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一 “老子旧游处,回首梦耶非?”
原文
《水调歌头》和王正之右司吴江观雪见寄
造物(造化)故豪纵,千里玉鸾飞。等闲更把,万斛琼粉盖玻瓈(颇黎)。好卷垂虹千丈,只放冰壶一色,云海路应迷。老子旧游处,回首梦耶非? 谪仙人,鸥鸟伴,两忘机。掀髯把酒一笑,诗在片帆西。寄语烟波旧侣:闻道莼鲈正美,休裂(制)芰荷衣。上界足官府,汗漫与君期。
编年:淳熙二年或三年(乙未/丙申 1175/1176)
据《攻愧集》,王正之于叶衡为相时任右司郎官。另据《宋会要》一〇一册《黜降官》第八,淳熙二年闰九月十九日有记事云:“右司员外王正已放罢。”词中有“莼鲈正美,休裂芰荷衣”句,其唱和盖在王氏已罢右司之后。
淳熙二年(1175):稼轩三十六岁,在仓部郎官任。
登对,上疏论行用会子事<全文吧内可见>。
夏四月,茶商赖文政起事于湖北,其后转入湖南江西,数败官军。
六月十一日,新江西路提刑方师尹别与差遣。
十二日,稼轩出为江西提点刑狱,节制诸军,进击茶商军。
秋七月初,离临安,至江西赣州就提刑任,专意“督捕”茶商军。
九月,叶衡罢相(“以谏官汤邦彦论其奋身寒微,致位显通,未闻少有裨益,惟务险愎以为身谋也。初命知建宁府,言者不已,遂罢之”,“上谕执政选使求河南,(叶)衡奏司谏汤邦彦有口辩,宜使金。邦彦请对,问所以遣,既知荐出于衡,恨衡挤己,闻衡对客有讪上之语,奏之,上大怒,即日罢相,责授安德军节度副使,郴州安置。邦彦使还,果辱命,上震怒,窜之岭南,诏衡自便”)。
闰九月,诱赖文政杀之。茶商军平,加密阁修撰。(在宋代,官名和实职是完全分离的,因而,每一个较高级的文官,大都同时具有三种头衔:第一种统称为官,凡郎、大夫以及侍郎尚书之类都是。这种“官”名只是一种虚衔,只是作为叙级、分等、定薪俸之用,而不是实际有所职掌。第二种统称为“职”或“贴职”,凡密阁修撰、右文殿修撰以及龙图阁学士、显谟阁学士之类都是。这种“职”也只是一种清高的虚衔,无实际职掌。第三种统称为“差遣”,凡外官中的知州、知县以至安抚使、提点刑狱、转运使、提举常平邓,朝官中的三司使副、枢密使副之类。只有这种才是要实际去负责,去供职的。例如辛弃疾做江西提邢,这是他的“差遣”,必须去实际担任提点刑狱的工作;而他的本官是宣教郎,新加的职名是密阁修撰,则全无实职。)此后,稼轩才得以从事于“审问囚徒、详复案牍、巡视州县、刺举官吏”等真正属于提刑职分之内的工作。
南宋初年,兀术带大兵南犯,江淮居民大量徙向江西境内的吉、赣二州。南宋行朝也派兵护送部分皇室亲眷往赣州逃避。金兵很快就冲入吉州境内,当地百姓和新近流徙而来的避难者遭尽灾害。皇室亲眷其时方抵泰和县,上万护送兵听闻金兵袭来立即溃散,流窜附近打家劫舍为非作歹,成为赣吉一带居民大患,经久难除……淳熙二年,稼轩任江西提刑巡视这一带时,距那次事变已近四十年,疮痍却依旧到处可见。今后如任不主动地对敌人展开积极斗争,非但此前仇耻难报,亦难保证不会再经同样惨痛灾难。然而,他一次次上疏建言恢复大计均被宋廷君相置若罔闻;朝廷对他本人的调遣使用,亦全不考虑他本人志愿和特长所在。在一次经行万安县造口镇时,稼轩触景伤怀,万感交集,题下《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而在《稼轩词编年笺注》中,这首《菩萨蛮》,正是《水调歌头•和王正之右司吴江观雪见寄》的前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