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体吧 关注:494,566贴子:7,467,710

【直播】当三体舰队遇上来自M78的恒星观测员

取消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三体:银河纪元
作者:rthsetrh
分类:女频/同人
排名:第28名

平均分

4.68

219人评价

  • 5星
    90.41%
  • 4星
    1.37%
  • 3星
    0.46%
  • 2星
    1.37%
  • 1星
    6.39%
银河系纪元349年,金牛座附近爆发了一场惨烈战役(屠杀),参战方分别为来自金牛座β星系的本地土著和来自遥远的半人马α星系的三体星人。
三体人在广袤而寒冷的宇宙中漂泊了几百年,400多艘由曲率引擎推进的光速飞船掠过了一颗又一颗恒星。
这几百年之间,三体星人孤独的流浪,始终没有发现一个适宜他们居住的星系。但严峻的情况在他们发现这个由稳定的一个恒星和7颗行星组成的星系后发生了改观。
根据3579号观测员的报告,7颗行星中有一颗行星上面具有生命的迹象。星球表面被一种淡蓝色的植被覆盖。
舰队司令官望着这颗耀眼的红矮星。
“眼前的这个星系让我想起了地球,太阳系。”
“那已经是遥远的过去了。”3579号观察员的脑电波回荡在空旷的大厅内,只有他身旁的司令官接受着他的信息。
“立刻唤醒所有脱水的舰员,我们要进驻这颗行星了!”
几百艘飞船拖着曲率引擎独有的航迹,快速接近这个星系。尽管每艘飞船都在以光速前进,但在无边的黑色幕布的衬托下,一切都那么缓慢而渺小。
就在三体舰队飞过了星系最外围的一颗行星后,异变突生。
领头的几艘战舰在毫无征兆的情况下发生了诡异的一幕。


IP属地:加拿大1楼2015-02-19 12:18回复
    探路者旗舰号领头航行,在接近外围第二颗行星的时候,向后方400万公里外的大部队发送了最后的信息。
    “不要接近,立刻掉头。”
    “立刻掉头,不要向前。“
    当领航的第二艘战舰接到信息后,一切都晚了。
    他们发现他们上当了,这简直是一个无法想象的陷阱。
    整个行星系都是一个海市蜃楼。
    ”不要接近,星系只是一副全息影像,立刻掉头。“这是第二艘领航舰发回的信息。
    总司令望着一去不复返的旗舰,立刻下令舰队调转方向,离开行星系。
    好在大部队在决定泊进星系的时候就已经减速完毕。目前只是利用反物质燃料推进器在以缓慢的速度进入星系。很快舰队调转了方向,400多艘战舰静静地飘在外围地带。
    3579号观测员在分析着失联的两艘旗舰发回的信息,总司令表情凝重的观察着前方(三体人有长脸吗我也不太清楚)。
    观测员调出了信息框,上面是第二艘旗舰在事实前的几分钟完成的数据分析。
    第二艘旗舰越过外围第二颗行星后,仿佛越过了一副巨大的光幕,穿过光幕,整个星系都在瞬间消失的无影无踪。
    首先可以肯定的是,行星系并不是从外面看起来的样子。整个星系是一个巨大的全息影像。在之前观测到,整个星系中有一个行星具有生命迹象。然而这并非是真实的。
    谁制造的全息影像?不清楚。但可以确定的是整个星系内部是一番完全不同的场景,这很可能是某个高级文明所为。
    到目前为止,甚至都无法确定星系内是否是一颗简单的红矮星,至于真正有几颗星系,更无从得知。
    这个陷阱真实阴险,如果想深入了解星系内部,必然会遭遇前两艘旗舰的惨剧。然而如果远远地站在外面,便无法得知内部信息,更没有应对的办法。


