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蟑螂的雌雄鉴别与选种。雄蟑螂外形狭长,腹节瘦小,翅超出尾端,雄虫在气温较低的冬春(12月至次年4月)数量多于雌虫,一般雄虫比雌虫寿命短。雌蟑螂外形粗壮,腹节肥大,腹尾部钝圆,翅近尾端,在同一卵荚孵出的若虫羽化后,雌虫是雄虫的1.4倍,故5~11月份雌虫比雄虫多。引种最好在每年4~6月份,从自然界中捕捉个体大的做种,在雌雄搭配上,应雌多雄少。蟑螂大都在5~6月份羽化;雌雄虫羽化l周后开始交配。同一个卵荚孵出的若虫羽化后1周交配,交配后10天可产卵。雄虫一生可交配多次,而雌虫一生只要交配一次就可终身多次产卵。雌虫一生产卵数量因品种和饲养条件不同而有差异。在选种时应选个体大、繁殖力强、便于饲养管理的品种,目前人工养殖最多的品种是美洲大蠊;
(二),蟑螂种卵孵化与发育。蟑螂孵化期为 3~12周,从卵荚侧面或背面裂开,孵化出若虫。为使孵化率提高,使若虫不被成虫吃掉,采取捡卵荚集中孵化法,即把成虫产下的卵荚捡到一处,放人温度在28~32℃,相对湿度在75% -90%,保水、保食、无污染的孵化箱中孵化。刚从卵中孵化出的若虫为白色,数小时后蜕皮1次,体色渐变深,以后在成熟过程中共蜕皮5~13次才成为成虫。发育时间长短依品种和饲养条件不同而不同。美洲大蠊一般在6~7月产卵,8月孵化出若虫,多以卵荚、若虫的形式过冬,到次年5月羽化,若虫期300天左右。
(二),蟑螂种卵孵化与发育。蟑螂孵化期为 3~12周,从卵荚侧面或背面裂开,孵化出若虫。为使孵化率提高,使若虫不被成虫吃掉,采取捡卵荚集中孵化法,即把成虫产下的卵荚捡到一处,放人温度在28~32℃,相对湿度在75% -90%,保水、保食、无污染的孵化箱中孵化。刚从卵中孵化出的若虫为白色,数小时后蜕皮1次,体色渐变深,以后在成熟过程中共蜕皮5~13次才成为成虫。发育时间长短依品种和饲养条件不同而不同。美洲大蠊一般在6~7月产卵,8月孵化出若虫,多以卵荚、若虫的形式过冬,到次年5月羽化,若虫期300天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