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来藏吧 关注:797贴子:6,245
  • 20回复贴,共1

突然由阿赖耶识想到大梵,师兄们别拿大棒抽我哦!!!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阿赖耶识,意译为“藏识”。为佛教大乘唯识宗的内在心识的第八识,是世界和众生“自我”的本源,它含藏着一切事物的种子,也是轮回的主体和解脱的依据。
佛教(唯识论)八识中之第八识,又名“阿梨耶识”,是根本识,以下各识都由它生出。唯识论认为,阿赖耶识中藏有无数的种子,可以引发人的善恶行为(主要指思维活动)。自无始以来,阿赖耶识就有净、
染、万有种子,对待万物待缘而起这一真理不明了,故称作“无明”。此“无明”是产生其他无明的根本,所以
又称为“无始”(根本)无明,并由此产生人、法二我执等烦恼的枝末无明,而这一切都是阿赖耶识的本能状
态。当阿赖耶识摆脱了人、法二执,破除见思、尘沙、无明之惑后,就脱离一切虚妄而证得真如的不生不
灭、不垢不染、无性无相的法性真实境界。阿赖耶识转染成净即是真如。
《吠陀经》说,“大梵”即“自我”也。万事万物在“大梵”中,“大梵”亦在万事万物中,“大梵”即是此万事万
物。在此为彼,在彼为此,此即彼也,万物一体。故其口号曰:“汝即彼也”,而一而万,推至数之无穷,还
归太一。“是己有矣,万物皆真,真曰存在,存在曰智,智,知觉性之谓也,万物皆本于一知觉性。在‘是’为
有,为有即乐。
在唯识论的宇宙观中,每一个个体的阿赖耶识都可以生成自己的身、心、物质世界。不同个体的阿赖
耶识所含藏种子念念生灭生成的一切,都可以相互影响、相互融合,构成千变万化的大千世界。那就成了
每个人都可以创造属于自己的世界,这样的创造有时空、范围的界限吗?
如果有,那世界就是每个人所创造的小世界聚合体;如果没有,那每个人都可以创造无边宇宙,每个
个体都是宇宙万物的本体;如果有,那属于个体的阿赖耶识就是绝对独立的、无始无终的,以某种人类无
法言表的方式叠加在一起——如同不同维度空间的叠加;如果不是这样,那所有个体的阿赖耶识就如同水
滴,融汇成无边汪洋;或者一根没有起始的丝线,与所有线一起织成无边的绸缎。。。个体的阿赖耶识是
本体阿赖耶识的分离还是幻现?。一即是多,多即是一。。
识的概念与大梵似乎有着莫名的关联,尤其是,当个体的阿赖耶识创造的万物时空无界限时,阿赖耶
识的性质越看越像大梵;就算有界限,仍然如此。识是大梵的进一步分解、概念化提升,更加精准细化贴
近宇宙人生真相的描述吗?
佛祖啊,请宽恕小女子所造口业吧,阿弥陀佛


1楼2015-02-20 15:54回复
    希望师兄们看在下一介女流,不要发太大的火哦最好别骂我


    2楼2015-02-20 15:56
    回复
      2025-07-29 13:44:16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四个字能总结你的疑惑
      不一不异 请多参悟 阿弥陀佛


      IP属地:黑龙江4楼2015-03-06 21:31
      收起回复
        阿赖耶识在六尘中无史以来,从未起过一念,所以佛说藏识是无我性的,请教 这个外道所谓的 大梵 是否也是有无我性呢?


        IP属地:美国来自Android客户端5楼2015-03-07 11:01
        收起回复
          那么这一面四面佛究竟是指谁呢?其实他就是印度教中最高的创世主,就是大梵天王braman;这一位神明他本身是初禅天的天主。在印度教中根本的经典,也就是四部的《吠陀经》当中,他代表了最高的神明,他的名号brama也代表了这个法界宇宙中的第一义谛,已经不只是单纯的代表一个众生或者一位神明;世间所有众生修行最终极的目的,就是要与大梵天合而为一,或者说要回归到大梵的境界,这叫作梵我一如。
          例如在最古老的《梨俱吠陀经》中说到,说这个大梵又叫作原人,也就是人之本源;里面是这样子讲的:「原人布卢沙,他有一千个头、有一千只眼睛、有一千双脚,他从各个方面包围了大地,甚至还超出了十指之长;唯有原人是现在这一切,以及过去的和未来的,而且还是主宰者、不死者,超越了藉由食物而生长的一切众生,他的伟大就是这样子。但是,原人比这样子的叙述还要更强大,他的四分之一是一切我们所知存在的物体,而他的四分之三则是我们所不知道的,不会死的那个部分存在于天上;原人的四分之三向上升华了,他的四分之一在这里出现了。以此他向四方扩散出去,包含了一切,向着那ㄧ些以食物为食的众生们,以及那ㄧ些不以食物为生的山河大地;由此出生了天神王,在天神王上面。还有,这个原人他一出生的时候,就已经超越了、超越了大地的前方与后方,因为他包含了一切。当天神们举行祭祀的时候,就以原人为祭品而燃烧,春天是助燃的酥油,夏天是助烧的柴薪,秋天则是他的祭品。」从以上的诗篇,我们可以看出大梵在印度教吠陀思想当中,他已经不只是一位神明——一位最早、最本源的神明;他同时代表了万物、万法的内在根本,已经是现象界万法背后的第一义谛,所以它外显的形像可以千变万化;所谓的四面神、四面大梵天只是它无数个形像之一罢了。大梵这个概念也不再只是一个相对之法,因为它一出生的时候,就已经超越了自己;因为它是第一义谛、第一因,所以有形无形的众法都由他出生。


