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西姆家族其始祖是定居于麦加的古莱什部落哈希姆。哈希姆的原名是阿穆尔,“哈希姆”之意是“掰开面饼的人”,这个称号的由来是某一年麦加旱灾时,哈希姆拿出自己的食物赈济灾民。哈希姆的曾孙即为先知穆罕默德。穆罕默德将其女儿法蒂玛许配给堂弟阿里,法蒂玛生有两子,哈桑和侯赛因,侯赛因的后人即发展成现代的哈希姆家族。哈希姆家族世代居住于麦加,获得了谢里夫的称号,身为“圣裔”的他们,历来在穆斯林世界备受尊重。近代
1916年6月,汉志地区爆发反对奥斯曼帝国统治的阿拉伯大起义,哈希姆家族第38代族长、麦加大谢里夫侯赛因·伊本·阿里于1916年6月10日宣布独立,建立汉志王国。
1924年10月5日,侯赛因·伊本·阿里被迫将汉志国王之位传与长子阿里·伊本·侯赛因。后汉志王国被伊本·沙特吞并,于1932年同内志、季赞、亚西尔一道组成了沙特阿拉伯王国。
侯赛因·伊本·阿里的次子阿卜杜拉一世后来担任了约旦国王,其后代统治约旦至今。
1920年3月7日,叙利亚国家大会(Syrian National Congress)拥侯赛因·伊本·阿里的三子费萨尔·伊本·侯赛因为大叙利亚国王。但同年4月叙利亚被托管给法国,后者将费萨尔逐出叙利亚。他于是移居英国。英国政府担心其托管地伊拉克局势不稳,遂改直接统治为名义上的君主制。公民投票显示96%的民众赞同费萨尔之后,他同意成为伊拉克国王,于1920年8月登基。其后代统治传至费萨尔二世,于1958年被自由军官组织发动的政变推翻。创立 1916年
创立者 侯赛因·本·阿里
最后统治 费萨尔二世于伊拉克约旦分支继续存在
现任家长 阿卜杜拉二世 (约旦)
侯赛因·本·阿里(阿拉伯语:حسین بن علی,1854年-1931年)是1908年至1917年麦加的埃米尔与谢里夫,1916年他在托马斯·劳伦斯的帮助下发动了反抗奥斯曼帝国的阿拉伯大起义,并宣布自己为汉志国王,1924年他被伊本·沙特击败,被迫将王位交给自己的儿子阿里·本·侯赛因,1931年6月4日他在外约旦的阿曼去世。
侯赛因·本·阿里之长子阿里·伊本·侯赛因担任过汉志王国国王,但一年后被伊本·沙特率军驱逐,次子阿卜杜拉·本·侯赛因后来担任了约旦国王,三子费萨尔·本·侯赛因担任过叙利亚与伊拉克国王,1920年他在叙利亚的统治权被法国剥夺,但仍然担任了伊拉克国王。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在他的次子阿卜杜拉·伊本·侯赛因的建议下,一方面表示效忠奥斯曼帝国,另一方面派人和英国秘密谈判,他和英国驻埃及高级专员亨利·麦克马洪进行了秘密通信,侯赛因·伊本·阿里在信件中希望在发动反抗奥斯曼帝国的起义成功之后能够建立起一个大的阿拉伯国家[4],亨利·麦克马洪表示英国同意侯赛因·伊本·阿里建立一个广袤的从埃及到波斯的国家,但是战后成立的阿拉伯国不得包括英国在科威特·亚丁湾和叙利亚沿海的某些利益据点[4]。1916年,在托马斯·爱德华·劳伦斯(即“阿拉伯的劳伦斯”)的协助下,侯赛因·伊本·阿里发动了阿拉伯大起义,阿拉伯大起义摧毁了奥斯曼帝国对阿拉伯世界的统治,但英国政府和法国政府已在私底下签订了《赛克斯-皮科协定》,叙利亚被纳入法国的势力范围,伊拉克、外约旦、巴勒斯坦地区被纳入英国的势力范围。1918年,侯赛因·伊本·阿里的三儿子费萨尔·伊本·侯赛因攻入叙利亚的大马士革,遭到了视叙利亚为自身势力范围的法国的反对,1920年费萨尔·伊本·侯赛因被法国军队逐出了叙利亚,费萨尔·伊本·侯赛因后来获得了伊拉克国王之位,但伊拉克只具有名义上的独立地位,侯赛因·伊本·阿里的次子阿卜杜拉·伊本·侯赛因获得了外约旦酋长之位,这片地区之后成为现在的约旦王国。侯赛因·伊本·阿里则建立了汉志王国,这与立志统一阿拉伯半岛的伊本·沙特发生冲突,他还在土耳其废除哈里发职位后宣布自己是哈里发,这遭到阿拉伯世界的反对。1924年,在伊本·沙特所率领的军队的打击下,侯赛因·伊本·阿里被迫辞去汉志王国国王之位,汉志王国国王由他的大儿子阿里·伊本·侯赛因接任,1925年,汉志王国被伊本·沙特消灭。