    IP属地:加拿大6楼2015-02-19 12:36
    收起回复
      2025-08-24 04:43:26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此时,大多数脱水的舰员都已被唤醒。舰队国际元首向整个舰群发送了脑电波。总司令立刻回应,并报告了相应的情况。
      ”目前我们陷入了僵局。我建议派出几颗强相互探测器对星系进一步探测。“总司令会爆道。
      ”派出水滴探测器的成功几率有多大?“
      ”我们不能指望探测器存活,只求在毁坏前能传回一些有用的信息。“
      ”我不建议这样做。如果我们贸然探测,万一在星系内遇到高等文明,那我们的处境将会非常危险。“旗舰队指挥官建议道。
      元首最后指示:“听总司令的,派出水滴探测。同时全部舰群给发动机预热,随时准备全功率撤退。”


      IP属地:加拿大7楼2015-02-19 12:46
      收起回复
        元首的小心脏啪啪的蹦跶地飞快。他感觉事情不妙。
        此时此刻的场景,像极了几百年之前,地球人类接到他们三体人自己的水滴探测器的一幕。
        上千艘人类的舰队排着一字队列,越过了柯伊伯带,将他们发往地球的水滴收入囊中。
        元首永远忘不了,那个叫丁仪的家伙在临死前的恍然大悟。三体人看着抱头鼠窜的地球人,如同看着一群遭遇了大雨侵蚀的蚁窝。无数的虫子们,奋力地挣扎,但却终究是虫子,毫无反抗之力。
        整个人类舰队的灭亡,在当时的三体人看来如一出滑稽可笑的喜剧。每一个人类都可以称为最伟大的喜剧艺术家,他们用生命为三体人奉上了一个绝佳的笑料。
        一向不苟言笑的元首看着临死前的人类,也不禁露出了微微地笑容。
        那之后,三体人学到了人类的一个历史故事来描述当时的场景------烽火戏诸侯。
        思绪回到现在,元首本能的下令舰队全速启动曲率引擎,向相反地方向,全速加速。
        只有一个想法萦绕在元首的脑海之中,三体人不能重蹈地球舰队的覆辙。
        “撤退,跑啊!”元首的脑电波强烈的回荡在周围。
        无数的战舰也不顾瞬间的加速会对尚未脱水的舰员带来的致命影响。
        然而,一切都晚了。
        在大光幕之外的视线切线方位的那颗行星,以极快的速度裂解成了两半,此时三体人才发现,这颗大小同他们母星差不多大的一颗星体根本不是一个行星,它的内部是空心的。
        与其说是星体,不如说是一颗人工改造的要塞。
        一个被透明材料包裹着的小球,以接近于光速的速度,在一瞬间飞到了加速中的三体舰队的周围。
        外围的透明的材料开始缓慢的自行解体。
        内部一个黑色的圆球渐渐地显露出来。
        一股极强的引力以黑球为中心向四周光速扩散出去。强大的引力波造成了空间的极度扭曲。
        强大的引力场控制着来不及逃脱的几百艘三体舰队。在强大的引力作用下,三体人的200多艘战舰被拉近了黑球。
        黑球俨然是一个小型黑洞,在引力场控制范围内,3/4的三体舰队根本无法在极度扭曲的空间中逃逸。
        深陷其中的三体人只能绝望的看着自己向小型黑洞中心滑去,越过了最后的视界范围。
        然而在三体舰队被装裱在视界上之前,巨大的潮汐力就已经将每一个生命撕得粉碎。
        经过了万余次的重生毁灭,移民战争。三体人早已经失去了感情。甚至是恐惧的感觉。幸存地三体人麻木地看着跌入黑洞的同胞,表情僵硬的向逝去的生命致以了最终的问候。
        剩下的1/4的舰队由于远离黑洞,艰难地的逃离了死神的审判。以全速功率离开了金牛座β星