          IP属地:美国6楼2015-03-08 12:32
          回复
            例如印度教《吠陀经》接下去说到:「他们在草垫上举行祭祀、灌酒,首先降生在这个原人,天神们就用这样子一个行祭祀,天神们、仙人们由这个献祭——完备的祭祀,聚集了酥油、乳酪,然后造出了那些牲畜——空中的、森林的和村庄的牲畜。由这个献祭完备的祭祀,产生了三部《吠陀经》——《梨俱吠陀》、《娑摩吠陀》与《夜柔吠陀》。由此产生了马、还有那些双排牙齿的,由此产生了母牛,由此产生了山羊、绵羊。当他们分解原人时,将他分成了多少块?他的嘴是什么?他的双臂是什么?他的两腿是什么?他的两足叫什么?婆罗门是他的嘴,两臂成为刹帝利,他的两腿就是吠舍,从他的两足出生了首陀罗。月亮由他的心意产生,太阳由两眼产生,嘴中出生了因陀罗和这个阿耆尼,也就是火大;由唿吸产生了风大,由脐产生出了虚空,由头出现了天顶,两足出生了地,耳出生了四界,就这样子造成了宇宙世界。」从以上的经文,我们可以看出印度教中,大梵就是造物主的特色。因为万物是他所造的,连构成万物的基本成分,也就是地大、水大、火大、风大也是他所创造的。不只如此,两千多年来一直到今天,影响印度至深至重的种姓制度,也是肇因于此;因为四种种姓的人们,是因为他们的血缘,是藉由大梵的口、大梵的双手、大梵的双足上、大梵的双足下而出生了,所以就造成了这个种姓制度。这一点,在佛陀时代就已经被 佛所破斥;佛说:「一个众生的种姓不是由他出身的血缘而决定的,而应该是由他的行为与业而决定。」但是这个种姓制度影响太深了,即使是 世尊住世的时候,僧团内的僧众们,也常常会因为出生种姓的不同而彼此闹意见,不肯和合。在佛经中,这种纪录不少;所以,不论是二乘的声闻戒,或者是大乘的菩萨戒中,都详细地规定了不许以法师的种姓出生来抉择他的法义。


            IP属地:美国7楼2015-03-08 12:33
            收起回复
              经中说到:「起先出现了金胎,他生下来就是存在的这个世间的唯一的主人,他支持了大地和天。我们应向什么天献祭品呢?他是精神的赐予者、力量的赐予者,一切听从他的命令,天神们也是听他的命令,他的影子是不死的,他的影子也是死的;我们应向什么天神献祭呢?他以雄伟力量成为一切,他是行动的唯一的王,主宰着有两只脚的和有四只脚的众生;我们应该向什么天神献祭品呢?因为他雄伟的力量而有这一些雪、山、河、海都是他的,四面八方都是他的,那是他的双臂;我们应向什么天神献祭品呢?由于他,天才能高强,地才能坚定;由于他,宇宙能支撑;由于他,天穹才能稳固,他在空中使得大气能够流动;我们应向什么天神献祭品呢?唿喊的两军对垒求支持,心中颤抖着对他望去,那里照耀着升起的太阳;我们应向什么天神献祭品呢?洪水那时来到世界,支持着胚胎出生了火大,由此众天神的唯一精灵出现了;我们应向什么天神献祭品呢?他以雄伟的力量观察水,水因此持有能力能产生祭祀,他是众天神之上的唯一天神;我们应向什么天神献祭品呢?愿他莫伤害我们,那位地的产生者,或者那位天的产生者,是真实正法者,那闪烁发光的洪水之产生者;我们应向什么天神献祭品呢?生主啊!除你以外,没有环抱这一切的,愿我们向你献祭的欲望实现。」那么,这个大梵的能力既然如此的重要与雄伟,大梵本身又是怎样地生起这个世界呢?大梵自己的本性又是如何的呢?


