胶片吧 关注:54,633贴子:752,836

【搬运】关于玛米亚C330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这台是我梦寐以求的双反,将来打算收一套么么哒,接下来发关于这个相机的种种。


IP属地:江苏1楼2015-10-07 02:25回复
    MAMIYA C型 双反生产日期
    型号 生产日期
    c2 1958
    c3 1962
    c33 1965
    c22 1966
    c220 1968
    c330 1969
    c330f 1972
    c220f 1982
    c330s 1983


    IP属地:江苏3楼2015-10-07 02:26
    回复
      2025-08-13 14:40:58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双反与 35MM 画幅镜头焦长对照表
      6x6cm 方形最大 5x4 (10x8)最大 11x14最大 2x3 (35mm)
      55 24 30 30 36
      65 28 35 36 42
      80 35 43 44 52
      105 45 57 58 68
      135 58 73 74 88
      180 78 97 99 117
      250 108 135 138 163
      说实话,这个表格我没看懂,原帖都没对齐 ,我把它对齐了,第一数列是C330对应的焦距段。一共7个


      IP属地:江苏4楼2015-10-07 02:30
      收起回复
        MAMIYA C相机系列号
        C33 261xxx
        C220 B964xx
        C330 D267xx
        C330 D457xx
        C330 D47xxx
        C330 D635xx
        C330 D718xx
        C330f D140xxx
        C330f D150xxx
        C330s W1124xx


        IP属地:江苏5楼2015-10-07 02:30
        回复
          C 系列镜头最近距离时可覆盖的范围
          55mm 6.4cm /平方
          65mm 6.7cm /平方
          80mm 8.6cm /平方
          105mm 21.8cm /平方
          135mm 25.2cm /平方
          180mm 27.2cm /平方
          250mm 31.1cm /平方
          底片的面积是 5.6cm /平方
          举例说就是用 80MM 镜头整个画面可覆盖一张信用卡的面积。同Yashica Mat 124G 作个比较,亚西卡可覆盖的面积大约有一张 17 寸见方的挂历。(大约是 45 cm [个人测量,不精确]。)你要是有微距拍照的需要,那就是非马米亚莫属。


          IP属地:江苏6楼2015-10-07 02:31
          收起回复
            玛米亚 C3 功能一览
            生产日期 1962 - 1965
            重量 1550g(?)
            上卷 摇柄,前扳近 360度,然后回返停住,防止重复曝光。
            上快门 手动
            快门释放 一个,侧面,金属拴。
            视差补偿 取景器内标尺与曝光补偿标尺共用。
            曝光补偿 标尺位于皮腔左侧。
            120/220 功能 120
            镜头聚焦标尺 65mm, 80mm, 105mm (镀铬), 135mm, 180mm. 经改装可接受 55MM 和 250MM 镜头。改装部分包括 65MM 和 80MM 的标尺,而在类似的 C33 型相机上改型也没有发现有这样的标尺。
            可更换聚焦玻璃 无
            腰平取景类型 第一型,仅限 80MM 光圈,65mm, 105mm, 135mm, 180mm, and 250mm 需要遮挡框。
            闪光靴 左上侧,冷型。
            可换后背 有,可选胶片后背。机置与 C33 同。
            多次曝光 可以。
            快门线释放 锥型线座孔位于镜头面板。
            脚架螺孔 1/4 英寸
            其它特性 镜头升级到 1/500 秒。开始使用自动设零焦卷计数器。纹面胶面。似乎该机黑色和镀铬旋钮都用过。


