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ilibili吧 关注:4,598,636贴子:144,406,733

(转科普向)如何评价 New52 蝙蝠侠《零年》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IP属地:浙江1楼2015-02-09 09:40回复
    当DC漫画(DC Comics)在2011年宣布”新52”(New 52)计划将重启DC宇宙(DC Universe)时,很多读者表示了不解和不满。“重启”(Reboot)意味着一切清零,重新开始,这对于吸引新的读者大有裨益,实际情况也印证了这点,新52吸引了许多过去因为学习门槛太高而不敢或不愿开始阅读DC漫画的新读者;但对于老读者而言,他们所熟悉的一切设定与英雄们的过往经历均被彻底推翻重构,这可算不上是件愉快的事。如何兼顾新老读者的口味,是DC漫画所面临的一个严峻课题,而对于其旗舰作品,拥有75年历史的蝙蝠侠系列而言,此作重启的结果更是直接影响着整个新52计划的成功与否。


    IP属地:浙江2楼2015-02-09 09:40
    回复
      2025-08-31 19:04:41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有弗兰克·米勒(Frank Miller)的《蝙蝠侠:第一年》(Batman: Year One)珠玉在前,相信每个意图重写蝙蝠侠起源故事的作者都会感到巨大的压力。如果说《蝙蝠侠:黑暗骑士归来》(Batman: The Dark Knight Returns)是DC漫画整体走入现代的起点之一,那么《第一年》便是开启现代蝙蝠侠传奇的奠基石。米勒笔下那个初出茅庐,因不得要领而多次受困,却屡败屡战,最后终于赢得胜利的蝙蝠侠是如此深入人心,以至于任何重述蝙蝠侠起源的作品都会被拿来一较高下,《零年》也不例外。两位主创斯考特·辛徳(Scott Snyder)和绘者格雷格·卡普罗(Greg Capullo)在这座大山面前,并没有选择硬拼或是绕道,更没有试图克隆一部《第一年》出来,他们充分理解了《第一年》成功的要素,并准确地寻找到了这部作品在当下语境中缺失的部分,以全新的叙事手段创造出了属于自己的蝙蝠侠。


      IP属地:浙江5楼2015-02-09 09:44
      回复
        从以匿名者(Anonymous)身份打击犯罪到以蝙蝠侠这个符号的身份打击犯罪,是蝙蝠侠这个身份成型的关键过程。探讨这个过程背后的驱动力,是讲述这个角色起源时,务须呈现的部分。米勒对一心求变的布鲁斯和尚显稚嫩的蝙蝠侠的描绘都很精彩,但对这两者转变点的描绘是存在过度简化的。在一次打击罪犯活动中,布鲁斯被哥谭市视人命如草芥的警察开枪击伤并逮捕。在通过制造车祸顺利逃脱后,他回到韦恩庄园(Wayne Manor)的书房,流着血瘫坐在长椅之上。此时一只蝙蝠撞破玻璃飞入,灵光一闪下,蝙蝠侠便诞生了。撇开蝙蝠飞入这一情节的突兀不谈,对布鲁斯本身心路历程的描绘也略显单薄。这一点背后其实已经显露了《第一年》的一个重要特点:故事真正的主角,并非蝙蝠侠,而是戈登警监。


        IP属地:浙江7楼2015-02-09 09:46
        回复
          《零年》叙事相对《第一年》的第一个重大改变,就是将主角重新定位到布鲁斯身上,而戈登的戏份退回配角位置。读者甚至在阅读本作之后,能够想象出几位作者在创作时提给自己的问题:布鲁斯和他的父母是什么关系?布鲁斯在父母被杀之后,是过着怎样的生活?他在修行途中究竟经历了怎样的磨练?回到哥谭市之后,他是怎样打击犯罪的?为什么选择蝙蝠作为形象?这一个个问题的中心,当然都是布鲁斯,而《零年》也将大部分的戏份交还给了他,不论是以亿万富翁身份出现在ACE化工厂(ACE Chemical)前,面对媒体的慷慨陈词的他;还是作为蝙蝠侠出现在体育场(Stadium)中心,挑战谜语人(The Riddler)时的他;甚至与老管家阿尔弗雷德·潘尼沃斯(Alfred Pennyworth)数次激辩时的他,都与我们印象里《第一年》中那个寡言少语的青年大相径庭。相较《第一年》三倍的叙事空间(《零年》共12期,《第一年》仅4期)让两位作者能够以更多的篇幅来为布鲁斯·韦恩化身蝙蝠侠这一过程的前因后果进行更加丰满的处理。


