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谢导演给了我这样的机会,感谢演员们的表演提供了那么好的空间,任我发挥。让我印象非常深刻的是在小丰和自道居住的林间小屋。那是隐蔽在厦门植物园深处的一个石头屋。在它的一楼,小丰和杨自道栖息于此。凌乱幽暗的小屋,窗外是南方狂乱的植物。在这里面,有最最不可告人的秘密。小丰和自道白天所有的伪装全部放弃,疲惫地坐在那里,为一个小姑娘担忧,为未来担忧,为命运担忧。他们在小屋里面自由地表演,我精心地布置里面的光线,却随心地使用着镜头……
我记得某个下雨的夜晚,我们在这里拍摄一场邓超和郭涛的夜内。当时大家正在休息,我从外面的卫生间回来。当就要走回拍摄现场的时候,我突然抬头看见巨大的雨珠从天而降,晶莹的雨点被我们巨大的聚光灯照亮,犹如雪花一般飘然而下。我看见两个演员站在屋子前面,正在和导演攀谈。他们正在等待着我回来……眼前这动人的一幕,让我感动。我幸运自己有这么好的一份工作,这么好的合作者,这么好的一个夜晚。
毫无疑问,影片中最最动人心魄的是段奕宏和邓超之间的夺命游戏。他们两个人绝伦的表演,与其说我记录了他们的表演,不如说他们的表演赋予了我的影像以生命。派出所提取指纹,去往金元岛的公路,红酒庄耀眼的日光之下,等等,都是我作为摄影师以来最最难忘的瞬间。每一次,每当一个镜头结束,我总是告诉自己:其实这不一定是最好的方案,可能有更好的。因为他们的表演总是充满了各种可能性,细微,却又强有力。我的镜头语言是否就是最准确的?我总是不能确定,但是客观上我不可能去尝试所有的可能性。是的,给一个摄影师最有力量的灵感动力是什么?现在我想是:人物——表演——气场。这三个元素组成一个综合性的东西。无论一个场景有多么糟糕,光线有多么简单,但是一个好的演员,一个动人的表演,给了所有最有魅力的东西。我想不仅是我,导演一定也是同感吧。
段奕宏和邓超之间的表演对决,最生动的是影片中段,两人开车去金元岛的路上。在如此小的空间,如何表现两个之间那种令人窒息的尴尬,局促,甚至是紧张的气氛,是我的挑战。其实在车内拍摄,可以使用的角度就不多。一般来说,并不存在着什么别人没有使用过的角度。那么我们就从演员调度上想了一些办法。我们做了什么手脚?大家看了电影就知道了。不过对于我来说。当我从取景器看到前景邓超惊恐,但是却极力掩饰的眼神,后景目光如电的段奕宏,斜躺着看着邓超,脸上带着难以言表的神情的时候。我知道我找到《烈》应该有的气质。那一刻的兴奋是难以言表的。我记得那场戏拍摄结束后的几天,段奕宏兄拍着我的后背说:你的那种设计,使我的表演更加有力量。我很高兴,那种可以触摸到的高兴。
在拍摄中,导演压力是非常大的。相对于他来说,我却好多了。曹老师是一个要求非常严格的导演。尤其是在表演方面,没有哪个人可以在他面前蒙混过关。即便是非常优秀的演员,可能因为理念的不同,也会和导演出现争执。我记得有一次,在拍摄段伊谷春听说辛小丰案件完全错误而震惊的一场戏。作为好友,我非常明显感到了段奕宏和导演在这一场的表演上有比较大的分歧。一个镜头结束,曹老师要求看回放。看完之后,他轻轻地摸着自己的脑袋,我知道这是导演不满意的表示。窗外,段奕宏在外面抽烟。导演犹豫了很久,轻声地问我:你觉得如何?我哑然。曹老师深深地吸了一口气,也抽起烟来,沉默不语。我走到外面。外面天色已经昏暗。作为一场日景,天色发暗,对我来说是非常可怕的事情,而明天不可能继续拍摄这一场。正常的情况下,我会催促导演,注意天光不接的情况。但是那天我什么都没有说。因为这个时候,表演是一切。我问段奕宏,你感觉如何。他说我感觉不到自己的心。我明白了,但是却什么说不了。其实我多么希望我能够帮助他。但是却无能为力。于是我说:可能这场雨可以帮助一点点(本来剧本中没有提到下雨,是我提议改成雨戏,暴雨之下,那种精神上的逆转,可能更加有感染力)。