            IP属地:江苏8楼2015-10-07 02:32
            回复
              C33 功能一览
              生产日期 4/1965 - 1969?
              重量 1810 克
              上卷 摇柄,前扳近 360度,然后回返停住。
              上快门 手动
              快门释放 单个,侧面。
              视差补偿 80, 105, 135, 及 180mm 为自动。
              曝光补偿 与视差补偿同时完成。
              120/220 功能 只有120。C33 的改装型,参见注解。
              镜头聚焦标尺 65mm, 80mm 镜头看右侧小窗。 105mm (镀铬), 135mm, 180mm. 看左侧镜头架的板面之上。1968 及以后型号可能增加 55MM 和 250MM 的标尺。可改装接受55MM 和250MM 镜头,但与 C3/C22 版本不同,无 65MM 及 80MM 标尺。这些镜头的标尺有相机机身上的一个活动标尺来标示。
              可更换聚焦屏 无
              腰平取景类型 第一型。
              闪光靴 左上侧,冷型。
              可换后背 有,可选胶片后背。用两个弹簧扣上紧,类似 C3。
              多次曝光 可以。
              快门线释放 锥型线座孔位于镜头面板。
              脚架螺孔 1/4 英寸
              其它特性 纹面胶面。对焦旋钮改成黑色。摇柄在每次上卷后(类似C330)要反绕回到停止位置。玛米亚维修手册内说明该相机在1965/1966年进行设计大改动。内部有好几处细节差异。仅有120 功能的版本的始拍标记位于胶卷后盖的左上位置(如同 C3 及更早型号) 。220 版本的标记位于左下位置。
              注:
              C33 改装型
              我们已知有一个为C33/C22 制作的220 后背。本文编撰者所见过的唯一一个为C33 所制作的220 后背似乎像是由原厂改装,另加的张数计数器揿压板。该揿压板位於机体后面右上方一个切割口下面,由220 后背上面的一个铁栓来控制。C33的说明书声称以字母“H” 打头系列号机体有220 功能,其它机体需要经过改装。但这种说法不完全正确,至今所见的至少有一例带字母H 的机体必须经外部改装后才能接受220 后背,尽管该机的内部已改装过。C33 的修理手册指出C33经过相当的改动,内部机件有各种改变,包括上卷机械结构。螺丝钉多换为铆钉,齿轮增大增厚。
              120 版本始拍标记在胶卷后盖的左上位置(如C3及更早型号) ,220 版本的标记在左下位置。
              由於C22的出产与 C33 改装型时间上接近,有可能多数C22 都可以用 220 胶卷。C33 修理手册显示资料认为最早的C22 相机出厂时无220 功能。220 胶卷的出现是在1965 年下半年及 1966 上半年。这个时间与C22 的出产巧合。也能有220 功能的C33 生产于1966 年以后。这种说法并不一定非常可靠。


              IP属地:江苏9楼2015-10-07 02:32
              回复
                C330 功能一览 (注C330S 产于1983 - 1/1994 原上贴有误,写成C330,应为C330S更正)
                生产日期 10/1969 – 1974
                (机体) 重量 1465克
                上卷 摇把,360度顺时针一次完成。
                上快门 自动。
                快门释放 两个,机侧一个,塑料钮 。机身左下部一个。快门可锁定。
                视差补偿 自动,所有镜头( 55/65mm须加设修正面板) 。
                曝光补偿 据视差补偿而定。
                120/220 功能 有。用旋转压板。上卷记数器自动设置。
                镜头聚焦标尺 位于左侧的菱形金属棒,根据焦距长度手动调节标尺,105MM D镜头不适用。短距镜头标尺在侧面小窗显示。长镜头标尺在机体前缘显示。使用说明书声称金属杆可更换。机体前缘金属杆装置上有一个可拆卸(也可释解为易丢失) 的黑塑盖。
                可更换聚焦屏 有。毛面,毛面 4度分裂,六度分裂,微棱镜,格线等。
                腰平类型 一型
                闪光靴 冷式,机体左上方。
                可拆后背 可以。可选单张胶片后背,结构于C33 不同。
                多次曝光 可以。
                快门释放钮 锥形螺纹接口,位于下方快门释放钮上。
                脚架螺丝 3/8 英寸,加嵌入装置可用1/4英寸。应该配有一个小内锁螺丝,但常常丢失。
                其它特性 无对焦锁定。胶卷速度提示盘包括碘钨灯,日光及黑白。早期版本可能对焦屏是由螺丝固定在机体上, 与C33一样。仿皮革面漆。少量C330 机体的镜头板框以黑色表面代替镀铬的银白色。相机内部位六角型纹面漆


