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文化吧 关注:649贴子:5,840

剑桥大学宝力格(Uradyn E.Bulag)教授访谈录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来自Android客户端1楼2015-01-07 23:57回复
    宝力格教授的访谈录,原文较长,对蒙古文化真正感兴趣的朋友,耐心读完,一定会有收获。


    来自Android客户端4楼2015-01-08 18:27
    回复
      2025-05-14 06:10:00
      广告
      以下为正文:


      来自Android客户端5楼2015-01-08 18:28
      回复
        后来我为什么要学人类学呢?80 年代初,中国有这样一个大的氛围:北京、上海的文化,政治的发展、争论不可避免地影响到边疆的民族关系。内蒙古是边疆民族地区,我们学校是蒙、汉生各一半,大学生当中也存在民族关系问题。在大学里,汉族学生认为自己是优越的,但蒙古学生不服输。蒙古人跟其他中国的少数民族有点不一样,我们很少具有自卑感,因为我们有一种历史感嘛。今天说起这些事情很有意思,有时候也有“好汉不提当年勇”这样一种感叹。少数民族受到一些歧视的时候,我们要起来斗争。不过这种斗争已经不用拳头,而是用笔杆子。因此出现竞争,学术上的竞争、智力上的竞争。当时我们这些蒙古学生对自己的文化感兴趣了。汉族也对自身的文化开始感兴趣。我们很可能走在当时其他少数民族的前面,跟汉族对文化的兴趣是同步发生的,而不是派生的,derivative。


        来自Android客户端9楼2015-01-08 18:32
        回复
          我于1991 年4 月到1992 年4 月在蒙古国做田野。接收单位是国际蒙古学家协会,我在那里做助理编辑。在这期间我对民主没有太多的了解,倒是对蒙古国的民族关系有了新的认识。边境开放以后,很多内蒙古的蒙古人愿意往那里移民,落户。当时一个强烈的感觉是,50 年代末开始,两个蒙古30 多年没有来往,边境开放后我们互相拥抱、热泪盈眶;但我很快发现,这种情绪是短暂的,激情过后是一种冷静和对彼此的打量。内蒙古人一看,这些人不是我们想象的蒙古人;蒙古国人看内蒙古人,我们也不是他们想象的蒙古人。可见30 年的彻底分离,造成同一民族的两个部众之间文化的差异何其之大。文化差异最主要的一点是蒙古国的俄化以及内蒙古的汉化。蒙古国对内蒙古有一种expectation,一种期盼,我们内蒙古对他们也有一种expectation,这两个expectations 之间出现一种冲突,而冲突的原因、过程和结果正是我研究的课题。内蒙古人对他们的expectation导致disappointment,失望;他们对内蒙古人的expectation 最后导致彻底的放弃,不仅是一种失望,而是从心底里产生一种不认同。内蒙古人对他们尽管失望,但还是认同他们,而他们对内蒙古人却是不认同的。当然这只是一般的情况,里面有些人是不一样的。


          来自Android客户端13楼2015-01-08 18:35
          回复
            在九十年代初,中国和俄国对这两个蒙古––内蒙古和蒙古国––有一种强烈的警惕。注意我这里没有说外蒙古,它不是外蒙古,它建立了一个独立的国家,如果称外蒙古的话它就成中国的一部分,是用中国中心主义说的。俄国和中国这两个国家,尤其是中国总认为一个民族的两个部分走在一起,会有泛蒙古主义泛滥、黄祸再次出现、三蒙统一––三蒙统一是和俄罗斯的布里亚特蒙古一起再次建立一个庞大的帝国––造成对中国和俄罗斯的威胁。所以这两国都很猜忌、怀疑甚至打击这三个蒙古,或者是两个蒙古,因为俄罗斯的布里亚特蒙古不是特别积极,势力不是特别大,人口也不是很多。我当时探索这样的问题:中国这方也有一种xpectation,他的expectation 以及他的assumption,制定的假设是蒙古人走在一肯定会统一。中国人看到蒙古人和内蒙古人交往,就认为是两方勾结,要搞蒙古独立,或者内外蒙合并,然后进行打压。但我的研究发现,两个蒙古有短暂的激情,激情完了以后产生冷静,互相排斥。我在博士论文里探索这些问题。我探索的其中一个大问题是,为什么蒙古国的大多数人对内蒙古不认同?他们的不认同的理由是什么?他们自己认为蒙古民族是什么样的民族?什么样的人具备条件变成蒙古人?我们这些内蒙古人,在中国的蒙古人,他们自我认为是蒙古人,中国也认可他们是蒙古人,而且是具有强烈蒙古思想意识的蒙古人。那么,蒙古国人按理说更应该承认,中国的蒙古人是他们失去的民族的一部分,是失去的兄弟,但他们不是这样想的,即便他们真这么想,他们也不会像中国一样,要把自己在海外的赤子都召集回来。中国的海外同胞、华侨千方百计都要落叶要归根,他们有这样一个大中华的观念。这是汉族的思维方式。与此相对应,我探索的是:为什么蒙古没有这样的思维方式?内蒙古跟蒙古国认同,是不是某种意义上受到了中国这种思维的影响?因为中国是一种泛中华主义的(中国的泛中华主义自我认定是个positive 的观念,但他说泛蒙古主义是错误的)。所以我在探索为什么内蒙古有这样强烈的思想,而蒙古国却没有。


