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了爱sibi的年纪(暑假小学生多),只想安安静静发个贴。此贴拒绝sibi,文明发言,理性讨论。
骑满了500KM才来敢发帖,毕竟贴吧大神众多,很多人不骑就能知道车性能的好坏。这种“目测”的能力甚是恐怖
首先PO两张新旧老款TCR的对比,上图为2016 TCR ADV PRO 1,下图为2013款 TCR ADV SL (年代久远,具体型号不明)。光从外观上面,改变的地方很多。很多地方都变细了,比如说上管,下管,立管,坐管,后上叉,前叉等等,都比老款变得更为纤细,更有爬坡车架的那种质感,比如说she歪,了的R系。当然也有很多地方是没有改变的,比如说OD2头管,Powercore五通。PS:原车搭配的是6800牙盘,因为手头有闲置的DA9000牙盘所以换上了,404是为了获得更好的平路巡航换上的。


配置详解:
TCR ADV PRO车架,OD2头管,T700等级碳布,Powercore 86MM五通
ADV等级全碳前叉,T700等级碳布
SHIMANO 6800全套,图中的DA9000牙盘为自己更换。
GIANT P-SLR1全碳轮组,DBL(diaobaole)技术,GIANT全碳轮圈,支持真空胎,Sapin辐条,DT Swiss花鼓(普通棘轮结构,非行星棘轮结,顶级的P-SLR0为DT的240S花鼓,行星棘轮结构,DT破风辐条)。我对编法一直迷迷糊糊的
,至于是什么编法,大家自己看吧。
GIANT Contact SL把组
GIANT Contact Foward坐垫,不锈钢座弓。
全新Variant全碳坐管
GIANT P-SL1外胎,MAX PSI:120,TPI:120
至于整车的重量,前段时间贴吧也有过斯比,官方6.8KG,有人称出7.XXKG,也有人称出6.9XKG。我没称过,因为对于我这个出去骑车要带两瓶750ML水,一个尾巴外加内胎,补胎工具和CO2气罐的人来说,差这个一点重量貌似也没什么软,用
。

2016款全新TCR对过线孔都做了优化,细节还是很不错的。

全系车架支持电变,电变过线孔开在上管接近头管的下方。因为全新的6870/9070电池都改内置,所以车架上改电变的只开了这一个孔。老款的TCR在后下叉下面会开两个孔用来挂外置电池,新款电池都是置放在坐管内。

坐管锁紧方式改变,老款TCR为锁紧环,上下两颗螺丝锁紧,还是比较麻烦的,要同时注意两颗螺丝的扭力值。新款采用的膨胀锁紧块,类似于PROPEL的坐管锁紧方式,只不过PROPEL的锁紧块在坐管后方,新的TCR锁紧块在坐管前方。最大扭力值为7牛,超过这个值有可能会锁爆你的坐管,低于这个值有可能会戳破你的立管

后下叉搭接的这个地方也改成了中空一体的结构,这样的结构对于侧向刚性的提高貌似有一定作用(个人猜测)

全车走线方式的改变,老款TCR是在头管一边各开一个孔,新款孔位统一开在了头管的右侧。

走线建议视图,大概这个意思,上图为老款走线方式,走线容易碰到管壁,造成异响。下图为新款TCR走线方式,在内管走的对角线,不容易碰到管壁,产生异响。

五通下方过线器,已经看不到外露的走线。

GIANT Contact Forward坐垫,功能性定位相当于fizik里面的蛇,需要的腰部角度较大。GIANT设计,velo代工,中间有一条减压沟槽,长时间jiji还是会麻
还是喜欢SMP那种完全中空的那种结构。

不同于fizik完全光滑的坐垫表面,Contact Forward坐垫中间有类似止滑条的东西,可以固定住你的坐姿,限制住你的前后移动,,,,,,,感觉这个设计略,蛋,疼,为什么要限制
坐垫实际骑乘感受还是不错的,bi格也是满满。

GIANT P-SLR1全碳轮组,做工与性能堪比一线轮组品牌。

快拆杆细节很不错,锁紧手感很棒。

DT花鼓,型号不明,普通的棘轮结构。声音很不错。之前有人bbbb此款花鼓非DT代工,查阅了美国等官网,此款花鼓确实为DT代工,从此也知道了一个新的词汇,ODM

轮组的一个细节,感觉蛮用心。

GIANT P-SL1外胎,台湾建大代工,MAX PSI:120,TPI值也为120,防刺能力还行,滚阻较低,路面湿滑的话用此外胎一定一定要小心,很滑很滑很滑,,,,,,,

整车也是搭配的RideSense ANT+二合一感应器,踏频+速度。支持ANT+传输协议的码表都可以匹配。

新款TCR也是打上了UCI认证的标,这是在老款上面看不见的,这东西还是很有bi,格的

全新的Variant坐管,Variant翻译过来就是变种的意思,新款坐杆也可以看做是刀型坐杆(PROPEL坐管)+D型坐管(DEFY坐管)的一个融合,刚性与舒适性兼得。


