸气(或可燃粉尘)在空气中达到一定浓度时,遇到火源就会发生爆炸。这个能够发生爆炸的浓度范围,叫做爆炸极限。
    479、氢气的爆炸极限是:4%~75%。
    480、乙烯的爆炸极限是:3.1%~32%。
    481、乙炔的爆炸极限是:2.2%~81%。
    482、苯的爆炸极限是:1.4%~7.1%。
    483、乙醚的爆炸极限是:1.9%~48%。
    484、丙酮的爆炸极限是:3%~11%。
    485、乙醇的爆炸极限是:4.3%~19%。
    ·H2O2、AgNO3、AgCl、KMnO4、草酸见光易分解,应置于棕色瓶内,放在阴凉避光处。
    ·SnCl2、FeSO4、Na2SO3与空气接触易逐渐被氧化,须密封保存。
    ·丙酮、氢氧化钠、氨等具有低毒性。
    ·室温下汞的蒸汽压为0.0012 mmHg柱,比安全浓度标准大100倍。
    ·黄磷应保存在水中
    ·箱式电阻炉使用过程中,当温度升至200度以后,不得打开炉门进行激烈冷却,以免烧坏炉衬和电热元件
    ·减压蒸馏时应用锥形瓶,圆底烧瓶作为接收瓶和反应瓶
    ·容器中的溶剂或易燃化学品发生燃烧应如何处理:用灭火器灭火或加砂子灭火
    【【【【【以下为错误的项】】】】】
    ·可以将乙炔与氧气混放在一个房间。
    ·实验室进行蒸馏操作时,对于爆炸性物质或不稳定物质,须小心地蒸馏直到剩余少量残渣。
    ·为安全起见,平时应将低沸点溶剂保存于普通冰箱内以降低溶剂蒸汽压。
    ·用低沸点溶剂洗涤过的滤饼,可直接放入烘箱干燥。
    ·有机溶剂只会经口鼻进入人体,只要正确的使用呼吸防护面具,就可以有效防止危害健康。
    ·实验室发现可燃气体泄漏,要迅速切断电源,打开门窗。
    ·身上着火被熄灭后,应马上把粘在皮肤上的衣物脱下来。
    ·创伤伤口内有玻璃碎片等大块异物时,应在去医院救治前尽快取出。


    IP属地:山东2楼2015-10-13 20:10
    回复
      2025-07-30 00:19:18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SO2易溶于水,大量吸入会引起喉水肿,肺水肿、窒息
      ·铬化合物中六价Cr毒性最大,有强刺激性,引起蛋白变性,干扰酶系统。
      ·HCN进入机体,抑制呼吸酶作用,造成细胞内窒息,从而引起组织中毒性缺氧,全身性中毒症状。
      ·常用的化学试剂如:苯、乙醚、甲苯、汽油、丙酮、甲醇和煤油均属于易燃物质
      ·汞、苯、铬酸盐和氰化物属于对人体具有极度危害的物质
      ·用泡沫灭火剂扑灭油罐火灾时,如果火势很大,有时并不能将火完全扑灭,会发生闷燃引起爆炸。
      ·有毒化学品在水中的溶解度越大,其危险性越大。
      ·氰化钾、氰化钠、丙烯腈等是剧毒品,进入人体50毫克即可致死,与皮肤接触经伤口进入人体,即可引起严重中毒。


      IP属地:山东3楼2015-10-13 20:15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