坦克世界吧 关注:3,868,460贴子:117,062,638

03-06【分享】法国二线中坦--AMX30主战坦克的前世今生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法兰西龙骑兵--AMX30主战坦克的前世今生
1楼AMX30B镇楼
本文很长,除了介绍AMX30,还会顺带介绍它的研制背景。还有本人对WOT里AMX30的无节操预测。
文章来自NAAS第138期,有删节(因为前面作者废话不少)
注:转自军事吧


IP属地:山东1楼2015-03-06 13:04回复
    戴高乐有句名言:法国如果不伟大,就不能成为法国!
    诚然,FT17的光芒曾经照耀整个坦克发展史,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的法国是世界上举足轻重的坦克大国,索玛S35,夏尔B1更是领先于同期德军的二号坦克和三号坦克。
    然而,到了1944年8月25日,勒克莱尔将军的法国第2装甲师,却是开着美国人援助的“谢尔曼“解放了自己的首都,这对于民族自豪感强烈,又身为装甲战专家的戴高乐而言,简直就是难以言喻的双重痛苦
    作为法国机械化战争理论的奠基人之一,戴高乐的早年军事生涯和后来战争时期对抗德国的不平凡经历,不仅铸就他刚毅坚强的品格以及运筹帷幄的战略运用能力,战争中的实践更是加深了他对坦克的鉴赏和机械化战争的理解。1940年的法国战役中,戴高乐作为法国第4装甲师师长,亲自指挥几次规模有限但较为成功的”战术反击“,几次反击战共俘获德军620人,成为当时盟军中不多的胜利战例。在这几次反击战中,戴高乐在战术上成功实施了他本人的机械化战争理论。
    于是我们可以想象,与同期大多数政治家不同,这样一个对坦克相当内行的铁腕人物,除了政治上考虑外,对于恢复法国的坦克工业,对法国装甲部队重新武装,显然也有切实的基于纯军事因素的考虑,并加上了浓烈的个人因素,眼光必然是独到和挑剔的——战争结束的时候,法国军队装备的那些美制战斗车辆,尽管不乏令人称道者,但是它们在戴高乐眼里却只是射击平庸的二流货色
    即便是声名在外的M4”谢尔曼“,相较于同期的苏,德或英制坦克,除了制造工艺简单上,无论是设计还是技术,谢尔曼都没显示出太多的优点。其战争中的价值更多的只是表现在数量上。然而战争结束的时候,法国人手里最多的坦克却是”谢尔曼“,于是作为一名老资格的坦克军官,这位”摩托上校“(戴高乐的外号)也希望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将法军中的“谢尔曼”全数扔到垃圾堆里


    IP属地:山东2楼2015-03-06 13:04
    收起回复
      2025-08-30 20:44:26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没人来啊。。。


      IP属地:山东4楼2015-03-06 13:05
      收起回复


        IP属地:山东5楼2015-03-06 13:06
        收起回复

          AMX50坦克第一阶段样车,100毫米SA47火炮


          IP属地:山东6楼2015-03-06 13:07
          收起回复

            未能服役的AMX50B重型坦克,尽管采用摇摆炮塔,但是该车却是采用了不少德国技术。


            IP属地:山东7楼2015-03-06 13:07
            收起回复
              顶,,,,,,,,,,,一个!!!!


              IP属地:宁夏来自Android客户端8楼2015-03-06 13:08
              收起回复
                三楼


                来自Android客户端9楼2015-03-06 13:08
                回复
                  2025-08-30 20:38:26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AMX13 90轻型坦克,这种坦克用来应急还可以,但是一个坦克大国,可不能指望十几吨重的轻型坦克来撑门面


                  IP属地:山东10楼2015-03-06 13:08
                  收起回复
                    严格来说,AMX1945和AMX50在设计上都来自二战末期德国设计,其中45吨级的AMX1945较多的应用了“黑豹”的现成部件,例如仿自75毫米/L70坦克炮的CN75-70坦克炮、迈巴赫HL230P30发动机等,本意是从这条“捷径”来迅速取代法军中装备的“谢尔曼”——从设计和技术上都是这样的考虑,然而,法国人的如意算盘却很快被无情的现实打碎
                    尽管二战中无数战例表明,“黑豹”的确能够对T-34-85,SU-85,SU-100,IS-2形成或大或小的战场优势,甚至在采用新式脱壳穿甲弹后,也能对IS-3的正面构成威胁(CN75-70在发射75毫米PCOT脱壳穿甲弹的时候,1000米距离上可以击穿200毫米厚的垂直角度装甲)。但这个所谓的最高技术水准,却在战后短短几年内就迅速贬值了无论是美国还是苏联,战后都迅速进行坦克换装,AMX1945要面对的已经不是T-34-85,而是铺天盖地的,有良好防弹外形的T-54/T-55。
                    而另法国人惊愕的是,T-54战斗全重不过30吨,比AMX1945还轻5吨,但是机动性却远比AMX1945好得多,而且火力,防护都全面超过AMX1945。相比T-54,35吨重的AMX1945其前装甲却仅仅只是80毫米厚的水平,这是不是一个失败的设计也就显而易见了