            来自Android客户端14楼2015-01-08 18:36
            回复
              在社会主义过程中,蒙古人民共和国受到苏联的影响很深,苏俄也是很霸道,他的祖先受过蒙古人统治,他们很清楚蒙古人有怎样的文化,也知道怎样对付蒙古人。就像满清,曾经被蒙古人征服过,知道这个老主人的脾气,他们翻了身以后更懂得怎样制服蒙古人。蒙古的败落没有败在汉族手里——汉族历史上从来没有办法对付蒙古人,只有满清人懂得蒙古人,因为满人是半游牧民族,曾经受制于蒙古,他文化的一大半是蒙古文化。俄罗斯也是这样的,他受蒙古的统治长达240 年,其民族的成长过程是与蒙古的侵略、占领和统治是密切相关的,没有蒙古的侵略、占领和统治就没有俄罗斯这样的民族。他的“他者”就是蒙古人,但同时他的理想也是蒙古人。17 世纪以后,蒙古被分成两部分,一部分受制于俄罗斯这个新兴的帝国,一部分受制于满清这个新兴的帝国。草原被瓜分了,蒙古民族彻底衰落。
              蒙古人的一个外交办法是和亲,与被统治者进行联姻,历史上一直以来都是这样,比如对朝鲜,朝鲜的13 个公主里的11 个嫁给蒙古的汗室。满清也搞满蒙联姻,他们的公主都下嫁给蒙古王公,蒙古王公是他们的女婿,康熙皇帝的母亲就是蒙古人。有意思的是满蒙的关系有这样深刻的“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传统,但他们现在是两个民族,谁都没有说他们是一个。为什么不说,这是个值得研究的问题。俄罗斯学了这一套,苏俄在制约蒙古人民共和国的时候也是用和亲的办法,蒙古的领袖人物大都娶俄罗斯妻子。


              来自Android客户端18楼2015-01-08 18:42
              回复
                在外界想象中蒙古是一个单一的民族,说一种语言,不像中华民族是七八十辈打不着,不相干的民族放在一起,尤其是文化上没有联系,却要从三四万年前找到渊源。但蒙古不是这样的,世界上的任何历史学家都承认所有这些蒙古人是一个民族,当中国在说蒙古族属于中华民族的时候,它也承认这帮人是蒙古人,他也承认在国外还有蒙古人,这个蒙古人和那个蒙古人是一体的。这个连体婴儿怎么去断开?这是文化上世界公认的一个统一民族,但内部出现了这些裂变。我的博士论文里就探索蒙古的多元。为什么要探索多元呢?很多蒙古人不理解,他认为蒙古国是一个很纯洁的国家,但我看出它是一个以单一部族为主,其他部族不能纳入其体系中的国家。蒙古文化是很狭小的文化,我想让蒙古文化大一些,让每个蒙古人知道蒙古各个部族是平等的,历史上从来是平等的,从来没有说要讲哪个部族的方言才变成蒙古人。


