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页资讯视频图片知道文库贴吧地图采购
进入贴吧全吧搜索

 
 
 
日一二三四五六
       
       
       
       
       
       

签到排名:今日本吧第个签到,

本吧因你更精彩,明天继续来努力!

本吧签到人数:0

一键签到
成为超级会员,使用一键签到
一键签到
本月漏签0次!
0
成为超级会员,赠送8张补签卡
如何使用?
点击日历上漏签日期,即可进行补签。
连续签到:天  累计签到:天
0
超级会员单次开通12个月以上,赠送连续签到卡3张
使用连续签到卡
08月19日漏签0天
上海张江专修学院吧 关注:13,017贴子:4,064
  • 看贴

  • 图片

  • 吧主推荐

  • 游戏

  • 0回复贴,共1页
<<返回上海张江专...吧
>0< 加载中...

浅谈孩子摔倒以后 友爱地关怀会安抚其焦躁的内心

  • 只看楼主
  • 收藏

  • 回复
  • 狮子座Jerry
  • 进士
    8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查看此楼
  户外活动后,我带着孩子们从走廊往活动室走去。一直习惯将手放在衣服口袋里的萌萌摔倒了,他有些情绪,不愿意立即起来。同伴们神情漠然地一个一个从他身旁绕过,仿佛没看见一般。我有些震惊,但仍如往常一样,对萌萌说:“没事儿,自己起来!”小家伙委屈地撇了撇嘴,自己站了起来。
  其他孩子漠然的表情和无动于衷的行为让我反思:我的行为是适宜的吗?我淡漠的态度意味着一个怎样的榜样?模仿是幼儿主要的学习方式,大量用于行为与态度方面,他们常常不自觉地模仿亲人和老师的行为举止。当老师生硬地说“自己起来”“没事儿,要勇敢”时,老师的态度和行为也成了孩子模仿的内容。
  关于孩子摔倒以后成人的过激反应,有过很长一段时间的批判。批判者认为,一方面,成人的过激反应会放大儿童关于痛苦的情感体验,让原本可承受的痛苦变成不可承受之痛,从而使孩子变得娇气。例如,孩子摔倒后并没有哭或哭闹不厉害,可因为成人惊慌失措地去安慰或将之扶起,反而让孩子哭闹或哭闹得更厉害。另一方面,成人的过激反应被视为溺爱孩子的表现之一,认为会让孩子更懦弱、缺乏勇气。
  在对曾经行为的“口诛笔伐”中,老师对于孩子摔倒以后的态度也发生了较大改变,最为常见的做法就如我一样,对孩子说“自己起来”“男子汉,勇敢一点”“没事儿”……老师的本意是让孩子学会坚强、勇敢,但我们在培养一个孩子坚强勇敢的同时,也教会了一群孩子“冷漠无情”。
  我想,以往对成人过激行为的批判,并不是要求成人在孩子摔得不严重的情况下报之以冷漠,而是鼓励其自己站起来,也不是要成人对其置之不理,而是行为态度控制在合理范围内。老师淡定从容的态度、亲切友好的行为都是适宜的,如温和地询问“还好吗”“需要帮助吗”,平和地对孩子说“不小心摔了一下吗,应该没关系的”,或者微笑着将孩子扶起来,说“下次小心”,都是合理的。至少这样的行为和态度传递给孩子的不是冷硬,更不是老师的“漠不关心”,对于摔倒的孩子而言,他能感受到来自老师的关心和爱护,对于还处于他律道德阶段的孩子来说,老师适宜的态度和行为让他们有了模仿友好关爱行为的榜样,长期的熏陶有助于其亲社会行为的养成。
  基于这样的反思,我尝试着用新方式处理孩子摔倒后的情况:对他们微笑、平和地询问、轻声地安慰,需要我扶的,我会轻轻将之扶起。我发现,我的行为和态度并没有让摔倒的孩子哭闹或哭闹得更厉害,反而让他们安心,让他们愿意自己起来。其他孩子在看见同伴摔跤后也不再漠然走开,而是会主动问“你怎么了”或主动去扶。
  去吃饭的路上,小涵不小心摔了一跤,旁边的然然看见了,很自然地将小涵扶了起来。看到哭闹的罡罡,昕昕乐意将自己带来的玩具递到他面前以示安慰。看到孩子们友爱的行为,我感到很欣慰。
  孩子成长过程中,摔跤、跌倒在所难免,如果每一次我们对孩子的态度都是冷硬地说“自己起来”或“要勇敢”,那么孩子一次次自己站起来后,也学会了冷漠。这样的教育,我们还期待怎样温暖孩子呢?如果每一次我们对孩子的态度都是惊慌、焦躁,那么孩子遇到困难以后也会惊慌、焦躁,而不是想办法解决。这样的教育,我们还期待怎样培养自主的孩子呢?虽然处理孩子轻微摔跤是很细小的行为,但教育不正是蕴含在日常行为中的点点滴滴吗?
  平和地去面对孩子的摔倒吧,老师的镇定会安抚孩子焦躁的内心,友爱地去关怀摔倒的孩子吧,老师的态度能浸润所有孩子的行为。


登录百度账号

扫二维码下载贴吧客户端

下载贴吧APP
看高清直播、视频!
  • 贴吧页面意见反馈
  • 违规贴吧举报反馈通道
  • 贴吧违规信息处理公示
  • 0回复贴,共1页
<<返回上海张江专...吧
分享到:
©2025 Baidu贴吧协议|隐私政策|吧主制度|意见反馈|网络谣言警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