        IP属地:加拿大12楼2015-02-19 13:26
        收起回复
          三体舰队遭到了毁灭性的打击,然而却根本不知道对方是谁。
          一个自人工改造的行星要塞内飞出的小型黑洞,就在极短的时间内摧毁了三体人的精锐战斗力。
          对方似乎无意战斗,小黑球毁灭了三体主力舰队后没有继续追击。而是沿着垂直于金牛座β星系的方向高速驶离。
          “唉。“三体舰队科学首席官感叹道,”星际战争真的要这样你死我活,同归于尽到如此地步吗。“
          黑洞小球看起来是个一次性的产品。在完成对三体舰队的打击任务后,并没有看到敌人有任何回收的行为。
          虽然不知道对方使用的是什么科技,但很明显,原先包裹在黑洞小球周围的透明材料具有抑制黑球向中心坍塌的力场,在封装内的小球处于形成黑洞的临界密度。
          一旦透明封装材料解体,黑球在巨大的引力作用下会急速向中心坍塌,产生密度极大的物质。同时这巨大的密度造成小范围空间内的扭曲,以便对小规模敌军武装力量展开无差别的毁灭性打击。
          而一旦黑洞小球完成中心坍塌产生黑洞,似乎敌人也没有办法回收,只是推进小球远离自己的星系,至于以后黑洞小球是否会不断长大成为大型黑洞,吞噬掉其他的东西,则不关自己的事情了。
          除此之外,最可怕的是,形成黑洞小球需要极大的质量,而敌人是如何将如此高密度大质量的物体在瞬间推进至近光速,这是个谜。
          更大的谜是,为什么这样拥有远远高于三体科技的文明会出现在这里。
          只求自保,不做清理,十分低调。


          IP属地:加拿大13楼2015-02-19 13:40
          收起回复
            刚刚脱离死亡的魔抓,残存的三体舰队开始重新整装。搜寻新的目标。
            元首下令,舰队国际内所有的科学家立刻对之前的战争进行全方面分析。包括采集到的任何一项图像或抽象数据。
            很快,首席科学官完成了一套模型,来阐述敌人星系的构造。
            ”这是一个,远远强于低光速黑域的宇宙安全声明。确切的说是一个示威声明。“科学官得出了自己的结论。
            ”安全声明?示威声明?”总司令不解的问。
            “在我的理论模型下,是这样的。”科学官解释道。
            “二向箔不仅仅可以用于攻击,同样也可以作为一种防御武器来使用。在残酷的星际战争中,二向箔的大量使用导致整个三维宇宙向二维坍塌。我们之前一直没有想到,当然,也许99%的文明都没能办到这一点。”
            “哪一点?”总司令和元首焦急地问道。
            “其实二向箔的二维化,是可以阻止的!”
            “你是说,你可以阻止二向箔的永久性二维打击?”
            “我办不到,”科学官指了指远方离开的星系,“他们可以办到!”


            IP属地:加拿大14楼2015-02-19 13:50
            收起回复
              "根据我的猜测,那颗位于全息影像光幕之外的行星就是他们星系的出口。”总司令说道。
              事实也确实如此。三体的敌人将最外围的行星改造成了空心的要塞。利用某种黑科技将空心球内的一点和星系内部连接起来。利用制造的虫洞,将黑洞武器运出了二维球。之后就发生了三体舰队惨烈被屠的一幕。
              然而最狡猾的是,敌人在制造了二维球之后,还在外面制造了一副巨大的全息影像。让人以为这里有一个存在低等生命的星系,引诱一些无知的苍蝇撞上来。
              他们架起了一圈无形的电网,在上面挂满了诱惑的美食,一不小心就能捕获一堆飞虫。
              元首说道:“我将这个文明起名为:蜘蛛网。或者全自动清理器。”
              “有道理,”科学官点了点头,“看来他们不是没有做清理,不同于其他文明。他们专门猎捕经过的星舰文明。”


