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器人大擂台吧 关注:10,036贴子:181,067

并不容易但实至名归的冠军——记Bite Force夺冠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我说了要写篇文章总结纪念一下新博茨大战第一届冠军Bite Force的诞生,我知道很多人都说它是什么“菜鸡”、“弱鸡”乃至各种家禽或者“靠运气”、“靠故障”才能拿冠军的捡漏的。我希望能从自己的观点来说一下这位由卫冕冠军所设计的机器人的成功之路,以及我个人对此的一些看法。希望这样能让大家更全面的了解一下机器人格斗究竟是怎样的。以及——为啥我没被打脸。
废话不多说了,马上开始胡说八道。


IP属地:北京1楼2015-08-02 18:57回复
    1.赛前观察以及各种猜想废话

    说句实话,其实我一开始对Bite Force这个相对来说很路人甲的外观也根本没怎么在意,因为在设计理念上它属于已经被无数人模仿过的Clampbot,什么叫Clampbot呢?就是我在翻译里口胡的所谓“抓举型机器人”,它的设计特点就是通过上下两部分夹子的作用来抓住对手,把对手挥舞在空中各种装逼炫耀,并且还可以送到各种场地机关赚分,如果能扔出场外的话还可以直接KO对手。这种设计当时很炫酷,不过问题也很大,那就是这个结构相对要比单纯的举升武器要复杂,更沉重,也更不可靠,直到2000年一台机器人的出现才完全实用化这种设计,它叫啥呢?就是第一轮撒网的那位,Derek Young的Complete Control,通过气动与电机的互相配合实现了强劲的爆发力和可控的挥舞动作。当年还是中量级机器人的它再后来曾获得过亚军。这才让Clampbot从此成名。

    (这就是当年的Complete Control,最后在00年博茨大战2.0是八强。)
    但是在15年之后的现在,这样的设计已经很平常了,而且实际上抓举类,尤其是在重量级里,成功的很少,或者说几乎没有。所以我当时也理所应当的觉得他是一个类似炮灰的角色,其实我觉得比较奇怪的是这一届博茨大战突然有三台抓举类选手,Complete Control作为这个类型的起始可以理解,但是Overhaul和这位的选择我当时一直觉得不太符合常理。当然随后的事实告诉我依然见得太少想的太窄,那就是后话了。
    最后:Paul自己承认了Bite Force的灵感就是Complete Control。。。。


    IP属地:北京2楼2015-08-02 18:58
    收起回复
      2025-08-23 02:11:18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2.第一轮的大惊喜——对阵Warhead(资格轮)

      不过在随后的博茨大战季前预热里,Bite Force倒是强行回到了大家的视线里(包括我),原因也很简单了——它是利剑(Razer)团队的机器人Warhead在首轮的对手。当时由于大家的童年情节(利剑最强、利剑默秒全、利剑来了这些都是XX)以及Warhead本身非常具有艺术性的外表,都以为Bite Force是来送人头和经验的,我虽然没觉得Bite Force会上来就被砍掉,不过也觉得不会那么的。。。。有机会获胜,毕竟那时候对13年之后再次改进的Warhead究竟实力如何也是处于未知状态,虽然我通过季前预告片已经知道Bite Force有应对旋转武器套件了——就是那个大铲子。

      之后的正赛表现其实大家印象都相当深刻了,Bite Force一开始就从侧面死死顶住Warhead,而Warhead本身就有缺陷的设计造成侧翼变成了非常大的攻击目标。同时武器效率的缺乏让它也无法对Bite Force造成足够的损伤,武器全部只能击中铲子,而铲子也很好的吸收了这些能量,近乎毫发误伤。这导致Warhead可以被Bite Force安心的从场地这一侧推向另一侧,游走于机关与护栏之间,Warhead则表现了各种杂技动作,直到转盘停转。

      停转之后Warhead就更是死路一条,首先转盘被Bite Force的前铲挂住,这样对于Bite Force来说方便极了,直接推向铁锤,之后Bite Force则使用了自己前方的钢叉,也就是夹子的下半部分抓住Warhead拖行,最后还来了个过肩摔。等到这一切的折磨结束之后,比赛也接近尾声,Warhead就在不少人目瞪口呆的表情下以3-0的判决输掉了比赛。
      我记得有弹幕说Bite Force的取胜在于“天下武功,唯快不破”,其实Bite Force并不快,履带设计不是为了速度,而是为了抓地力。实际上Bite Force依靠的是可靠的设计以及合理的战术获得了胜利,这算是让我开始关注它的起因,但是让我对它更感兴趣的原因不只是这个。
      最主要的原因是反应迟钝的我在赛后才发现队长Paul Ventimiglia很眼熟,后来才想起他就是原先09年博茨大战专业赛冠军——Brutality的设计和驾驶者。。。。当初他还在WPI读大学,现在已经带领着自己的公司来参赛了,真是时过境迁,说实话他变化有点大,我真没认出他来。。。所以后来一想以这么大的优势赢Warhead也很正常,要是新人队伍也不会有这么高的战术执行效率,原来是卫冕冠军啊。。。。顺便一说Paul是博茨大战发展赛出身,高中时期就参赛众多,这一点电视上的主持人没说谎。
      附一张最早Paul高中时参与发展赛的照片:


      IP属地:北京3楼2015-08-02 18:59
      收起回复
        3.极其挣扎的第二轮——对阵Hypershock(16进8)