                来自Android客户端20楼2015-01-08 18:45
                回复
                  2025-05-14 06:04:00
                  广告
                  建立一个现代国家是个privilege,我们愿意尊重它,但是还有超越民族‐国家的东西吧?蒙古人之间怎么互相承认,这是他们内部非常痛苦的事情。这种痛苦别人作为一个娱乐的对象,蒙古内部的分裂让很多人兴高采烈。这里面有个empathy 的问题,不要总是幸灾乐祸,因为你也有自己的痛苦。尤其在中国,一个汉族学者怎么样理解别人的痛苦,谁做到了这点,怎么才能做到这点?我想探索这个东西。Empathy 应该是相互的,当看到别人痛苦的时候,你要理解他的痛苦,因为你也是人,你也会同样具有痛苦。在文化上的多元,互相之间的承认,对蒙古国好,对其他蒙古部族也好,对全世界也是有益的。这里面很可能有人提到:文化的统一是不是政治上的统一?是不是我在贩卖一种“泛蒙古主义”?我们应该承认这样一个现状:世界格局已经形成,两个蒙古统一很可能是一部分人的一厢情愿,因为他们认为自己是受害者。但他们诉求这种统一很可能危害到蒙古国自身的主权独立。它存在的地缘很脆弱,受到两个庞大国家的夹击。所以可以,并应该理解蒙古国为什么不愿意认同中国的蒙古人,他们认为如果认同,会引起中国的不高兴,肯定会危害到自己国家的主权,他不愿意做这样危险的尝试。但这能不能成为互相之间不承认的理由呢?成为互相之间不信任,互相瞧不起的理由?所以我探索的是在承认国际格局的现状下,寻求民族内部和解与互相理解的道路。我提出Greater Mongolia,跟Greater China 一样,它不是一个政治的Mongolia,而是文化的Mongolia。在Greater Mongolia 的文化框架下互相交往,但不危害到现在的政治格局。我的研究方向、兴趣与80-90 年代的世界格局、世界的思潮紧紧联系在一起。当时社会主义阵营在垮台,民族主义在兴起,不同国家在探索内部的整合。我探索的虽然是局部,但它具有共性。这个研究虽然是蒙古国,但它反映的是InnerAsia,从某种意义上说,我研究的是蒙古国学,也是中国学,是Inner Asia,也是East Asia。我不愿意局限在哪一个国家里面,而是跨国的。我在1993 年完成这项研究,10 月拿到博士学位。


                  来自Android客户端21楼2015-01-08 18:45
                  回复
                    塔尔寺和蒙古有着密切的关系,它是距离蒙古最近的、最神圣的佛教中心之一,也是宗喀巴诞生的地方。在八九十年代它的寺主是蒙古人,又是宗喀巴父亲的转世。我很小就知道这件事情,所以很向往这个地方。我们鄂尔多斯部在那里有一个自己的康村,就是一个活佛的大宅门,他居住的地方也是同族僧人起居,进行辅导、修经的地方。我1993 年去的时候已经很败落了。我从此开始对蒙藏关系有所兴趣,但研究很短暂,因为经费短缺。
                    1994 年我在联合国环境署找了份工作,研究美国印第安人的环境问题。易洛魁部(现称Haudenosaunee)的居住地纽约上州地区受到周围工业的侵害,废水流到他们的河流里,他们控告到联合国。我进联合国当了其任命的第一个indigenous fellow,即土著研究员,因为是蒙古人的关系,他们把我当成土著人。我负责帮他们整理文件,递交给联合国。这次研究对我很有益处,我开始了解到什么是indigenous people,他们的政治是什么,他们与美利坚民族的关系。我切身地体会到,美国的政治体制、联合国的体制——the United States 和the UnitedNations 这样的形式是从印第安人那里学来的,比如易洛魁联盟。美国主体社会应该不应该承认这样的政治文化是你所鄙视、消灭的这部分人给你的,有没有这样的能力和胸怀去承认这点?没人敢承认。他们每次总是说我们怎么可能从野蛮人那里学到这样好的东西呢,我们肯定是从希腊城市文明那里学来的。主体民族它的脸皮厚就在这儿。但印第安人为了自己的生计也没有过于要求他承认这点。我对这个问题学习了一段时间。


                    来自Android客户端23楼2015-01-08 18:47
                    回复
                      谈到中央政权与边疆的关系,西方理论往往认为中央要打进地方,压制地方,因为有税收等等因素,国家权力的渗透是从上往下。但在中国的边疆地区其实是三角关系。边疆的军阀势力、地方自治者与土著有冲突,土著是弱者,对付不了他们,便找中央,因为他们认为中央是正义的,希望它来调解,因此中央的势力是被邀请过来的。这时候会遇到很多抵制,这些抵制往往不是来自边疆土著民族的,而是来自边疆的汉人,或是回回地方势力来抵制中央。真正对中央的分离、反抗不是土著民族。


