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佛论经吧 关注:40贴子:673
  • 16回复贴,共1

妙色王求法偈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妙色王求法偈
佛曰:由爱故生忧,由爱故生怖,若离于爱者,无忧亦无怖。伽叶:如何能为离于爱者?佛曰: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即为离于爱者。伽叶:释尊,人生八苦,生、老、病、死、行、爱别离、求不得、怨憎会。如何无我无相,无欲无求?佛曰:爱别离,怨憎会,撒手西归,全无是类。不过是满眼空花,一片虚幻。伽叶:释尊,世人业力无为,何易?佛曰:种如是因,收如是果,一切唯心造。伽叶:世人心里如何能及?佛曰:坐亦禅,行亦禅,一花一世界,一叶一如来,春来花自青,秋至叶飘零,无穷般若心自在,语默动静体自然。伽叶:有业必有相,相乱人心,如何?佛曰:命由己造,相由心生,世间万物皆是化相,心不动,万物皆不动,心不变,万物皆不变。


来自Android客户端1楼2015-06-24 09:58回复
    从喜生忧患,从喜生怖畏;离喜无忧患,何处有怖畏?
    从爱生忧患,从爱生怖畏;离爱无忧患,何处有怖畏?
    是故莫爱着,爱别离为苦。若无爱与憎,彼即无羁缚。
    在佛学著作《妙色王求法偈》中有这样的句子“一切恩爱会、无常难得久、生世多畏惧、命危于晨露,由爱故生忧,由爱故生怖,若离于爱者,无忧亦无怖。”
    大体的意思是这样的:因为有了爱,所以有了牵挂,所以就有了忧虑和恐慌。心中没有爱时,便赤条条来去无牵挂,就没有忧虑和恐慌了。
    这是一句佛家经文,是说人的喜怒哀乐都是由欲望而起,若舍掉欲望,四大皆空,就身心皆明。


    来自Android客户端2楼2015-06-24 10:00
    回复
      佛曰:由爱故生忧,由爱故生怖,若离于爱者,无忧亦无怖。
      摩柯枷叶问:如何能为离于爱者?
      佛曰: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而法相宛然,即为离于爱者。
      摩柯枷叶问:世间多孽缘,如何能渡?
      佛曰:命由己造,相由心生。世间万物皆是化相,心不变万物皆不变,心不动万物皆不动。
      摩柯枷叶问:此非易事。
      佛曰:爱别离,怨憎会,撒手西归,全无是类,不过是满眼空花,一片虚幻。
      摩柯枷叶问:何为?
      佛曰:坐亦禅,行亦禅,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春来花自青,秋至叶飘零,无穷般若心自在,语默动静体自然。


      来自Android客户端3楼2015-06-24 10:00
      回复
        问曰:“为何人有善恶之分?”
        佛曰:“人无善恶,善恶存乎尔心”
        问曰:“如何能静?如何能常?”
        佛曰:“寻找自我。”
        问曰:“世间为何多苦恼?”
        佛曰:“只因不识自我。”
        问曰:“人为何而活?”
        佛曰:“寻根。”
        问曰:“何谓之根?”
        佛曰:“不可说。”


        来自Android客户端4楼2015-06-24 10:02
        收起回复
          我本求心心自持,求心不得待心知。
          佛性不从心外得,心生便是罪生时。
          我本求心不求佛,了知三界空无物。
          若欲求佛但求心,只这心心心是佛。


