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了,最主要的用处是一旦的解放军的“数据交换系统——天链中继卫星”被敌国“反卫星成功”,则这些具备导航功能的北斗卫星可以暂时充当“数据交换卫星”的功能,它就相当于是一个“数据交换卫星”的备份。这也是北斗二代的“后发优势”的一种体现,我们看到GPS和格洛纳斯都没用类似的功能。三、现代战争“军事体系对抗”的逻辑:
1、前面讲述了现代常规战争的诸多要素,下面开始阐述如何将上述战争要素有机的统一起
来,使其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军事体系”:
2、在描述“军事体系”之前,我们先来看一下现代常规战争是一种什么样的情形:
案例1:从关岛方向飞来一家敌方战机,中国“侦测(发现)、跟踪系统”第一时间发现了它并将“跟踪数据”通过“数据传输系统”实时“地面作战平台和制导系统”实现“数据共享”。但此时制导系统(北斗二代)被敌方有效干扰,地面平台显示敌机正处于一艘052D型的驱逐舰(但驱逐舰的有源相控阵雷达已经遭炸毁,无法有效引导防空导弹进行拦截)和一架空警2000的“有效范围内”,此时“地面作战平台”通过将计算好的“引导数据链和攻击数据链”通过“数据交换系统”分别发送给052D和空警2000。052D发射依据“攻击数据链”发射防空导弹(HHQ9)后开始做规避动作(即它发射出去后就不用管了),空警2000依据“引导数据链”引导HHQ9拦截敌机。
案例1分析:这个案例给我们最大的启示是,第一、在“体系”平台的支撑下,即使“体系”中的一个或多个“节点”遭到破坏,“体系”依然可以有效运转。在案例中我们看到即使北斗二代遭到有效干扰而无法提供有效的引导和052D的雷达系统遭到破坏而无法提供引导,“体系”依然可以通过“地面作战平台”计算出最优化的攻击方案(让052D发射导弹、空警2000来引导的方案)来实施攻击;第二、“地面作战平台”提供数据处理(如:自己的飞机、舰艇的实时位置)的参数并计算出“最优方案”,所有处理这些数据的“超级计算机(甚至是‘量子计算机’)”和计算软件就是“体系”的灵魂(如果说“数据传输系统”是核心的话)。案例2:美军的无人机在阿富汗的一个偏僻的山区发现了“基地组织的领导在开会”,但是这架无人机是侦察机(并没有携带武器)。它通过美军的“侦测(发现)、跟踪系统”将“三维坐标”与美军的“导航系统和地面作战平台”实现“实施共享”,“地面作战平台”显示在波斯湾有一家“驱逐舰”正在巡航,此时美军的“地面作战平台”通过将计算好的“引导数据链和攻击数据链”通过“数据交换系统”分别发送给宙斯盾驱逐舰和军用GPS。“战斧巡航导弹”发射后GPS引导攻击那个无人机传输过来“三维坐标”。
案例2分析:第一、美军的这套“体系”与解放军类似。当前全球拥有完整的“军事体系”的单元只有两个:那就美军和解放军。第二、任何一个无人机、甚至是“单兵装备”都是“体系”的一个“侦测(发现)、跟踪系统”节点,它们就类似于“人的神经系统中的神经末梢”。3、通过上面的案例分析,大家应该对“军事体系”有了一个宏观上的概念吧,它是核心就是:以“数据交换系统”为核心,以“地面作战平台”中的“数据处理能力”为灵魂,构建起一个类似于“人类‘神经系统’的东西”,任何武器装备都可以融入到这个“体系”中,成为体系的一个或是“攻击节点”或是“侦测节点”或是“引导节点”或是“数据处理节点”。
像类似于“天龙八部中逍遥派的‘天山折梅收’”:只要学会了这门功夫后,天下各门各派的武功都可以“自行化入其中”,成为其一部分。