侯赛因·伊本·阿里先是去了塞浦路斯,后来又去了外约旦去投奔他的二儿子阿卜杜拉·伊本·侯赛因,1931年6月4日他在阿曼去世并被埋葬在耶路撒冷。
1916年6月,汉志地区爆发反对奥斯曼帝国统治的阿拉伯大起义,哈希姆家族第38代族长、麦加大谢里夫侯赛因·伊本·阿里于1916年6月10日宣布独立,建立汉志王国。
1924年10月5日,侯赛因·伊本·阿里被迫将汉志国王之位传与长子阿里·伊本·侯赛因。后汉志王国被伊本·沙特吞并,于1932年同内志、季赞、亚西尔一道组成了沙特阿拉伯王国。
侯赛因·伊本·阿里的次子阿卜杜拉一世后来担任了约旦国王,其后代统治约旦至今。
1920年3月7日,叙利亚国家大会(Syrian National Congress)拥侯赛因·伊本·阿里的三子费萨尔·伊本·侯赛因为大叙利亚国王。但同年4月叙利亚被托管给法国,后者将费萨尔逐出叙利亚。他于是移居英国。英国政府担心其托管地伊拉克局势不稳,遂改直接统治为名义上的君主制。公民投票显示96%的民众赞同费萨尔之后,他同意成为伊拉克国王,于1920年8月登基。其后代统治传至费萨尔二世,于1958年被自由军官组织发动的政变推翻。创立 1916年
创立者 侯赛因·本·阿里
最后统治 费萨尔二世于伊拉克约旦分支继续存在
现任家长 阿卜杜拉二世 (约旦)

侯赛因·本·阿里(阿拉伯语:حسین بن علی,1854年-1931年)是1908年至1917年麦加的埃米尔与谢里夫,1916年他在托马斯·劳伦斯的帮助下发动了反抗奥斯曼帝国的阿拉伯大起义,并宣布自己为汉志国王,1924年他被伊本·沙特击败,被迫将王位交给自己的儿子阿里·本·侯赛因,1931年6月4日他在外约旦的阿曼去世。
侯赛因·本·阿里之长子阿里·伊本·侯赛因担任过汉志王国国王,但一年后被伊本·沙特率军驱逐,次子阿卜杜拉·本·侯赛因后来担任了约旦国王,三子费萨尔·本·侯赛因担任过叙利亚与伊拉克国王,1920年他在叙利亚的统治权被法国剥夺,但仍然担任了伊拉克国王。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在他的次子阿卜杜拉·伊本·侯赛因的建议下,一方面表示效忠奥斯曼帝国,另一方面派人和英国秘密谈判,他和英国驻埃及高级专员亨利·麦克马洪进行了秘密通信,侯赛因·伊本·阿里在信件中希望在发动反抗奥斯曼帝国的起义成功之后能够建立起一个大的阿拉伯国家[4],亨利·麦克马洪表示英国同意侯赛因·伊本·阿里建立一个广袤的从埃及到波斯的国家,但是战后成立的阿拉伯国不得包括英国在科威特·亚丁湾和叙利亚沿海的某些利益据点[4]。1916年,在托马斯·爱德华·劳伦斯(即“阿拉伯的劳伦斯”)的协助下,侯赛因·伊本·阿里发动了阿拉伯大起义,阿拉伯大起义摧毁了奥斯曼帝国对阿拉伯世界的统治,但英国政府和法国政府已在私底下签订了《赛克斯-皮科协定》,叙利亚被纳入法国的势力范围,伊拉克、外约旦、巴勒斯坦地区被纳入英国的势力范围。1918年,侯赛因·伊本·阿里的三儿子费萨尔·伊本·侯赛因攻入叙利亚的大马士革,遭到了视叙利亚为自身势力范围的法国的反对,1920年费萨尔·伊本·侯赛因被法国军队逐出了叙利亚,费萨尔·伊本·侯赛因后来获得了伊拉克国王之位,但伊拉克只具有名义上的独立地位,侯赛因·伊本·阿里的次子阿卜杜拉·伊本·侯赛因获得了外约旦酋长之位,这片地区之后成为现在的约旦王国。侯赛因·伊本·阿里则建立了汉志王国,这与立志统一阿拉伯半岛的伊本·沙特发生冲突,他还在土耳其废除哈里发职位后宣布自己是哈里发,这遭到阿拉伯世界的反对。1924年,在伊本·沙特所率领的军队的打击下,侯赛因·伊本·阿里被迫辞去汉志王国国王之位,汉志王国国王由他的大儿子阿里·伊本·侯赛因接任,1925年,汉志王国被伊本·沙特消灭。
侯赛因·伊本·阿里先是去了塞浦路斯,后来又去了外约旦去投奔他的二儿子阿卜杜拉·伊本·侯赛因,1931年6月4日他在阿曼去世并被埋葬在耶路撒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