              IP属地:加拿大27楼2015-02-19 14:21
              收起回复
                三体舰队再次踏上了迷茫的远征。
                。。。。。。。。
                在距离地球348光年外的DX7746星系。
                这里是几百年前叛逃的人类星舰,蓝色空间号建立的一个文明世界。
                这个星系有两颗质量接近于太阳的黄矮星,组成了一个稳定的双星结构。
                周围有三颗行星围绕两颗恒星的质心运转。
                三颗行星距离恒星较远,没能形成稳定的以岩石和金属构成的类地行星结构。三颗行星均为气态类木行星。
                最内侧的一颗行星拥有十颗质量接近于地球的卫星。人类就生活在其中的一颗卫星之上。
                在卫星的世界里,具有三种昼夜分别。
                当两颗恒星同时可以照耀到卫星时,便称为天。当行星挡住了一颗恒星,只有一颗恒星可以照到卫星时,天色会稍微暗淡一些,便称为昏。当两颗恒星运动到一条直线上,同时行星又挡住了两颗恒星时,便为夜。
                还有一点特殊的是,有的时候,卫星可能一面接收到来自一颗恒星的光线辐射,而另一面受到另一颗恒星照耀,因此可能出现全球均为天或均为夜的情况。
                人类大约已经在这里生活了百年之久,依靠一些简易的工具建立了一些基地。
                但根据乐观估计,如果想彻底改造卫星环境,使其成为像地球一样的宜居星球,尚需千年之久。
                不过好在,不大不小的潮汐力,使得卫星既不会天天发生火山喷发,也不会由于没有地壳运动而失去二氧化碳气体的喷发。卫星具有浓度和成分接近于地球的大气结构。
                至于为什么蓝色空间号的人类选择了这个星系居住,当然是有更重要的原因的。
                预知后事如何,请听下回分解


                IP属地:加拿大39楼2015-02-19 15:23
                收起回复
                  2025-08-24 04:37:26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楼主回来了


                  IP属地:加拿大69楼2015-02-20 02:24
                  收起回复
                    大约在121年前,蓝色空间号正在目标距离太阳系357光年外的一颗恒星进发。
                    据初步观测,那颗编号为DX7748号的恒星拥有和太阳系极为接近的构造。这个星系拥有大约以太阳系为中心500光年半径范围内唯一一颗最接近地球的行星。
                    当时蓝色空间号上的科学家刚刚突破了曲率引擎的理论和图纸阶段。对于他们来说,当务之急时找到一颗差不多的行星暂时定居,并获得燃料和相应的资源,来研制曲率发动机。
                    所有人都明白曲率引擎对于星际航行的意义。
                    但是计划终归赶不上变化,当蓝色空间号接近一颗编号为DX7746的恒星时,奇妙的一幕吸引了舰上所有人的注意。
                    蓝色空间号的首席工程师是来自俄罗斯的巴卡洛夫先生。他时常喜欢在战舰的观测台,向周围的星系瞄来瞄去。
                    这一路上他确实发现了很多有趣的事情。
                    比如在大约50年前,他因为某个偶然事故被突然解除冬眠。在完成维修后,他决定看看周围的星系。
                    当时战舰正在以低速掠过一颗拥有3个行星的单恒星星系。他用望远镜观察着每一颗恒星。
                    在第三颗行星上,他发现了一片莫名明亮的区域。他随后将视野拉近到极致。
                    他发现那片明亮的区域十分诡异,并不像是自然形成的。更像是人工文明的迹象。
                    然而明亮的区域只存在了不到1分钟,然而没有任何征兆,亮光突然熄灭。行星再次回归了它原本的暗紫色容貌。
                    “也许是一个在极力隐藏自己的弱小文明吧。。。”巴卡洛夫自言自语道。之后他就再次回归了冬眠。
                    而这次巴卡洛夫再次被唤醒,并不是由于一些工程上的原因。他作为战舰的工程师,同时也是一位原本在地球就小有名气的物理学家,他被告知在距离自己不远的地方有一些有趣的事情。
                    巴卡洛夫一向对奇闻异事充满兴趣。
                    当他进入到观测大厅内,另外2名舰上的物理学家已经在这里很久了。
                    透过似有似无的落地窗,另外两名物理学家盯着前方一颗编号为DX7746的恒星。
                    2名物理学家分别是来自原大中华联邦的少傅和来自原欧盟的托马斯杨。
                    “有什么发现?”巴卡洛夫迫不及待的问道。
                    托马斯没有答话,指了指面前的星系右侧的方向。
                    “拉近视野。”少傅挥了挥手。
                    一幅取自200亿公里外的图像以全息影像的方式展现在大厅内。
                    之前由于恒星的光亮导致自己并没有发现这个位于恒星周围一侧的奇怪的球体。
                    当计算机智能调暗了恒星的亮度后,一个圆圆的,泛着七彩光芒的圆球显现了出来。
                    按照恒星的比例来看,圆球大小和地球上的半个澳洲大陆相当。
                    圆球看起来较为稳定。上面不断闪现着忽明忽暗的光点,仿若整个银河系被压缩进了这个球体之内。
                    “天哪,这是什么?”巴卡洛夫惊道。
                    “不知道,所以我们想进一步去观看。”少傅说道。“忘了告诉你,我们在半个月前就发现了这里。所以向舰长提交了申请。战舰已经完成了减速。我们会低速掠过这个编号为DX7746的星系。然后他们允许我们乘坐小艇接近那里,去一探究竟。”
                    “不,你们疯了,你们要到恒星附近吗?那个圆球距离其中的一颗黄矮星太近了。你们会被烧死的!”
                    “不会的。”少傅和托马斯异口同声的说道:“看来你冬眠了这50年,错过了不少的事情啊!”


