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怀角: 位于大东街中段路南,北起大东街,与太平街相对,南至朱衣阁,长486米。街名始于晚唐。据《纲鉴易知录》记载:“唐懿宗咸通十年(公元869年),以李国昌为大同军节度使,治云州城(今大同)”。相传李国昌之家庙在李王庙街,李怀角系通往李王庙街之通路。当时因怀念李国昌之德政,故称该街为“李怀角”,沿用至今。
帝君庙街: 位于县隍庙街之东,东起仓门街,西至县隍庙街,长156米。明代在该街建有“文昌帝君庙”(现针织厂知青工厂占用),得名。
东门大巷: 位于大东街东段路南,北起大东街,南至东史宅,长216.3米。该巷为靠近东门之大巷,故名。
广府角: 位于大庙角之东,东起石人街,西至大庙角,长198米。相传明代皇族在此建府第,名“广府”,故名。
正府角: 位于东门大巷路西,东起东门大巷,西至李怀角,长191米。相传该巷为明代皇族聚居之处,是当时显赫的正府第,故名。{此巷位置不确}。
朱衣阁: 位于李怀角之南,北起李怀角,南至缸角,长156.5米。相传有一秀才应试前,于此处遇一红衣使者,榜示结果,名列前茅。后中举居官,以为红衣使者保佑,遂建阁,阁内塑一红衣神像,以示感恩,后形成街道,便以“朱衣阁”为街名。
柴家园: 位于府学门之东,东起东史宅,西至府学门,长167.2米。名称含义有两说:一说该街在明清时代为木柴交易集市地,名“柴集原”(“原”为广大平坦之意),后谐音变为今名;一说该地原为空地,有柴姓人于此辟为菜园,后发展为居民区,故名“柴家园”。说后者居多。
李王庙街: 位于朱衣阁之东,东起东史宅,西至朱衣阁,长202米。相传该街内有唐代大同军节度使李国昌之家庙,后其子李克用受封为晋王,民间称“李王庙”(庙已毁,其址现为粮食门市部),故名。{此街位置不确}。
东史宅: 位于东门大巷之南,北起东门大巷,南至雁塔后街,长431米。相传唐末晋王李克用部将史敬思,在晋王与湖人作战兵败时,史负伤救晋王于北门外吊桥(今民间尚有史敬思拖肠救主之说)。后晋王恩赐史氏住宅一所(现该街32号),因院址在城内东面,故名。
雁塔前街: 位于东南城墙之间,东起东关顺城南路,西至缸角,长490米。原系城壕,建国后,此处平壕拆城,逐渐建起平房和楼房,形成居民片区。因位于雁塔之南,故称“雁塔前街”。{此街位置不确}。
雁塔后街: 位于东史宅之南,北起东史宅,南至雁塔,长412米。该处原为菜地,建国后陆续建房,形成街道。因南有雁塔,相对雁塔前街,取名“雁塔后街”。
黉门南东巷: 位于大东街东端路南,北起大东街,南至石人街,呈不规则“┏┛”形走向,长601米。相传原名“敞坡街”,明初改称“黉宇门”,简称“黉门”。“黉宇”是学舍,为延纳四方游学之士而设。在我市东,西城门内均设有“黉宇门”。东襄“青龙”,西寓“白虎”,谓预祝游学之士喜登龙门,荣上虎榜。该巷在“东黉门”南侧之东,故名。
黉门南西巷: 位于大东街东端路南,北起大东街,南至石人街,呈不规则“┗┓”形走向,长601米。该巷地处在“黉门”南侧之西,与黉门南东巷平行,故名。
{黉门南东巷: 与黉门南西巷: 似乎都达不到601米,绘图中给出260米,并主观把北部合并,希望知情者给予指点}。
石人街: 位于广府角之东,东起东关顺城南路,西至广府角,长192米。相传明朝中叶,该街设有“典史衙门”(现蔬菜公司)。街之东端洼陷,经常积水。典史之子溺死水中,捞尸时,发现水底有一石人。为避免发生类似事故,故在当路建一砖台,台上竖一纵横三尺之凹面石屏,屏上有石人,一直镇邪(石人今已移于路南住宅西墙下),故名石人街。
南石人街: 位于石人街之南,北起石人街东口,南至线材厂,长200米。该街原为菜地,建国后建为居民区,因在“石人街”之南,故名。
金箔仓: 位于东街九龙壁之西南侧。北起大东街,南至鼓楼东街,呈不规则“┗┓”形走向,长274米。据《大同县志》载:“金箔庵,在九龙壁西”。相传巷内有储存“金箔”之仓,以此得名。
翠花宫: 位于都司街路西,东起都司街,西至稍竹巷,呈不规则走向,长73米。相传该巷原建有明代王朱桂之姬崔翠花之宫室,故名。
稍竹巷: 位于大东街中段路南。北起大东街,南至鼓楼东街,长200.9米。该巷原为明代王朱桂之花园,内有竹林,竹稍高于墙头,后形成巷,得名。
通顺巷: 位于县隍庙街路南,北起县隍庙街,南至东羊市巷,呈不规则“S”形走向,长125米。相传,该巷原为清朝快马班所居之处,民国初废。后在此地除开设几家店铺外,其余空地为养猪圈,故称“猪圈巷”。民国八年(公元1919年),大同知县冯延铸(回族)嫌巷名不雅,更名“通顺巷”,取通行顺利之意。{此巷位置不确}。
东油店巷: 位于县楼南街之南,北起县楼南街,南至南油店巷,长150米。该巷东,西,南三巷相接,原各巷均有卖油店铺,此巷居东,故名。
西油店巷: 位于马王庙街路南,北起马王庙街,南至南油店巷,长76米{似与“东油店巷”长度相近,给出150米}。该巷居“东油店巷”之西,故名。
南油店巷: 位于东油店巷南端,东起东油店巷,西至西油店巷,长76米。该巷居东、西油店巷之南,故名。
鲁班庙街: 位于西油店巷之西,东起西油店巷,南至七佛寺巷,西临南门街,呈不规则走向,长156米。该巷原有“鲁班庙”(庙已拆除),故名。{此街位置不确}。
七佛寺巷: 位于南门街路东。东起南油店巷,西至南门街,长150米。因巷内有明代万历年间所建七佛寺而得名。现该寺为城区东街五金厂所占。
云路井巷: 位于云路街路东,东起缸角,西至云路街,呈不规则走向,长110米。巷内有一水井,又与云路街相连,故名。
仓门街: 位于帝君庙街之东,东起东史宅,西至帝君庙街,呈不规则“┏┛”形走向,长236米。据《大同县志》载:“大有东仓在城内东南隅,明代弘治年间督饷郎中欧信,增置仓廒一十八楹”。故名“仓门街”。驻有大同二中。
三元宫: 位于大东街东端路南。北起大东街,南至石人街,长270米。据《大同县志》载:“三元宫在广府街,顺治十七年(公元1660年)道士贺太宁建,即明广府楼旧基也”。巷以道观得名。1982年将原东门井巷并入,统称“三元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