                IP属地:江苏11楼2015-10-07 02:32
                回复
                  2025-08-13 14:34:58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机型概论
                  玛米亚双反C型相机可以说是生产了近38年的两个系列,它们的基本结构承袭了MAMIYAFELX A,B 这两种机型.”3” 系列称为”专业”机型,而”2”系列被称为”业余” ,”经济”型.但是3,2 两个系列的最后的机型都表上了”专业”的标签.它们之间的差异在功能上而不在于结构质量.从C220 型开始,机体重新设计得稍小,逐渐增加了塑料材料.
                  机体的系列号(至少在C33 和以后的机型)在前面位置,或在镜头座”下颌”的表面. 镜头装上时可能很难查看得到.
                  C330 (C330F 和C330S也有可能)也生产过包括皮腔框架全黑色, 代替较常见的镀铬白色。但非常少见。1970 年代, 35MM单反世界同时生产黑色和镀铬白色流行成风. 人们认为黑色较不惹眼,是较”专业”的机型.与之相反的事实是白色更经得起磨损.
                  似乎有些相机(C3 和其它)仿皮表面为中灰色而不是更常见的黑色. 50, 60 年代灰色相机成时尚,玛米亚很可能也生产了一些。但有哪些型号, 生产数量不得而知。
                  C330(也许以后型号) 在相机内侧胶卷压片处有纹路表面. 而C220 及以前型号在该处用糙面黑漆. 但各型号的实际用漆各有差异. 理论上来看,纹路表面可以减少内部反光, 增加反差. 由于胶卷压片表面覆盖绒布,胶卷槽的底部涂漆较少。
                  事实越来越清楚,从这里介绍的各机型的“差异” 和用者收藏的实际样品来看,同一个机型,都会有细节上的差异,所以这里介绍的各种细节的根据,都来自实样或原始文件。完全可能有许多不同差异未能收录。


                  IP属地:江苏12楼2015-10-07 02:33
                  回复
                    C330f 功能一览
                    生产日期 1972 - 1982 (不错,此日期确是与C330重迭-- 玛米亚公司证实。)
                    (机体) 重量 1390克
                    上卷 360度顺时针一次完成。
                    上快门 上卷时完成。
                    快门释放 两个,机侧一个(塑料钮) 。机身下部一个。侧面释放钮可同时锁定两个快门释放
                    钮。
                    视差补偿 自动,所有镜头( 55/65mm须加设修正面板) 。
                    曝光补偿 据视差补偿而定。
                    120/220 功能 有。利用旋转压板。
                    镜头聚焦标尺 菱形金属棒,手动调节标尺。
                    可更换聚焦屏 有。
                    腰平类型 2 型。
                    闪光靴 冷式,机侧。
                    可拆后背 有。
                    多次曝光 可以。
                    快门释放钮 锥形螺纹接口。
                    脚架螺丝 3/8 英寸,加嵌入装置可用1/4英寸。应该配有一个小内锁螺丝,但常常丢失。
                    其它特性 对焦旋钮锁定,纹路仿皮表面。开始起用胶卷标示插槽,与120/220 设置显示窗共
                    用。某些型号相机侧面板有黑色边缘,胶卷转轴定位板有黑色边缘。


                    IP属地:江苏13楼2015-10-07 02:33
                    回复
                      C系列 镜头的适配性
                      一般来说,所有镜头适用于所有镜头。但早期的机体没有用于以后出产镜头的对焦,视差,曝光补偿标尺。原产的1/400 的Seikosha-MX镜头以及一些Seikosha-S 180MM镜头不适用与C33以后出产的自动上快门的机体。问题所在是因为MX系列镜头的快门杆的位置比后来镜头的位置高一些,所以自动快门杆不能与之吻合。同时对手动上快门也有妨碍。
                      目前已知有些镜头用于后产镜头时不能上快门。问题似乎在于自动快门杆对镜头上的快门杆推动距离不够。
                      不同镜头的镜后对焦距离不同。从应用角度来说就是说在取无限远焦距时皮腔的伸缩距离也不同。所有皮腔调焦的相机都是这个道理。从镜头设计来说,这就给设计者一些便利的自由空间。


