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风知我欲山行,吹断檐间积雨声。
平平中仄仄平平,中仄平平仄仄平。【中代表应仄可平,字是平】
岭上晴云披絮帽,树头初日挂铜钲。
仄仄平平平仄仄,可平中仄仄平平。【可表示应平可仄,字是仄】
野桃含笑竹篱短,溪柳自摇沙水清。【注意:竹,平水韵是入声仄,属仄;新声韵是阴平】
可平中仄仄平仄,中仄仄平平仄平。
西崦人家应最乐,煮芹烧笋饷春耕。
中仄平平平仄仄,可平中仄仄平平。
由第一句的第2字和第7字可知,这是一首”平起平收“格式的七律,这种格式的颈联即第五六两句的平仄应该是这样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第五句的第1字是平仄皆可。第5字是应平而仄,造成”篱“字孤平,这叫”小拗“,是可救可不救的,若救,方法是在下句(第6句)第5字该仄的地方用平。这种救拗法叫上句拗下句救,也有说成是”对句相救“的。
第六句的第1字是平仄皆可。第3字应平而仄,造成”摇“字孤平,这种情况是必须救的,救的方法是在本句的第5字该仄的地方用平。这种救拗法叫本句自救。
第六句的第5字应仄而用平“沙”,既救了上句的“篱”之孤又救了本句的“摇”之孤。这就叫“一平救二孤”法。(当然,在前面没有孤平的情况下,第六句的第5字用平也是可以的)。一般的:
1:在“仄仄平平仄仄平”句型中,第4字前后不能同时是仄,若是了,4字孤平,必救。这个句型出现在第二四六八句的位置,也可以出现在首句入韵的第一句。【第3、4字全平的情况下,第5字平也可】
2:在“仄仄平平平仄仄”句型中,第3字是平仄皆可,这个句型出现在一三五七句的位置。
3:在“平平仄仄仄平平”句型中,第3字是平仄皆可,这个句型出现在二四六八句的位置;也可以出现在首句入韵的第一句位置。
4:在“平平仄仄平平仄”句型中,第3字仄了叫“小拗”可救可不救。此句型在一三五七句的位置。
由此可以说,前两个句型第2、4、6字位置必是“仄平仄”,后两个句型第2、4、6字位置必是”平仄平“,这就叫”246要分明“,四个句型的第1字可不论,第3、5是否论,要做具体分析。”一三五不论“的说法是不全面的。
另外,1:句型”仄仄平平平仄仄“可用为”仄仄平平仄平仄“,这叫特殊句型,特殊时第3字必平;
2:在”平平仄仄平平仄“句型中,若5平6仄,必救,方法同上,56同仄,必救,方法同上。
这两个另外的”2、4、6“就不分明了。
照此,可以去推五言律句。
平平中仄仄平平,中仄平平仄仄平。【中代表应仄可平,字是平】
岭上晴云披絮帽,树头初日挂铜钲。
仄仄平平平仄仄,可平中仄仄平平。【可表示应平可仄,字是仄】
野桃含笑竹篱短,溪柳自摇沙水清。【注意:竹,平水韵是入声仄,属仄;新声韵是阴平】
可平中仄仄平仄,中仄仄平平仄平。
西崦人家应最乐,煮芹烧笋饷春耕。
中仄平平平仄仄,可平中仄仄平平。
由第一句的第2字和第7字可知,这是一首”平起平收“格式的七律,这种格式的颈联即第五六两句的平仄应该是这样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第五句的第1字是平仄皆可。第5字是应平而仄,造成”篱“字孤平,这叫”小拗“,是可救可不救的,若救,方法是在下句(第6句)第5字该仄的地方用平。这种救拗法叫上句拗下句救,也有说成是”对句相救“的。
第六句的第1字是平仄皆可。第3字应平而仄,造成”摇“字孤平,这种情况是必须救的,救的方法是在本句的第5字该仄的地方用平。这种救拗法叫本句自救。
第六句的第5字应仄而用平“沙”,既救了上句的“篱”之孤又救了本句的“摇”之孤。这就叫“一平救二孤”法。(当然,在前面没有孤平的情况下,第六句的第5字用平也是可以的)。一般的:
1:在“仄仄平平仄仄平”句型中,第4字前后不能同时是仄,若是了,4字孤平,必救。这个句型出现在第二四六八句的位置,也可以出现在首句入韵的第一句。【第3、4字全平的情况下,第5字平也可】
2:在“仄仄平平平仄仄”句型中,第3字是平仄皆可,这个句型出现在一三五七句的位置。
3:在“平平仄仄仄平平”句型中,第3字是平仄皆可,这个句型出现在二四六八句的位置;也可以出现在首句入韵的第一句位置。
4:在“平平仄仄平平仄”句型中,第3字仄了叫“小拗”可救可不救。此句型在一三五七句的位置。
由此可以说,前两个句型第2、4、6字位置必是“仄平仄”,后两个句型第2、4、6字位置必是”平仄平“,这就叫”246要分明“,四个句型的第1字可不论,第3、5是否论,要做具体分析。”一三五不论“的说法是不全面的。
另外,1:句型”仄仄平平平仄仄“可用为”仄仄平平仄平仄“,这叫特殊句型,特殊时第3字必平;
2:在”平平仄仄平平仄“句型中,若5平6仄,必救,方法同上,56同仄,必救,方法同上。
这两个另外的”2、4、6“就不分明了。
照此,可以去推五言律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