          来自手机贴吧5楼2015-08-21 19:50
          回复
            我本求心心自持,求心不得待心知,佛性不从心外得,心生便是罪生时。’ 首两句的意思是:我们若想求小时,这个心一早已把持了你自己。昔日须达多长者建祗桓精舍,舍利弗与他一起拉地基线,舍利弗忽然笑起来,长者问他何故而笑,舍利弗说:‘祗桓精舍还未建造,现在只是拉地线,但你六欲天的果报已现了出来。’长者说:‘我只希望生兜率陀天,亲近弥勒菩萨。’说完这句话,六欲天中五层天都隐没,只有兜率陀天现在眼前,是谓‘心自持’。 持即把持之意,祗桓精舍虽未建造,只动一念头,天的福报便现出来,我们还未求心,已被心把持了自己。 ‘求心不得待心知’,心很灵敏,求七时不可以被心知道,虽然心是自己的心,称为菩提心,又称为本心,但无始劫以来我们迷了这个本心,若想寻回这个本心,不能够起心动念去求,一起心动念,被心知道便求不到,古人修行都是无心悟道,那一个是有心去悟道,个个都是无心道人,无心悟道,若有心,道不会现在眼前,所谓无心合道。 ‘佛性不从心外得’,不是心外有佛性,所谓水清月现,心清佛现。‘心生便是罪生时’,心生起时,不但佛性见不到,罪已经现在眼前,所以学佛的人要小心,心生便是罪生时,起心即差,动念即歪,起心动念都有罪,有罪还见到佛性吗?有罪便要受果报。 我们要认识清楚这个是什么心,这是菩提心、涅盘心、真如心、佛心、又是常住真心,各位可能还未明白,现在显浅的解释一下: 所谓明心,就是明白烦恼未生以前的那个心,烦恼是后来有,有无明便有烦恼,一念不觉而有无明,无始劫以来的烦恼迷了心,烦恼本来无,本来无烦恼的心是如何?我们要明白。若烦恼本来有,无一人可以成佛,因烦恼本来无,我们就有机会成佛,只要悟到烦恼本来无,便明白到无烦恼的清净心,直修至成佛。 本来无烦恼的心是什么?是我们的本来面目,本来面目无烦恼,有烦恼不是本来面目,本来面目无生死,生死是后来有,生死未生以前本来是无生死,无生死的本来心就是我们的菩提心、涅盘心、真如心、佛心,我们以这个无生死的涅乐心修行,直至成佛。 是否要待烦恼灭了方可以见这清净菩提心?不是,有烦恼时亦可以见,因为烦恼不能染污菩提心,有烦恼的时候,方可以在烦恼中识取本来无烦恼的清净心,不过,一定要有善知识指点,又要自己拼命修行,两种因缘和合,可以不断烦恼,即见菩提。


            来自手机贴吧6楼2015-08-22 09:15
            回复
              达摩祖师云:‘我只求心,不求佛。’东方有恒河沙数佛,南西北方,四维上下亦有恒河沙数佛,你求那一尊佛,故云我本求心不求佛。‘了知三界空无物’,三界是唯心所造,明心时三界便空,古人云:‘三界无别法,唯是一心作,若人识得心,大地无寸土。’所以三界唯心,不是心外有三界,我们住在这三界之内,完全是唯心所现,唯心所造,故祖师云了知三界空无物。‘若欲求佛但求心,只这心心心是佛。’想成佛,便要明心,佛是心造,不是佛作佛,是心作佛,所以净土经云的:‘是心是佛,是心作佛。’达摩祖师教我们明心,即心是佛。


              来自手机贴吧7楼2015-08-22 09:15
              回复
                由爱故生忧,由爱故生怖,若离于爱者,无忧亦无怖。既不回头,何必不忘。既然无缘,何须誓言。今日种种,似水无痕。明夕何夕,君已陌路。由爱生嗔,由爱生恨,由爱生痴,由爱生念。从别后嗔恨痴念 皆化为寸寸相思。 相思相望不相亲,薄情转是多情累,曲曲柔肠碎。从喜生忧患,从喜生怖畏,离喜无忧患,何处有怖畏? 从爱生忧患,从爱生怖畏,离爱无忧患,何处有怖畏? 是故莫爱着,爱别离为苦,若无爱与憎,彼即无羁缚。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而法相宛然,即为离于爱者。命由己造,相由心生。世间万物皆是化相,心不变万物皆不变,心不动万物皆不动。爱别离,怨憎会,撒手西归,全无是类,不过是满眼空花,一片虚幻。


                来自Android客户端8楼2016-04-10 11:08
                回复


                  来自Android客户端9楼2016-04-28 21:22
                  回复


                    来自Android客户端10楼2016-10-02 11:34
                    回复


                      11楼2017-03-24 16:24
                      回复
                        楼主是有这本佛书吗?可否结个缘!


                        来自Android客户端12楼2017-04-11 22:46
                        收起回复
                          伪经


                          来自Android客户端13楼2017-12-11 14:24
                          回复
                            求《 妙色王求法偈》全文!


                            14楼2018-11-22 14:57
                            回复
                              我知妙色王求法偈源自佛说妙色王因缘经。
                              但不知这妙色王求法偈是哪位高僧大德之言。
                              求教。


                              IP属地:江苏15楼2023-11-21 15:26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