        由于坑爹的制作方选择在首轮跳过四场资格赛,因此大家对Hypershock的印象很浅,很多人甚至直到第二轮比赛开始才知道居然有这么个玩意参赛。不过它的实力一点也不含糊,前方的转轮设计在轻量级和中量级赛事中都有广泛引用,而且非常成功,同时队伍还做了一对液压钳子来抓住对手。虽然第一轮队长Will Bales的父亲和他弟弟搞的机器人Mohawk上来就被KO了,不过从中依然也可以看到那个转轮威力所在。所以对于Bite Force来说这场比赛肯定会不容易,实际上对上赛事中的绝大部分选手,Hypershock都会很难缠,所以其实根本不是什么菜鸡的问题,Bite Force这次签运有点差,遇到了一个难以对付的对手。

        而事实证明了Hypershock不只是难以对付,几乎是难以战胜。Bite Force磁力履带设计所带来的推力优势在这场比赛中不知为何几乎完全消失,上来就被Hypershock推到Pulverizer那里来了一顿痛揍。随后Hypershock又启动了转轮,Bite Force直接被打上了天,大头朝下落地。要命的是Bite Force的旋转武器应对套件还导致它难以自救,如果不是Hypershock好事的想把Bite Force送上Screw求得快速KO(可以理解,格斗机器人一大准则就是能KO得越快就越好),Bite Force真的连自救都有问题。到这个时候为止,即使比赛进行到结束,Hypershock也有决定性的优势。
        不过随后故事情节突然急转直下,Hypershock赛前使用的老爹的速度控制器似乎依然难以保证不出问题,Hypershock出现了和第一轮最后一样的故障。瞬间青烟四起,这意味着它出现了严重的故障,失去了行动能力的Hypershock终于被Bite Force抓住机会推来推去,并最终在护栏旁边被裁判倒数计时,即使Bales大吼Paul掀翻我来让裁判误以为他有行动能力也无补于事。Bite Force就以这样奇怪的进展KO晋级。
        就我个人而言,这一场绝对是Bite Force在本届比赛里最危险的一场,如果Hypershock撑到比赛结束,Bite Force都极有可能出局。不过它赢了,有的时候运气还是挺重要的,当然实际上也不能说太走运——毕竟Bite Force根君Paul所说的,在动力上也出现了故障。
        那么为什么我在这一集播出之后口胡呢?一方面是根据一些预告片段,这意味着Bite Force铁定会走得挺远,另一方面Bite Force连这种差不多是最苦手的境况都撑了下来,那之后的挑战也不是大问题。大家可能觉得是弱鸡,其实耐力才是最难能可贵的东西,Paul自己也说从比赛中幸存下来才是最难的。所以我觉得——Bite Force有能力夺冠。


        IP属地:北京4楼2015-08-02 19:01
        收起回复
          5.幸运,但绝非只靠运气——对阵Ghost Raptor(半决赛)

          实际上正如之前所说的,Ghost Raptor的开关问题让比赛从一开始就没了悬念,Bite Force直接展示了自己的设计用途,这一点连Paul都在赛后说了出来。不过即便如此,这也不意味着Bite Force就是一个靠运气走到现在的选手,不信,就看我之前的解释吧。
          Ghost Rpator和Bite Force有点类似,都是赛前不被大家看好的选手,但依靠着惊人的适应能力和均衡性走到了现在。但是Ghost Raptor由于战胜很多人心中的夺冠热门(我没觉得)——Icewave而出了大名,同时也带来了赛前魔改是否合理这种问题。至于这个问题的答案,我在之前也已经说过了,而且组委会在第二届还会进一步鼓励适应性设计,我认为这无可厚非。那么既然在之前都设计了非常有效的针对套件,这次Ghost Raptor怎么没有什么奇形怪状如上次的除冰器一样的东西呢?

          原因就在于Bite Force并不像一些旋转武器一样拥有极为明显的优势和弱点,他是一个均衡型的选手,并不极端。不极端也意味着不会拥有突出的优势和弱点,没有突出弱点,自然也就无法作出针对性改造。最终Chuck想到的也只是改进举升器前端,来试着挑断Bite Force的履带而已,而这对于驾驶极好,灵活性上佳(注意不是速度上佳)而且推力强劲的Bite Force来说也很难做到。所以即使在赛前,Bite Force的获胜机会都要大于Ghost Raptor。
          而Ghost Raptor的故障则从根本上决定了比赛的结局:没有作出多少抵抗的它很快就被抓住,送到各种机关上,然后掀翻,被送上Screw,KO。Bite Force的确在这一轮比较走运,不过这可不是说它就是个靠运气的“弱鸡”。


          IP属地:北京6楼2015-08-02 19:02
          回复
            之前发过的一篇文章,在这里也发一下


            IP属地:北京8楼2015-08-02 19:03
            收起回复
              好详细,楼主有brutality的图片吗,没见过想看看 谢谢了


              IP属地:美国9楼2015-08-02 21:15
              收起回复
                无爱。


                IP属地:山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10楼2015-08-02 22:11
                回复
                  2025-08-23 02:05:18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很支持B2写这个去化解一些新人的误会。


                  11楼2015-08-02 22:32
                  收起回复
                    个人感觉Ray应该做一个东西来确保如果刀片被档之后不会把马达烧了,例如自行车后轮的机制


                    来自Android客户端13楼2015-08-03 23:45
                    收起回复
                      还有一个很少人发现的细节,开始之前,Paul问了Ray刀片是顺时针还是逆时针旋转,就是因为刀片一开始旋转就会导致LR转弯向一边快过向另外一边


                      来自Android客户端14楼2015-08-03 23:47
                      收起回复
                        写的不错


                        IP属地:北京16楼2015-08-04 20:03
                        回复
                          SKB被掀出场很可惜。印象里都是它推着别人满场跑,这次好像被推了。。。


                          IP属地:北京来自手机贴吧17楼2015-08-05 22:26
                          收起回复
                            这是知乎上的?


                            IP属地:北京来自Android客户端18楼2015-08-09 17:59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