                    IP属地:加拿大70楼2015-02-20 02:54
                    收起回复
                      谢谢各位观看。等楼主攒一点过会一块发


                      IP属地:加拿大来自iPhone客户端77楼2015-02-20 09:34
                      收起回复
                        楼主开更了。


                        IP属地:加拿大83楼2015-02-20 11:29
                        收起回复
                          大约在巴卡洛夫回到冬眠的半年后。物理学家少傅和托马斯联名向蓝色空间号舰长提交了建议。
                          为了帮助科学研究。两名物理学家要求蓝色空间号分出一部分计算机资源来模拟一个物理试验室环境。整个模拟实验室面积(虚拟的)20平方公里。而进入冬眠的少傅和托马斯可以在身体冬眠的同时,将自己的大脑连入量子计算机模拟出的物理实验室。
                          在虚拟的实验室中,一切都严格遵循真实世界中的已知物理规律。这样,两位物理学家就可以在虚拟的实验室中进行非基础科学的研究。
                          所谓的非基础科学指的是量子层面以上的科学研究,毕竟人类目前对于量子层面之下的微观世界还不是很清楚,更无法用量子计算机模拟量子效应。而蓝色空间号也不可能拥有粒子对撞机来帮助基础科学的研究。
                          在虚拟的环境中,少傅和托马斯完成了一系列材料学的研究。这些成果帮助完善了蓝色空间号的一些引擎和结构。
                          在模拟环境中,少傅和托马斯还推导出了一系列关于曲率引擎的设计理念公式。但无奈的是虚拟的环境无法帮助他们进行试验验证。因此他们急于寻找合适的行星,进行粒子对撞机的建设。
                          除此之外,少傅和托马斯一同完善了量子力学的一系列标准模型,尽管理论听起来完美无缺,但同样无法进行试验验证。
                          现在,少傅和托马斯向巴卡洛夫解释了这50年的事情。
                          “所以呢?”巴卡洛夫耸耸肩,“你们还是没有说明,你们如何才能接近那颗恒星。”
                          “额,”少傅顿了顿,“其实我们现在确实还办不到。但我们找到了一种方法。理论上是完全可行的。只要给我们1年时间。我们可以立刻将其化为实物!”
                          “哦?什么办法?”
                          “是这样的。”少傅开始解释起来。“你还记得三体人的水滴吗?”
                          “当然记得,就是那个小玩意毁掉了人类舰队。”
                          “这种材料,在我们的理论框架中已经被完善好了。”
                          “你是说?”
                          “是的,”少傅说道,“这之前的50年间,我们一直在进行有关水滴的研究。毕竟舰上只有我们两个科学家。我们耗费了不少时间。建立了一套可以制造水滴的理论图纸。我相信如果我们能到一个合适的环境定居,并取得相应的原材料。我们可以制造出水滴的强相互作用力材料。这就可以帮助我们接近到那么靠近恒星的位置。”
                          “而我们这次驾驶太空艇只不过是到一个相对近一些的地方去观察下那个七彩的球体。”托马斯补充道。
                          “原来是这样啊,那么带上我吧。”
                          “当然!”托马斯和少傅点了点头,“不然为什么把你从冬眠中唤醒。”