          IP属地:浙江8楼2015-02-09 09:47
          回复
            在丰富布鲁斯个性之外,这份细致也绵延到了其父母,以及身边共同战斗的友人身上。蝙蝠侠未来的军械师卢修斯·福克斯(Lucius Fox)不再是一个简简单单的科研人员,在谜语人事件中他勇敢选择了独自挑战谜语人,也在战斗陷入危局之时,以韦恩大厦之前矗立的那枚巨大硬币作为传导装置,成功拦截了谜语人掌控全城的信号源。戈登警监也不再是《第一年》中除了桃色绯闻之外绝不妥协的形象,他也犯错,也曾与哥谭市腐烂的警察体系同流合污,但在看到失去父母的布鲁斯后,选择了迷途知返。这种相异于《第一年》中不着一字的处理方式固然是为了再造他与布鲁斯之间紧张关系,却给了两个人物足够的动力在一次次交错中锻造彼此的友情,而戈登警监也在这一关系的基础上反衬着布鲁斯从独自打拼到懂得团队协作的成长。甚至托马斯·韦恩(Thomas Wayne)其人也不再仅仅是一具冷冰冰的尸体,读者可以在与他有关的每一格漫画之间看到他对布鲁斯的关心、幽默处事的态度、以及他自身对生命的热爱,也由此在他被害时感到倍加惋惜。


            IP属地:浙江10楼2015-02-09 09:49
            回复
              《零年》的人物塑造中,最值得称赞的,还是在《第一年》中戏份极少的阿尔弗雷德。如果说对托马斯·韦恩的描绘是为幼年时期布鲁斯的性格转变打下根基,那么对阿尔弗雷德的描绘则是伴随着布鲁斯从独自打击犯罪到成为蝙蝠侠的全过程。在《零年》中,阿尔弗雷德的角色几乎永远站在布鲁斯对犯罪的仇恨对面,以一针见血的方式提醒着他不要被自己的过去蒙蔽了双眼;却又总是在山穷水尽之际来到布鲁斯的身旁,将他救起。布鲁斯本不愿曝光自己的身份,是在阿尔弗雷德的反复质问下,他才终于意识到韦恩这个姓氏对于哥谭城的意义,也明白了只有让布鲁斯·韦恩这个身份复活,才不是为了一己私怨而战,而是真正在为这个城市带来希望。当阿尔弗雷德对布鲁斯说:他是在用独自打击犯罪的方式惩罚着所有未能阻止其父母悲剧的友人时,这个人物便完全颠覆了《第一年》甚至大量其他蝙蝠侠作品中单薄的毒嘴管家形象,成为了一个对布鲁斯而言亦父亦师亦友的至亲之人。整个《零年》故事线中,阿尔弗雷德肩负了引导布鲁斯的职责,但却并不是引导他成为蝙蝠侠,而是引导他成为一个更加成熟的人,让他肩负起自己的家族传承,让他懂得接纳他人,也在他一次次重伤濒死之际,拯救他的生命。


              IP属地:浙江11楼2015-02-09 09:50
              回复

                更加丰富的叙事空间为蝙蝠侠这个人物的成型打下了更结实的基础,当《零年》中为红头罩一号(Red Hood One)伏击几乎毙命的布鲁斯回到韦恩庄园的书房,重现《第一年》中经典的一幕时,读者们看到的不再仅仅是那只突兀的蝙蝠,落入蝙蝠洞时年幼的布鲁斯所持的三维成像装置录下的景象在此时将整个书房映射为一个蝙蝠洞。在成群飞舞的蝙蝠中,布鲁斯终于寻找到了自己的新身份。《第一年》成熟合理的叙事骨架,再加上更加充裕的叙事空间,成就了《零年》极为优秀的人物塑造。


                IP属地:浙江12楼2015-02-09 09:51
                回复
                  2025-08-31 18:58:41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楼主一个人单机真不容易,看在老爷的份上,我来暖个贴


                  IP属地:江苏13楼2015-02-09 09:52
                  回复
                    这转知乎蝙蝠小站的吧 火星多久了