我不知道到最后,曹老师对于段兄在这一次的表演是否满意。但是这不重要,重要的是我看到两个极度负责的电影人,相互尊重,相互探索,在最大的合作中,努力保持自己内心的真实。我的幸运在于,我参与到这种电影执着的探索之中,并且贡献了自己的一点力量。
我记得某个下雨的夜晚,我们在这里拍摄一场邓超和郭涛的夜内。当时大家正在休息,我从外面的卫生间回来。当就要走回拍摄现场的时候,我突然抬头看见巨大的雨珠从天而降,晶莹的雨点被我们巨大的聚光灯照亮,犹如雪花一般飘然而下。我看见两个演员站在屋子前面,正在和导演攀谈。他们正在等待着我回来……眼前这动人的一幕,让我感动。我幸运自己有这么好的一份工作,这么好的合作者,这么好的一个夜晚。
毫无疑问,影片中最最动人心魄的是段奕宏和邓超之间的夺命游戏。他们两个人绝伦的表演,与其说我记录了他们的表演,不如说他们的表演赋予了我的影像以生命。派出所提取指纹,去往金元岛的公路,红酒庄耀眼的日光之下,等等,都是我作为摄影师以来最最难忘的瞬间。每一次,每当一个镜头结束,我总是告诉自己:其实这不一定是最好的方案,可能有更好的。因为他们的表演总是充满了各种可能性,细微,却又强有力。我的镜头语言是否就是最准确的?我总是不能确定,但是客观上我不可能去尝试所有的可能性。是的,给一个摄影师最有力量的灵感动力是什么?现在我想是:人物——表演——气场。这三个元素组成一个综合性的东西。无论一个场景有多么糟糕,光线有多么简单,但是一个好的演员,一个动人的表演,给了所有最有魅力的东西。我想不仅是我,导演一定也是同感吧。
段奕宏和邓超之间的表演对决,最生动的是影片中段,两人开车去金元岛的路上。在如此小的空间,如何表现两个之间那种令人窒息的尴尬,局促,甚至是紧张的气氛,是我的挑战。其实在车内拍摄,可以使用的角度就不多。一般来说,并不存在着什么别人没有使用过的角度。那么我们就从演员调度上想了一些办法。我们做了什么手脚?大家看了电影就知道了。不过对于我来说。当我从取景器看到前景邓超惊恐,但是却极力掩饰的眼神,后景目光如电的段奕宏,斜躺着看着邓超,脸上带着难以言表的神情的时候。我知道我找到《烈》应该有的气质。那一刻的兴奋是难以言表的。我记得那场戏拍摄结束后的几天,段奕宏兄拍着我的后背说:你的那种设计,使我的表演更加有力量。我很高兴,那种可以触摸到的高兴。
在拍摄中,导演压力是非常大的。相对于他来说,我却好多了。曹老师是一个要求非常严格的导演。尤其是在表演方面,没有哪个人可以在他面前蒙混过关。即便是非常优秀的演员,可能因为理念的不同,也会和导演出现争执。我记得有一次,在拍摄段伊谷春听说辛小丰案件完全错误而震惊的一场戏。作为好友,我非常明显感到了段奕宏和导演在这一场的表演上有比较大的分歧。一个镜头结束,曹老师要求看回放。看完之后,他轻轻地摸着自己的脑袋,我知道这是导演不满意的表示。窗外,段奕宏在外面抽烟。导演犹豫了很久,轻声地问我:你觉得如何?我哑然。曹老师深深地吸了一口气,也抽起烟来,沉默不语。我走到外面。外面天色已经昏暗。作为一场日景,天色发暗,对我来说是非常可怕的事情,而明天不可能继续拍摄这一场。正常的情况下,我会催促导演,注意天光不接的情况。但是那天我什么都没有说。因为这个时候,表演是一切。我问段奕宏,你感觉如何。他说我感觉不到自己的心。我明白了,但是却什么说不了。其实我多么希望我能够帮助他。但是却无能为力。于是我说:可能这场雨可以帮助一点点(本来剧本中没有提到下雨,是我提议改成雨戏,暴雨之下,那种精神上的逆转,可能更加有感染力)。
我不知道到最后,曹老师对于段兄在这一次的表演是否满意。但是这不重要,重要的是我看到两个极度负责的电影人,相互尊重,相互探索,在最大的合作中,努力保持自己内心的真实。我的幸运在于,我参与到这种电影执着的探索之中,并且贡献了自己的一点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