                    IP属地:山东11楼2015-03-06 13:08
                    收起回复
                      但在硬币的另一面,我们也应该看到,造成AMX1945失败的原因,固然有着经验和技术不足,法国人急于求成的心态,但美国人大批军援坦克的到来,恐怕才是造成法国坦克工业萧条的关键——大批军援的M46,M47“巴顿”,直接扼杀了法国人发展自己战后第一代中型坦克的决心
                      不过随着时间的推移,情况逐渐有了变化,一方面,尽管大批的M46和M47巴顿迅速取代了谢尔曼坦克,但是法国人却对这些“巴顿”评价不高
                      1952年3月,法军开始接收美军转交的首批30辆M46巴顿,但是各种抱怨很快就出现了,问题主要集中在以下几点:
                      1.AV1790-5汽油机油耗高,可靠性差,汽油被击中后容易起火爆炸
                      2.M3A1型90毫米炮射程短,不能对付T-54和T-55
                      3.超过40吨的重量,根本不适合在中南半岛的地形执行任务,而其防护又不能抵挡无处不在的无后坐力炮和火箭筒
                      虽然法国人对M46巴顿并不买账,但是还是接收了一部分,并且请求美国人提供最新的M47巴顿,但是法国人很快发现,M47也不是自己喜欢的那盘菜M47在综合性能上和M46相比并没什么提高,但是战斗全重却从41吨大幅升到46吨,机动性也因此大打折扣。以至于不少法国大兵对M46/47的评价就是“一坨美国大便”


                      IP属地:山东12楼2015-03-06 13:08
                      收起回复
                        噗!!!!!!!


                        来自Android客户端13楼2015-03-06 13:09
                        回复
                          好像练一个法国车


                          IP属地:宁夏来自Android客户端14楼2015-03-06 13:09
                          收起回复
                            “欧洲联合坦克” ANX-30的“娘家”
                            虽然在迫不得已的情况下,利用接收的上千辆M46和M47,法国人对自己的装甲力量进行重新武装,但无论是政治还是军事角度,这些美制坦克都只能作为过渡性装备。所以在1954年底,法国一面拒绝继续引进M48巴顿的诱惑(看来巴顿系列名声连股东也知道),一边再度开始自己的国产中型坦克计划。不过有意思的是,法国人在这个计划开始的时候,便热情拉德国人和意大利人入伙,搞一种所谓的“欧洲联合坦克”。然而,法国人为什么会打起这样的一个主意呢?
                            首先,从政治上说,在美国人的主导下,西德重新武装已经成为必然,但是在其中,美,英,法却是各自有自己的算盘,美国和英国希望构筑以北约组织为主导的防务,而法国则立足于建立以法国为核心的欧洲联合军队。于是在这个背景下,作为“欧洲军”计划的一部分,一种在法国主导下,利用德国工业和技术的所谓“欧洲联合坦克”就此出现。这就是AMX-30主战坦克的娘家(虽然到了1954年,由于美英的打压,“欧洲军”计划宣告破产,不过法国人却并不甘心,所以加快了将“欧洲联合坦克”转变为实际计划的进度。)
                            1956年,法德两国草拟了欧洲联合坦克的基本草案和协议,到了1957年11月28日,法,德,意三国又签署了一个议定书,决定加强在军备和军事观念的合作,其中,有关合作研制坦克的问题被加以强调——欧洲联合坦克计划就此开始


                            IP属地:山东15楼2015-03-06 13:09
                            收起回复
                              2025-08-30 20:32:26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另一方面,从军事角度来说,欧洲联合坦克也是比较现实的一种计划。
                              法国在二战中错过了军事科技发展的关键时期,无论是经验还是技术都有所欠缺,AMX1945和AMX50的失败很好说明了这点,因此法国要实现坦克工业复苏,对德国的技术和经验都有切实的期待,更何况,虽然德国坦克设计理念在大战末期走入误区,但其技术上仍然有不少可取之处,并且被传承到战后,这点在1951年西德为瑞士PZ61主战坦克研制发动机的事情里就得到很好的证明——PZ61主战坦克的发动机就是奔驰公司研制的V8水冷机械增压柴油机,功率达463千瓦。
                              更何况,北约重新武装西德的目的,实际上在于利用牺牲西德大部分地域来换取增援兵力前移的时间,显然这种大规模作战不可能由西德或法国一家来承担。结果无论是西德还是法国,当时都要面临同样的作战环境,也就意味着坦克设计理念上将有不少相同之处。


                              IP属地:山东16楼2015-03-06 13:09
                              收起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