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杀吧 关注:3,421,364贴子:89,594,032

【历史向】三国杀武将技能来源考据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从大二开始接触三国杀,至今不过三年,然而对这个游戏的热爱早已超出许多老玩家。可能很多人都知道,最初的三国杀标准版在游戏设定方面多有抄袭之嫌,但不可否认的是,经过多年的发展,三国杀这款桌游的确已经有了自己独树一帜的风格。于我而言,这款游戏最吸引人之处,无疑是其与历史的契合,几乎所有武将的称号、技能、Online配音和战功的背后,都蕴含着一定的历史典故。这种历史感无疑使桌游本身变得厚重,探寻游戏背后的历史故事,更为游戏本身增添了不少乐趣。
从当前的情况看来,三国杀的发展似乎正遭遇瓶颈,热度似乎已不比当年。然而万物皆有由盛转衰的过程,此消彼长是亘古不变的铁律。作为三国杀的忠实粉丝,我并无力扭转这一趋势,只能以个人之力眇眇之身默默支持罢了。令人欣喜的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仍有一些老玩家像我一样继续支持三国杀;然而让人遗憾的却是,即使是这些老玩家,似乎也对三国杀的历史背景不甚明晰,诸如“孙鲁班是谁”这样的问题时有出现。
当然孙鲁班这种小角色,不为人所知也是正常现象。而我写这些东西的目的,就是为了让感兴趣者了解三国杀背后蕴含的历史典故。编写时的主要依据是陈寿著《三国志》、罗贯中著《三国演义》以及强大的百度。
我本是一介工科生,读书原本就不多,加之写这篇日志时参考的历史文献又十分有限,疏漏欠缺之处当然是少不了的。希望有历史大牛看到此贴时,能多多予以批评指正。
另外,这是第一次在贴吧发帖,操作层面如果出现什么逗比的举动,就请大家一笑置之吧。


IP属地:北京1楼2015-05-17 20:27回复
    魏武帝 曹操
    【奸雄】“奸雄”一般指弄权欺世、窃取高位的人。历史上曹操的确位极人臣,乃至封王,但至于他究竟是否属于欺世盗名之徒,则人言言殊。罗贯中的《三国演义》基本上对曹操持否定态度,认为曹操为人奸猾,“名为汉相,实为汉贼”。至于奸雄这一称号的具体来历,则不仅是因为曹操所做过的事,三国演义中在曹操一出场时便给了出来。“汝南许劭,有知人之名,操往见之,问曰:‘我何如人?’劭不答。又问,劭曰:‘子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也’。”这个许劭貌似是个很会看相的人,见到曹操便给予“你这个人清平盛世是个治世能臣,乱世之中则是个奸雄”这样的评价。曹操对这个评价很满意。
    作为正史的三国志并未有类似记载,当然这个也可以理解。三国志乃晋朝政府认可的官方正史,晋朝名义上是接受曹魏的禅让而立国,情理上似乎也应该多说曹魏的好话,对曹操的负面新闻在整部三国志武帝纪中都很少看到。倒是裴松之注解三国志时给出这么一段:(引自世语,世语是魏晋时期一本史书,三国志中引用较多。)“尝问许子将:‘我何如人?’子将不答。固问之,子将曰:‘子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太祖大笑。”如果进一步深究下去,《后汉书·许劭传》中,许劭其实是这样评价曹操的:”君清平之能臣,乱世之英雄“。可见史书记载多有谬误,以讹传讹十分普遍。至于许劭的原版评价究竟是什么,大家可以自行推敲。
    技能配音“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这个故事相信大家都听说过,无非是曹操与陈宫逃亡过程中,误杀好人,窘迫之下脱口而出的混话,导致陈宫弃之而去。
    “吾好梦中杀人”见三国演义第七十二回:“操恐人暗中谋害己身,常分付左右:’吾好梦中杀人,凡吾睡着,汝等切勿近前‘。”这不过是为了说明曹操疑心病重,服务于三国演义丑化曹操的目的。演义中,曹操真的装作一边做梦,一边砍了自己的一个贴身侍卫,却被杨修识破,成为杨修被曹操厌恶、最终导致被杀的原因之一。
    不管曹操奸猾与否,不可否认的是曹操这个人的确很有能耐,确实是当时的英雄豪杰,或许界限突破版曹操的配音更能反映其精神风貌:“夫英雄者,胸怀大志,腹有良谋”;“燕雀安知鸿鹄之志”。
    {技能战功·乱世的奸雄}虽然三国演义对曹操极尽反面刻画之能事,但没人可以否认,曹操其人,通权谋,能驭人,善用兵,在三国时期的确算得上是全才。与其相比,刘备和孙权带兵打仗的水平实在就不敢恭维了。
    {百胜战功·魏武帝}虽然一般人都知道,但需要强调的是曹操虽有皇帝之实,却无皇帝之名。他一生中最高的职称是“魏王”。武皇帝是曹丕篡位以后给他追封的。这种追封父亲、兄长为皇帝的现象在中国历史上非常常见。