个人感觉TCR搭配高框轮组的骑乘感受与巡航并不在PROPEL之下,甚至是超PROPEL一点的。


骑满了500KM才来敢发帖,毕竟贴吧大神众多,很多人不骑就能知道车性能的好坏。这种“目测”的能力甚是恐怖
首先PO两张新旧老款TCR的对比,上图为2016 TCR ADV PRO 1,下图为2013款 TCR ADV SL (年代久远,具体型号不明)。光从外观上面,改变的地方很多。很多地方都变细了,比如说上管,下管,立管,坐管,后上叉,前叉等等,都比老款变得更为纤细,更有爬坡车架的那种质感,比如说she歪,了的R系。当然也有很多地方是没有改变的,比如说OD2头管,Powercore五通。PS:原车搭配的是6800牙盘,因为手头有闲置的DA9000牙盘所以换上了,404是为了获得更好的平路巡航换上的。


配置详解:
TCR ADV PRO车架,OD2头管,T700等级碳布,Powercore 86MM五通
ADV等级全碳前叉,T700等级碳布
SHIMANO 6800全套,图中的DA9000牙盘为自己更换。
GIANT P-SLR1全碳轮组,DBL(diaobaole)技术,GIANT全碳轮圈,支持真空胎,Sapin辐条,DT Swiss花鼓(普通棘轮结构,非行星棘轮结,顶级的P-SLR0为DT的240S花鼓,行星棘轮结构,DT破风辐条)。我对编法一直迷迷糊糊的

GIANT Contact SL把组
GIANT Contact Foward坐垫,不锈钢座弓。
全新Variant全碳坐管
GIANT P-SL1外胎,MAX PSI:120,TPI:120
至于整车的重量,前段时间贴吧也有过斯比,官方6.8KG,有人称出7.XXKG,也有人称出6.9XKG。我没称过,因为对于我这个出去骑车要带两瓶750ML水,一个尾巴外加内胎,补胎工具和CO2气罐的人来说,差这个一点重量貌似也没什么软,用


2016款全新TCR对过线孔都做了优化,细节还是很不错的。

全系车架支持电变,电变过线孔开在上管接近头管的下方。因为全新的6870/9070电池都改内置,所以车架上改电变的只开了这一个孔。老款的TCR在后下叉下面会开两个孔用来挂外置电池,新款电池都是置放在坐管内。

坐管锁紧方式改变,老款TCR为锁紧环,上下两颗螺丝锁紧,还是比较麻烦的,要同时注意两颗螺丝的扭力值。新款采用的膨胀锁紧块,类似于PROPEL的坐管锁紧方式,只不过PROPEL的锁紧块在坐管后方,新的TCR锁紧块在坐管前方。最大扭力值为7牛,超过这个值有可能会锁爆你的坐管,低于这个值有可能会戳破你的立管


后下叉搭接的这个地方也改成了中空一体的结构,这样的结构对于侧向刚性的提高貌似有一定作用(个人猜测)

全车走线方式的改变,老款TCR是在头管一边各开一个孔,新款孔位统一开在了头管的右侧。

走线建议视图,大概这个意思,上图为老款走线方式,走线容易碰到管壁,造成异响。下图为新款TCR走线方式,在内管走的对角线,不容易碰到管壁,产生异响。

五通下方过线器,已经看不到外露的走线。

GIANT Contact Forward坐垫,功能性定位相当于fizik里面的蛇,需要的腰部角度较大。GIANT设计,velo代工,中间有一条减压沟槽,长时间jiji还是会麻


不同于fizik完全光滑的坐垫表面,Contact Forward坐垫中间有类似止滑条的东西,可以固定住你的坐姿,限制住你的前后移动,,,,,,,感觉这个设计略,蛋,疼,为什么要限制


GIANT P-SLR1全碳轮组,做工与性能堪比一线轮组品牌。

快拆杆细节很不错,锁紧手感很棒。

DT花鼓,型号不明,普通的棘轮结构。声音很不错。之前有人bbbb此款花鼓非DT代工,查阅了美国等官网,此款花鼓确实为DT代工,从此也知道了一个新的词汇,ODM

轮组的一个细节,感觉蛮用心。

GIANT P-SL1外胎,台湾建大代工,MAX PSI:120,TPI值也为120,防刺能力还行,滚阻较低,路面湿滑的话用此外胎一定一定要小心,很滑很滑很滑,,,,,,,

整车也是搭配的RideSense ANT+二合一感应器,踏频+速度。支持ANT+传输协议的码表都可以匹配。

新款TCR也是打上了UCI认证的标,这是在老款上面看不见的,这东西还是很有bi,格的

全新的Variant坐管,Variant翻译过来就是变种的意思,新款坐杆也可以看做是刀型坐杆(PROPEL坐管)+D型坐管(DEFY坐管)的一个融合,刚性与舒适性兼得。


个人感觉TCR搭配高框轮组的骑乘感受与巡航并不在PROPEL之下,甚至是超PROPEL一点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