在这个体系中每一件“侦测、锁定、跟踪装备”都体系的一个数据侦测、跟踪终端、每一件“攻击、拦截武器”都是体系的一个武器发射终端;每一个“制导系统”都是系统的一个引导终端。
1、前面讲述了现代常规战争的诸多要素,下面开始阐述如何将上述战争要素有机的统一起
来,使其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军事体系”:
2、在描述“军事体系”之前,我们先来看一下现代常规战争是一种什么样的情形:
案例1:从关岛方向飞来一家敌方战机,中国“侦测(发现)、跟踪系统”第一时间发现了它并将“跟踪数据”通过“数据传输系统”实时“地面作战平台和制导系统”实现“数据共享”。但此时制导系统(北斗二代)被敌方有效干扰,地面平台显示敌机正处于一艘052D型的驱逐舰(但驱逐舰的有源相控阵雷达已经遭炸毁,无法有效引导防空导弹进行拦截)和一架空警2000的“有效范围内”,此时“地面作战平台”通过将计算好的“引导数据链和攻击数据链”通过“数据交换系统”分别发送给052D和空警2000。052D发射依据“攻击数据链”发射防空导弹(HHQ9)后开始做规避动作(即它发射出去后就不用管了),空警2000依据“引导数据链”引导HHQ9拦截敌机。
案例1分析:这个案例给我们最大的启示是,第一、在“体系”平台的支撑下,即使“体系”中的一个或多个“节点”遭到破坏,“体系”依然可以有效运转。在案例中我们看到即使北斗二代遭到有效干扰而无法提供有效的引导和052D的雷达系统遭到破坏而无法提供引导,“体系”依然可以通过“地面作战平台”计算出最优化的攻击方案(让052D发射导弹、空警2000来引导的方案)来实施攻击;第二、“地面作战平台”提供数据处理(如:自己的飞机、舰艇的实时位置)的参数并计算出“最优方案”,所有处理这些数据的“超级计算机(甚至是‘量子计算机’)”和计算软件就是“体系”的灵魂(如果说“数据传输系统”是核心的话)。案例2:美军的无人机在阿富汗的一个偏僻的山区发现了“基地组织的领导在开会”,但是这架无人机是侦察机(并没有携带武器)。它通过美军的“侦测(发现)、跟踪系统”将“三维坐标”与美军的“导航系统和地面作战平台”实现“实施共享”,“地面作战平台”显示在波斯湾有一家“驱逐舰”正在巡航,此时美军的“地面作战平台”通过将计算好的“引导数据链和攻击数据链”通过“数据交换系统”分别发送给宙斯盾驱逐舰和军用GPS。“战斧巡航导弹”发射后GPS引导攻击那个无人机传输过来“三维坐标”。
案例2分析:第一、美军的这套“体系”与解放军类似。当前全球拥有完整的“军事体系”的单元只有两个:那就美军和解放军。第二、任何一个无人机、甚至是“单兵装备”都是“体系”的一个“侦测(发现)、跟踪系统”节点,它们就类似于“人的神经系统中的神经末梢”。3、通过上面的案例分析,大家应该对“军事体系”有了一个宏观上的概念吧,它是核心就是:以“数据交换系统”为核心,以“地面作战平台”中的“数据处理能力”为灵魂,构建起一个类似于“人类‘神经系统’的东西”,任何武器装备都可以融入到这个“体系”中,成为体系的一个或是“攻击节点”或是“侦测节点”或是“引导节点”或是“数据处理节点”。
像类似于“天龙八部中逍遥派的‘天山折梅收’”:只要学会了这门功夫后,天下各门各派的武功都可以“自行化入其中”,成为其一部分。
在这个体系中每一件“侦测、锁定、跟踪装备”都体系的一个数据侦测、跟踪终端、每一件“攻击、拦截武器”都是体系的一个武器发射终端;每一个“制导系统”都是系统的一个引导终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