                    IP属地:江苏来自iPhone客户端15楼2015-02-09 09:54
                    收起回复
                      《第一年》相较于其他蝙蝠侠漫画的一个创举,便是将斗争的核心由蝙蝠侠与以小丑(The Joker)为代表的超级恶棍(Super Villian)转向蝙蝠侠与腐败的警察体系之间的斗争。这一转变大大提升了故事的真实性,初出茅庐的蝙蝠侠与装备精良的哥谭警方之间一次次的对决,在贴近真实的展示方式下,出乎意料的精彩绝伦。但在延绵一年的连载中,仅仅靠局长勒布(Commissioner Loeb)来担任反派显然是不足以支撑此叙事架构的。两位作者的野心也在此显露出来,他们并不想重复《第一年》。如果说蝙蝠侠一侧的各位角色仍是在《第一年》基础之上的改进与丰富,故事反派一侧的塑造则完全跳出了《第一年》的架构,虽然我们仍可以在《零年》第二部分《黑暗之城》(Dark City)的前半部分看到蝙蝠侠与哥谭警局(G.C.P.D)的对决,但这场对决更像是对《第一年》最终决战的背叛而非效仿。在谜语人的指引下,蝙蝠侠腰带上那堆引以为傲的小工具一一失效,若不是戈登警监最终伸出援手,他恐怕会面临比被捕更加惨烈的命运。这也便引出了《零年》的关键反派:红头罩一号(未来的小丑)和谜语人。


                      IP属地:浙江16楼2015-02-09 09:59
                      回复
                        回到哥谭城后,布鲁斯第一次主动公开露面是在ACE化工厂面对媒体的一次演讲,他向媒体以及全城市民提了一个问题:“你们热爱哥谭哪一点?”在接下来的演讲中,他将哥谭比作一个严厉的对手,它看穿你的一切弱点,一次次将你打落谷底。无数人从世界各地来到哥谭,忍受着潮湿的天气、危险的街道、腐败的警察,只是因为这里有着改变他们人生的机会,在绝境中,他们反抗着,最终自过去的自我中蜕变,成为“英雄”。对这些人而言,哥谭具有的,是“改变”的能力,如果你能够通过它的考验,便能够改变自我。布鲁斯没有说出来的半句话是:如果你被哥谭打败,在试炼中败下阵来,便会成为像红头罩一号那样的人,你会陷入过往的自我中无法自拔,并试图将所有心存希望的人统统拉下水变成自己的同类。红头罩一号在摧毁布鲁斯在罪恶巷(Crime Alley)旁布朗斯通(Brownstone)的秘密基地时,曾告诉过他,是托马斯和玛莎(Martha)夫妇的死启发了他,让他明白了生命的无意义。但其实这不过是他自己放弃抗争的借口,面对哥谭市,他败下阵来,其对哥谭市民的要挟与同化,根本目的并不是与蝙蝠侠对抗,而是对击败他的这座城市进行复仇。


                        IP属地:浙江17楼2015-02-09 10:02
                        回复

                          最后决战中,面对关于戈迪安绳结(Gordian Knot)的谜题,蝙蝠侠效仿亚历山大大帝(Alexander the Great)选择了“刀锋”(Blade)而非“绳结”(Knot)作为答案,彻底摧毁了谜语人的意志。谜语合理性存在的根基在于答案的“唯一”,不论多么复杂晦涩的谜面,最后必定有唯一的答案与之契合。而亚历山大大帝取出佩剑斩断绳结,破坏了解开绳结方式的唯一性,也由此破坏了谜题的根基。换言之,击败谜语人的并非蝙蝠侠,而是“另一种可能性”的存在,而这不正是“哥谭城”的存在意义吗?最终击败谜语人的,正是人类挑战命运、改变自我的信仰,而代表这一信仰的,不正是戴上面具、披上披风,意图以一己之力改变这座城市的蝙蝠侠吗?围绕着一座城市,两个超级恶棍的设定不再执拗地走上精神分析的固有套路,原本只为提升趣味性而引入的超级恶棍(谜语人尤甚)在本作中终于拥有了更为严肃的存在理念,哥谭市也第一次活了起来,拥有了自己的个性。《零年》对蝙蝠侠、哥谭市、超级恶棍体系的重新设定与解读,既有独立齐整的逻辑,亦有足够的叙事空间进行铺陈,最终的成品便是我们面前这部既拥有大量精彩动作场面,亦保有独特内涵的蝙蝠侠起源故事。


                          IP属地:浙江19楼2015-02-09 10:04
                          回复

                            单机不容易啊
                            end


                            IP属地:浙江21楼2015-02-09 10:06
                            回复
                              2025-08-31 18:52:41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见老进


                              IP属地:陕西来自Android客户端22楼2015-02-09 17:07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