                      IP属地:江苏14楼2015-10-07 02:33
                      回复
                        单张胶片后背
                        后背有三种:
                        一型:用于C,C2,C3,C22,C33
                        二型:用于C,C2,C3,C22,C33
                        三型:用于C330,C330F
                        片夹
                        一型:用于C,C2,C3,C22,C33
                        二型:用于C,C2,C3,C22,C33;同时也用于C330
                        三型:用于C330,C330F
                        单次曝光背
                        似乎至少存在三种型号的后背。C2/C3 的原始版(第一型) ;后来设计的用于C22/C33 (用于C22/C33 的第二型,“M” 字样面胶) ;用于 C330/C330F (C330 第二型,仿革面) 。这里最后的一种设计有两个版本,区别在于衔接机体的副件(C33 和 C330 后背的页扣机制不同) 。C220,C220F 的后背是固定的,不能接受单张胶片后背。C330S 的后背可拆卸,但至今未发现有可更换的后背。
                        似乎用于第二型后背的片夹当中的异型相互不通用。C330 版有两个定位针与片夹上的凹处吻合。所以说后期产的片夹可用于早期的第二型后背,反过来说就行不通了。除非你把两个定位针锉掉,让片夹放平,后背关闭。但这样一来,在多次曝光替换片夹时可能会影响精确度。后生产的玛米亚第二型后背的各种异型的说明书声称新生产的片夹与以前生产的旧片夹匹配,但旧片夹不可用于新片夹。
                        第一型后背可用从底部插入的片夹。优点是相机可平置,因为此后背伸延不超过相机底部。
                        后期版本 (两种机型) 均用合页后背。
                        在用三脚架或翻拍架时,两种型号后背都需要在相机的背后留些许空间。第一型需要的空间至少与片夹长度相当,而第二型就没那么苛刻了。
                        至今所知,单张胶片片套有两种规格,J 类用于4.75 x 6.25 英寸的四分之一大小的单张胶片。D类用于2.5英寸(6x9cm) 单张胶片。就当前市场情况来说就是把9x12cm,或类似规格的胶片裁小。D 类是普通归格。目前能见到的片夹印有 1-3 字样。[8.1]


                        IP属地:江苏17楼2015-10-07 02:38
                        回复
                          镜头后盖(11.2)
                          镜头后盖尤其难找,代用品更难寻。黑色系列的镜头的后盖为长椭圆形,一头为辐射圆型。目前所知有两个规格。
                          38.4 MM 直径,6MM 深
                          适用于250MM,180MM,及135MM 黑色系列。
                          31 MM 直径,6MM 深(标准规格)
                          适用与105MM DS,105MM 非DS 型,80MM,65MM,和55MM 黑色系列镜头。也适用于65MM 镀铬镜头。也可能适用其它镀铬短镜头。
                          似乎有些多年以前出产的35MM AFGAFORTHO 25 胶卷的包装合,把它切短至15MM,可用在65MM,105MM的度铬镜头上。可惜目前的柯达,依尔福胶卷合不能作此用。
                          8 字型的前盖用在装了滤镜的镜头上多数情况下与镜头吻合不好,很不好用。C33 型以前的镜头盖为金属,后改为软塑料。用沙布打磨一下效果会好些。另外两个分开的单独镜头盖也好用,只是要用什么办法将两个盖子连接起来。
                          相机机体盖确实在市场上销售过,目前也不容易买得到。但是自己动手做一个也很容易。用铅笔在机体镜头位置做个拓样。照样剪下来就行了。原装机体盖有机体口的压边,所以位置较准确。由于弹力钢线的力量,自制的机体盖完全可以盖得较严实了。.要小心的是不要碰坏了快门连接部件。


                          IP属地:江苏20楼2015-10-07 02:39
                          回复
                            闪光设备(11.8)
                            闪光连接(标准PC同步闪光接孔) 位于镜头上。
                            玛米亚双反说明书上注明使用的配件过于陈旧(或少见) ,不在此讨论 。
                            闪光灯的主要要求就是用手控闪光灯,或者感应器不依赖相机内部电路的闪光系统。这样说可能就等於把用于35MM自动聚焦专用闪灯排除在外了。但你若有这样的闪光灯,不妨看看使用说明,也许它有手控功能。市场上有许多老式设计的闪光灯都在此范围内。多数影室的闪光设备都能用。
                            根据相机型号,体积较小的闪光灯可装在相机体上,或用一个L型架。但这样的使用的闪光灯太接近镜头光轴。用作补光很起作用,但用来作主光就很勉强了。体型高,“锤头” 式闪光灯,或装在高支架的小型闪光灯的造型光效果较好。别望了把所用的相机取景器的体型和型状考虑进去,要不然,要是用的是腰平或囱型取景器,你的脑袋就跟它们打架了。
                            C 系列的闪光灯座似乎都在靴的后部设有一个停滞桩。这样的设计和现代的设计不相容。有些闪灯不改装的话不能用。


                            IP属地:江苏21楼2015-10-07 02:39
                            回复
                              2025-08-13 14:28:58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更换遮光海绵的说明。
                              http://www.kyphoto.com/classics/seal/Mamiya_C330.pdf
                              加载很慢,可以打开,然后全英文配图


                              IP属地:江苏23楼2015-10-07 02:42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