                      来自Android客户端27楼2015-01-08 18:51
                      回复
                        现在很多人在讲人类学怎么研究历史,但没做到点子上。什么是历史?在19世纪末的时候,只有跟欧洲联系起来的民族才有历史,没有跟这个联系你是没有历史的。日本作为一个岛国,与西方接触的历史是18 世纪末才开始的。作为一个国家来说,它的历史这么短––这里不是指它对过去的追溯,而是按照当时历史的特定意义来确定。它与中国有很长历史关系,但那没用,因为中国在近代的世界格局中被边缘化了。直接跟西方的历史没有或很短,这时候要寻找一个东西来衔接,这个东西就是阿尔泰语系,通过蒙古人和西方联系。欧洲的芬兰语、匈牙利语、突厥语、蒙古语、通古斯语、朝鲜语,日本语,这是一个大家族,一下子连起来了。这产生了重要的政治效果,日本找到了自己的归属。所以它的路线是满蒙路线,它不认同中国,但认同蒙古,通过蒙古来找到与欧洲的关联,从而找到自己的历史。这是日本脱亚入欧后的再行入亚的重大理论依据。有意思的是日本的民族主义是蒙古人在13 世纪激发的。这以前日本是羡慕中华的,13 世纪蒙古人占领中华,忽必烈侵略日本两次,对它是很大的冲击,这时候日本开始全民皆兵,它意识到自己的不同,自己与大陆之间的关系如何协调?这之后出现倭寇,是对明朝的骚扰,他们观察蒙古还在不在。所以,我认为日本的民族意识是蒙古人赋予激发的。俄罗斯民族的形成也是与蒙古对他的征服、统治有直接的关系。蒙古对周边国家形成自己的意识,围绕自己的意识画自己的圈,影响是很深远的。我开始认识到,只将内蒙古放在中国内部去理解,这是不够的;其实中国在批判民族主义的时候,不管是蒙古的,西藏的,还是新疆的,它外面都有个东西叫帝国主义,都在指责这个东西。所以我认为中国的民族问题是三角关系,主体民族‐国家,少数民族和外部的所谓帝国主义势力。在这样的三角关系里,中国的民族主义是帝国主义激发出来的,认为某些少数民族与帝国主义“勾结”,但中国最终是要把少数民族domesticated,内部化,放在国家边境里面。所以反对民族主义的最大标志就是掐掉这个关系,把三角关系变成两元关系。我认为中国民族问题的源头肯定是三角的。所以我的近年的研究还是以内蒙古为中心,提出理解“民族政治”,the ethnopolitical 的三元结构。


                        来自Android客户端32楼2015-01-08 19:08
                        回复
                          我给民族政治做了一定的分析,认为它可以提供一种可能性。在三角关系里面,我是弱者,你是强者,你欺负我,但如果有第三者的话,我就不单独跟你较量了,我跟第三者联合起来对付你,他跟我联合起来他也有自己的好处,因为他受你的威胁,所以我们建立暂时的联盟来对付你。这样作为一个少数的、弱势的民族,在民族斗争中有了一种希望,一种可能性。如果是两元的,那么肯定是对方的手下败将,但在三角关系里,鹿死谁手说不定了。这个关系又有时间性,三角关系不是永恒的。我们俩共同的敌人被打败后,就剩下两元了。以前我们是共同对敌,敌人走后,我们的朋友关系怎么协调?这是我观察的重点。


                          来自Android客户端33楼2015-01-08 19:09
                          回复
                            我们各个民族间产生强烈的友谊,但在建造中华民族这个共同体里面出现今天这样的悲剧状态。我们很多人没反思。当三角关系变成两元关系后,为什么以往的朋友反目为仇?我认为这个新的敌对关系里有特殊的情感。如果我们是自然的敌人,你欺负我,我有什么怨言?我知道你是坏的,我被欺负我没能耐嘛,最多到此而已。我没有跟你情感上过多的纠葛,我恨你就得了。但当朋友背叛你,欺负你,那是一种破坏以前共同对敌时的信任,是对信任的背叛。背叛以后是怎样一种伤害?我们民族之间的关系不就是这样的嘛。说你对不起我,你背叛了我,背弃了诺言;这样一个情感政治。所以民族政治里有强烈的情感,情感有强烈的政治。这个情感弄不好要爆炸的。这种情感是两元关系里没有的,只有三角变成两元后才有。这就是中国这个国家面临的现状。我认为这是中国的知识界应该注意的。


                            来自Android客户端35楼2015-01-08 19:11
                            回复
                              2025-05-14 05:58:00
                              广告
                              我的研究主要是在美国期间完成。因为2007 年返回剑桥大学社会人类学系工作,由于要适应新的环境,书的出版就拖延了,今年(2010) 6 月才出版,叫Collaborative Nationalism,副标题是The Politics of Friendship on China’s Mongolian Frontier,在中国蒙古边疆上演的友谊政治。出版商还是Rowman and Littlefield。Collaborative nationalism 是我提议的新的概念。一般来说民族主义是两元的,我要为我的自我,我的“自我”要由“他者”来对应。但民族主义在它实践的过程中,往往与其他民族联合起来。比如蒙古民族与日本、俄罗斯,或者和中国共产党联合起来对付共同的敌人,实现自己的解放。中国的民族主义也是这样,比如最开始联俄联共。有些人要与日本联合,合作。那些反对联合的人就骂其为汉奸,汉奸就是和日本人合作,但有意思的是这些骂的人也是在和别人合作。但问题的关键是合作里有没有主体性,如果忘掉自我,为别人打自己的人那就是奸了。联合以后就出现关系主义的东西。


                              来自Android客户端36楼2015-01-08 19:11
                              回复