              IP属地:美国9楼2015-03-08 12:34
              回复
                经中说道:「那时既没有『有』,也没有『无』;既没有『空中』,也没有『外面的天』。什么东西转动着?在什么地方?在谁的支持下?是不是有浓厚深沉的水?那时没有死、没有不死;没有夜、昼的标志;以自己的力量无风而能唿吸,这以外没有任何其他的东西。起先黑暗由黑暗掩藏,那全是没有标志的水,一切全生却由虚空掩盖;那一个以炽热的力量而产生,起先爱欲出现于其上,那是心意的第一个水种。智者们在心中以智慧探索,在无中发现了有之连系,他们的准绳伸展了过去;是在下面呢?还是在上面?有一些持水种者,有一些具力量者;自力在下方,动力在上方。」说到这一边,可能各位听得一头雾水。不仅各位莫名其妙,最后连《吠陀经》的作者也留下最后这一段话:「谁真正知道,这里有谁宣告过了,这世界从哪里生出来?这创造是从哪里来的?天神们是在他的创造以后,那么谁知道他是从哪里出现的呢?这创造是从哪里出现的?或是被造出来的,或者不是?他的看管者在最高的天上,他才能知道,或者连他也不知?」听完了印度教中《吠陀经》对于大梵的解释,大家应该对于大梵的这个观念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


                IP属地:美国10楼2015-03-08 12:35
                回复
                  2025-07-29 13:38:16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在古印度的宗教哲学中,它代表了双重意义;在佛法中呢,世尊更加清楚地阐述了大梵的意思,修正了传统《吠陀经》中的误解:第一个是现实法界中的大梵天,他是在禅定的修习上降伏了欲界之爱着,离开了欲界的贪、瞋,具足了往生色界的福德之后,发起了初禅,所以他离开了欲界,投生到色界初禅天;初禅天的总天主就是大梵天,也就是一般人所谓的四面天神,或者所谓的四面佛,这是现实三界中的意义。另一层含意,大梵则是众生之根、万法的起源;也就是离开了相对待之法,绝对独存清净无染的第一义谛;这是它在理论上的定义。即使是在佛世的时候,许多的出家弟子仍然以大梵这个名字来代表他们对 佛陀最恭敬的称唿。例如大迦旃延尊者就常常以大梵或者是祖父,也就是大梵的另一个名字来赞佛,来当作对 佛的敬称。在佛法中,佛又是怎样解释大梵的呢?众生所居住的地方可分为三界,也就是欲界、色界与无色界。首先说欲界,从人间向上共有六天,也就是四天王天、忉利天、炎摩天、兜率陀天、化乐天、他化自在天以及魔天;人间的众生如果持守五戒、广行十善,又能清净一心,则依其他的修行以及他的福德,未来往生以后,可以往上到这样子的欲界六天。譬如说四天王天和忉利天,它们分别位于须弥山的山腰和山顶,主要是我们凭藉着行十善业,也就是身、口、意的善心与善业而能往生到那个地方。再向上,炎摩天以上,那就不在于须弥山上,他们是住于虚空之中,由风轮所持;也就是除了十善业的福德以外,意业的福德,还加修了禅定的心一境性。再向上,则是兜率陀天,这个地方虽然是在六欲天之中,但是即将下生到人间一生补处的妙觉菩萨就住在这儿;譬如说,现在 弥勒菩萨就住在兜率陀天兜率内院中在说法,等待时间到了就要下降到人间示现成佛。


                  IP属地:美国11楼2015-03-08 12:35
                  回复
                    转自: http://www.enlighten.org.tw/dharma/11/104


                    IP属地:美国12楼2015-03-08 12:36
                    收起回复
                      我觉得你的发问很好啊。虽为女子,其智慧也不输一些男士。在佛理的求知中,无所谓男女之别。都有灵性,都可以思维。
                      我也觉得,他们所解释的阿赖耶识,跟梵我很相似,我对名词术语了解不多,但大概知道你的意思,就是一个主宰,能生万法。
                      而佛法中,没有一个能生。能所不生,能生与所生不二,如果还分别有一个能生万法之源,有一个所生的万法,那也还是在邪知中,没有真正起发正知见。
                      所以,如果将阿赖耶识,当做一个实有的存在,它生出了万法,或是将如来藏当成万法的本源,就会有这样的问题出现。
                      而依我个人对此的理解。无明即是阿赖耶识,只是名词不同罢了。此无明颠倒,犹如一个人眼睛疲劳了,看到虚空有花。实际虚空没有真正产生花,因为虚空不可能生出花,眼睛也不可能生出花。故,因为眼睛疲劳,而看到幻妄之相。若执此妄相为实有,就会去找花生花灭。实求花生花灭不可得。凡所有相,皆是虚妄。
                      故,此无明,也非实有。一旦眼睛的疲劳好 了,乱花即灭。而此眼疲,即是无明,眼睛本无毛病,即是真如,如来藏性。故眼是一,纵然看到虚空之花,眼仍未变。所以,如来藏性的解释,应该是这样吧。
                      故在万法的当下,即是本性的显现,但不能说,是由本性而生出来这些万法。那就落入能生所生之过。有一个本源之过。所以,当体即空,了不可得,在当体即空中,即是自性。离开了万法,无从去找寻自性。
                      故,不当把如来藏解释成为万法之源,能生万法。变成一个主宰。恐怕这样就落入了外道之见了。
                      我是这样认为的。


                      14楼2015-04-26 07:37
                      收起回复
                        把大梵换成如来藏,别被名相所覆。


                        IP属地:湖北来自手机贴吧15楼2015-07-02 15:10
                        回复
                          商羯罗的上梵学说其实就是来自如来藏


                          IP属地:四川来自Android客户端17楼2024-08-23 10:20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