    IP属地:北京2楼2015-05-17 20:29
    收起回复
      2025-08-26 09:25:24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曹魏的谋主 荀攸
      荀攸和荀彧其实是有些血缘关系的,辈分上算是荀彧的侄子。荀攸从曹操发迹时就追随曹操,行事周密,计谋百出,被称为曹操的“谋主”,陈寿对他的评价是:“荀攸、贾诩,庶乎算无遗策,经达权变,其良、平之亚欤!”作为一名谋士,能与张良、陈平相提并论,算是一种很高的荣誉了吧!
      【奇策】这当然是说荀攸作为一名谋士,很善于用奇兵,画奇策,但在《三国志》中还有更直接的记载:“公达前后凡画奇策十二,唯繇知之。繇撰集未就,会薨,故世不得尽闻也。”这里的公达是荀攸的字,繇指钟繇。其实如果大家留心的话,按照“奇策”的技能描述,荀攸可以用这个技能打出的锦囊牌的种类,也正是十二种。
      【智愚】出自《三国志》,曹操评价荀攸说:“公达外愚内智,外怯内勇,外弱内强,不伐善,无施劳,智可及,愚不可及,虽颜子、宁武不能过也。”这是夸荀攸为人低调谨慎、深思熟虑,善于保全自己,世上像他一样聪明的人有很多,但会像他一样装傻的人却太少。“愚不可及”最初是孔子评价宁武子的话:“(《论语·公冶长》)宁武子,邦有道则知,邦无道则愚。其知可及也,其愚不可及也。”对于这种出世之道,孔子持赞赏的态度;曹操当然也很欣赏荀攸的这种处事风格。然而,“大勇若怯,大智如愚”,又有多少人能真正做到呢?
      {技能战功:曹魏的谋主}
      {百胜战功:在世留侯}留侯就是张良,这也就是在夸荀攸足智多谋,可与张良媲美。


      IP属地:北京4楼2015-05-17 20:31
      回复
        此贴必火


        IP属地:安徽来自Android客户端5楼2015-05-17 20:32
        收起回复
          纯历史贴有被删之险,我只是暖贴工


          IP属地:湖北来自Android客户端6楼2015-05-17 20:34
          收起回复
            早终的先知 郭嘉
            在曹魏阵营中,郭嘉的谋略也十分出众,然而却有些短命,只活了三十八岁。关于郭嘉的记载中,有一处让人觉得有些诡异的地方:“(《三国志》)孙策转斗千里,尽有江东,闻太祖与袁绍相持于宫渡,将渡江北袭许。众闻皆惧,嘉料之,曰:‘策新并江东,所诛皆英豪雄杰,能得人死力者也。然策轻而无备,虽有百万之众,无异于独行中原也。若刺客伏起,一人之敌耳。以吾观之,必死于匹夫之手。’策临江未济,果为许贡客所杀。”郭嘉竟然完美预言了孙策会遭刺客暗杀这件事,如果只是因为善于谋略也未免牵强了一些。或许,说他是“先知”,正是因为这件事?
            【天妒】俗话说天妒英才,郭嘉虽然天赋秉异,然而三十八岁就病死在征伐途中。他死后,曹操非常伤心,对周围的人说:“诸君年皆孤辈也,唯奉孝最少。天下事竟,欲以后事属之,而中年天折,命也夫!”郭嘉原本可能被进一步委以重任,可他去世时也不过是军祭酒(类似于参谋长),只能说这是命啊。日后曹操赤壁兵败,境况惨淡,于是哀叹:“郭奉孝在,不使孤至此。”这当然只是由于曹操愧于自己的莽撞和失败,而感怀郭嘉的明智,然而倘若郭嘉真的没有英年早逝,三国的历史又会怎样呢?
            【遗计】出自《三国演义》第三十三回:“曹丕乘乱纳甄氏 郭嘉遗计定辽东”。官渡之战后,曹操为清扫袁绍的残余势力,其实也就是袁绍的两个儿子袁尚和袁熙,领军远征乌丸。郭嘉建议曹操不带辎重,轻兵间行,打敌人个措手不及,曹操采纳了这个提议,果然大破乌丸,袁家两兄弟也逃亡到辽东投奔公孙康去了。就是在这次战役胜利后,郭嘉病死在路上。
            {技能战功:不遗余力}
            {百胜战功:早终的先知}


            IP属地:北京7楼2015-05-17 20:40
            收起回复
              @公羊智逸 好精辟的历史。我喜欢这个职业玩家,真正的热爱。


              来自Android客户端11楼2015-05-17 21:04
              收起回复
                ,不能太监啊楼主………………