                          IP属地:加拿大84楼2015-02-20 11:29
                          收起回复
                            蓝色空间号的人类入住新的卫星,这一年来相安无事。星系系统很稳定。
                            卫星所在的行星围绕两颗恒星公转一周大概花掉2个多的太阳年。
                            但由于这是一个双星系统,再考虑上卫星的公转和自转。天、昏、夜的计算非常麻烦。
                            一般来说,一年中,天出现的时间大概是昏、夜出现时间总和的1.5倍多。而昏、夜的总出现时间差不多。
                            但由于天、昏、夜交替出现显得没有什么规律。因此生活在卫星上的人们不是按照白天起床,晚上睡觉的方式生活。他们依靠原子钟计时,每过16个地球小时就休息8个地球小时。
                            少傅看起来是个研究狂。他选择每过16个小时休息4个小时,然后再起来工作。
                            在这样昼夜无序的世界,人们的生活反而显得异常规律。
                            卫星的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略微高于地球。人们在户外可以不戴氧气瓶最多活动2个小时。
                            星系的一年中,卫星表面最高气温可能达到摄氏75度,而最低气温大概在摄氏零下46度。当然这是就卫星一面而言。
                            有趣的是,由于凑巧的自转公转周期,卫星有一面的气候永远优越于另一面。这一面的最高气温在摄氏60度左右,而最低气温在零下38度左右。并且极端气温季节只持续1/5的双星年。
                            也就是说一年中大概有4/5的时间处于稳定气温的恒温时期。恒温时期时,地表温度保持在摄氏零上10度左右。
                            自然,蓝色空间号选择了更加优越的一面驻扎,这一面的生物规模和种类也更多。
                            除了3为科学家,巴卡洛夫、少傅、托马斯杨在临时基地内进行紧密的研究外。多数舰员带上步枪在野外探险。
                            不过携带步枪显然是多虑的,这样一个生命初期阶段的星球是不可能存在大型猛兽的。
                            也许是由于相比太空漂流,稳定的环境太优越安逸了。一些舰员开始进行一些神农尝百草的作死行为。他们试着吃一些本地的蕨类食物。


                            IP属地:加拿大88楼2015-02-20 12:17
                            收起回复
                              2025-08-24 04:31:26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在付出了12名舰员的生命代价后,大家总结出了4种可以吃并且味道不错的植物,还有16种不好吃的植物。剩下有10余种是有毒的绝对不能吃的东西。
                              舰长后来将印有植物分辨技巧的手册分发给了每一位舰员,帮助他们采集野味。
                              不过由于一开始手册的绘图质量有些底下,导致了意外的发生。
                              有一次,一个舰员意外食用了一种自己体质过敏的食物,导致香肠嘴肿了一个礼拜。
                              后来舰长建议,大家在食用野菜之前,先做一些化验。蓝色空间主机中包括每一位舰员的信息,身体状况,以及过敏史信息,当确定自己可以食用后再吃。
                              舰长的建议提出后,香肠嘴士兵猛拍大腿:“额取,里肿么不找缩。害的额连话丢索不利落!”
                              由于有了稳定的环境,一些舰员开始自发搞造小人的活动,不过为了秩序和基地生态系统的稳定,造小人的活动被严格限制。
                              想造小人,首先要摇号。每对couple只能摇中了才可以造。
                              还分为单号和双号,单号只能上半年造,双号只能下半年造。
                              摇号的方法很简单。
                              将一堆衰变概率为50%的粒子置于容器中,一旦粒子衰变就会触发电子开关。
                              电子开关一旦被打开,一瓶盛有腐蚀性液体的瓶盖便会打开,在暗箱里放着一个印有猫的图案的卡纸,腐蚀性液体会腐蚀掉猫图卡纸,然后“猫”就死了
                              而参加摇号的需要猜里面的“猫”死没死,猜中了就可以随即获得一个单号或者双号。
                              (画外音:这摇号方法尼玛哪里简单了)
                              (画外音2:薛定谔:我家的猫跟你什么仇什么怨!)


                              IP属地:加拿大90楼2015-02-20 12:21
                              收起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