                IP属地:山东12楼2015-05-17 21:05
                回复
                  2025-08-26 09:19:24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黄须儿 曹彰
                  曹彰是曹操与卞夫人所生第二子。因为胡须是黄色的,所以被称为“黄须儿”,《三国志·魏书·任城陈萧王传》有载:“太祖(曹操)喜,持彰须曰:‘黄须儿竟大奇也!’”
                  【将驰】出自《三国志》,曹彰天生身体健硕,崇尚武力,曹操见曹彰终日舞刀弄枪,觉得这样终不成体统,便让他读《诗》、《书》,曹彰于是就对身边的人说:“丈夫一为卫、霍,将十万骑驰沙漠,驱戎狄,立功建号耳,何能作博士邪?”曹彰认为一个大男人就应该带兵打仗,驰骋沙场,整天读书像什么话!所谓“将驰”,便是“领兵驰骋”之意。
                  {技能战功:黄须儿}
                  {百胜战功:任城王}曹彰是魏文帝黄初三年被封为任城王的,受封的第二年,便在进京朝觐的过程中,暴毙于自家府邸中。


                  IP属地:北京13楼2015-05-17 21:12
                  回复
                    取义成仁 曹昂
                    曹昂是曹操的长子,为刘夫人所生,因母亲早亡,由曹操的正室夫人丁夫人抚养。曹昂深受曹操喜爱,本是曹操顺理成章的继承人,却在一次战乱中,为救父亲曹操,死于乱军之中,故曰“取义成仁”。
                    【慷慨】这无疑是说曹昂英雄救父,慷慨就义的故事。然而对于曹昂之死,以及他舍身救父的事迹,《三国志》中并没有详细记载。《三国志·魏书·武帝纪》中只是说:“二年春正月,公到宛。张绣降,既而悔之,复反。公与战,军败,为流矢所中,长子昂、弟子安民遇害。”,曹昂自己的传记中也只是这样写:“随太祖南征,为张绣所害。”而关于曹昂牺牲的始末在《三国演义》中倒是写得十分详细,见第十六回“吕奉先射戟辕门 曹孟德败师淯水”。原来曹操想南下征服军阀张绣,本来张绣已经诚心投降了,可曹操这个好色之徒竟搞了张绣叔叔张济的遗孀,张绣深觉受辱,当场就不干了,决定造反。这次张绣的反叛差点要了曹操的命,曹操逃亡途中,所骑之马被乱军射翻,于是“操长子曹昂,即以己所乘之马奉操。操上马急奔。曹昂却被乱箭射死。”在同一场战乱中身亡的还有曹操麾下猛将典韦,和曹操的侄子曹安民。曹昂死后,他的养母丁夫人觉得是曹操的不检点害死了儿子,于是怒而回其故乡。之后曹操曾亲自回丁夫人的故乡找丁夫人,抚摸丁夫人的背说,我们一起坐车回家,好不好。可丁夫人默不作声,曹操走到门前问,跟我回去,行不行?丁夫人依旧默不作声,二人关系从此断绝。丁夫人被废,卞夫人顺利上位,成为正室夫人,曹丕也名正言顺地成为嫡长子。
                    {技能战功:丰悼王}正史并未记载曹昂有尺寸之功,丰悼王的封号是魏文帝黄初五年,曹丕给他追封的。
                    {百胜战功:取义成仁}


                    IP属地:北京14楼2015-05-17 21:24
                    收起回复
                      已收藏楼主加油啊


                      来自Android客户端16楼2015-05-17 21:26
                      收起回复
                        前排!


                        IP属地:山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17楼2015-05-17 21:31
                        收起回复
                          3)技能及背景:
                          原技能及背景我已在以前“技能的背景”及《桌游志·武将列传》都说过,这里就简单说一下。
                          “行殇”:
                          这个技能说白了就是收死人牌。众所周知,其父曹操最喜盗墓,更设摸金校尉和发丘中郎将等变态的职位。估计曹丕也跟了不少,知道被盗墓先人惨况,故在诏书中三令五申不得厚葬,并说:“若违今诏,妄有所变改造施,吾为戮尸地下,戮而重戮,死而重死。臣子为蔑死君父,不忠不孝,使死者有知,将不福汝。”可见曹丕多么惧怕“死完又死”。因此可推测其曾参与父亲的盗墓行动。而曹丕性格小气刻薄,气于禁、毒曹彰、逼张绣、嘲王忠,连元老级曹洪也几乎命丧他手下。最后,曹丕大量的作品中哀悼在战乱中惨死的百姓,也算是一种行殇的解释吧。


                          IP属地:浙江来自iPhone客户端18楼2015-05-17 21:34
                          回复
                            建议楼主看看三国杀达人在yoka韩旭吧发的天罡地煞(大周天)系列帖子。作者是三国杀典故方面大神,由于不熟就不@了


                            IP属地:浙江来自iPhone客户端19楼2015-05-17 21:37
                            收起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